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划痕的陆相页岩纹层界面过渡区分布范围定量研究
1
作者 杨柳 杨铎 何满潮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7,共15页
陆相页岩普遍发育黏土质、长英质及方解石质等不同组分的纹层,在水力压裂刺激页岩裂隙网格结构过程中,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简称ITZ)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裂纹的扩展方向和形态。然而,目前缺乏针对页岩纹层ITZ分布范围... 陆相页岩普遍发育黏土质、长英质及方解石质等不同组分的纹层,在水力压裂刺激页岩裂隙网格结构过程中,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简称ITZ)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裂纹的扩展方向和形态。然而,目前缺乏针对页岩纹层ITZ分布范围的有效量化方法。针对页岩微观力学参数曲线的离散特征,通过置信椭圆标定ITZ范围内的离散数据,使用线性拟合与置信椭圆交点的投影长度作为定量页岩纹层ITZ的新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矿物定量评价系统,获得页岩表面形貌和矿物分布情况,对划痕试验后矿物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基于纳米划痕试验结果,通过断裂韧性确定了不同岩性矿物的分布长度,并将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识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伊利石等塑性矿物在划痕试验过程中呈现出碎屑在两侧堆积的破坏模式,而钠长石和石英等脆性矿物则呈现出锯齿状的破坏或点状的崩裂。由于ITZ的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识别出的塑性矿物分布长度大于断裂韧性曲线的定量结果。摩擦系数法受到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拟合置信度较低,定量结果偏大。与摩擦系数法相比,断裂韧性法具有更高的数据连续性和拟合置信度,但是考虑因素较为单一。无量纲参数法综合考虑了断裂韧性、硬度、摩擦系数和划痕深度的影响,曲线离散度较低,拟合误差较小。相比于传统单个力学参数的识别手段,基于无量纲参数对ITZ分布范围的量化准确度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纳米划痕试验 破坏模式 量纲分析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石英玻璃纳米划痕性能仿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翟昌恒 郭晓光 +2 位作者 金洙吉 郭东明 张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石英玻璃进行了三维的纳米划痕仿真,用来研究其纳米加工性能。采用熔融-淬火的办法建立了石英玻璃的模型,并通过观察模型的截面图,分析了在制备过程中内部微观孔隙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在仿真过程中,观察了石英玻璃...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石英玻璃进行了三维的纳米划痕仿真,用来研究其纳米加工性能。采用熔融-淬火的办法建立了石英玻璃的模型,并通过观察模型的截面图,分析了在制备过程中内部微观孔隙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在仿真过程中,观察了石英玻璃的变化和孔隙周围原子的运动,得到了切削力的曲线,重点研究了内部的微观空隙对划痕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石英玻璃冷却时,由于内部共价键的重组,会形成平均半径为0.25nm的微观的孔隙,而且其降低了石英玻璃的纳米加工性能,使得切削力的曲线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当磨粒划过表面后,会在表面以下形成厚度为2nm的原子密集堆积区。由于稠密区的原子共价键键长的变化,失去了原有共价键的强度,所以会形成加工的损伤层。因此在对石英玻璃超精密加工时,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加工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 分子动力学 超精密磨削 纳米划痕 微观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划痕试验的砂岩结构面宏-微观摩擦系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爽 雍睿 +4 位作者 杜时贵 何智海 钟祯 章莹莹 眭素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2-1034,共13页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纳米压痕试验确定砂岩矿物组分与力学参数。其次,采用倾斜试验、直剪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宏观尺度研究,对规格为10 cm×10 cm×5 cm的平直结构面试样开展直剪试验,分别施加1、2、3、8、12 MPa的恒定法向应力,研究表明,摩擦系数随法向应力增加呈对数降低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加呈对数增长趋势。再次,采用纳米划痕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微观尺度研究,研究表明,低荷载条件下,长石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保持不变的趋势,石英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此外,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两种矿物的摩擦系数在低荷载条件下呈增长的趋势,在高荷载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最后,基于摩擦系数的宏-微观摩擦系数试验结果,采用速度-状态摩擦(RSF)定律建立红砂岩基本摩擦系数与矿物摩擦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直剪试验验证了该经验关系的可靠性,其误差范围为0.17%~0.91%。研究结果为基本摩擦系数的测定与取值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微观尺度 直剪试验 纳米划痕 RSF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氮化钛膜的纳米压痕和划痕测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泰华 郇勇 王秀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502,共5页
采用等离子电弧沉积的方法,分别在GT35和40CrNiMo钢上沉积厚约为0.5μm的氮化钛(TiN)膜。为了筛选基材,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和固体润滑效果。纳米压痕结果,GT35,40CrNiMo和TiN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的典型值分别约为1... 采用等离子电弧沉积的方法,分别在GT35和40CrNiMo钢上沉积厚约为0.5μm的氮化钛(TiN)膜。为了筛选基材,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和固体润滑效果。纳米压痕结果,GT35,40CrNiMo和TiN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的典型值分别约为11.5GPa/330GPa,6.0GPa/210GPa,30GPa/450GPa。纳米划痕结果,GT35有较理想的膜基结合能力;GT35,40CrNiMo,TiN及其有机膜的摩擦系数分别约为0.25,0.45,0.15,0.10。同40CrNiMo相比,GT35是较为理想的基体材料。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能提供丰富的近表面的弹塑性变形、断裂和摩擦等的信息,是评价亚微米薄膜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亚微米氮化钛膜 等离子电弧沉积 弹塑性变形 断裂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纳米压痕法研究玻璃表面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洪力 崔登国 +2 位作者 高伟 蔡永秀 张福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13,54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CeO2-TiO2单层膜、TiO2-SiO2单层膜和CeO2-TiO2/TiO2-SiO2双层膜,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法对薄膜的机械性能(纳米硬度、弹性模量、临界载荷、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层膜与玻璃基体的附着...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CeO2-TiO2单层膜、TiO2-SiO2单层膜和CeO2-TiO2/TiO2-SiO2双层膜,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法对薄膜的机械性能(纳米硬度、弹性模量、临界载荷、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层膜与玻璃基体的附着力以及弹性模量、硬度等指标均大于单层膜,由TiO2-SiO2组成的内层,对强化附着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薄膜 氧化铈 机械性能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透明材料表面耐磨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旋 钟艳莉 +1 位作者 颜悦 厉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4,共6页
利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对不同纳米硅溶胶含量的两种有机硅耐磨涂层的表面与体相的纳米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硅溶胶会增加涂层Si-O-Si网络结构的刚性,提高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并且涂层近表面区的... 利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对不同纳米硅溶胶含量的两种有机硅耐磨涂层的表面与体相的纳米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硅溶胶会增加涂层Si-O-Si网络结构的刚性,提高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并且涂层近表面区的硬度、模量以及耐磨性明显优于体相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透明耐磨涂层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纳米涂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荔 江晓禹 钱林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用纳米划痕和纳米压痕试验对Al2O3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基体涂覆纳米Al2O3涂层后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研究涂层表面性能与涂层以及涂覆工艺的关系.环氧树脂固化的同时和固化后涂覆的涂层分别称为同时涂层和后期涂层.同时涂层... 用纳米划痕和纳米压痕试验对Al2O3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基体涂覆纳米Al2O3涂层后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研究涂层表面性能与涂层以及涂覆工艺的关系.环氧树脂固化的同时和固化后涂覆的涂层分别称为同时涂层和后期涂层.同时涂层和后期涂层使涂层的弹性模量从基体的1.0 GPa分别提高到3.3~3.9 MPa和2.1~4.0 GPa;硬度从分别提高到700~1 300MPa和400~6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硬度 纳米涂层 纳米压痕试验 纳米划痕试验 AL2O3短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化学镀温度对活塞杆用45钢表面Ni-P/TiN/DLC三层膜结合及划痕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邓璘 张俊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了提高Ni-P/TiN/类金刚石(DLC)三层膜的结合及划痕性能,选择45钢作为基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化学镀Ni-P层,然后利用过滤阴极真空电弧(FCVA)技术在其上依次沉积TiN过渡层及DLC层制备得到了 Ni-P/TiN/DLC三层膜,对三层膜试样采用纳米压痕... 为了提高Ni-P/TiN/类金刚石(DLC)三层膜的结合及划痕性能,选择45钢作为基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化学镀Ni-P层,然后利用过滤阴极真空电弧(FCVA)技术在其上依次沉积TiN过渡层及DLC层制备得到了 Ni-P/TiN/DLC三层膜,对三层膜试样采用纳米压痕仪、拉曼光谱仪以及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铢磷化学镀温度的上升,试样的G峰与M峰往更高波段处发生偏移,两者积分强度比AG/AM也随之增加;当辣磷化学镀温度到达500℃时,AG/AM比值迅速增大为3.64,石墨相数量增加,降低了三层膜的脆性;在初期压头刚压入三层膜时,试样的硬度都表现为随压入深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在临界载荷F,处形成了半圆形的裂痕,并且沿着和划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铢磷化学镀温度 力学性能 Ni-P/TiN/DLC三层膜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微纳摩擦学特性
9
作者 曲强 朱修崇 +2 位作者 涂有旺 康潇 张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0-3071,共12页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精准微小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压痕模量和硬度与载荷呈非线性关系,其变化机制主要由压痕尺寸效应和塑性变形共同主导;随着载荷增加,Ag/MoS_(2)-WS_(2)复合材料压痕最大深度和塑性深度呈线性增大,当载荷从10 mN增加到2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44%,塑性深度增加约51%,而当载荷从20 mN增加到5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78%,塑性深度增加约79%,材料的弹塑性转变载荷约为20 mN。在较低载荷(50~100 mN)下,Ag/MoS_(2)-WS_(2)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S_(2)-WS_(2)复合材料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硅酸乙酯对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兴文 胡立江 +1 位作者 赵树山 孙德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44-1346,135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水解缩合 3-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基硅烷 (GPMS)和正硅酸乙酯 (TEOS) ,制备了TEOS改性的 3-缩水甘油醚基丙基倍半硅氧烷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 .用划痕法通过MTSNanoIndente... 采用溶胶 -凝胶法水解缩合 3-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基硅烷 (GPMS)和正硅酸乙酯 (TEOS) ,制备了TEOS改性的 3-缩水甘油醚基丙基倍半硅氧烷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 .用划痕法通过MTSNanoIndenterXP纳米压痕仪测试了有机 -无机杂化膜的结合强度和划痕形貌 ,测试结果表明 :适当添加TEOS可提高有机 -无机杂化膜的膜基结合强度 ,W(TEOS)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强度 有机-无机杂化膜 纳米划痕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速度对单晶锗脆塑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晓京 刘浩 +1 位作者 赵彪 刘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00)(110)(111)晶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对单晶锗不同晶面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结果表明:划痕速度增加,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增大;但...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00)(110)(111)晶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对单晶锗不同晶面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结果表明:划痕速度增加,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增大;但划痕速度过大,就会降低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预测了在超精密切削加工中切削速度对单晶锗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的影响规律,为实际超精密切削加工单晶锗零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纳米划痕实验 脆塑转变 划痕速度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兴文 孙科军 +1 位作者 胡立江 孙德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含量的正硅酸乙酯(TEOS)与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基硅烷(GPMS)共水解缩合,所得终产物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并利用扫描探针电镜(SPM)对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MTS Nano Indent...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含量的正硅酸乙酯(TEOS)与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基硅烷(GPMS)共水解缩合,所得终产物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并利用扫描探针电镜(SPM)对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MTS Nano Indenter XP纳米压痕仪研究了TEOS的含量对杂化体系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在TEOS含量为5%时表面粗糙度最小、弹性恢复能力最大,TEOS含量为10%时摩擦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基倍半硅氧烷 纳米杂化膜 MTS NANO Indenter XP纳米压痕仪 纳米划痕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离子注入对几种金属 单晶SiO_2 体系界面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吕晋军 徐洮 +2 位作者 张平余 杨生荣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金属/陶瓷体系 界面增强 纳米划痕 原子力显微镜 界面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超光滑抛光机理与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
14
作者 康念辉 李圣怡 郑子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 SiC)的超光滑抛光,采用纳米划痕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根据单颗磨粒受力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材料特性、工艺参数以及抛光液pH值三个方面对其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进行了... 为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 SiC)的超光滑抛光,采用纳米划痕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根据单颗磨粒受力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材料特性、工艺参数以及抛光液pH值三个方面对其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的稳定抛光过程是磨粒对碳化硅表面的塑性域划痕过程;CVD SiC的晶粒不均匀与表面高点会降低最终所能达到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磨粒粒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随抛光模硬度的增加而增长;抛光压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与抛光模的变形行为相关,当抛光模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变形阶段时,表面粗糙度随抛光压强的增加呈小幅增长,而当抛光模包含塑性变形之后,表面粗糙度基本与抛光压强无关;此外,抛光速度和抛光液pH值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研究结论为CVD SiC超光滑抛光的工艺参数优化选择提供了定量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 纳米划痕试验 抛光机理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对4种材料摩擦机制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祖飞 余家欣 钱林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30-1935,共6页
采用曲率半径2μm的金刚石针尖,分别在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划痕仪上研究了GCr15、304不锈钢、超弹和形状记忆NiTi合金等材料在5μN^80 mN载荷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载荷对材料的摩擦机制有很大影响.当载荷低于80μN时,4种样品表面均无... 采用曲率半径2μm的金刚石针尖,分别在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划痕仪上研究了GCr15、304不锈钢、超弹和形状记忆NiTi合金等材料在5μN^80 mN载荷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载荷对材料的摩擦机制有很大影响.当载荷低于80μN时,4种样品表面均无明显的划痕损伤,摩擦机制以界面摩擦为主;100~150μN时,摩擦机制逐渐转变到以犁沟摩擦为主;80 mN时,4种材料犁沟摩擦力占总摩擦力的比例甚至超过90%.另外,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对其摩擦性能也有显著影响.硬度越高,材料越难发生犁沟损伤,摩擦机制从界面摩擦转变到犁沟摩擦对应的载荷越高;弹性模量与硬度的比值越大,摩擦过程中的犁沟效应越显著,犁沟摩擦力占总摩擦力的比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机制 界面摩擦 犁沟摩擦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光可调滤光器400~1000nm宽带增透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强 刘伟 杨晓波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4-707,共4页
针对声光可调滤光器的使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薄膜材料进行了沉积实验,采用传统的撕离法及纳米划痕法测试了薄膜材料的附着力。选择TiO_2和SiO_2分别作为高、低折射率镀膜材料,通过不同方案对膜系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电子束蒸发兼离子... 针对声光可调滤光器的使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薄膜材料进行了沉积实验,采用传统的撕离法及纳米划痕法测试了薄膜材料的附着力。选择TiO_2和SiO_2分别作为高、低折射率镀膜材料,通过不同方案对膜系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电子束蒸发兼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了附着力牢靠、光谱透射率满足使用要求的TeO2晶体400-1 000nm宽带增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光可调滤光器 宽带增透膜 附着力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净浆非碳化区与脱钙碳化区的微观力学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弛 李克非 王俊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本工作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压痕技术来表征水泥净浆试块上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在微米尺度上的力学特性,并配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得出了在脱钙后,随着Ca/Si物质的量比的下降,碳化区主体C-S-H结构中部分区域微观力学性能... 本工作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压痕技术来表征水泥净浆试块上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在微米尺度上的力学特性,并配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得出了在脱钙后,随着Ca/Si物质的量比的下降,碳化区主体C-S-H结构中部分区域微观力学性能降低的结论。其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33%、37%。同时,运用纳米划痕、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探针,以及热重技术,依次获取了水泥净浆试块在两个区域上的表面倾斜度、表面粗糙度、元素种类、沿碳化深度方向上的元素组成与分布,以及热重试验中的质量烧失。在脱钙前的碳化过程中,水泥浆体会吸收二氧化碳而增加质量,使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增强;而脱钙后碳化会导致水泥浆体的骨架变得松散、表面变得粗糙,以及裂纹和孔隙数量增加。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的水泥净浆试块磨制的粉末在热重试验中烧失的质量占比分别为26.7%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 碳化 微米压痕 热重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膜离子注入与沉积工艺研究
18
作者 Huafang Zhang Hongchen Wu Yanli Jiang Guojia Ma Liping Peng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55-258,281,共5页
采用离子注入、沉积、动态混合注入沉积工艺,在硅基体上制备TiN膜层.用纳米划痕法检测成膜质量,用扫描电镜观察划痕形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混合离子注入沉积工艺对提高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动态混合离子注入沉积 TIN膜 纳米划痕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