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刺激响应的二氧化硅纳米容器及其体外释放
1
作者 孙广平 傅佳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3-1349,共7页
研究了以缩酮链作为刺激响应单元的智能纳米容器在仿溶酶体和内涵体条件下的释放效果。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MSNs)为载体,吸附荧光指示剂-罗丹明B,用2-(2-溴-乙氧基)-2-(2-叠氮基-乙氧基)丙烷作为连接链,将β-环糊精连接到介孔出口... 研究了以缩酮链作为刺激响应单元的智能纳米容器在仿溶酶体和内涵体条件下的释放效果。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MSNs)为载体,吸附荧光指示剂-罗丹明B,用2-(2-溴-乙氧基)-2-(2-叠氮基-乙氧基)丙烷作为连接链,将β-环糊精连接到介孔出口处进行封装,制备了酸性-刺激响应智能纳米容器,并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验证了MSNs表面改性过程。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实时监测智能纳米容器在不同pH下释放动力学曲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该智能纳米容器的载药量为15.23 mg/g。结果表明,利用末尾封端技术制得的以缩酮链作为刺激响应单元的智能纳米容器实现了在中性条件下"零释放",酸性条件下大量释放(即仿溶酶体和内涵体条件下适量缓慢释放)的效果,此项研究在肿瘤细胞靶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 罗丹明B 酸性-刺激响应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制备PS/SiO_2复合纳米微球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段春英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平余 张治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表面功能化的聚苯乙烯/SiO2复合纳米粒子,分别用FTIR、TEM及TG DTA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能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可制备出以SiO2纳米微粒为核,P...  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表面功能化的聚苯乙烯/SiO2复合纳米粒子,分别用FTIR、TEM及TG DTA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能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可制备出以SiO2纳米微粒为核,PMMA、PS为壳层的核壳结构复合纳米微球,微球粒径约15nm,颗粒较均匀,并且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辐射 制备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纳米 摩擦性能 核壳结构 纳米润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德宣 李贵安 +2 位作者 韩庆艳 王自强 潘丽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7-139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微球,以KH-550为粘结剂,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出Au-SiO2复合纳米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微球,以KH-550为粘结剂,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出Au-SiO2复合纳米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SiO2复合纳米微球粒径约130-160 nm,且颗粒较均匀、分散性较好。样品中金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SiO2纳米微球表面,粒径约4-9 nm,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晶型良好,且Au物种主要以零价金属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纳米 纳米粒子 Au-SiO2复合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SiO_2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祥玉 徐楠 +2 位作者 李维民 娄文静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亲水性聚醚油中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镜系统考察反应条件,如氨水和水的添加量、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聚醚含量及水解温度对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OS、...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亲水性聚醚油中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镜系统考察反应条件,如氨水和水的添加量、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聚醚含量及水解温度对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OS、氨水及水含量的增加,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逐渐增大;而随着聚醚油含量增加以及反应温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逐渐减小直至出现严重团聚。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对润滑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添加量的增加其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纳米颗粒最佳添加量时,纳米颗粒直径越小其减摩抗磨效果越明显;同时,纳米二氧化硅润滑液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但其最佳添加量受颗粒直径影响呈非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原位溶胶-凝胶法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