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目张 周南桥 +1 位作者 文生平 李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阐述了聚碳酸酯(PC)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成型法、模压成型法;综述了PC纳米复合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介绍了PC微孔泡沫塑料的拉伸性能、疲劳性能、时温效应及电性能;并提出了PC微孔泡沫塑料的应用前景和研究... 阐述了聚碳酸酯(PC)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成型法、模压成型法;综述了PC纳米复合微孔泡沫塑料的制备;介绍了PC微孔泡沫塑料的拉伸性能、疲劳性能、时温效应及电性能;并提出了PC微孔泡沫塑料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塑料 聚碳酸酯 成型方法 纳米复合微孔泡沫塑料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多级复合孔微纳米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明 庞博文 +5 位作者 马菲璠 马广磊 孟丽丽 刘婷婷 陈淑婷 常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4,F0002,共9页
多级复合孔微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及传质阻力小等特点,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多核嵌套结构的核壳多级复合孔材料在孔道结构、比表面积、传质距离以及传质阻力等方面有更优异的性能表现,在光电催化、... 多级复合孔微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及传质阻力小等特点,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多核嵌套结构的核壳多级复合孔材料在孔道结构、比表面积、传质距离以及传质阻力等方面有更优异的性能表现,在光电催化、重金属移除、能量存储及生物载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核壳多级复合孔微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了其在多个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核壳结构 多级复合 可控构筑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孔注射成型加工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洪跃 蒋晶 +2 位作者 刘宪虎 赵振峰 黄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将聚丙烯(PP)和纳米碳纤维(CNF)共混后,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成不同组份的复合粒料,采用注射成型加工制备实体和发泡试样,研究不同CNF含量对PP基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F含量的增加,微孔样品中的孔径显著的减小同时泡孔密... 将聚丙烯(PP)和纳米碳纤维(CNF)共混后,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成不同组份的复合粒料,采用注射成型加工制备实体和发泡试样,研究不同CNF含量对PP基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F含量的增加,微孔样品中的孔径显著的减小同时泡孔密度增加;注射成型的样品中,添加CNF后的模量和拉伸强度略微降低,但微孔注塑的PP/CNF复合材料的性能呈现出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碳纤维 复合材料 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TO纳米粒子改性的PVDF-PEO基复合微孔聚合物膜 被引量:1
4
作者 雷英 郭勇 +3 位作者 林琳 欧俊科 张永志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9-1644,共6页
采用简单的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a0.5Li0.5TiO3(LLTO)的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PVDF-PEO/LLTO复合微孔聚合物膜。添加入LLTO快离子导体后,由于在LLTO的表面形成了新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得复合微孔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 采用简单的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a0.5Li0.5TiO3(LLTO)的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PVDF-PEO/LLTO复合微孔聚合物膜。添加入LLTO快离子导体后,由于在LLTO的表面形成了新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得复合微孔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当LLTO的掺杂量为8%时,该复合微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性能分别可达到62.38%和240.28%,吸液后室温锂离子电导率可达2.15×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可达4.5V。可见,这种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复合微孔膜可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膜 LLTO纳米粒子 相转化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科瑞特发明纳米多微孔陶瓷复合膜用于海水淡化
5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123,共2页
青岛科瑞特公司发明“纳米多微孔陶瓷复合膜”用于海水淡化装置,填补了国内在反渗透技术上的空白,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关键词 海水淡化装置 陶瓷复合 青岛市 纳米 发明 反渗透技术 国家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玉平 潘瑞丽 +2 位作者 李晓峰 窦涛 谢克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将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复合模式分为两大类: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两种材料的复合以及介孔孔道与微孔孔道在一种分子筛材料中的复合,分别介绍了不同复合模式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 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将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复合模式分为两大类: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两种材料的复合以及介孔孔道与微孔孔道在一种分子筛材料中的复合,分别介绍了不同复合模式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静电匹配法、微孔沸石硅源法、特殊模板法、纳米组装法、孔壁晶化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分子筛 分子筛 纳米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制备与加氢脱硫性能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瑞玉 刘静 +2 位作者 刘益 殷长龙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5,共9页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摩尔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摩尔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组装条件对Mβ分子筛结构、有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3-TPD、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柴油中较难脱除的4,6-DM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微反装置上评价含Mβ载体制备的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结果表明,β分子筛的次级结构单元被成功地引入到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合成的Mβ分子筛具有介孔和微孔结构、较高的酸性,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明显高于以氧化铝为载体的传统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纳米 4 6-DMDBT 加氢脱硫(H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洪涛 鲍晓军 +1 位作者 魏伟胜 石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89-893,共5页
综述了复合分子筛合成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原位合成法、离子交换法和纳米组装法 ,分析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特点 ,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指出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关键词 研究 开发 进展 复合分子筛 原位合成法 离子交换法 纳米组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HAp-ZrO_2 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孔机制研究(英文)
9
作者 孙康宁 李爱民 +2 位作者 董维芳 尹衍升 刘军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7-570,共4页
本文主要对微孔型HAp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成孔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经冷压成型、等静压成型后的坯体再用无压烧结可制得孔径不等的微孔型HAp ZrO2 复合材料。在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 ,添加剂与纳米... 本文主要对微孔型HAp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成孔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经冷压成型、等静压成型后的坯体再用无压烧结可制得孔径不等的微孔型HAp ZrO2 复合材料。在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 ,添加剂与纳米氧化锆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越低 ,但其最低弯曲强度也达到 2 3MPa,大大高于已报道的多孔型材料。添加剂及纳米ZrO2 的加入量是材料中孔径大小及孔隙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而成型方式、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其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Zr02生物复合材料 制备 机制 冷压成型 等静压成型 坯体 无压烧结 纳米氧化锆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退火-选择性溶胀成孔法制备PS-b-PNIPAAm/PVDF纳米均孔复合膜
10
作者 赖舒忆 马绍玲 +2 位作者 李战 王倩 冯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3,共3页
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S-b-PNIPAAm)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构建复合膜,采用热退火方式控制PS-b-PNIPAAm的微相分离行为,并以异丙醇为溶剂,利用选择性溶胀成孔法制备PS-b-PNIPAAm/PVDF复合膜,研究了不... 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S-b-PNIPAAm)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构建复合膜,采用热退火方式控制PS-b-PNIPAAm的微相分离行为,并以异丙醇为溶剂,利用选择性溶胀成孔法制备PS-b-PNIPAAm/PVDF复合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PS-b-PNIPAAm薄膜分相行为及PS-b-PNIPAAm/PVDF复合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退火和选择性溶胀成孔法能够得到纳米均孔复合膜,热退火温度对复合膜表面的形貌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嵌段共聚物 选择性溶胀成 热退火 纳米复合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辉 张恒源 +2 位作者 咸玉龙 周传凯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Ag和TiO_2这2种纳米粒子添加质量分数不超过3%时,可在PLA基体中较均匀地分散; 2种粒子的加入均不影响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结构,但会使其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TiO_2后,导致PLA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随着TiO_2-Ag质量分数的增加,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断增加;添加相同量的2种纳米粒子时,TiO_2-Ag/PLA复合纤维对2个菌种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TiO_2/PLA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TiO2-Ag纳米球粒子 纳米复合纤维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剑坤 刘会娥 +2 位作者 黄扬帆 马雁冰 丁传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85-4492,共8页
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为基体、纳米硅溶胶粒为增强相,通过一步液相共混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孔结构分析(BET/BJH)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水中柴油为研... 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为基体、纳米硅溶胶粒为增强相,通过一步液相共混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孔结构分析(BET/BJH)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水中柴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样品对水中柴油的吸附脱除效果,并与纳米二氧化硅胶粒、原生碳纳米管以及活性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硅溶胶粒表面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聚团行为得以改善,而且材料具有微孔-介孔双孔道结构。对水中直馏柴油的去除率高达97.79%,并于1 h达到吸附平衡。整个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11.37 k J·mol?1,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模型较为吻合,吸附效果明显强于其他3种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多壁碳纳米 硅溶胶 - 吸附动力学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VDF/SiO_2原位复合隔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淑冬 廖师琴 +3 位作者 魏取福 黄锋林 马震 黄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0,13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配制复合纺丝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制备出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表征了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的纺丝效果,同时对比了使用两种方法添加6%SiO2制得的PVDF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研究... 采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配制复合纺丝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制备出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表征了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的纺丝效果,同时对比了使用两种方法添加6%SiO2制得的PVDF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研究了原位纳米SiO2的加入对膜的孔径变化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硅的加入,增加了纤维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复合膜内的微孔直径,并使得微孔直径分布更加集中;改善了膜的力学性能,添加6%原位硅时效果最佳。在SiO2含量为6%时,与直接添加相比,原位复合法制得的复合膜力学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 聚偏氟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静电纺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悬浮聚合制备与结构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雪岩 夹书根 姚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9,共5页
首先通过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亲水性的Fe3O4纳米微球,然后对其进行表面偶联改性,使其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增加反应活性点,有利于苯乙烯单体在其表面进行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吸附树脂粒径为0.5~0.7mm,孔径主要分布在3... 首先通过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亲水性的Fe3O4纳米微球,然后对其进行表面偶联改性,使其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增加反应活性点,有利于苯乙烯单体在其表面进行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吸附树脂粒径为0.5~0.7mm,孔径主要分布在36.7~161.0nm,Fe3O4纳米颗粒占磁性大孔树脂总质量的10.0%,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0.2A.m2.kg-1。这就意味着所制备的磁性大孔树脂可以把磁性能和吸附性能有效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Fe3O4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大树脂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i_3N_4与SP_1SiO_2熔附条件和填料比例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保泉 刘璐瑶 +5 位作者 张雯雯 刘可可 姜婷 布文奂 李波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8-973,共6页
目的:检测α-氮化硅(α-Si_3N_4)与多微孔纳米二氧化硅(SP_1SiO_2)的最佳熔附温度、熔附时间和最佳填料比例,阐明其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将α-Si_3N_4晶须和SP_1SiO_2颗粒按质量比5∶1混合,以250℃·h-1的升温速度分别升至50... 目的:检测α-氮化硅(α-Si_3N_4)与多微孔纳米二氧化硅(SP_1SiO_2)的最佳熔附温度、熔附时间和最佳填料比例,阐明其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方法:将α-Si_3N_4晶须和SP_1SiO_2颗粒按质量比5∶1混合,以250℃·h-1的升温速度分别升至500℃、650℃、800℃、950℃和1 100℃,并分别保持10min、30min和3h,即为α-Si_3N_4-SP_1SiO_2熔附体复合树脂组,同时设立SP_1SiO_2颗粒组、α-Si_3N_4晶须组和α-Si_3N_4与SP_1SiO_2混合未熔附组(混合组),选择2种市售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环己烷溶液处理后与树脂基质按质量分数60%充分混合、聚合制作试样,测试挠曲强度并分析其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再将配比为2∶1的α-Si_3N_4与SP_1SiO_2混合,最佳熔附条件熔附,环己烷溶液处理后与树脂基质按20%、40%、60%、70%和75%质量分数充分混合、聚合,选择2种市售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测试挠曲强度并分析其断面SEM形貌。结果:α-Si_3N_4-SP_1SiO_2熔附体复合树脂组800℃、30min时挠曲强度值最大,挠曲强度值均明显高于SP_1SiO_2颗粒组、α-Si_3N_4晶须组、混合组和2个对照组(P<0.05),断面SEM形貌与力学性能相符。α-Si_3N_4-SP_1SiO_2熔附体复合树脂挠曲强度随着α-Si_3N_4与SP_1SiO_2熔附体填料比例从20%增加至60%逐渐增大(P<0.05),填料比例为60%~70%时挠曲强度值增加不明显,填料比例为70%~75%时挠曲强度值减小,填料比例为60%和70%时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值均明显高于填料比例为20%、40%和75%时复合树脂及对照组,断面SEM形貌与力学性能相符。结论:α-Si_3N_4与SP_1SiO_2最佳熔附条件是800℃处理30min;α-Si_3N_4与SP_1SiO_2熔附体填料最佳比例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氮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 熔附温度 熔附时间 填料比例 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组装体系及其研究进展
16
作者 司伟 翟玉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93,共5页
评述了近年来纳米组装体系,如纳米微球材料、纳米团簇、纳米介孔复合、纳米有序阵列等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几类物质的先进合成方法,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球材料 纳米团簇 复合 有序阵列 研究进展 纳米组装体系 纳米 合成方法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的改建和修饰
17
作者 温树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钙三角通道 复合材料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CNT微发泡密度梯度吸能材料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轶竣 张睿智 +2 位作者 郭成成 沈强 罗国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9,共8页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纳米管(CNT)微孔发泡复合吸能材料,建立了一种等密度差密度梯度泡沫模型,通过在非线性唯象本构模型拟合得到的准静态压缩下的本构方程,计算了泡沫模型在不同载荷下的吸能效率分布特性及相应优劣势。系统...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纳米管(CNT)微孔发泡复合吸能材料,建立了一种等密度差密度梯度泡沫模型,通过在非线性唯象本构模型拟合得到的准静态压缩下的本构方程,计算了泡沫模型在不同载荷下的吸能效率分布特性及相应优劣势。系统研究了泡沫模型层间密度差、上下限密度差、泡沫层厚度梯度规律3种因素对梯度泡沫吸能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层间密度差为25 kg/m3与50 kg/m3的泡沫吸能效能较好;上下限密度差越小,吸能效率的峰值越高,在较低载荷的吸能效能会越差;单层密度接近于平均表观密度的泡沫层越厚,吸能效率峰值会越高。基于实验结果优化设计了一种吸能效率峰值达到0.326且吸能效能在<15 MPa载荷范围内相对于均质泡沫更有优势的梯度泡沫。这些结果对于密度梯度吸能材料的设计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泡沫 纳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泡沫 准静态压缩 吸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塑料》总目录
19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塑料 泡沫塑料 热塑性淀粉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MCM-41(H)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义武 余欢 +1 位作者 张小明 索继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85-1592,共8页
采用纳米组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hybrid)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纳米金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D... 采用纳米组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hybrid)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纳米金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DRUV-Vis)光谱、透射电镜(TEM)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在氢气/氧气共存条件下丙烯气相直接氧化制环氧丙烷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微孔-介孔复合结构的钛硅分子筛Ti-MCM-41(H)具有典型的MCM-41结构,Ti(IV)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在常压、423K反应温度下,以Ti/Si摩尔比为1%的Ti-MCM-41(H)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30min,丙烯的转化率达5.4%,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74.2%,环氧丙烷的生成速率为73.1g·h-1·kg-1;反应330min后,丙烯的转化率为4.9%,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介复合分子筛 纳米金催化剂 环氧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