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与溴代阻燃剂对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
1
作者 沈洪艳 刘爱真 +4 位作者 刘锌 边永欢 王聪 任红威 杨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818,共7页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 AgNP)与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AgNP与溴代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测...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 AgNP)与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AgNP与溴代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测定AgNP和3种BFRs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对斜生栅藻生长、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光合色素水平的影响,并应用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 IA)模型分析其联合毒性类型。结果显示,3种BFRs比Ag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更大,两类受试物的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均对斜生栅藻产生了“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Hormesis效应的产生与受试物诱导的藻细胞内ROS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即ROS水平的适度升高会促进斜生栅藻生长,ROS水平显著升高则会抑制斜生栅藻生长。BFRs和AgNP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在低浓度下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表现为协同作用。随着混合体系浓度升高,AgNP和四溴双酚A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转变为拮抗作用,表明两者共存时其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抵消作用。BFRs和AgNP均能引发藻类的Hormesis效应,且在真实水环境的暴露浓度范围内均能导致藻类水华的形成。研究可为AgNP和BFRs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纳米 溴代阻燃剂 斜生栅藻 HORMESIS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氧化物/官能化碳纳米管复合协效阻燃剂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代励 刘恒均 +1 位作者 郭艺琳 杨琪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F-CNTs。以MgAl-LDH/F-CNTs复合结构作为力学支撑,进一步负载CuMoO4纳米颗粒,最终得到适用于环氧树脂的MgAl-LDH/F-CNTs-CuMoO4协效阻燃剂。其中,MgAl-LDH/F-CNTs复合结构可助于实现各阻燃组分在环氧树脂聚合物基材中的均匀分散,相较于未经阻燃处理的环氧树脂材料,阻燃环氧树脂在燃烧测试中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可降低40.5%,总热释放量可降低7.49%,CO生成量和总烟气释放量可显著降低43.0%和26.3%,极限氧指数LOI提升38.2%,可见经阻燃处理后的E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显著提升。此外,经阻燃处理后环氧树脂拉伸、弯曲强度仅下降7.1%和22.4%,表明CNTs的添加以及MgAl-LDH/F-CNTs复合结构的构建能够有效补偿LDH添加对EP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 纳米 复合结构 阻燃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蒙脱土与新型膨胀型阻燃体系协同阻燃聚丙烯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子璇 王云飞 +2 位作者 王福海 沈春晖 高山俊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纳米蒙脱土(MMT)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复配对聚丙烯(PP)阻燃性能的协同作用,以超支化三嗪成炭剂(PCAT)与焦磷酸哌嗪(PAPP)为IFR,复配MMT制备阻燃P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UL 94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CCT)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 为探究纳米蒙脱土(MMT)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复配对聚丙烯(PP)阻燃性能的协同作用,以超支化三嗪成炭剂(PCAT)与焦磷酸哌嗪(PAPP)为IFR,复配MMT制备阻燃P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UL 94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CCT)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评估其性能。结果表明,在改性PP中使用质量分数1%的MMT替代IFR可产生较好的协同阻燃效果,改性PP的LOI值从PP/IFR的30.2%提高到了33.4%,达到了UL 94 V-0等级;在CCT测试中,改性P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从197.4 kW/m^(2)降低到了114.9 kW/m^(2),阻燃指数为“excellent”。添加MMT的阻燃PP在800℃的残炭率保持在9%以上。SEM显示MMT促进了致密膨胀炭层的形成,增强了热氧阻隔,这是因为MMT通过催化生成硅铝磷酸盐及使炭层致密化,提升PP/IFR体系的阻燃效率,但过量MMT的团聚效应对抑烟和阻燃有着负面影响。此外,由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少量MMT的加入会导致拉伸和弯曲性能小幅下降,MMT的用量过多反而使改性材料的弯曲性能呈现上升趋势。为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改性PP,需考虑MMT的分散性及配比,以平衡阻燃与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蒙脱土 协同阻燃 膨胀型阻燃剂 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软质PVC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立华 陈建铭 +2 位作者 宋云华 郭奋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切片的TEM电镜照片考察了改性前后的粉体在软质PVC体系中的分散情况。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对该体系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微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切片的TEM电镜照片考察了改性前后的粉体在软质PVC体系中的分散情况。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对该体系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微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在软质PVC体系中有较好分散性;在不同改性剂中,以硬脂酸锌的改性效果较好;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要优于微米级氢氧化镁;添加量为40克(以100克PVC为基准)时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氧指数可增加8.6%;加入阻燃协效剂,体系的阻燃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氧指数可增加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阻燃剂 PVC 氧指数 机械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二锑阻燃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司明明 郝建薇 +1 位作者 徐利时 杜建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共7页
介绍了纳米三氧化二锑(Sb2O3)的结构与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纳米Sb2O3表面有机改性及其在基体树脂中分散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母粒法、表面活性剂改性、偶联剂改性和原位聚合改性;阐述了Sb2O3的尺寸效应,介绍了纳米Sb2O3与含卤阻燃剂及... 介绍了纳米三氧化二锑(Sb2O3)的结构与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纳米Sb2O3表面有机改性及其在基体树脂中分散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母粒法、表面活性剂改性、偶联剂改性和原位聚合改性;阐述了Sb2O3的尺寸效应,介绍了纳米Sb2O3与含卤阻燃剂及无卤阻燃剂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协同阻燃研究进展;最后对Sb2O3纳米化的意义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氧化二锑 协同阻燃 表面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三氧化二锑与MCA协同阻燃性能对PA6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英 樊张帆 +3 位作者 张瑜 何力 冯洪福 王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采用了未经表面改性和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的等离子法纳米级三氧化二锑(Sb2O3),研究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与纳米级Sb2O3的不同配比对PA6的阻燃效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b2O3与MCA的质量比为1.5∶8.5时,协效效果较... 采用了未经表面改性和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的等离子法纳米级三氧化二锑(Sb2O3),研究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与纳米级Sb2O3的不同配比对PA6的阻燃效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b2O3与MCA的质量比为1.5∶8.5时,协效效果较好,氧指数达33%以上,拉伸强度达到73.2MPa,冲击强度变化不大。热重分析显示:协效阻燃体系对尼龙6(PA6)体系的热分解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氧化二锑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尼龙6 阻燃性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晶体阻燃剂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荣辉 石海涛 +3 位作者 任凤章 吴世杰 谢占杰 韩晓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1,共4页
以氯化镁、硫酸镁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在50nm左右的氢氧化镁纳米晶。用XRD、TEM、BET等对纳米晶的化学成分、大小、结构及表面积大小进行了表征。采用TG、DSC对产品的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阻燃剂,纳米晶... 以氯化镁、硫酸镁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在50nm左右的氢氧化镁纳米晶。用XRD、TEM、BET等对纳米晶的化学成分、大小、结构及表面积大小进行了表征。采用TG、DSC对产品的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阻燃剂,纳米晶氢氧化镁具有比常规微米级氢氧化镁更为优越的热学性质。对影响纳米晶尺寸的因素及应用于阻燃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氧化 纳米 阻燃剂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曾能 陈玉坤 +4 位作者 王万勋 贾志欣 贾德民 李宗葆 杨第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5-57,61,共4页
对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LN-MH)阻燃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粒径测定.结果表明,该阻燃剂中氢氧化镁分子数与油酸根数之比为9.386∶1,氢氧化镁纳米粒子具有片状结构,其晶体在三维空... 对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LN-MH)阻燃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粒径测定.结果表明,该阻燃剂中氢氧化镁分子数与油酸根数之比为9.386∶1,氢氧化镁纳米粒子具有片状结构,其晶体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级.包覆剂的COO-与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了紧密的结合.纳米晶体的弱极性001晶面的衍射强度有明显增强,相应的极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型纳米氧化 阻燃剂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湘锋 王标兵 胡国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17-19,23,共4页
近年来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氢氧化镁的结构及阻燃机理,对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过程中的高纯度、超细化、表面极性的改进及团聚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今后国内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纳米氧化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纳米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工艺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艳飞 郭尧 +3 位作者 张艳维 宋海香 牛永生 张红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以化学键合法替代传统物理包覆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阻燃剂,改善其在有机高聚物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以钛酸酯偶联剂UP-311湿法表面改性Nano-ATH,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Nano-AT... 目的以化学键合法替代传统物理包覆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阻燃剂,改善其在有机高聚物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以钛酸酯偶联剂UP-311湿法表面改性Nano-ATH,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Nano-ATH粒径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粒度及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对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Nano-ATH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占Nano-ATH质量的百分比),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30 min,钛酸酯偶联剂与Nano-ATH以化学键结合。结论 Nano-ATH的表面性能由亲水疏油变为亲油疏水,达到了对Nano-ATH阻燃剂改性修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正交实验 阻燃剂 表面改性 钛酸酯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超细氧化铋的制备及其在阻燃剂方面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纪勇 唐谟堂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1,共3页
铋无毒性,纳米超细氧化铋在阻燃剂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纳米超细氧化铋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超细氧化铋的技术和基本原理,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产品分散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 纳米氧化 高能球磨法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烷包裹氢氧化镁纳米复合阻燃剂改性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其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1-253,257,共4页
为了获得具有较好耐热阻燃性能和较好亲和力的纳米氢氧化镁(MH)阻燃剂,利用水热与超重力方法制备了纳米MH/硅氧烷阻燃剂,利用TEM、BET比表面仪、热重分析仪等设备对纳米MH粒子及纳米MH/硅氧烷复合阻燃剂粒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发现... 为了获得具有较好耐热阻燃性能和较好亲和力的纳米氢氧化镁(MH)阻燃剂,利用水热与超重力方法制备了纳米MH/硅氧烷阻燃剂,利用TEM、BET比表面仪、热重分析仪等设备对纳米MH粒子及纳米MH/硅氧烷复合阻燃剂粒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发现,纳米MH/硅氧烷复合阻燃剂稳定性明显优于其它方法制备的MH粒子,在粒子表面形成修饰层,且团聚现象明显减少。纳米复合粒子比表面积有所减低,亲和力增强。当纳米MH/硅氧烷复合阻燃剂作填料时,有利于提高其对复合阻燃剂的补强作用和耐热阻燃性能,为将该纳米粒子作为阻燃剂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H 硅氧烷 表面改性 阻燃剂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阻燃剂-氮化碳阻燃体系改性ABS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任佳豪 陈航锋 +2 位作者 王挺 陈伟 黄国波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共9页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易燃、生烟量大的缺陷,以及膨胀型阻燃剂(IFR)单独使用时需高添加量且导致力学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相C3N4纳米片(CN),并将其与IFR(聚磷酸铵、双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易燃、生烟量大的缺陷,以及膨胀型阻燃剂(IFR)单独使用时需高添加量且导致力学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相C3N4纳米片(CN),并将其与IFR(聚磷酸铵、双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1∶1)复配构建协同阻燃体系,经熔融共混制备ABS/CN/IFR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CN及ABS/CN/IFR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CN保留三嗪环骨架且C,N元素均匀分布,CN与IFR在ABS基体中分散均匀。结果表明,CN和IFR质量分数分别为1%,20%的复合材料(ABS/CN1/IFR20)拉伸强度达67.4MPa,较纯ABS(58.5MPa)提升15.2%,且高于单独添加IFR或CN的复合材料(61.4,64.2MPa)。ABS/CN1/IFR20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温度由纯ABS的417℃提升至435℃,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烟释放量与ABS相比分别降低45.2%和38.5%,残炭率由纯ABS的1.47%增至15.45%,残炭分析揭示形成了连续致密膨胀且表面相对光滑的炭层。该IFR-CN阻燃体系通过CN的物理阻隔-催化成炭效应与IFR的膨胀协同作用,在降低阻燃剂用量的同时,成功解决了阻燃效率与力学性能难以兼顾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C_(3)N_(4)纳米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复合材料 协同阻燃机制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及其阻燃应用进展
14
作者 申纯宇 李翠利 +5 位作者 汤建伟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0-4995,共16页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面介绍了这3种主流制备方法,对部分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对每种制备方法的优劣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制备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其次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概述了其在多种高分子材料阻燃领域的应用,并以理论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最后对目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纳米氢氧化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纳米材料 制备 复合材料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锑阻燃剂的替代品
15
作者 沈淦清 康志华 刘学 《印染》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15,共4页
卤锑复合阻燃体系中的三氧化二锑有一定毒性 ,使用受到限制。本文介绍研制的一种可代替三氧化二锑的无毒物质 ,并测试其阻燃效果 。
关键词 阻燃剂 阻燃机理 替代物 三氧化二锑 织物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Sb_2O_3阻燃剂(英文)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广军 张琳 +4 位作者 罗军 冯晓苗 杨绪杰 汪信 陆路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97-1501,共5页
Nanosized Sb2O3 flame retardant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30 nm was prep ared by liquid phase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microwave heating. Th 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optimized. Nanosize... Nanosized Sb2O3 flame retardant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30 nm was prep ared by liquid phase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microwave heating. Th 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optimized. Nanosized Sb2O3 has been ch 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TEM, FTIR. FTIR results show that IR absorption of nanosized Sb2O3 is red-shifted and strengthened. Microwave can promote the forma tion of nanosized Sb2O3. The concentration of urea affects particle size greatly . The nanosized Sb2O3 was applied to flame retarding polyethylene (PE)/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VA) foam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lame retarda ncy of the flame retarding PE/EVA foams were much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液相均匀沉淀法 制备 纳米三氧化二锑阻燃剂 PE/EVA泡沫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二锑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海兵 刘文志 郝源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0,共3页
研究了纳米三氧化二锑的表面处理技术、母粒制备技术对阻燃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纳米三氧化二锑母粒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而且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关键词 纳米三氧化二锑 阻燃聚丙烯 母粒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聚合物中含溴阻燃剂与三氧化二锑的协合作用
18
作者 李海洲 《消防科技》 1989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于卤化物与三氧化二锑的协合作用早己人所共知,并且一般认为,添加的阻燃剂的量越多,其阻燃效果越好。但是,实际上却不尽然。当阻燃剂加到一定量的时候,其阻燃效果并不随阻燃剂的增加而增加,相反还会引起降低。如何获得最佳的阻燃效果... 关于卤化物与三氧化二锑的协合作用早己人所共知,并且一般认为,添加的阻燃剂的量越多,其阻燃效果越好。但是,实际上却不尽然。当阻燃剂加到一定量的时候,其阻燃效果并不随阻燃剂的增加而增加,相反还会引起降低。如何获得最佳的阻燃效果以及怎样通过简单的方法评价阻燃剂的作用等问题,是从事阻燃化学研究所关心的问题。日本科学家对聚丙烯的阻燃添加剂——2.3二溴丙基五溴苯醚与三氧化二锑的协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以下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含溴 阻燃剂 三氧化二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造方法
19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0,共2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造方法,属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以可溶性镁盐和可溶性碱为原料,在高分子保护剂的作用下,通过高剪切均质乳化器强制乳化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氢氧化镁纳...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造方法,属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以可溶性镁盐和可溶性碱为原料,在高分子保护剂的作用下,通过高剪切均质乳化器强制乳化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氢氧化镁纳米粉体。本发明方法专用的高剪切均质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由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纳米氧化 制造方法 乳化器 反应器 发明 制乳 高剪切 均质 洗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高抑烟纳米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芸 李峰 +5 位作者 D.G.Evans 段雪 徐建华 郝建薇 陈中强 刘燕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研究了纳米LDH(水滑石 )和纳米Mg(OH) 2 无机阻燃剂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电缆料及尼龙 6 /聚丙烯体系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的抑烟效果极为显著 ,纳米Mg(OH) 2 对聚乙烯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可使氧指数上... 研究了纳米LDH(水滑石 )和纳米Mg(OH) 2 无机阻燃剂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电缆料及尼龙 6 /聚丙烯体系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的抑烟效果极为显著 ,纳米Mg(OH) 2 对聚乙烯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可使氧指数上升 16 %以上 ;纳米LDH与APP(聚磷酸铵 )复配 ,可获得对PA 6 /PP共混物的协同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高抑烟纳米阻燃剂 高分子材料 应用 研究 无机阻燃剂 纳米LDH 纳米MG(OH)2 阻燃 抑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