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_(3)O_(4)@AuNPs/MWCNTs-COOH纳米免疫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产品的呋喃它酮代谢产物
1
作者 李亭 何欢歌 +1 位作者 鲁航 李书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0,共9页
采用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COOH)复合纳米材料固定化呋喃它酮代谢产物3-氨基-5-多酚甲基-2-恶唑烷酮(3-amino-5-met... 采用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COOH)复合纳米材料固定化呋喃它酮代谢产物3-氨基-5-多酚甲基-2-恶唑烷酮(3-amino-5-methylmorpholino-2-oxazolidinone,AMOZ)抗体制备磁性纳米免疫传感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呋喃它酮代谢产物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制备的纳米Fe_(3)O_(4)和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AuNPs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Fe(CN)_(6)]^(3-/4-)为探针,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如下:Fe_(3)O_(4)@AuNPs和MWCNTs-COOH体积比为1∶2,电解质溶液pH值为7.0,抗体质量浓度为80μg/mL,孵育温度为37℃,孵育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该免疫响应电流与lg C[AMOZ]在1.0×10^(-10)~8.0×10^(-7)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10^(-11)mol/L,在鲫鱼样品实际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2.78%~102.61%,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法具有前处理简便、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可用于实际水产品中呋喃它酮代谢产物AMOZ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呋喃它酮代谢产物 纳米免疫传感器 水产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沙丁胺醇的高灵敏复合纳米免疫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珺 张洁 +3 位作者 邵科峰 陈昌云 王传现 赵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248,共6页
制备一种新型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的复合纳米免疫传感器,并对电极表面修饰材料进行了表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其检测范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分脉冲伏安法所得电流差与沙丁... 制备一种新型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的复合纳米免疫传感器,并对电极表面修饰材料进行了表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其检测范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分脉冲伏安法所得电流差与沙丁胺醇质量浓度在1×10-6~5×10-3 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7 g/L,对牛肉、鸭肉、猪肉和猪肝中的沙丁胺醇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在91.2%~102.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复合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石墨烯 纳米 纳米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免疫传感器快速测定粮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瑞鑫 张微 李书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改性壳聚糖和纳米金复合物为电极修饰材料,包埋固定黄曲霉毒素B_1抗体制备信号放大型免疫传感器。以K_3[Fe(CN)_6]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其免疫反应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响应电流与溶液中AFB_... 以改性壳聚糖和纳米金复合物为电极修饰材料,包埋固定黄曲霉毒素B_1抗体制备信号放大型免疫传感器。以K_3[Fe(CN)_6]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其免疫反应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响应电流与溶液中AFB_1的浓度在0.1-1.1 ng/m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5 ng/m L(S/N=3);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利用该法对花生、花生油等实际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检测,回收率在87.8-98.2%,检测精确度优于ELISA试剂盒,可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纳米免疫传感器 纳米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Hsp16.3抗体
4
作者 贺靖 杨双 +4 位作者 刘娟 刘达琳 郭婧玮 谭云洪 袁仕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sp16.3抗体。PCR扩增hsp16.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表达和纯化Hsp16.3,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原性;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连... 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sp16.3抗体。PCR扩增hsp16.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表达和纯化Hsp16.3,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原性;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连接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Hsp16.3抗体,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纯化Hsp16.3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分别检测50例结核病患者、42例非结核肺病患者和5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红移值大于3.5的例数分别为42、7、1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888(P<0.01),界值3.5,灵敏度82%,特异性98%。结果表明,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结核病血清Hsp16.3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热休克蛋白16.3 纳米免疫传感器 肺结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