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涛 田卫东 +3 位作者 刘磊 陈希哲 廖运茂 李声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评价新型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实验组)、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对照... 目的 评价新型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实验组)、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对照组)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材料上的生长及生理功能表达情况;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倍体,比较细胞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结果 BMSCs经体外诱导形成钙结节,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结果阳性。两组材料上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但实验组细胞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强于对照组。结论 SD大鼠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微纳米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长春 叶兴江 +2 位作者 肖占文 王哲 张兴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微纳米化改性。方法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备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利用水热法对材料进行微纳米化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材料改性层相成分。...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微纳米化改性。方法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备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利用水热法对材料进行微纳米化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材料改性层相成分。结果材料改性处理后,孔隙率为(63±8)%,大孔孔径为(310±30)μm。材料表面及内孔壁生成羟基磷灰石微纳米晶粒或晶须,晶须长20-40μm,直径为100-300 nm。结论多孔磷酸钙陶瓷材料的内外表面经水热法处理微纳米化表面改性后,材料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 多孔磷酸钙陶瓷 水热法 晶须 表面微纳米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双相磷酸钙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思宇 颜廷亭 +2 位作者 徐静静 谌强国 陈庆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3-1658,共6页
以碳酸钙(CaCO3)和磷酸(H3PO4)为原料,用湿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陶瓷粉体,再采用激光成型技术处理聚氨酯泡沫载体,通过有机泡沫浸渍法合成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 以碳酸钙(CaCO3)和磷酸(H3PO4)为原料,用湿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陶瓷粉体,再采用激光成型技术处理聚氨酯泡沫载体,通过有机泡沫浸渍法合成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粉体为双相磷酸钙粉体,包含β-TCP和HAP两相,其中β-TCP为主相,其质量比占86.7%;制得的多孔支架为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孔隙率为90%以上,抗压强度为0.12 MPa,多孔支架具有规则直通孔与不规则三维通孔相结合的孔洞结构,直通孔孔径范围为1.0~1.3 mm,三维通孔孔径范围为200~700μm,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对多孔材料的孔径要求;双相磷酸钙粉体和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均表现为无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陶瓷 多孔材料 有机泡沫浸渍法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钙磷陶瓷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可夫 张舒 +4 位作者 罗志强 王璟 王涛 欧国敏 王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钙磷陶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多孔纳米磷酸钙陶瓷材料制成浸提液、混悬液、5 mm×5 mm×1 mm块状等体系,选择健康新西兰兔、昆明小鼠、SD大鼠为宿主,采用溶血试验、凝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钙磷陶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多孔纳米磷酸钙陶瓷材料制成浸提液、混悬液、5 mm×5 mm×1 mm块状等体系,选择健康新西兰兔、昆明小鼠、SD大鼠为宿主,采用溶血试验、凝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肌内降解来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材料对新鲜兔血的溶血度为1.1%,小于5%,在允许范围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结果无异常;热原试验显示实验组体温升高分别为0.35、0.40、0.28℃,均小于0.60℃,符合生物医学材料无热原的评价标准;急性毒性试验后小鼠无死亡,未观察到步态不稳、惊厥、瘫痪、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肌内埋植后观察见新生纤维组织形成。结论该陶瓷材料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和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比普通钙磷陶瓷支架材料更好的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支架材料 磷酸钙陶瓷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165-BMSCs复合NanoBCP陶瓷支架材料异位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王涛 廖天安 +1 位作者 钟少波 王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VEGF165-BMSCs复合NanoBCP陶瓷支架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能性。方法:将VEGF165转染至BMSCs,并将其接种于已制备的多孔NanoBCP支架材料培养后植入裸鼠皮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转染后的BMSCs表达VEGF165mRNA和蛋白,NanoBCP... 目的:探讨VEGF165-BMSCs复合NanoBCP陶瓷支架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能性。方法:将VEGF165转染至BMSCs,并将其接种于已制备的多孔NanoBCP支架材料培养后植入裸鼠皮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转染后的BMSCs表达VEGF165mRNA和蛋白,NanoBCP材料比BCP的表面和孔隙内有更多的新骨形成,并发现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的分布。结论:NanoBCP孔隙结构良好,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异位成骨性能良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位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Nano-dHA/PLA/BCP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季金苟 李曦 +3 位作者 周治国 胡承波 夏之宁 黄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0-484,共5页
为改善常规的多孔聚乳酸/双相钙磷陶瓷(PLA/BCP)支架表面亲水性不佳及降解时呈酸性等不足,采用马弗炉烧结制备的BCP多孔支架浸入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dHA/PLA)混悬液后,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双相钙磷... 为改善常规的多孔聚乳酸/双相钙磷陶瓷(PLA/BCP)支架表面亲水性不佳及降解时呈酸性等不足,采用马弗炉烧结制备的BCP多孔支架浸入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dHA/PLA)混悬液后,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双相钙磷陶瓷(nano-dHA/PLA/BCP)复合支架,利用万能测试机测试支架抗压强度,阿基米德法测定支架孔隙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表面形貌,并对其保水率和体外降解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nano-dHA/PLA/BCP复合支架表面粗糙,保水率和强度均有较大提高,在磷酸盐缓冲液(PBS)浸泡过程中pH值下降较慢,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1个月后发现有较多的类骨磷灰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双相磷酸钙陶瓷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