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的表面特性与分散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强强 唐子龙 +2 位作者 张中太 尧巍华 方克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采用环保型强碱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度为5 0nm的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对由该粉体所制的悬浮体在不同条件下的 ζ电位测试表明 ,氧化锆微粒的等电点为 8.1 ;对分散剂在氧化锆微粒表面的吸附和分散作用进行了考察 ,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 采用环保型强碱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度为5 0nm的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对由该粉体所制的悬浮体在不同条件下的 ζ电位测试表明 ,氧化锆微粒的等电点为 8.1 ;对分散剂在氧化锆微粒表面的吸附和分散作用进行了考察 ,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 (NH4PAA ,粘均分子量为 5 0 0 0~ 80 0 0 )使氧化锆微粒的等电点降低 ;对聚丙烯酸铵在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上的等温吸附进行的研究发现 ,由于聚电解质分散剂的作用 ,悬浮体中纳米氧化锆粉体微粒表面的电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电动电位 等温吸附 悬浮体 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 表面特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对低温超强碱法制备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强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利用低温超强碱法制备出了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为改善该粉体分散性较差、氧化钠含量较高的缺点 ,用有机物对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对粉体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无水乙醇和柠... 利用低温超强碱法制备出了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为改善该粉体分散性较差、氧化钠含量较高的缺点 ,用有机物对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对粉体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无水乙醇和柠檬酸铵对粉体进行改性处理 ,使得粉体粒度均匀、分布变窄 ,形态近球形 ,其中柠檬酸铵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 ,使粉体平均粒径从 0 .6 9μm减小到 0 .5 4μm ;进一步的高分辨像分析结果表明 ,粉体颗粒多由 2~ 3个大小为 2 0~ 30nm的单晶组成 ,较大的团聚体较少 ,因此有机物对粉体的表面改性处理有利于获得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高质量纳米氧化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低温超强碱法 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 表面改性处理 无水乙醇 柠檬酸铵 氧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的低温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强强 唐子龙 张中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7-60,共4页
采用引入有机添加剂的低温超强碱法制备出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粉体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添加剂-低温超强碱法在反应初期氧化锆晶核就已经形成,这与普通的湿化学... 采用引入有机添加剂的低温超强碱法制备出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粉体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添加剂-低温超强碱法在反应初期氧化锆晶核就已经形成,这与普通的湿化学法显著不同;同时有机添加剂的引入,在反应开始就减少了粉体的团聚,利于获得分散性好的高质量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具有粒度小、粒度均匀和分散性好等特点;该方法具有低温高效节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添加剂 低温 纳米四方多氧化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用量对几种纳米氧化锆粉体尺寸表征的影响 被引量:79
4
作者 孙静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65-469,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纳米氧化锆粉体在尺寸表征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测得的粉体颗粒尺寸有很大差别,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粉体的颗粒尺寸分布.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来实现的.超声时间...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纳米氧化锆粉体在尺寸表征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测得的粉体颗粒尺寸有很大差别,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粉体的颗粒尺寸分布.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来实现的.超声时间长短是影响粉体尺寸表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粉体 颗粒尺寸 分散剂 纳米粉体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锆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吉高 李包顺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己二酸、硬脂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对粉体的极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己二酸、硬脂酸中的羧基(-COOH)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OH)发生了类似于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并... 本文初步研究了己二酸、硬脂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对粉体的极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己二酸、硬脂酸中的羧基(-COOH)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OH)发生了类似于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并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锆粉体由极性转化为非极性,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粉体 流动性 纳米陶瓷 氧化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惠 王毅 +2 位作者 翟钧 力虎林 苟国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制取复合粉末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镀法以其操作简单,节省能源而倍受青睐.本文利用化学镀方法,在一步钯催化法条件下,合成了Ni-P包覆纳米氧... 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半导体纳米材料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制取复合粉末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镀法以其操作简单,节省能源而倍受青睐.本文利用化学镀方法,在一步钯催化法条件下,合成了Ni-P包覆纳米氧化锆复合粉体,表征了粉体的结构.初步测试了粉体的磁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纳米氧化 复合粉体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纳米粉体烧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敏芳 彭苏萍 +2 位作者 杨翠柏 刘泽 王军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烧结性能,以4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锆粉体为原料,在热分析仪上测试了室温~1000℃范围内坯体的形变量和热膨胀性能.采用1450℃恒温1~6h的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锆陶瓷,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粉料1次粒子粒径越...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烧结性能,以4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锆粉体为原料,在热分析仪上测试了室温~1000℃范围内坯体的形变量和热膨胀性能.采用1450℃恒温1~6h的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锆陶瓷,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粉料1次粒子粒径越小,其初始烧结温度越低;粉料的团聚粒径越小,分布越窄,坯体的烧结致密化越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纳米粉体 烧结性能 粒度 热膨胀性能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添加剂-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强强 张中太 +2 位作者 唐子龙 罗绍华 方克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4,327,共3页
 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有机添加剂 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氯氧化锆、氢氧化钠为原料,有机聚合物聚乙二醇(PEG4000)为添加剂,采用有机添加剂 超强碱共沉淀法,通过...  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有机添加剂 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氯氧化锆、氢氧化钠为原料,有机聚合物聚乙二醇(PEG4000)为添加剂,采用有机添加剂 超强碱共沉淀法,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的高纯纳米多晶氧化锆粉体,得到了室温稳定的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超强碱共沉淀法所制备的粉体具有纯度高和氯离子等杂质少等特点。该粉体873K处理的粉体一次粒径为10nm左右,其粒度小,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二次颗粒平均粒径为0.4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碱共沉淀法 有机添加剂 制备 纳米氧化粉体 四方多氧化 纳米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次数对稀土氧化物着色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色度学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高燕 张富强 +1 位作者 黄慧 归林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烧结次数对以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的与天然牙颜色匹配的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着色法制备6种不同着色剂成分含量的与天然牙色匹配的齿科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S1、S2、S3、S4、S5、S6)试件,并... 目的探讨烧结次数对以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的与天然牙颜色匹配的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着色法制备6种不同着色剂成分含量的与天然牙色匹配的齿科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S1、S2、S3、S4、S5、S6)试件,并使用ShadeEye NCC电脑比色仪对不同烧结次数的试件的颜色进行色度测定,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对反复烧结不同次数的颜色参数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种试件反复烧结后的色差变化范围为0.10~1.47,其中S1、S2、S6试件的明度值降低(P<0.05),S3、S4、S5试件的明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6种试件的色相值和彩度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稀土氧化物着色齿科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颜色稳定性高,反复烧结对其色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多氧化 稀土氧化 烧结次数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晶相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国华 徐铸德 王大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在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沉淀剂获得了晶相不同的纳米TiO2粉体;使用混合沉淀剂,通过控制沉淀剂的比例,制备了晶相组成(金红石与锐钛矿比例)不同的纳米TiO2多晶粉体;采用相同的粉体制备工艺,不同的后续处理工艺... 在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沉淀剂获得了晶相不同的纳米TiO2粉体;使用混合沉淀剂,通过控制沉淀剂的比例,制备了晶相组成(金红石与锐钛矿比例)不同的纳米TiO2多晶粉体;采用相同的粉体制备工艺,不同的后续处理工艺,探讨了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的相变温度.经分析研究后认为,水解-沉淀法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中的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的温度为500~800℃,完全转变的温度在800℃以上;纳米TiO2多晶粉体的晶相组成不仅与沉淀剂的种类、混合沉淀剂中沉淀剂的比例和粉体的煅烧温度有关,而且与粉体的后续处理工艺和粉体表面界面相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粉体 相控制 相变温度 物相组成 沉淀剂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烧结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继文 彭蓓 +1 位作者 张鸿海 刘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实验研究了钇全稳定氧化锆(8YSZ)纳米粉体的烧结工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瓷体密度,通过测定烧结前后瓷片尺寸获得烧结线收缩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样品微观形貌,并探讨了纳米粉体烧结的致密化过程,分析了烧结工艺对致密度和晶粒大... 实验研究了钇全稳定氧化锆(8YSZ)纳米粉体的烧结工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瓷体密度,通过测定烧结前后瓷片尺寸获得烧结线收缩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样品微观形貌,并探讨了纳米粉体烧结的致密化过程,分析了烧结工艺对致密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得到了8YSZ纳米粉体合理的烧结工艺为:采用两步烧结,首先升温到1500℃,升温速率为3℃/min,然后降低温度到1450℃,烧结时间为4h。结果显示,采用该工艺,可以得到相对密度98%,晶粒尺寸小于3μm的性能优异的8YSZ瓷体。研究发现,粉体粒度对烧结性能影响较大,纳米粉体比普通粉体具有较低的开始烧结温度,双粒度混合粉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全稳定氧化 烧结工艺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锆粉体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汤枫秋 黄校先 +1 位作者 张玉峰 郭景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通过Zeta电位和流变性能的测量,研究了pH值及聚合物电解质对纳米Y-TZP粉体浆料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Y-TZP的Zeta曲线呈正弦波形式,在等电点附近,浆料易产生聚沉,在强酸强碱性条件下也不利于浆料的分散。... 本文通过Zeta电位和流变性能的测量,研究了pH值及聚合物电解质对纳米Y-TZP粉体浆料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Y-TZP的Zeta曲线呈正弦波形式,在等电点附近,浆料易产生聚沉,在强酸强碱性条件下也不利于浆料的分散。综合考虑Zeta电位、沉降高度及粘度等流变行为,认为高Zeta电位是获得稳定浆料的必要条件,加入DarvanC(聚甲基丙烯酸氨)可显著提高浆料的Zeta电位及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运用静电位阻稳定机理,可获得分散良好的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流变性能 ZETA电位 氧化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增韧的氧化铝纳米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晶 高宏 邱竹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1年第5期38-42,共5页
以自制的异丙醇铝、异丙醇锆为原料 ,采用Sol Gel方法制备了氧化锆增韧的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 (ZTA)。通过DTA、X Ray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性能与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ZTA体系的凝胶热分解行为受铝锆摩尔比的制约 ,Al∶Zr大于 2∶... 以自制的异丙醇铝、异丙醇锆为原料 ,采用Sol Gel方法制备了氧化锆增韧的氧化铝纳米复合粉体 (ZTA)。通过DTA、X Ray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性能与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ZTA体系的凝胶热分解行为受铝锆摩尔比的制约 ,Al∶Zr大于 2∶1时 ,其热分解行为与纯氢氧化铝的热分解行为相似 ;130 0℃煅烧后的ZTA系粉体中亚稳态的t ZrO2 含量亦与Al∶Zr有关 ,Al∶Zr愈高 ,t ZrO2 所占比重越大 ;ZTA粉体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历了由无规网状→针状→球形→哑铃形结构的变化 ;纳米ZTA粉体的存在温度为 12 0 0℃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增韧 氧化铝陶瓷 纳米粉体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球形氧化锆纳米晶体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求宇 吴文伟 +2 位作者 廖森 谭国进 梁信源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22,共3页
用碳酸铵与氯氧化锆作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乳化剂)的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得到前驱体,前驱体经热分解即可得到球形氧化锆纳米晶体。基于均匀设计、逐步回归... 用碳酸铵与氯氧化锆作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乳化剂)的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得到前驱体,前驱体经热分解即可得到球形氧化锆纳米晶体。基于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分析及最优化计算,对纳米氧化锆的固相合成条件进行优化,所获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氯氧化锆取10 mmol时,反应物碳酸铵与氯氧化锆的物质的量比等于1.4∶1;表面活性剂用量40μL;研磨时间40 m in;热分解温度500℃及热分解时间120 m in。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氧化锆晶体粉末颗粒均匀、团聚弱,其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约20 nm,收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纳米 室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氧化锆多晶/氧化铝(板晶)复相陶瓷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振君 郭艳杰 杨正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以表面包裹玻璃涂层的氧化铝微粉、小尺寸样板晶以及钇稳定四方氧化锆(Y—TZP)微粉为原料,在常压下通过样板晶生长制备氧化铝样板晶体积分数为50%的Y—TZP/板状氧化铝复相陶瓷,采用机油为润滑剂对比研究了复相陶瓷和3Y—TZP陶瓷... 以表面包裹玻璃涂层的氧化铝微粉、小尺寸样板晶以及钇稳定四方氧化锆(Y—TZP)微粉为原料,在常压下通过样板晶生长制备氧化铝样板晶体积分数为50%的Y—TZP/板状氧化铝复相陶瓷,采用机油为润滑剂对比研究了复相陶瓷和3Y—TZP陶瓷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试样磨损表面形貌及其相组成.结果表明,在载荷400N时,3Y—TZP陶瓷出现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突变.在磨损突变前,3Y—TZP陶瓷的磨损机理为塑性变形、耕犁和微裂纹,在磨损突变后则以微断裂和晶粒拔出为主.复相陶瓷在试验载荷(100—700N)条件下没有出现磨损突变.与3Y-TZP陶瓷相比,在相同载荷下,复相陶瓷的磨损率较低.这是因为复相陶瓷中的氧化铝板晶在三维空间形成了网络骨架,氧化铝样板晶固有的高弹性模量和高热导率抑制了氧化锆马氏体相变,为摩擦热的散失提供了导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氧化多晶/氧化铝(板)复相陶瓷 Y—TZP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相纳米二氧化锆的气相水解法简易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强 孙铭明 +1 位作者 李春红 谢有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介绍了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并以此原理为基础,利用高纯四氯化锆(ZrCl4)和水作为前驱物,然后将前驱物升华或蒸发为气态,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白色的二氧化锆(ZrO2)粉末.经高分辨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 介绍了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并以此原理为基础,利用高纯四氯化锆(ZrCl4)和水作为前驱物,然后将前驱物升华或蒸发为气态,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白色的二氧化锆(ZrO2)粉末.经高分辨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别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结果表明,ZrO2粉末的尺寸为40~50 nm左右,为纯净的四方相纳米ZrO2球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 纳米氧化 四氯化 气相水解 简易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芸 原效坤 +1 位作者 李小莉 贾虎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陶瓷材料 纳米氧化粉体 液相法 TEM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包裹碳膜的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烧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芸 闫翠芬 +2 位作者 李小莉 贾虎生 许并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表面包裹碳膜 纳米氧化粉体 烧结 陶瓷材料 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原效坤 许并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研究了溶胶 -凝胶法和共沉淀 -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 ,讨论了纳米氧化锆陶瓷的干压成型工艺和无压烧结过程 ,并分析了影响烧结体性能的各种工艺因素。
关键词 纳米氧化陶瓷 制备工艺 纳米材料 烧结性能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昊 史春燕 +3 位作者 付晓辉 赵婉瑜 范冰冰 张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47-3250,共4页
本文以Zr OCl_2为原料、NH_3·H_2O为沉淀剂、Ca Cl_2为稳定剂,采用交叉喷淋法制备氧化锆前驱体,通过改变反应釜内前驱体浓度、矿化剂Na OH的加入及矿化剂Na OH浓度,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结果表明:反应釜内前驱体浓... 本文以Zr OCl_2为原料、NH_3·H_2O为沉淀剂、Ca Cl_2为稳定剂,采用交叉喷淋法制备氧化锆前驱体,通过改变反应釜内前驱体浓度、矿化剂Na OH的加入及矿化剂Na OH浓度,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结果表明:反应釜内前驱体浓度降低有利于提高粉体的结晶度,矿化剂Na OH的加入可有效降低水热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为110℃、保温时间2 h、反应釜内前驱体的浓度为0.25 mol/L、矿化剂Na OH浓度为1 mol/L时,可制备平均粒径为26 nm的四方相氧化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热法 氧化纳米粉体 矿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