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介质与脉冲参数对纳秒脉冲放电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钟郑涛 陈韬 +1 位作者 何邦全 赵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在定容弹内研究了介质压力、介质成分以及纳秒脉冲电源所控制的4个脉冲参数(脉冲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脉冲次数、脉冲频率)对纳秒脉冲放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压力上升,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电极释放电压均上升,高压维持数增加... 在定容弹内研究了介质压力、介质成分以及纳秒脉冲电源所控制的4个脉冲参数(脉冲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脉冲次数、脉冲频率)对纳秒脉冲放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压力上升,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电极释放电压均上升,高压维持数增加,首个击穿脉冲的放电能量上升.增大脉冲输出电压可以减少高压维持数,但不改变击穿电压.增大脉冲宽度同样不改变击穿电压,但明显提升了首个击穿脉冲的放电能量.改变容弹内介质中CO_(2)的浓度,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释放电压、放电能量、高压维持数均增加.升高脉冲频率增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脉冲击穿能力,但不影响能量注入总量.在确保击穿的情况下,脉冲次数的增加则能显著增大脉冲注入的能量,增大粒子云团面积,有助于实际点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纹影法 放电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紫外光纤阵列检测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玉 郭洁琳 +3 位作者 钟辉 孙冠姝 陈志强 贾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66,共7页
峰化电容作为电磁脉冲模拟器中用于陡化脉冲输出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发生沿面放电和击穿现象,采用光电检测系统可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峰化电容器沿面放电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绝缘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检... 峰化电容作为电磁脉冲模拟器中用于陡化脉冲输出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发生沿面放电和击穿现象,采用光电检测系统可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峰化电容器沿面放电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绝缘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检测系统,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光电检测。首先提出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探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对系统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完成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定位实验,验证了光电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放电区域的有效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紫外光纤 光纤阵列 紫外光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纳秒脉冲放电的铜离子紫外激光器
3
作者 毛邦宁 陈钢 +2 位作者 钟建伟 潘佰良 姚志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5-695,共1页
关键词 纵向纳秒脉冲放电 铜离子紫外激光器 放电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气液纳秒脉冲放电电气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明 潘文军 曹旭俊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大气压气液纳秒脉冲放电的电气特性,自行研制喷嘴-板-筒式反应器,研究纳秒负脉冲气液两相放电中喷嘴电极与接地板-筒电极间距、鼓气流量、喷嘴直径、脉冲重复频率和放电时间等对起始放电电压、电流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起... 为进一步了解大气压气液纳秒脉冲放电的电气特性,自行研制喷嘴-板-筒式反应器,研究纳秒负脉冲气液两相放电中喷嘴电极与接地板-筒电极间距、鼓气流量、喷嘴直径、脉冲重复频率和放电时间等对起始放电电压、电流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放电电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两极间距;不同鼓气流量对起始放电发生的影响可能表现为抑制或促进;起始放电电压、电流绝对值随着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上升。实验中水溶液电导率随放电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大,表明活性粒子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电气特性 起始放电电压 活性粒子 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参数对点火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静远 王宁 +2 位作者 赵庆武 熊勇 程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定容燃烧弹探究纳秒脉冲放电在不同脉冲电压、不同脉冲间隔下的放电特性,比较不同放电参数对甲烷/空气混合气点火成功率和着火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脉冲间隔,可以合理利用脉冲之间的耦合作用,提高放电能量利用率;增大脉冲... 基于定容燃烧弹探究纳秒脉冲放电在不同脉冲电压、不同脉冲间隔下的放电特性,比较不同放电参数对甲烷/空气混合气点火成功率和着火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脉冲间隔,可以合理利用脉冲之间的耦合作用,提高放电能量利用率;增大脉冲电压、脉冲数量和减小脉冲间隔可以扩大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着火界限;增大脉冲电压和减小脉冲间隔均可以有效降低着火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脉冲电压 脉冲间隔 点火成功率 着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板结构脉冲气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研究
6
作者 赵少伟 张丽 方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含有丰富的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激发态氮分子等活性物种,可高效合成硝态含氮产物.研究发现,脉冲参数、电极间隙、工作气体组分对气泡放电等离子体的固氮性能有重要影响.装置最高NO~-_x合成速率为19.2μmol/min,最小能耗约为11 MJ/mol.此外还发现,电极间隙为6 mm时,固氮性能最优;空气中增加适量氧气(氧气/氮气比例为0.4)可以增强产物合成,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纳秒脉冲放电 气液放电 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空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万军 贾向红 +1 位作者 宋铭炜 王守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99-2302,共4页
采用基于半导体断路开关的纳秒脉冲高压电源,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区间为1 600mm×100 mm×25 mm的常压辉光空气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器采用负高压针电极阵列与平板阳极结构,针电极的直径为1 mm,长度为20 mm,针电极之... 采用基于半导体断路开关的纳秒脉冲高压电源,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区间为1 600mm×100 mm×25 mm的常压辉光空气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器采用负高压针电极阵列与平板阳极结构,针电极的直径为1 mm,长度为20 mm,针电极之间的间隔为20 mm,针电极与平板零电位之间的距离为25mm,在每个负高压针电极末端周围同时形成圆锥形辉光放电,在平板地电极则形成大面积辉光放电。采用电压探针测量了该新型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放电脉冲的上升时间为26 ns,最高脉冲输出峰值电压为27 kV;利用该辉光等离子体对幅宽为1 000 mm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处理后其表面接触角由原来的124°降到69°,亲水性能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半导体断路开关 空气辉光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邦全 廖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在定容弹内,试验研究了空气压力、脉冲重复频率和电极结构对等离子体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会诱导冲击波的产生;空气压力越高时,脉冲放电能量越高,放电电弧越明亮,冲击波传播速度也越快,放电产生的粒子云团面积越大.但在高... 在定容弹内,试验研究了空气压力、脉冲重复频率和电极结构对等离子体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会诱导冲击波的产生;空气压力越高时,脉冲放电能量越高,放电电弧越明亮,冲击波传播速度也越快,放电产生的粒子云团面积越大.但在高空气压力下,粒子云团扩散速率降低.纳秒脉冲放电频率影响脉冲放电电压大小.随着脉冲放电频率的增加,脉冲最大放电电压下降.在圆柱形火花塞下,脉冲重复频率越高时,连续脉冲的最大放电电压越小,脉冲放电区移动范围减小,同一时刻下粒子云团扩散面积增大.与圆柱形火花塞相比,圆锥形火花塞间隙内放电区域电场结构与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空间电荷密度增加,击穿电压升高,相同时刻下粒子云团扩散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脉冲重复频率 电极结构 纹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倒拖条件下纳秒重复脉冲放电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9
作者 何邦全 张晓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在倒拖的单缸光学发动机上,利用高压纳秒脉冲点火系统,研究了不同转速、放电起始时刻和脉宽下的连续高压脉冲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与发动机停机时大气压力下的放电相比,在发动机倒拖运转时,火花塞电极击穿后的电压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击穿... 在倒拖的单缸光学发动机上,利用高压纳秒脉冲点火系统,研究了不同转速、放电起始时刻和脉宽下的连续高压脉冲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与发动机停机时大气压力下的放电相比,在发动机倒拖运转时,火花塞电极击穿后的电压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击穿电压和累计放电能量大幅升高,放电区域尺寸和亮度明显大于停机时;在任一转速下,第1个放电脉冲所对应的击穿电压和放电能量远高于后续放电脉冲,第1个放电能量占累计放电能量的(62.7±4)%;转速从1000r/min升高到2000r/min时,第1次击穿电压和累计放电能量降低;在2000r/min,循环进气量为0.4 g时,将点火时刻从25°CA BTDC推迟到5°CA BTDC,第1个高压放电脉冲的击穿电压和放电能量均升高,约化场强降低;在相同条件下,脉冲重复频率越低,连续纳秒脉冲间的耦合作用越小,第1次放电的击穿电压和累计放电能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高压 纳秒重复脉冲放电 可视化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双极性纳秒脉冲电源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帅康 黄邦斗 +1 位作者 章程 邵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9,共11页
研制了一种双极性交替的纳秒高压脉冲电源,进行了双极性纳秒脉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研究。该电源先通过固态开关IGBT将直流电压截断成电压脉冲,通过可饱和脉冲变压器拓扑,实现升压并缩短脉冲上升沿。该电源可在一个周期内输出极性相反的2... 研制了一种双极性交替的纳秒高压脉冲电源,进行了双极性纳秒脉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研究。该电源先通过固态开关IGBT将直流电压截断成电压脉冲,通过可饱和脉冲变压器拓扑,实现升压并缩短脉冲上升沿。该电源可在一个周期内输出极性相反的2个脉冲,且时序可以灵活控制。通过优化调整器件参数,研制了两种不同输出性能参数的双极性纳秒脉冲电源:①峰值电压10 kV、爆发模式脉冲重复频率500 kHz(正负脉冲间隔2μs)、连续重复频率1 kHz;②峰值电压25 kV、爆发重频200 kHz、连续重频600 Hz。测试电源的运行性能,发现电源存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但长时间(>0.5 h)运行温度趋于稳定。10 kV电源连续运行在1 kHz时最高温度点50.5℃;25 kV电源连续运行在600 Hz时最高温度点60℃。利用该电源驱动线板电极阵列和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证实了该电源可以用于常压空气条件下产生大面积等离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性脉冲电源 磁压缩 固态开关 纳秒脉冲放电 大气压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稀燃条件下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助燃甲烷/空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班杨杨 张帆 +1 位作者 钟生辉 朱家健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2,共10页
纳秒脉冲放电可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实现辅助燃烧.通过耦合零维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发动机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助燃甲烷/空气的模型.研究表明:相同放电能量条件下纳秒脉冲放电可在上止点附近成功点燃当量比为0.5的稀... 纳秒脉冲放电可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实现辅助燃烧.通过耦合零维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发动机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助燃甲烷/空气的模型.研究表明:相同放电能量条件下纳秒脉冲放电可在上止点附近成功点燃当量比为0.5的稀混合气,而火花放电只能导致最高温度升高124 K,无法点燃缸内混合气.在纳秒脉冲放电条件下,低温时放电产生的激发态N_(2)(A^(3)Σ_(u)^(+))和O(1D)促进了O原子的生成.放电后期,累积的N2振动激发态在驰豫过程释放出了较多的热量,有利于稀燃条件下的点火.电流密度的增大提高了放电过程中激发态、自由基的浓度,发动机最高燃烧温度升高,点火延迟时间缩短,燃烧相位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助燃 纳秒脉冲放电 稀燃发动机 甲烷 等离子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纳秒脉冲等离子体点火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段立伟 洪延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77-2779,共3页
应用高压纳秒脉冲放电技术分别产生了瞬时冷等离子体和瞬时热等离子体。在圆柱型燃烧室内进行了乙烯/空气预混气的瞬时冷等离子体和瞬时热等离子体点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瞬时冷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电能小于瞬时热等离子体放电。与瞬时... 应用高压纳秒脉冲放电技术分别产生了瞬时冷等离子体和瞬时热等离子体。在圆柱型燃烧室内进行了乙烯/空气预混气的瞬时冷等离子体和瞬时热等离子体点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瞬时冷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电能小于瞬时热等离子体放电。与瞬时热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相比,瞬时冷等离子体点火缩短了碳氢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瞬时冷等离子体 点火延迟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点火器单次放电中氧原子演化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玉敏 何立明 +3 位作者 于锦禄 代胜吉 蒋永健 刘宝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9-1342,共4页
文章针对自行设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纳秒脉冲等离子点火装置进行建模,并对不同初始温度下单次纳秒脉冲空气放电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放电后阳极表面氧原子随时间以及起始温度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阳极表面氧原子摩尔分数随时间... 文章针对自行设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纳秒脉冲等离子点火装置进行建模,并对不同初始温度下单次纳秒脉冲空气放电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放电后阳极表面氧原子随时间以及起始温度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阳极表面氧原子摩尔分数随时间的演化出现2个波峰,其中第1波峰受温度影响不大,第2波峰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纳秒脉冲放电 氧原子摩尔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等离子体预处理对丙烷/空气混合气燃烧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熊勇 赵庆武 +2 位作者 刘澎 刘静远 程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7-1178,共12页
探索在内燃机缸内压力较低时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缸内工质进行预处理,改善燃烧过程的可行性.在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303 K,当量比为1的丙烷/空气混合气中,基于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在定容燃烧弹... 探索在内燃机缸内压力较低时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缸内工质进行预处理,改善燃烧过程的可行性.在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303 K,当量比为1的丙烷/空气混合气中,基于高频纳秒脉冲驱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不同点火间隔和放电脉冲数下非平衡等离子体预处理混合气的放电形态与能量特性及其对燃烧的影响.放电试验表明:单脉冲能量约为5.2 mJ,平均功率为30 kW;脉冲间隔80μs的80个脉冲能产生约40个放电通道.预处理混合气试验表明:混合气经过脉冲间隔80μs的80个脉冲处理后,燃烧持续期缩短1.33 ms,缩短了16%;随着放电脉冲数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先线性降低,然后趋于稳定;随着点火间隔的增大,燃烧持续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非平衡等离子体 燃烧控制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脊形成过程数值模拟及NSDBD防护研究
15
作者 牛俊杰 郭琪磊 +2 位作者 石淼鑫 孔满昭 桑为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冰脊会造成机翼气动性能的降低,是危害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结构化网格和中心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获得空气流场,运用拉格朗日法获得水滴撞击特性,基于Messinger结冰热力学模型针对NACA 0012翼型的结冰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冰型... 冰脊会造成机翼气动性能的降低,是危害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结构化网格和中心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获得空气流场,运用拉格朗日法获得水滴撞击特性,基于Messinger结冰热力学模型针对NACA 0012翼型的结冰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冰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在NACA 0012翼型上设置防冰区并考虑防冰热载荷的作用,对大水滴条件下冰脊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环境温度、液态水含量和防冰热载荷对冰脊形成的影响规律。此外,通过在冰脊形成位置布置纳秒脉冲阻挡介质放电(Nanosecon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探究了在大水滴条件下NSDBD对冰脊的防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水滴情况下,环境温度的增加使得冰脊的范围增加而高度降低;液态水含量的增加使得冰脊的范围增大并且高度增加;防冰热载荷的增加可以增加防冰区内水分的蒸发,进而减少冰脊的生成;大水滴情况下可能由于水滴直接撞击至下翼面防冰区外进而导致冰脊的形成;NSDBD对空气进行加热,增加溢流水的蒸发,使得低液态水含量下形成的冰脊消失,使得高液态水含量下冰脊的形成位置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脊 Messinger热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防冰 纳秒脉冲阻挡介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S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孟宣市 宋科 +1 位作者 龙玥霄 李华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16,共16页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高速、高雷诺数下的流动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文章对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发展的起源、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主要以气动激励机理探索、现象研究以...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高速、高雷诺数下的流动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文章对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发展的起源、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主要以气动激励机理探索、现象研究以及流动控制机理为主线进行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目前,纳秒脉冲等离子体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在电场激励-气动诱导过程的机理探索与流动控制应用机理研究两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时间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注重解决多时间尺度、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算法、实验技术将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为激励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优化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多物理场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米级液滴的低温等离子体水基固氮与雾培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皓天 刘大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4-1193,共10页
针对氮肥的生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工固氮方案,该方案基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技术,微米级雾滴在通过空气等离子体的过程中,形成了含有NH_(4)^(+)、NO_(3)^(-)、NO_(2)^(-)和其他活性物质的等离子体活化雾(PAM)。该系统采用自制的纳秒... 针对氮肥的生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工固氮方案,该方案基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技术,微米级雾滴在通过空气等离子体的过程中,形成了含有NH_(4)^(+)、NO_(3)^(-)、NO_(2)^(-)和其他活性物质的等离子体活化雾(PAM)。该系统采用自制的纳秒脉冲电源供电,可由功率为200 W的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在此条件下,产出以NO_(3)^(-)为主的液相固氮产物,其固氮能耗仅为48.67 MJ/mol。为验证该系统的固氮效果,将其与自主设计的雾培系统相结合,将含氮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结果显示,该方案使豆芽的叶片生叶率显著提高,叶片面积增加了30%以上。相比于传统实验室规模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该装置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更大的反应面积,这大大降低了固氮的能耗。新型人工固氮方案具有低能耗、可扩展、可接入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有望实现可持续生产和分布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固氮 雾培 纳秒脉冲放电 生叶率 低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废气净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洲 郭炎鹏 李玉柱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4期98-105,共8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湿、高粉尘废气,由于其工况的复杂性、波动性,采用普通的治理工艺无法满足国家现行的高标准排放要求,面对国家环保治理要求和附近居民的投诉,企业的运作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本文针对某咖啡加工企...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湿、高粉尘废气,由于其工况的复杂性、波动性,采用普通的治理工艺无法满足国家现行的高标准排放要求,面对国家环保治理要求和附近居民的投诉,企业的运作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本文针对某咖啡加工企业咖啡烘焙废气采用“一级余热回收+二级冷却器+湿式静电除尘器+高压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碱性洗涤塔”组合净化工艺对废气进行处理,并介绍了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处理效果。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治理工艺可确保整个净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项污染物指标均满足国家及地方的高标准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咖啡烘焙 高温高湿 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