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蛋白多糖中纳米单质硒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凤芹 程远之 +4 位作者 肖肖 李笑笑 宋德广 路则庆 汪以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5-1161,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准确、快速测定富硒蛋白多糖中纳米单质硒含量的方法。将25 mg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产富硒蛋白多糖样品悬浮在3 mL蒸馏水中,在3 mgⅩⅣ型蛋白酶作用下超声处理30 min(37℃),将酶解液离心得到的沉...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准确、快速测定富硒蛋白多糖中纳米单质硒含量的方法。将25 mg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产富硒蛋白多糖样品悬浮在3 mL蒸馏水中,在3 mgⅩⅣ型蛋白酶作用下超声处理30 min(37℃),将酶解液离心得到的沉淀物(纳米单质硒)在常温下经双氧水-盐酸(H_2O_2-HCl)体系消解,所得溶液直接经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分析[以PRP X100阴离子色谱柱对样品中的亚硒根离子(SeO_2-3)进行分离,流动相组成为5 mmol/L柠檬酸水溶液(pH 4.5)],测得样品中纳米单质硒含量为2 439μg/g。以国家标准(GB/T 13883—2008)方法[样品以硝酸-高氯酸(HNO_3-HClO_4)体系消解处理,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HG-AFS)分析]为对照,测得样品中纳米单质硒含量为2 450μg/g。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高度一致。与GB/T 13883—2008中描述的方法相比,采用本试验建立的氧化体系条件更温和、快速并且易于控制,适用于纳米单质硒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蛋白多糖 纳米单质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的安全性及其相对生物学效价评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喻涵 李笑笑 +3 位作者 黄向韵 王凤芹 汪以真 路则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25-4833,共9页
本试验旨在对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BNS)的安全性及其相对生物学效价进行评定。首先,以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占1/2,体重18~22 g)为试验动物,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对BNS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在此基... 本试验旨在对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BNS)的安全性及其相对生物学效价进行评定。首先,以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占1/2,体重18~22 g)为试验动物,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对BNS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84只4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硒缺乏组(60只),硒缺乏组饲喂缺硒饲粮(硒含量为0.02 mg/kg),对照组饲喂在缺硒饲粮基础上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的基础饲粮(硒含量为0.15 mg/kg)。饲喂21 d后,从2组随机各选6只大鼠采样,而后将硒缺乏组剩余的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饲喂在缺硒饲粮基础上添加Na2SeO3、酵母硒(Yeast-Se)和BNS的饲粮,3组饲粮硒含量均为0.15 mg/kg,进行为期35 d的硒补偿试验。结果显示:BNS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 50)>90.46 mg/kg BW(以硒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经过21 d的硒耗竭,与对照组相比,硒缺乏组大鼠肝脏、肾脏、肌肉中硒含量和血浆、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补硒35 d后,与Na2SeO3相比,BNS可显著提高大鼠的平均日增重以及肾脏和肌肉中硒含量(P<0.05),有提高大鼠血浆和肝脏GPx活性的趋势(P>0.05),且效果稍优于Yeast-Se。相对于Na2SeO3,以血浆和肝脏中GPx活性,肝脏、肾脏、肌肉中硒含量为评价指标,得出BNS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12.2%、114.6%、102.0%、155.3%、143.2%,酵母硒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01.1%、101.7%、103.4%、149.4%、110.6%。由此得出,BN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Na2SeO3相比,BNS在提高大鼠的采食量、组织硒沉积以及含硒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BNS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优于Na2SeO3和Yeast-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BACTER CLOACAE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 相对生物学效价 抗氧化 沉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裙带菜多糖对纳米硒的形成与稳定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文杰 黄亮 +1 位作者 杨芳 白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在常温下的降解裙带菜多糖(Degraded Undaria Pinnatifida Chary.Suringer polysaccharide,DUP)水溶液中,由适当过量的抗坏血酸(Vc)与二氧化硒(Se°2)反应制备纳米单质硒(Se°).通过共振瑞利散射、激光散射和透射... 在常温下的降解裙带菜多糖(Degraded Undaria Pinnatifida Chary.Suringer polysaccharide,DUP)水溶液中,由适当过量的抗坏血酸(Vc)与二氧化硒(Se°2)反应制备纳米单质硒(Se°).通过共振瑞利散射、激光散射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DUP对Se°粒径的调控和在液相中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DUP通过控制还原速度和表面修饰而把Se°粒子调节在较窄的粒径分布范围内当Se°浓度为0.0507—3.245mmol/L时,DUP表面修饰的球状纳米硒的平均粒径稳定地保持在24—65nm范围内,4℃时可在水溶液中稳定保存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裙带菜多糖(DUP) DUP表面修饰纳米单质硒 纳米微粒 调控 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乳酸菌亚硒酸盐还原特性及产硒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金泽 李静 +3 位作者 郭耀东 刘哲 黄一刚 裴金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4,共6页
以前期分离筛选自秦巴富硒区的富硒乳酸菌为材料,探索无机硒转化为纳米单质硒的转化合成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纳米硒在其在细胞胞内外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胞外。研究富硒乳酸菌的不同细胞组分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能力... 以前期分离筛选自秦巴富硒区的富硒乳酸菌为材料,探索无机硒转化为纳米单质硒的转化合成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纳米硒在其在细胞胞内外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胞外。研究富硒乳酸菌的不同细胞组分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富硒乳酸菌主要通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延胡索酸还原酶等的作用将亚硒酸盐还原为纳米硒单质。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纳米硒的特性,结果说明富硒乳酸菌转化产物为纳米单质硒,且其外包裹多糖、蛋白质等多种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纳米单质硒 还原特性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