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亚微米二氧化钛纤维涂层高效固相微萃取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会菊 沈小燕 +2 位作者 李康 王守佳 马玉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0-487,共8页
采用电泳沉积与自聚合方法在镍钛(NiTi)合金表面组装聚多巴胺(PDA)修饰的纳米/亚微米二氧化钛(PDA@TiO2NPs)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涂层。电泳沉积前,先将NiTi合金水热处理原位生成氧化钛和氧化镍复合纳米片(TiO2NiOCNFs@NiTi),使涂层与N... 采用电泳沉积与自聚合方法在镍钛(NiTi)合金表面组装聚多巴胺(PDA)修饰的纳米/亚微米二氧化钛(PDA@TiO2NPs)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涂层。电泳沉积前,先将NiTi合金水热处理原位生成氧化钛和氧化镍复合纳米片(TiO2NiOCNFs@NiTi),使涂层与NiTi合金牢固结合。将制备的PDA@TiO2NPs@TiO2NiOCNFs@NiTi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用于富集、萃取和测定环境水样中的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有机污染物,并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外标法对方法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种PAEs在0.1~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89,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13~0.055μg/L和0.043~0.18μg/L。单支纤维在日内和日间对50μg/L PAEs标准溶液萃取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4%~6.8%和5.7%~7.0%。该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PAEs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7.8%~102%,RSD不大于8.2%。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不同环境水样中痕量PAEs的高效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电泳沉积 纳米/亚微米二氧化钛 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瑶瑶 叶俊涛 +1 位作者 阮承祥 娄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表征了TiO_(2)/PCN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和光吸收性能,并测试了其对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331.9 m^(2)/g,光照30 min后对MB溶液(5 mg/L)的去除率为98.6%,光照60 min后对MB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6%,均高于同等TiO_(2)含量的对比组;重复使用5次后,其对MB溶液的去除率仍然保持在95.0%;PCN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载体材料,它不仅能够实现对纳米TiO_(2)的固定和回收,而且能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光降解 二氧化钛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甲基蓝 二次形核法 光催化性能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钛对大鼠的亚急性肺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常旭红 陈璐斯 +2 位作者 杨天 唐萌 王蓓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雄性SD大鼠气管滴注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每周2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CRP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纳米TiO232 mg/kg组血常规中NEUT计数增加,纳米TiO2引起肺组织中... 雄性SD大鼠气管滴注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每周2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CRP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纳米TiO232 mg/kg组血常规中NEUT计数增加,纳米TiO2引起肺组织中SOD,GSH和CAT含量降低,组织病理学显示随着纳米TiO2染毒剂量增加,肺泡扩张不良、闭塞比例增加,肺内吞噬棕黄色颗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肺泡间隔内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增多;超微结构发现纳米TiO2主要引起Ⅱ型肺泡结构改变.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使大鼠的肺组织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肺脏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弱,并引起肺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肺毒性 氧化应激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江聪 贺国文 +2 位作者 陈俊 文杰斌 李衡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亚胺化反应完全;纳米SiO2、TiO2均匀分散于PI基体中;复合膜透明性好,对紫外光吸收较好。热重分析(TG)和介电性能测试表明,得到了一种热稳定性好、介电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其在微电子器件领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纳米二氧化 纳米二氧化钛 介电常数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原位聚合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彩虹 满春利 +4 位作者 薛琬蕾 王挺 陈迪 陈潜 吴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693,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用于CO_2的渗透脱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和Zeta电位等表征了TiO_2-GO复合物和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探讨了TiO_2掺杂量对TiO_2-GO复合物及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结构和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GO复合物中TiO_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沉积在GO片层上,TiO_2纳米粒子在形成的同时破坏了GO的结构,使其无序度增加.TiO_2的掺杂对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影响较小,但提升了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和N2渗透性能.但过量的掺杂使TiO_2粒子在GO片层上团聚,从而导致TiO_2-GO复合物在混合基质膜中的分散性变差,CO_2渗透性及CO_2/N2渗透选择性降低.当TiO_2掺杂质量分数为30%时,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为360 Barrer[1 Barrer=10^(-10)cm^3(STP)·cm/(cm^2·s·cm Hg)=7.5×10^(-14)cm^3(STP)·cm/(cm^2·s·Pa)],CO_2/N_2的渗透选择性可达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物 聚酰 混合基质膜 原位聚合 气体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二氧化钛非均相催化聚合马来酰亚胺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卫华 刘祥萱 +3 位作者 徐永锋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9-71,共3页
用二氧化钛纳米晶作为催化剂对马来酰亚胺进行非均相聚合反应。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用 I R、1 H N M R及13 C N M R 进行表征,并用 T G D T A 研究其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二氧化钛能催化非均相马来酰... 用二氧化钛纳米晶作为催化剂对马来酰亚胺进行非均相聚合反应。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用 I R、1 H N M R及13 C N M R 进行表征,并用 T G D T A 研究其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二氧化钛能催化非均相马来酰亚胺的聚合反应。本工作为纳米晶在马来酰亚胺中提供其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二氧化钛 马来酰 聚合 催化 非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纳米杂化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董铁权 张明艳 曾恕金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6期7-10,共4页
利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钛酸四丁酯作为杂化过程中制备SiO2、TiO2的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聚酰亚胺/SiO2/TiO2杂化薄膜。SEM分析显示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并且随着无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纳米粒子尺寸增大,当TiO2含量... 利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钛酸四丁酯作为杂化过程中制备SiO2、TiO2的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聚酰亚胺/SiO2/TiO2杂化薄膜。SEM分析显示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并且随着无机组分含量的增加,纳米粒子尺寸增大,当TiO2含量为1wt%、SiO2含量达到12wt%时,无机粒子尺寸达到100nm左右。TG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一定量的无机纳米粒子提高了薄膜的热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鱿二氧化 二氧化钛 浴胶一凝胶 纳米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薄膜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寇晓利 倪朝晖 +2 位作者 葛存旺 蔡再生 景晓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采用超声分散-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纳米二氧化钛(TiO2)含量的聚酰亚胺(PI)/纳米TiO2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对薄膜的形态结构及纳米颗粒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超声分散-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纳米二氧化钛(TiO2)含量的聚酰亚胺(PI)/纳米TiO2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对薄膜的形态结构及纳米颗粒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以球状微粒均匀分散在PI基体中,表观粒径约为300nm(杂化包覆后的粒径),晶形仍为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的引入,提高了PI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超声分散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钛感光杂化材料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丽 路庆华 +2 位作者 印杰 朱子康 王宗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43-1944,共2页
Photosensitive polyimide/titania hybrid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sol gel process. This hybrid material posseses a good photolithographic property under UV exposure. The introduction of titania leads to the increas... Photosensitive polyimide/titania hybrid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sol gel process. This hybrid material posseses a good photolithographic property under UV exposure. The introduction of titania leads to the increase in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hyb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材料 聚酰 光刻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 钛酸丁酯 纳米材料 感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正华 周方钦 +3 位作者 江放明 黄荣辉 杨柳 周乐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6-459,共4页
报道了负载对二甲胺基苯亚甲基若丹宁(DMABR)的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痕量金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和精密度高等优点。在动态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 报道了负载对二甲胺基苯亚甲基若丹宁(DMABR)的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痕量金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和精密度高等优点。在动态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金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5时样品溶液以0.6mL.min-1流速过柱,金可被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定量富集。吸附的金可用0.1mol.L-1HCl-0.5mol.L-1硫脲以0.5mL.min-1流速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金的动态吸附容量为23.19mg.g-1。线性范围为0~0.40μg.mL-1,r=0.9993,检出限(3σ,n=11)为2.34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n=6,c=0.10μg.mL-1),加标回收率在96.7%~101.7%之间。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金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对二甲胺基苯甲基若丹宁 分离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介孔微球的纳米金修饰及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焦阳 许立婧 +1 位作者 杨林 李清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2-89,共8页
染料污染和大气中CO排放已成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研发染料污染物的降解技术及低温CO催化氧化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该文比较了二氧化钛(TiO_2)介孔微球修饰金(Au)纳米颗粒前后的... 染料污染和大气中CO排放已成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研发染料污染物的降解技术及低温CO催化氧化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该文比较了二氧化钛(TiO_2)介孔微球修饰金(Au)纳米颗粒前后的形貌、结构与组成的变化及催化染料降解和低温CO氧化的性能。结果表明,应用沉积-沉淀法可将Au纳米颗粒均匀地修饰在TiO_2介孔微球表面,颗粒直径约为4.5 nm。XRD结果显示Au^(3+)被还原为单质Au,且还原过程没有破坏TiO_2载体的晶体结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得出Au含量仅为3.12%。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测试出Au/TiO_2比表面积为103.6 m^2/g,相应的Barret-JoynerHalenda(BJH)孔径分布测试出平均孔径为9.3 nm。有机染料罗丹明B(Rh B)的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Au/TiO_2复合催化剂催化下的降解速率为6.63×10-5s-1,而单一TiO_2催化下的降解速率为5.18×10^(-5)s^(-1)。亚甲基蓝(MB)光降解实验显示出相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Au/TiO_2复合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低温催化CO氧化测试结果表明,单一TiO_2不具有催化活性,Au/TiO_2催化作用时在室温下CO转化率达48%,升温至50℃时CO转化率可达到99%,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并且可重复利用。可见,纳米Au/TiO_2复合催化剂在处理有机染料污染和低温CO氧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罗丹明B 甲基蓝 低温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胍接枝二氧化钛抗菌剂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降解保鲜膜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孙文涛 龚佳荣 +5 位作者 刘新宇 许平凡 刘源森 罗耀发 章培昆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9,共11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研究了不同含量抗菌剂对保鲜膜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_(2)-PHMB抗菌剂添加量为1%时,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分别提升了11.7%和13.7%,断裂伸长率维持在658%和536%,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12.50%,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达到62.70%和84.54%,对新鲜樱桃展现了良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聚六甲基双胍盐酸盐 抗菌 生物降解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快速合成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萍 赵荣祥 李秀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5,共5页
以三氯化钛为原料、抗坏血酸为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快速制备乳白色纳米二氧化钛,并采用XRD,IR,UV,SEM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最佳的三氯化钛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1∶0.6,所得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8nm。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光催化... 以三氯化钛为原料、抗坏血酸为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快速制备乳白色纳米二氧化钛,并采用XRD,IR,UV,SEM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最佳的三氯化钛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1∶0.6,所得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8nm。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0.01g/L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水进行光催化研究,考察催化剂用量、双氧水、pH值、转速等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g/L,双氧水与亚甲基蓝溶液的体积比1∶20,pH值9,离心机转速2 000r/min。在此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光催化处理,在光照时间为240min时亚甲基蓝褪为无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燃烧法 光催化 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增强五价砷对丰年虾的慢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舒萍 杨帆 +1 位作者 董四君 颜昌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2-3011,共10页
为探究长期暴露下人工纳米材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慢性毒性效应,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nano-TiO_(2))与五价砷〔arsenate,As(Ⅴ)〕单独或联合暴露对丰年虾(Artemia salina)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存活率、... 为探究长期暴露下人工纳米材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慢性毒性效应,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nano-TiO_(2))与五价砷〔arsenate,As(Ⅴ)〕单独或联合暴露对丰年虾(Artemia salina)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存活率、体长、肠道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了丰年虾对As的累积以及As在丰年虾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8 d低剂量As(Ⅴ)暴露导致丰年虾存活率降低,肠道形态及肠道超微结构损伤,且nano-TiO_(2)与As(Ⅴ)联合暴露组的毒性效应增强.②与As(Ⅴ)单独暴露组相比,nano-TiO_(2)存在条件下丰年虾在暴露前期(第7和14天)对As的摄入及排泄均增加;而暴露后期(第21和28天),nano-TiO_(2)促进丰年虾排泄As的效应减弱,导致联合暴露组中丰年虾体内As的累积显著增加(P<0.05).③与As(Ⅴ)单独暴露组相比,联合暴露组中As在生物解毒组分——热稳定蛋白(heat-stable protein,HSP)组分中的占比下降.在暴露的第14、21和28天时,联合暴露组中As在HSP组分中的占比较As(Ⅴ)单独暴露组分别显著降低了39.83%±9.54%、43.27%±5.29%和50.91%±7.60%(P均小于0.05).研究显示,nano-TiO_(2)可能会抑制丰年虾对As的解毒作用,从而导致As毒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 五价砷〔As(Ⅴ)〕 慢性毒性 生物累积 细胞分布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华健 刘宝春 孟庆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利用四氯化钛作钛源,采用简单的微乳液方法合成了超细TiO_2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超细TiO_2纳米棒为金红石型,直径小于5 nm。该纳米棒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有好的光催化活性。这种... 利用四氯化钛作钛源,采用简单的微乳液方法合成了超细TiO_2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超细TiO_2纳米棒为金红石型,直径小于5 nm。该纳米棒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有好的光催化活性。这种超细TiO_2纳米棒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而用于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 微乳液 金红石 光催化降解 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氧化亚铜/多壁碳纳米管亚微米复合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艳辉 王聪 李海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1-655,共5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氨水作为助剂,无需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采用微波技术,2 min一步合成Cu2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亚微米复合球的新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成本低、快速、高效,可以推广至其他过渡金属/MWCNTs复合球体系.谱学表征(XRD,SEM,TEM,DSC... 报道了一种利用氨水作为助剂,无需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采用微波技术,2 min一步合成Cu2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亚微米复合球的新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成本低、快速、高效,可以推广至其他过渡金属/MWCNTs复合球体系.谱学表征(XRD,SEM,TEM,DSC等)研究表明,氨水是控制Cu2O/MWCNTs亚微米复合球形成的关键,既是球状体形成的引导剂,又是Cu2O和MWCNTs在分子水平上结合的"粘合剂";Cu2O/MWCNTs亚微米复合球能高效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降低其高温热分解温度至326.5℃,较纯高氯酸铵的高温热分解温度下降了63.8℃,比纯MWCNTs及纳米Cu2O促进的高氯酸铵高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了47.1和5.7℃;且热分解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其促进高氯酸铵表观分解放热量增至为纯高氯酸铵的1.3倍.Cu2O/MWCNTs亚微米复合球的高催化活性可能源于纳米Cu2O和MWCNTs的协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纳米 微米复合球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标准样板及SPM量值溯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毅 高思田 李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微电子及纳米技术的发展 ,对纳米、亚微米尺寸计量及仪器的量值溯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中就建立这一量值溯源体系进行探讨 ,包括 :样板的研制、测量及比对、由仪器和测量方法引起差异的分析等 ,表明了建立纳米。
关键词 计量学 纳米 微米 溯源系统 标准样板 扫描探针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氧化钛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鸿岩 郭磊 +2 位作者 刘斌 陈维 陈寿田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纳米TiO2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纳米TiO2填加量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纳米TiO... 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纳米TiO2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纳米TiO2填加量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电气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造成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增加,但是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显著增强,在12MV/m的电场强度下,纳米TiO2含量15%的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为纯PI薄膜的4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薄膜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氮化钛膜的纳米压痕和划痕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泰华 郇勇 王秀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502,共5页
采用等离子电弧沉积的方法,分别在GT35和40CrNiMo钢上沉积厚约为0.5μm的氮化钛(TiN)膜。为了筛选基材,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和固体润滑效果。纳米压痕结果,GT35,40CrNiMo和TiN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的典型值分别约为1... 采用等离子电弧沉积的方法,分别在GT35和40CrNiMo钢上沉积厚约为0.5μm的氮化钛(TiN)膜。为了筛选基材,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和固体润滑效果。纳米压痕结果,GT35,40CrNiMo和TiN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的典型值分别约为11.5GPa/330GPa,6.0GPa/210GPa,30GPa/450GPa。纳米划痕结果,GT35有较理想的膜基结合能力;GT35,40CrNiMo,TiN及其有机膜的摩擦系数分别约为0.25,0.45,0.15,0.10。同40CrNiMo相比,GT35是较为理想的基体材料。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能提供丰富的近表面的弹塑性变形、断裂和摩擦等的信息,是评价亚微米薄膜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微米氮化钛膜 等离子电弧沉积 弹塑性变形 断裂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