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稀溶液体系中自组装合成纳米介孔氧化硅及其铝修饰材料 被引量:1
1
作者 成红云 史彦涛 +3 位作者 南海明 耿怡 陈保华 蔡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在极稀溶液中,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去离子水的量或原料中铝源的量,可控合成了不同粒径(20~70nm)、形貌和孔道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硅颗粒和纳米介孔铝掺杂氧化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BET比表面积1000 m2/g)和较大的孔容(1.1~1.8 cm... 在极稀溶液中,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去离子水的量或原料中铝源的量,可控合成了不同粒径(20~70nm)、形貌和孔道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硅颗粒和纳米介孔铝掺杂氧化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BET比表面积1000 m2/g)和较大的孔容(1.1~1.8 cm3/g).反应物浓度降低或反应物中添加铝源后,介孔材料的有序性下降,粒径减小,孔容增大,并产生大量的间隙孔.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征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稀溶液 纳米介孔氧化硅 自组装 形貌控制 铝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2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纳米氧化硅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方法对Co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杰玉 谯雨 +3 位作者 克德尔叶·阿布都外力 胡佳婕 孙敏 刘清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的分散性更好,主要以Co^(2+)形式存在并与载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掺杂法合成过程简单,催化剂中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的结构保持更完整,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体积浸渍法 嫁接法 掺杂法 丙烷脱氢 氧化 氧化硅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德权 陆新华 +4 位作者 李伟明 胡玉林 段雅婕 庞振才 胡会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9,共12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高容量介孔空间、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MSN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高容量介孔空间、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MSN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展,详细阐述MSNs作为载运系统在农业投入品和转基因方面的优势,讨论MSNs在环境污染治理、农产品贮藏保鲜、探测传感器等方面应用的特点,解析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MSNs的过程以及其与植物互作的原理,综合评估MSNs的生物安全性。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有效地利用MSNs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 载运体系 生物安全性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可控释放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杰 何定庚 +2 位作者 何晓晓 王柯敏 赵应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18,共5页
选择带负电荷且溶解度和分子结构对pH值非常敏感的聚丙烯酸作为封堵分子,采用静电吸附的修饰方法,制备了pH响应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利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积分析... 选择带负电荷且溶解度和分子结构对pH值非常敏感的聚丙烯酸作为封堵分子,采用静电吸附的修饰方法,制备了pH响应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利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表征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以联钌吡啶染料分子作为模式客体分子,研究了pH调控下的模式客体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的包裹及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pH具有很好的响应性;在近中性条件下,带正电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带负电的聚丙烯酸,导致介孔封堵,使包载的染料分子几乎无释放;客体分子的释放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升高,当pH≤5时,染料分子显著释放,pH=1时客体分子的释放率高达98%,可以实现对包载客体分子的控制释放.该pH响应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载体具有制备简便、价格低廉和包载量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颗粒 控制释放 聚丙烯酸 pH响应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方天 田迎 +3 位作者 王建东 滕兆刚 孙晶 恽时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介孔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应用于药物领域,文中制备在溶液中能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SilicaNanospheres,MSNs)并探讨其生物毒性。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SN... 目的介孔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应用于药物领域,文中制备在溶液中能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SilicaNanospheres,MSNs)并探讨其生物毒性。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SN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仪检测MSNs的物理化学性质;检测MSNs对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0mg/kg和40ms/kg剂量MSNs后肝、脾、肾、心、脑和肺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制备的MSNs在溶液中可稳定分散,平均粒径为100nm,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结构。体外实验结果:50~400μg/ml范围内,MSNs对293T细胞成活率没有影响(P〉0.05);体内实验结果:40mg/kgMSNs导致BALB/c小鼠肝和肺出现病理变化。结论在溶液中稳定分散的MSNs对293T细胞没有毒性;长时间尾静脉注射高剂量MSNs对小鼠肝和肺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通过控制MSNs的使用剂量与使用周期可以避免对动物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 细胞毒性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紫杉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雪 苏志桂 +1 位作者 薛玲静 张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作为药物载体已成为纳米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以无序孔道的MSN为载体,以溶剂吸附法负载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从而制备得到PTX@MSN。考察了PTX@MSN的理化性质、药物体外释放行为...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作为药物载体已成为纳米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以无序孔道的MSN为载体,以溶剂吸附法负载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从而制备得到PTX@MSN。考察了PTX@MSN的理化性质、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TX@MSN载药量为(23.76±1.14)%,在水性介质中分散良好,粒径约为250 nm,电位为-(8.01±1.81)mV。PTX@MSN具有药物缓释特性,24h后PTX累积释放率为(23.62±2.15)%。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空白MSN生物安全性良好,而PTX@MSN组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市售Taxol组强。本研究为MSN递送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 紫杉醇 体外释放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肥料的制备及控制释放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德权 陆新华 +2 位作者 陈海丽 王超 胡会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5-1911,共7页
以纳米科技为基础的载运体系为提高农化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农业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合成了颗粒直径约为20 nm,孔径为3.0 nm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尿素肥料通过水溶液自由扩散,以物理吸附直接装载于纳米颗粒的介孔中... 以纳米科技为基础的载运体系为提高农化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农业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合成了颗粒直径约为20 nm,孔径为3.0 nm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尿素肥料通过水溶液自由扩散,以物理吸附直接装载于纳米颗粒的介孔中。结果表明,当尿素溶液浓度为10 mg/mL时,MSNs的最大包载率为69.15%。通过接枝到MSNs表面的门控分子1-癸硫醇实现了对尿素的封堵,而拉曼光谱和氮吸附分析则证明了门控分子通过双硫键与纳米颗粒相互连接。利用激发因子谷胱甘肽(GSH)与门控分子产生的化学反应,促使双硫键断裂,实现对包载尿素的控制释放。体外释放测试表明,在没有GSH存在的条件下,尿素从1-癸硫醇封堵的MSNs中几乎“零”释放。当GSH存在时,肥料释放的速度由GSH的浓度控制。本研究研制了一种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肥料,实现了对尿素肥料的有效装载和控制释放,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纳米肥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 纳米肥料 装载 还原响应型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温刚 张元新 葛雅琨 隋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1,共4页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硅为壳的纳米粒子;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62.5μ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为100%;有92.80%的细胞吸收了样品HMSNs,即HMSNs具有较高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氧化硅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细胞内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昆 杨红 +2 位作者 张元新 葛雅琨 李世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513,共4页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为典型的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采用合成后水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材料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材料 粒径 共沉淀法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药物运输(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敏敏 耿浩然 +4 位作者 胡金霞 张琼 Godfred Amfo Agyekum 张卓琦 曹希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25-2135,共11页
合成了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FITC),并研究了其在持续药物释放和生物示踪成像方面的应用。首先,采用一步法合成出MSNs-FITC,结合SEM、TEM、FT-IR、XRD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技术进行表征。其次,将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负载到MSNs... 合成了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FITC),并研究了其在持续药物释放和生物示踪成像方面的应用。首先,采用一步法合成出MSNs-FITC,结合SEM、TEM、FT-IR、XRD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技术进行表征。其次,将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负载到MSNs-FITC中。载药粒子的药物释放行为具有明显的pH依赖性,酸性环境加速释放速率。同时,体外细胞毒性测试表明MSNs-FIT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图像表明,MSNs-FITC可以进入细胞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FCM)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载体 药物运输 细胞毒性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改善人参皂苷Rg3溶出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宗哲 鲁明明 +3 位作者 赵文明 吴超 赵颖 郝艳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5-1839,共5页
目的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的介孔孔道吸附人参皂苷Rg3以改善它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MSN,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作为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g3-MSN)固体分散体。通... 目的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的介孔孔道吸附人参皂苷Rg3以改善它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MSN,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作为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人参皂苷Rg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Rg3-MSN)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实验确定Rg3-MSN的最优比例,采用氮气吸附与脱吸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别最优比例下人参皂苷Rg3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Rg3-MSN的比例为1∶3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能够达到理想的溶出速率,并且结构表征表明MSN能够抑制人参皂苷Rg3的结晶,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结论 MSN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参皂苷Rg3水难溶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氧化硅纳米 固体分散体 体外溶出度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pDNA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葛雅琨 隋新 温刚 张元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6-13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免受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Am-MSNs对A549和HeLa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氧化硅纳米材料 质粒DNA 吸附 保护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性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迎 滕兆刚 +1 位作者 卢光明 郑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和MSN-2;透射电镜观察293T细胞对2种材料的吞噬;选择0、100、150、200和250μg/mL共5种浓度与293T细胞体外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应。结果与MSN-1比较,MSN-2的分散性较好;293T细胞约吞噬10%的MSNs;与0μg/mL比较,100、150、200、250μg/mL的MSN-1与293T细胞共孵育引起细胞凋亡反应明显(P<0.05),而MSN-2并未引起明显的凋亡反应。结论在一定剂量下,分散性较佳的MSN-2在293T细胞内性能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材料 分散性 293T 吞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肽修饰的pH响应型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宁 巩志强 +2 位作者 闫梦茹 梁晓燕 马远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25-31,共7页
以聚多巴胺(PDA)为反应平台,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进行RGD肽和聚(2-乙基-2-噁唑啉)(PEOz)双重修饰,构建了RGD肽和PEOz共同修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HMSN-PEOz-RGD),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构建载药体系DOX@HMSN... 以聚多巴胺(PDA)为反应平台,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进行RGD肽和聚(2-乙基-2-噁唑啉)(PEOz)双重修饰,构建了RGD肽和PEOz共同修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HMSN-PEOz-RGD),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构建载药体系DOX@HMSN-PEOz-RGD,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载体进行结构表征,考察载药体系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载体的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响应性释放,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考察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载药体系的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过程。结果表明,HMSN-PEOz-RGD的平均粒径为(256.1±26.5)nm,粒径分布较均匀;DOX@HMSN-PEOz组和DOX@HMSN-PEOz-RGD组的体外释药都表现出明显的pH依赖性,即酸性(pH值5.0)条件下药物快速释放,而在生理pH值(pH值7.4)条件下药物释放缓慢;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各载体在2.5~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MCF-7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9%以上,表明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余载药制剂组,DOX@HMSN-PEOz-RGD组细胞的生长明显得到抑制,RGD修饰显著促进了DOX的细胞摄取。本研究所构建的纳米载体能够特异性靶向递送DOX,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氧化硅纳米粒子 盐酸阿霉素 RGD肽 聚(2-乙基-2-噁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封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用于肌红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蕾 王青 +4 位作者 羊小海 王柯敏 邓鹏 张华 李志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利用核酸适配体封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简便及免标记的肌红蛋白定量检测方法.首先,用肌红蛋白核酸适配体将荧光小分子罗丹明6G封盖在介孔颗粒内,当存在目标物肌红蛋白时,由于介孔颗粒上的核酸适配体可特异性结合肌... 利用核酸适配体封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简便及免标记的肌红蛋白定量检测方法.首先,用肌红蛋白核酸适配体将荧光小分子罗丹明6G封盖在介孔颗粒内,当存在目标物肌红蛋白时,由于介孔颗粒上的核酸适配体可特异性结合肌红蛋白而脱离介孔颗粒表面,进而释放介孔颗粒内的罗丹明6G,使溶液荧光强度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肌红蛋白的浓度呈正相关,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可实现对肌红蛋白的定量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低至1.1 nmol/L,且选择性好,可满足临床医学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肌红蛋白 氧化硅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制备及其负载雄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玲玲 陈金龙 +3 位作者 苏梦翔 严方 李博 狄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醇为助溶剂,三乙醇胺为螯合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氧化硅纳米粒(MSN),然后在其表面通过后嫁接法键合氨丙基,再修饰叶酸(FA),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原子荧光...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乙醇为助溶剂,三乙醇胺为螯合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氧化硅纳米粒(MSN),然后在其表面通过后嫁接法键合氨丙基,再修饰叶酸(FA),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对雄黄的负载率。结果表明,MSN具有大的比表面积(973 m2/g)和孔体积(1.01 cm3/g)、孔径分布窄、粒径均匀(90 nm左右)且球形形貌分散,修饰FA后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MSN-NH-FA)在0.5 h对雄黄的负载率最大,达到2.52%。结果表明,制备的MSN-NH-FA具有较好的形貌结构,适合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 雄黄 叶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阿霉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海琴 范增杰 +1 位作者 刘斌 余占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载阿霉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DOX)对体外培养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法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阿霉素(DOX)释放行为;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 目的:探讨载阿霉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DOX)对体外培养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法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阿霉素(DOX)释放行为;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che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53、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MSNs形态规则,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介孔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约30nm,19.59682nm、193.4296m2/g、0.947625cm3/g;MSNs细胞相容性良好;与单独DOX相比,载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更显著,且呈一定MSNs浓度依赖性(P<0.05);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P53、Bax、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该载药纳米传输系统有望用于舌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氧化硅纳米 舌癌 Tca-811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对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蔚 张吉喜 古宏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0,共6页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势。本文通过对MSN对药物的负载机理、药物控释机理等方面的介绍,对MSN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 药物装载 控制释放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秋娜 罗明生 +1 位作者 刘清龙 杨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2-1063,共12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钴负载量的催化剂,利用XRD、SEM、TEM、BET、H_(2)-TPR、O_(2)-TPD、XPS、EPR、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钴负载量的催化剂,利用XRD、SEM、TEM、BET、H_(2)-TPR、O_(2)-TPD、XPS、EPR、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基DMSNs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有序介孔结构,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及活性位与反应物的接触;随着Co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Co/DMSNs催化剂活性最佳,甲苯转化率为90%时的温度(T_(90))达到268℃(质量空速为15000 mL/(g·h)、甲苯初始体积分数为50μL/L),并且表现了优异的抗水性能和稳定性。该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以Co^(2+)形式存在,拥有更多的氧空位和高活性氧物种,有利于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而载体特殊的形貌结构和钴氧物种与载体较强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氧化 氧化 树枝状氧化硅纳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