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催化降解空气中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阳 涂学炎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9,共4页
以硫酸钛、偏钛酸和硫酸氧钛浆料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并用无机盐、酸等配制水性涂料,进行该涂料经紫外光催化降解空气中甲醛的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低成本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料可以有效地分解甲醛。
关键词 紫外光催化降解 空气 甲醛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膜对鸡蛋保鲜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邵丽玮 刘进 +5 位作者 汪远昊 任智彬 侯海锋 王忠强 李茜 刘华格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鸡蛋喷涂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膜后的保鲜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空白组、清洗组、原液组和2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2个蛋,室温条件下放在无菌蛋托上。每隔7天从每个重复随机取9个鸡蛋,3个用于测定蛋品... 试验旨在研究鸡蛋喷涂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膜后的保鲜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空白组、清洗组、原液组和2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2个蛋,室温条件下放在无菌蛋托上。每隔7天从每个重复随机取9个鸡蛋,3个用于测定蛋品质,3个测定蛋壳和内容物菌落总数,3个测定抗氧化指标。每组另有10个指示蛋用于每周测定蛋重损失。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原液组表现较优,2倍组、空白组次之,清洗组最差。原液组与空白组、清洗组和2倍组相比,失重率分别显著降低26.70%、30.04%和24.84%(P<0.05);哈氏单位、蛋黄指数、蛋黄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均得到明显改善;蛋壳及内容物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清洗组(P<0.05),与2倍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有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膜原液组保鲜效果显著,2倍组效果不显著,清洗更不利于鸡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涂膜 鸡蛋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杜治材 何强 +3 位作者 张磊 陈勇刚 许泽华 李国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为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润滑脂,并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TiO_(2)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润滑脂减摩和抗磨性能最好。相比基础润滑脂,含有1%nano... 为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润滑脂,并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TiO_(2)添加质量分数为1%时,润滑脂减摩和抗磨性能最好。相比基础润滑脂,含有1%nano-TiO_(2)的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的钢球表面磨斑更加光滑平整。利用导热系数仪测试所制备润滑脂样品发现,nano-TiO_(2)可以明显提升润滑脂的导热系数,对摩擦实验结果起到积极作用。采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表征结果表明,nano-TiO_(2)填充了钢球表面摩擦所形成的凹陷,促进了钢球表面润滑膜的形成,避免了钢球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锂基润滑脂 添加剂 磨损和摩擦学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应用现状
4
作者 刘炜 张敏 +3 位作者 朱照琪 王毅 梁卫东 孙寒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3,共13页
二氧化钛(TiO_(2))是典型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但其较宽的能量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黑色TiO_(2)(B-TiO_(2))纳米材料通过在TiO_(2)表面构筑结构缺陷降低带隙宽度,能够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响应性能和量子效率... 二氧化钛(TiO_(2))是典型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但其较宽的能量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黑色TiO_(2)(B-TiO_(2))纳米材料通过在TiO_(2)表面构筑结构缺陷降低带隙宽度,能够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响应性能和量子效率。本文总结了B-TiO_(2)的基本特性,包括光学性质、晶型、缺陷与微观结构性质,并对近年来B-TiO_(2)的制备与缺陷构筑方法(如气氛焙烧法、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本文梳理了黑色TiO_(2)性能提升策略及其在水体净化、有机物降解、能源转换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B-TiO_(2)研究领域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为:结合理论和实验深入探讨其结构-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是合理设计B-TiO_(2)表面缺陷、开发高效合成方法的基础,先进的表征和分析手段有待加强;在保持高活性的同时,开发结构更加稳定的B-TiO_(2)是将其推向实际应用的重要前提;此外,交叉学科的发展应推动B-TiO_(2)的应用范围向更多领域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二氧化钛 光催化 降解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丽思 李文远 +3 位作者 张雨祺 杨洋雯迪 刘子瑞 富薇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1,共10页
21世纪以来,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愈发迅速广泛,而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作为全球年产量第一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对植物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对TiO_(2)NPs毒性效应的原理及成因进行系统梳理极具重要性与迫切性。... 21世纪以来,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愈发迅速广泛,而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作为全球年产量第一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对植物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对TiO_(2)NPs毒性效应的原理及成因进行系统梳理极具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归纳了TiO_(2)NPs对植物产生毒性的基本途径,从表观生长、生理生化、分子水平多层面剖析了TiO_(2)NPs及其与部分污染物复合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同时,在深化毒性机制研究、拓展研究范围以及推动纳米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提升对纳米材料环境风险的认知评估能力,并为纳米材料在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 植物 毒性效应 复合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邵腾飞 李洋 +6 位作者 甄卫军 周玉生 马春梅 孙朋涛 葛庆 徐建波 陈步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6,共11页
以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钛(m@TiO_(2)),然后以其为助剂通过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了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热风温度为295℃、热风压力为400 kPa、料筒压力为400 kPa。对聚丙... 以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钛(m@TiO_(2)),然后以其为助剂通过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了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热风温度为295℃、热风压力为400 kPa、料筒压力为400 kPa。对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P5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结晶度为37.6%,孔隙率为96.3%,纤维平均直径为3.8μm,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pH=3、温度为45℃、吸附时间50 min时,测试了PP1与PP5对煤化工废水吸附处理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值。结果表明,PP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20.1%,远高于PP1(COD的去除率11.1%)。25℃下经过光催化降解后,PP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2.5%,表明PP5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并且PP5对煤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对降低煤化工废水中的COD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改性二氧化钛 熔喷非织造 纳米复合纤维 煤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9
7
作者 董元彩 孟卫 +3 位作者 魏欣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8,共2页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较EP提高370 % ,拉伸强度提高44 % ,冲击强度提高878 % ,其他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鞠剑峰 李澄俊 +1 位作者 徐铭 叶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3,681,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杀抑率均在99%以上。对其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铜纳米颗粒负载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管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鹏君 吴荣 +3 位作者 侯娟 常爱民 关芳 张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等对材料的相组成、形貌以及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制得的Cu-TiO2复合纳米材料长度约为100nm, 直径10-15nm, 其上负载...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等对材料的相组成、形貌以及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制得的Cu-TiO2复合纳米材料长度约为100nm, 直径10-15nm, 其上负载的Cu纳米粒子尺寸约为5nm. BET比表面积测试表明实验制备的Cu-TiO2复合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为154.67m2·g-1. 通过调节水热反应时间和钛前驱体种类, 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管材料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 非晶态的钛源对于成功一步合成Cu-TiO2复合纳米管至关重要. 同时, 实验中观察到铜纳米粒子的尺寸随水热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小(反奥氏陈化过程), 这一现象有助于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复合纳米管在350-80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 并在550-600nm范围观察到Cu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吸收带. Cu-TiO2界面处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有助于加快光生载流子的输运, 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 光催化实验表明Cu-TiO2复合纳米管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二氧化钛:铜: 一步水热法: 复合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青 张宝华 +3 位作者 毛志平 徐红 潜飞 杭建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自制超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及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用量为2%(... 采用自制超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及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用量为2%(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的最佳用量为1.5%(质量分数);超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明显的均匀分散效果;并且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黏度,改善加工性能;超分散剂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散剂 纳米二氧化钛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友好纳米二氧化钛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善文 陈美玲 +1 位作者 杨莉 高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3-856,共4页
为进一步增强防污活性,采用正交实验法合成了以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为改性剂的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利用SEM和接触角检测仪对涂膜表面状态及其表面能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所合成的防污涂料进行了实海挂板试验。由正交实验优化出... 为进一步增强防污活性,采用正交实验法合成了以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为改性剂的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利用SEM和接触角检测仪对涂膜表面状态及其表面能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所合成的防污涂料进行了实海挂板试验。由正交实验优化出的最佳涂料组分为:呋喃改性硅丙树脂49%(质量分数)、nano-TiO211%(质量分数)和硅油6%(质量分数);SEM观察结果表明,nano-TiO2在所制得的涂膜中分散均匀;通过GS-X150测得的涂料最佳接触角为99.45°,其相应的表面能为21.73mJ/m2;由实海挂板试验发现,加入的nano-TiO2可使涂料的污损海生物附着量大大减少,其防污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纳米二氧化钛 低表面能 船舶 防污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对硼酚醛环氧涂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震宇 韩恩厚 +4 位作者 刘福春 柯伟 揭敢新 王俊 黄海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提高硼酚醛环氧涂料的耐腐蚀性、表面接触角、粘结强度及耐磨性等。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改性硼酚醛环氧涂料,制备耐温耐蚀型纳米复合涂料。通过高温高硫原油浸泡试验评价纳米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接触... 目的提高硼酚醛环氧涂料的耐腐蚀性、表面接触角、粘结强度及耐磨性等。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改性硼酚醛环氧涂料,制备耐温耐蚀型纳米复合涂料。通过高温高硫原油浸泡试验评价纳米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接触角测试、粘结强度测试和耐磨性测试等手段分析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硼酚醛环氧纳米复合涂层在100℃高硫原油腐蚀浸泡后,微观上没有出现腐蚀坑和裂纹。添加2%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的硼酚醛环氧纳米复合涂层与未添加纳米粒子的硼酚醛环氧涂层相比,抗渗性与耐磨性有所提高。720 h腐蚀试验后,纳米复合涂料的粘结强度由试验前的7.7 MPa降低至6.9 MPa。腐蚀过程中,其表面接触角比非纳米涂层高4°-7°。结论高温高硫原油没有破坏硼酚醛环氧纳米复合涂层的形貌结构、粘结强度和耐磨性。添加2%纳米二氧化钛提高了涂层的抗渗透性和表面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酚醛环氧涂料 纳米复合涂料 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 石油化工 高硫原油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卫国 王小燕 +1 位作者 姚素薇 王宏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45-2749,共5页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制备了疏水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约50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共同作用下,将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分散到聚氨酯清漆中,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量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直接腐蚀实验、阳...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制备了疏水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约50nm.在机械搅拌和超声场共同作用下,将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分散到聚氨酯清漆中,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量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直接腐蚀实验、阳极极化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后,复合聚氨酯清漆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抗腐蚀能力明显提高,浸泡腐蚀失重量减小约20%~70%,阳极腐蚀电流降低1个数量级以上,低频区涂层阻抗值增大2个数量级以上.油漆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实验显示,纳米复合漆膜的附着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 复合涂料 耐蚀性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涂料的制备及其甲醛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程锦 李朝维 +1 位作者 李奇 晋日亚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5,共5页
采用低温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将所制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成光催化涂料并对其降解甲醛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容器内甲醛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 采用低温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将所制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成光催化涂料并对其降解甲醛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容器内甲醛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光催化涂料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5℃左右,湿度50%,紫外灯照射120 min的条件下,5 g纳米二氧化钛负载到200 g乳液体系中制成的光催化涂料的甲醛降解率达到93%,明显优于市售P25纳米二氧化钛对甲醛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涂料 降解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贤良 周家华 +2 位作者 朱翠华 叶盛英 黄苇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0-41,43,共3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不同掺杂比的纳米二氧化钛引入大豆蛋白成膜液中,用流延法制得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膜。随着纳米二氧化钛用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透湿性和透氧性则按先减小...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不同掺杂比的纳米二氧化钛引入大豆蛋白成膜液中,用流延法制得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膜。随着纳米二氧化钛用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透湿性和透氧性则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化。当纳米二氧化钛质量为大豆蛋白1/200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大豆蛋白膜提高了106%和112%;而复合膜的透氧系数则最低,比大豆蛋白膜低了近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江聪 贺国文 +2 位作者 陈俊 文杰斌 李衡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亚胺化反应完全;纳米SiO2、TiO2均匀分散于PI基体中;复合膜透明性好,对紫外光吸收较好。热重分析(TG)和介电性能测试表明,得到了一种热稳定性好、介电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其在微电子器件领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二氧化 纳米二氧化钛 介电常数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环颖 李文军 +2 位作者 常志东 周花蕾 郭会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29-253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制得复合光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制得复合光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是呈球形、团聚,随机沉积在未修饰碳纳米管任意表面,甚至部分碳纳米管表面是完全裸露的。经PVP修饰后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二氧化钛为纯锐钛矿晶体结构,没有金红石和板钛矿相。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相比纯的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二氧化钛 聚乙烯吡咯烷酮 表面修饰 复合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仙超 陈丹 +1 位作者 施斌斌 李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3-2871,共9页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由金红石型TiO2、Ti4O7、WC、W2C和WxC构成,钨碳化物负载于钛氧化物外表面,构成比较典型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碳化钨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样品电催化活性的提升与前驱体钨钛摩尔比、还原碳化时间、核壳结构壳层的完整性和晶相组成以及核壳结构中二氧化钛和碳化钨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关.这说明金红石是能够提升碳化钨电催化氧化活性的载体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体系下二氧化钛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晶的合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俊松 张晖 +1 位作者 王腾 张胜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82,共4页
200℃下四方结构的二氧化钛(TiO2)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纳米晶在一个装有适量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氧化石墨烯和蒸馏水的密闭的水热釜中加热12 h后被制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一系列... 200℃下四方结构的二氧化钛(TiO2)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纳米晶在一个装有适量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氧化石墨烯和蒸馏水的密闭的水热釜中加热12 h后被制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一系列分析仪器被运用来揭示二氧化钛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晶是由粒径大约160 nm的四方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复合而成,通过紫外吸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必要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复合纳米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磷灰石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黎霞 魏杰 李玉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为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细菌感染,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复合材料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磷灰石在纳米水平上形成了复合材料,其抗菌效果明显...  为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细菌感染,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复合材料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磷灰石在纳米水平上形成了复合材料,其抗菌效果明显。此类具有抗菌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多种新型抗菌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钛 磷灰石 纳米复合材料 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