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1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协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滑和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占模 董从林 +1 位作者 袁成清 白秀琴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607,共15页
为了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具有高强度的碳纤维(CF)和优异增摩性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 NPs)改性聚氨酯(TPU)并制备新型SiO_(2) NPs/CF/TPU复合材料,探究不同质量分数SiO_(2) NPs和CF对复合材料表面在水润... 为了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具有高强度的碳纤维(CF)和优异增摩性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 NPs)改性聚氨酯(TPU)并制备新型SiO_(2) NPs/CF/TPU复合材料,探究不同质量分数SiO_(2) NPs和CF对复合材料表面在水润滑条件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 NPs与摩擦副表面微粗糙峰之间的啮合作用将纯TPU材料的黏着磨损行为转变为磨粒磨损,摩擦系数从0.15增大到0.6,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防滑性能,但降低了其耐磨性能.添加CF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失效行为,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SiO_(2) NPs和CF的疏水性,改性复合材料的水接触角从67.55°增大到了112.10°,将亲水性TPU转变为疏水性复合材料,降低了水分子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削弱了水的润滑作用,进一步改善其在湿滑环境下的防滑性能.当SiO_(2) NPs和C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9%时,改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在0.5附近,平均摩擦系数增大了204.26%,与质量分数12%的SiO_(2) NPs改性复合材料相比,磨损率下降了96.28%,表现出优异的防滑与耐磨性能.该研究可为设计和制造在湿滑环境下具有优异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摩擦制动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碳纤维 热塑性聚氨酯 防滑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增强氯氧化镁胶凝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启昊 杨朋伟 陈若愚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以双氧水修复并活化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通过分子间脱水将壳聚糖磷酸酯负载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添加到氯氧化镁胶凝材料中进行耐水改性。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 以双氧水修复并活化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通过分子间脱水将壳聚糖磷酸酯负载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添加到氯氧化镁胶凝材料中进行耐水改性。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的加入增加了氯氧化镁胶凝材料各龄期的抗压强度,改性后的氯氧化镁胶凝材料养护龄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16 MPa和127 MPa,比未改性试样增加了11.5%和5.8%。改性后的氯氧化镁胶凝材料水泡28 d后的抗压强度高达102 MPa,比相同水泡时长下磷酸改性的试样高8.3%。同时,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磷酸酯可以细化氯氧化镁胶凝材料的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氧化镁胶凝材料 抗压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莱茵衣藻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雨晴 罗学刚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75,79,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硅(SiO_(2) NPs)处理绿藻后的生长及光合指标变化,揭示SiO_(2) NPs对水生态环境中藻类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试验材料,从生长、氧化胁迫、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诱...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硅(SiO_(2) NPs)处理绿藻后的生长及光合指标变化,揭示SiO_(2) NPs对水生态环境中藻类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试验材料,从生长、氧化胁迫、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方面研究了SiO_(2) NPs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96 h、25℃高浓度(800 mg/L)的SiO_(2) NPs诱导莱茵衣藻活性氧(ROS)上升了21.57%,并且抑制了莱茵衣藻光合作用,导致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10.87%,光合性能指数Pi-Abs下降了50.72%。而温度升高加剧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当温度上升至30℃时,高浓度(800 mg/L)的SiO_(2) NPs导致莱茵衣藻ROS比对照组上升了26.58%,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23.47%和20.35%,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了55.72%。高浓度SiO_(2) NPs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温度升高与SiO_(2) NPs浓度增加的协同作用将加剧莱茵衣藻光合毒性效应。[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纳米粉体材料对微藻的光合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莱茵衣藻 光合效应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肖世健 樊飞 +2 位作者 陈琦 朱炳龙 张曼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0,127,共7页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性、形貌、过滤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截留率的条件下,m-SiO_(2)/Ag可以有效提高膜通量;复合膜抗菌性能与m-SiO_(2)/Ag含量成正比,m-SiO_(2)/Ag的添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抗菌及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 膜污染 纳米复合膜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纳米二氧化硅增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性能及其应用
5
作者 胡恒 刘如 +1 位作者 龙玲 孙玉慧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解决三聚氰胺甲醛浸渍胶膜纸脆性大、饰面胶合板龟裂问题,以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DG)和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on dioxide,NS)为改性剂对三聚氰胺-甲醛(melamine-formaldehyde,MF)浸渍树脂进行改性,并制备了浸渍胶膜纸和饰面... 为解决三聚氰胺甲醛浸渍胶膜纸脆性大、饰面胶合板龟裂问题,以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DG)和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on dioxide,NS)为改性剂对三聚氰胺-甲醛(melamine-formaldehyde,MF)浸渍树脂进行改性,并制备了浸渍胶膜纸和饰面胶合板。对MF树脂的化学结构变化、热稳定性能及浸渍胶膜纸的抗张性能、饰面板的表面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得出以下结论:加入DG和NS可提高MF树脂的黏度和固体含量,改性后MF树脂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与改性剂之间发生了化学结合;改性后树脂的初始热解温度略有下降,但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仍在370℃以上,热稳定性高。当DG添加量为8.0%、NS添加量为2.5%时,纸张抗张强度从MF的2.40 MPa提高至MFDGNS_(5)的4.41 MPa,提高幅度明显,当NS添加量为1.0%时,纸张断裂伸长率从MF的2.86%提高至MFDGNS_(2)的4.71%,提高幅度达64.69%;当NS添加量为1.0%和1.5%时,浸渍胶膜纸卷曲的最小曲率半径为7.5 mm,远小于MF树脂浸渍胶膜纸的12.5 mm,这个结果与断裂伸长率的趋势一致。当NS的添加量为1.5%时,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的磨耗值最低可达到46 mg/(100 r),无露底现象,表面胶合强度最高达到1.50 MPa;当NS添加量为1.0%和1.5%时,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的耐龟裂等级为4级。利用DG和NS改性MF树脂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可以防止饰面胶合板龟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二乙二醇 纳米二氧化硅 增韧防开裂改性 饰面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激活的转录组分析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阮晨 吴冉 +2 位作者 王来友 杜佳 曹敬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8,I0009,共7页
为寻找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的调控蛋白,用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处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株,对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及试验.根据CCK-8方法测定的细胞死亡率及自噬Marker蛋白的表达量确定诱导时长,由此制备细胞样品并... 为寻找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的调控蛋白,用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处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株,对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及试验.根据CCK-8方法测定的细胞死亡率及自噬Marker蛋白的表达量确定诱导时长,由此制备细胞样品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预测,通过RNA干扰实验筛选具有自噬调控功能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20 nm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处理细胞的较优诱导时间为24 h,自噬Marker蛋白LC3B-Ⅱ的表达随着纳米颗粒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在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共筛选到295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参与多个自噬调控信号通路;通过RNA干扰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干扰Arrdc4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内LC3B-Ⅱ的表达水平.综合考虑所有实验结果,Arrdc4可能通过KEGG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影响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自噬,其调控机制仍有待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自噬 转录组 Arrdc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7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共衣康酸丁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包装材料对发酵酸奶贮藏品质及活菌数的影响
8
作者 蒋伟 陈钟生 +1 位作者 张元 董同力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探讨不同阻隔性的聚乳酸共衣康酸丁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共聚物薄膜[poly(L-lactic-co-butanediol itaconate)nano-silica copolymer films,PLBI-SiO_(2)]包装对发酵酸奶贮藏效果,并对贮藏期间酸奶的理化指标和活菌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探讨不同阻隔性的聚乳酸共衣康酸丁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共聚物薄膜[poly(L-lactic-co-butanediol itaconate)nano-silica copolymer films,PLBI-SiO_(2)]包装对发酵酸奶贮藏效果,并对贮藏期间酸奶的理化指标和活菌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贮藏0~21 d期间,所有包装组的pH都呈现下降趋势,PLBI-SiO_(2)0.5%包装组与对照(市售)组在贮藏后期pH下降得到减缓;在贮藏期间,PLBI-SiO_(2)0.5%包装组与对照(市售)组能有效维持酸奶的质构特性与持水能力,同时也保持良好的感官评价与表观黏度;所有包装组的活菌数在整个贮藏期间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随包装阻隔性的提高,下降幅度得到减缓,PLBI-SiO_(2)0.5%包装组与对照组在贮藏21 d时,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都保持在10~7 CFU/mL以上。综合各项指标,PLBI-SiO_(2)0.5%包装组在贮藏21 d可以维持酸奶贮藏品质并几近于市售包装组,这为酸奶及其他发酵乳替代包装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贮藏 纳米二氧化硅 聚乳酸共衣康酸丁二醇酯纳米二氧化硅共聚物 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昌智 李春清 +2 位作者 陈敦 范善智 张青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13-3820,共8页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20%左右,最佳掺量是2%。通过压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微观试验数据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养护下纳米二氧化硅都能促进水泥水化,消耗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产生更多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优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相比常温环境,低温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略有下降,但其完全可以弥补低温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纳米二氧化硅 抗压强度 孔隙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偕胺肟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对铀的吸附性能
10
作者 郭勤 林伟 +4 位作者 汪露 杨蓉 陈自娇 李雪梅 后春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高效铀吸附材料研发对废弃铀矿山及尾矿库渗滤液超低浓度铀污染的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硅酸四乙酯(TEOS)的可控水解,采用静电纺丝工艺一步法直接合成得到三维蓬松结构的SiO_(2)纳米纤维膜(SiO_(2)-NFM),随后通过盐酸羟胺还原... 高效铀吸附材料研发对废弃铀矿山及尾矿库渗滤液超低浓度铀污染的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硅酸四乙酯(TEOS)的可控水解,采用静电纺丝工艺一步法直接合成得到三维蓬松结构的SiO_(2)纳米纤维膜(SiO_(2)-NFM),随后通过盐酸羟胺还原氰基法以SiO_(2)-NFM为基底制备了偕胺肟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SiO_(2)-AO NFM)。采用SEM、EDS和FTIR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其铀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偕胺肟基团成功地修饰到了SiO_(2)纳米纤维膜表面,在pH为6,温度为35℃时吸附性能最佳,3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在铀酰浓度为10 mg/g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32.12 mg/g,5 mg/L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6.05 mg/g。将其试用于浓度为5.56 mg/L的真实尾液,其吸附容量为23.3 mg/g。SiO_(2)-AO NFM对铀的吸附选择性好,首圈去除率高达99%,循环再生6次后依然能够保持76%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肟基团 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固化黄土的循环简单剪切行为及热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孙渊 李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08-718,共11页
纳米材料逐渐出现在岩土工程领域,用以处理问题地基和防治滑坡。旨在调查纳米二氧化硅处理黄土的循环抵抗强度和循环后抗剪强度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循环简单剪切和循环后单调剪切试验,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和初始有效固结应力对处理黄... 纳米材料逐渐出现在岩土工程领域,用以处理问题地基和防治滑坡。旨在调查纳米二氧化硅处理黄土的循环抵抗强度和循环后抗剪强度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循环简单剪切和循环后单调剪切试验,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和初始有效固结应力对处理黄土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的微观结构和结晶相。此外,还对不同含水率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下黄土的导热系数(温度场的重要参数)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增加,黄土的循环抵抗能力和循环后剪切强度不断增加。纳米二氧化硅主要通过填充、裹附、强化胶结这三种机制来固化黄土,不与土体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另一方面,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优良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黄土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黄土 循环简单剪切试验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对血管纤维化的影响
12
作者 尹敬雯 王风红 迟宝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0-610,共11页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SiNPs)与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析SiNPs的粒径及分散性。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对照组、标准饮食+SiNPs组、高脂饮食对照...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SiNPs)与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析SiNPs的粒径及分散性。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对照组、标准饮食+SiNPs组、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SiNPs组。通过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或SiNPs 10 mg·kg^(-1)并结合标准饮食或高脂饮食处理,每4 d一次,持续90 d。多普勒超声评估大鼠血管功能和结构;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试剂盒检测主动脉血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PTEN诱导的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帕金蛋白(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P62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iNPs平均粒径为(51.24±8.54)nm,形态规则且分散性良好。与标准饮食对照组相比,标准饮食+SiNPs组大鼠左颈动脉舒张末期内径(LCCA-EDD)和主动脉舒张末期内径(AEDD)显著缩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AIMT)显著增宽;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INK1、Parkin、LC3BⅡ/Ⅰ、P62、α-SMA、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主动脉内膜出现炎性浸润和血管纤维化。与标准饮食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对照组大鼠AEDD显著缩窄,CIMT和AIMT显著增宽;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INK1、Parkin、LC3BⅡ/Ⅰ、P62、α-SMA、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高脂饮食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SiNPs组LCCA-EDD和AEDD显著缩窄,CIMT和AIMT显著增宽;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INK1、Parkin、LC3BⅡ/Ⅰ、P62、α-SMA、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主动脉内膜炎性浸润和血管纤维化增加。与标准饮食+SiNPs组相比,高脂饮食+SiNPs组大鼠LCCA-EDD显著缩窄,CIMT和AIMT显著增宽;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INK1、Par⁃kin、LC3BⅡ/Ⅰ、P62、α-SMA和Col-Ⅰ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SiNPs和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对LCCA-EDD和AEDD,CIMT和AIMT,SOD活性、MDA含量和GSH/GSSG比值、PINK1和Parkin,Col-Ⅰ和Col-Ⅲ表达具有协同效应。结论SiNPs和高脂饮食联合暴露可能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诱导线粒体自噬,导致血管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高脂饮食 血管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纳米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丙烯酰胺型SAP内养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阳 范福龙 +3 位作者 吴远帅 朱艳超 张呈山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3-2403,共11页
设计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S)负载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SAP),探究了不同NS负载量的SAP对砂浆自收缩、干燥收缩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型SAP能够完全消除砂浆自收缩,而随着NS负载量增加,负载型SAP对自收缩的抑制作用降低,... 设计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S)负载丙烯酰胺型高吸水树脂(SAP),探究了不同NS负载量的SAP对砂浆自收缩、干燥收缩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型SAP能够完全消除砂浆自收缩,而随着NS负载量增加,负载型SAP对自收缩的抑制作用降低,但仍保持在80%以上。SAP及额外水的引入增加了砂浆的干燥收缩,但随着NS负载量增加,负载型SAP对缓解干燥收缩有积极作用。SAP及额外水的引入降低了砂浆的力学性能,但随着NS负载量增加,负载型SAP显著改善了砂浆的力学性能。其中,负载50%(相对于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NS的SAP对砂浆力学性能影响最小,试样在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仅损失5.6%与2.2%。热重(TG)以及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SE)结果表明,随着NS负载量增加,负载型SAP内养护试样的水化程度显著提高,微观结构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高吸水树脂 砂浆 自收缩 干燥收缩 力学性能 水化程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无氟泡沫灭火剂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海珍 王尚彬 +3 位作者 欧红香 薛洪来 毕海普 王钧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1-3309,共9页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NPs)进行改性得到疏水NPs,并将改性后的NPs添加到无氟泡沫灭火剂中,研究不同改性程度的NPs对无氟泡沫灭火剂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和...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NPs)进行改性得到疏水NPs,并将改性后的NPs添加到无氟泡沫灭火剂中,研究不同改性程度的NPs对无氟泡沫灭火剂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和水接触角等对不同TMCS浓度下表面疏水改性的NPs进行表征。TGA、EDX结果证实TMCS实现了对NPs的有效表面改性。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TMCS的质量分数为16.67%时,NPs的接触角可达150.9°。SEM分析表明NPs的分散性得到改善,改性后的NPs粒径主要分布在60~150nm之间。改性NPs对无氟泡沫溶液的发泡性、稳泡性和灭火有效性的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TMCS的质量分数为13.04%时改性的NPs对泡沫的发泡性能、稳定性能和灭火有效性能有最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氯硅烷 纳米二氧化硅 疏水改性 无氟泡沫灭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膨胀剂与纳米二氧化硅协同作用对UHP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顺凯 赵欢 +3 位作者 曾秦威 李杰 冉耀 张占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8-6152,6166,共6页
研究了氧化镁膨胀剂(MEA)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力学性能和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并采用XRD及SEM等对其早期水化反应过程和水化产物进行微观测试。结果表明,MEA和NS的掺入均会降低UHPC的流动性,二者复掺时流动性会进... 研究了氧化镁膨胀剂(MEA)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力学性能和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并采用XRD及SEM等对其早期水化反应过程和水化产物进行微观测试。结果表明,MEA和NS的掺入均会降低UHPC的流动性,二者复掺时流动性会进一步降低;掺入MEA会降低不同龄期UHPC的抗压强度,但掺入适量的NS和MEA可以明显改善UHPC的抗压强度及早期自收缩。XRD及SEM微观测试结果表明,NS可有效降低UHPC体系中氢氧化钙含量,复掺0.5%NS和6.0%MEA的UHPC体系结构更为致密,无明显的宏观孔和片状氢氧化钙,使得该UHPC具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氧化镁膨胀剂(MEA) 纳米二氧化硅(ns) 自收缩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超硫酸盐水泥中石膏最佳掺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若愚 王焕焕 +2 位作者 陈衡 侯鹏坤 李贝贝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5-1002,共8页
超硫酸盐水泥(SSC)中石膏存在最佳掺量,纳米二氧化硅(NS)虽然可以提高超硫酸盐水泥强度,但是对石膏与铝相水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石膏最佳掺量发生改变。因此,探究NS改性条件下的石膏最佳掺量,有望进一步提高SSC性能。本文通过改变... 超硫酸盐水泥(SSC)中石膏存在最佳掺量,纳米二氧化硅(NS)虽然可以提高超硫酸盐水泥强度,但是对石膏与铝相水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石膏最佳掺量发生改变。因此,探究NS改性条件下的石膏最佳掺量,有望进一步提高SSC性能。本文通过改变掺入与未掺入3%(质量分数)NS的SSC中石膏掺量(5.0%~15.0%,质量分数),研究其对SSC力学性能及微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加NS时,SSC整体强度发展缓慢,反应1 d时,强度随石膏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石膏最佳掺量为7.5%。掺入NS后,SSC强度显著提升,3~28 d强度增幅达100%~200%,石膏最佳掺量呈增加趋势,当石膏掺量为15.0%(本文设计最大掺量)时,强度最大。NS延缓石膏消耗,抑制钙矾石生成,但不影响最终石膏消耗量;加入NS后,SSC化学结合水含量、石膏消耗量呈增加趋势,表明体系对石膏的需求量增加。本文通过探究NS改性SSC中的石膏最佳掺量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矿粉用量、提高SSC绿色低碳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硫酸盐水泥 纳米二氧化硅 石膏掺量 矿粉 钙矾石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桦楠 迟振东 王东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224,共9页
采用表面羧基化修饰后的纳米二氧化硅(Si O_(2)nanoparticles,Si O_(2)NPs)与小麦低聚肽(wheat oligopeptide,WOP)进行超声复合,使小麦低聚肽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形成蛋白冠(protein corona,PC),制备出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 采用表面羧基化修饰后的纳米二氧化硅(Si O_(2)nanoparticles,Si O_(2)NPs)与小麦低聚肽(wheat oligopeptide,WOP)进行超声复合,使小麦低聚肽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形成蛋白冠(protein corona,PC),制备出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wheat oligopeptide-nanosilica protein corona complex,WOP-Si O_(2)PC)。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纳米二氧化硅与小麦低聚肽复合率的影响,并对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的抗氧化性、起泡性及乳化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制备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0 min,超声波温度65℃,Si O_(2)NPs质量分数0.75%。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8.35%、55.12%。起泡性、起泡稳定性达到103.51%、15.21%;持水性、持油性达到423.67%、442.79%;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达到16.81 m^(2)/g、6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小麦低聚肽 蛋白冠 羧基改性 超声复合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特稠油的耐高温高盐纳米二氧化硅降黏驱油剂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炫烽 陈立峰 +5 位作者 吴春洲 李岗 张兆年 盛威威 宋嫒 黄飞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7,497,共8页
乳化降黏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降黏剂无法同时满足特稠油热采时的高温与高矿化度要求,导致降黏剂失活、降黏效果差、采收率低。以纳米硅溶胶、两亲型分散剂、修饰剂硅烷偶联剂、增效剂两亲型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制得纳... 乳化降黏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降黏剂无法同时满足特稠油热采时的高温与高矿化度要求,导致降黏剂失活、降黏效果差、采收率低。以纳米硅溶胶、两亲型分散剂、修饰剂硅烷偶联剂、增效剂两亲型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制得纳米降黏驱油剂,表征了驱油剂的微观结构,评价了驱油剂对特稠油的降黏效果、耐温耐盐性能、吸附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驱油剂配方组成为:50%SiO_(2)+40%分散剂+4.2%表面修饰剂+5.8%增效剂。驱油剂粒径约50 nm,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1%驱油剂未老化前,对特稠油的降黏率达84.99%,在矿化度为15 g/L、350℃下老化2 h后的降黏率为83.62%,降黏性能保持率为98.39%。驱油剂可使砂岩表面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在50℃、液固比为10∶1、平衡吸附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驱油剂在油砂表面的静态吸附量为1.377 mg/g砂;1%驱油剂在填砂管的动态吸附量为0.745 mg/g砂,在油藏中的吸附损失较低,符合化学驱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要求。在一维驱替实验中,驱油剂的驱油效率比普通蒸汽驱提高了26.7百分点,在350℃、老化2 h后的驱油性能保持率为97.0%。纳米降黏驱油剂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耐温耐盐性能、吸附性能和驱油效果,可降低驱油成本,有效提高特稠油的热采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特稠油 降黏剂 驱油剂 耐温 耐盐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子铭 绳易坤 +4 位作者 张召娣 宋香媛 王子越 霍瑞朋 王巨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4,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CK(对照)、C(生物炭)、SI(纳米二氧化硅)、C+SI(生物炭与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4个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 为探究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CK(对照)、C(生物炭)、SI(纳米二氧化硅)、C+SI(生物炭与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4个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均可提高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各指标数值整体表现为C+SI>SI>C>CK。单施生物炭和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两个指标,生物炭对qP的提升效果较好,纳米二氧化硅对ΦPSⅡ的提升效果较好;各指标中两者联合施用的效果均高于单施生物炭或纳米二氧化硅,且在电子传递效率(ETR)、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等指标上较CK均能显著提高。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单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光合效率,优化反应中心的能量转运和利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纳米二氧化硅 甘蓝型油菜 光合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掺渗透结晶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凝土梁裂缝自修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符仁建 陈业强 +1 位作者 姚嘉诚 刘荣桂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3,167,共6页
为研究复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CCW)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采用复掺3%CCCW和1%NS混凝土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研究了其在不同的预制裂缝宽度和养护条件下表面裂缝修复前后的变化以及受弯后梁的裂缝... 为研究复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CCW)和纳米二氧化硅(NS)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采用复掺3%CCCW和1%NS混凝土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研究了其在不同的预制裂缝宽度和养护条件下表面裂缝修复前后的变化以及受弯后梁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模式、跨中截面应变分布、挠度和极限荷载。结果表明:复掺CCCW和NS与单掺CCCW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以及裂缝自修复性能均有提升作用,且复掺CCCW与NS的提升效果优于单掺CCCW;复掺CCCW和NS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修复性能与预制裂缝的宽度有关,预制裂缝宽度越大,梁的自修复效果越差,大于0.3 mm的预制裂缝基本没有愈合的迹象,受弯性能并未得到明显的修复和提升;潮湿的养护环境有利于提升复掺CCCW和NS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自修复性能,但氯离子的侵蚀会降低钢筋混凝土梁的整体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钢筋混凝土梁 自修复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