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通道门选通纳秒分幅相机
被引量:
14
1
作者
单宝忠
郭宝平
牛憨笨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3-1968,共6页
采用光学分幅技术和多通道门选通法研制了纳秒分幅相机。首次应用八棱锥将图像分为8幅,每幅图像有相等的光学能量并包含与原图像相同的光学信息,每个通道使用独立的带门选通的像增强器和CCD相机,自行开发的近贴门选通像增强器用于增强...
采用光学分幅技术和多通道门选通法研制了纳秒分幅相机。首次应用八棱锥将图像分为8幅,每幅图像有相等的光学能量并包含与原图像相同的光学信息,每个通道使用独立的带门选通的像增强器和CCD相机,自行开发的近贴门选通像增强器用于增强弱光图像。相机系统可一次获得8幅图像,分幅速率达到1×108frame/s,最短曝光时间和时间间隔为3ns和10ns并分别可调,可记录持续时间为百纳秒到几十微秒的发光现象,动态空间分辨率达到15lp/mm。该相机已成功应用于电脉冲、等离子发光等现象的试验并获得了有意义的数据,可满足高速摄影机等设备具有高分幅速率,短曝光时间和适当间隔以及在曝光时间内固定时刻记录超快现象过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分幅相机
8通道
分
幅
双近贴门选通像增强器
八棱锥
分
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阵内爆实验条件重复性控制
2
作者
陈进川
杨建伦
+3 位作者
徐荣昆
许泽平
章法强
夏广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97-1700,共4页
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中实施了电流加载前真空下负载初始状态的监测,并分别采用新旧结构的电极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利用十分幅纳秒分幅相机成功获取了不同内爆阶段的实验图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电极结构和负载初始状态对实...
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中实施了电流加载前真空下负载初始状态的监测,并分别采用新旧结构的电极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利用十分幅纳秒分幅相机成功获取了不同内爆阶段的实验图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电极结构和负载初始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装配方式的负载电极结构具有安装时间短、同轴性容易控制、负载现场安装就位精度高等优点;新研制电极和实施真空下负载状态的检测,有效减少了实验数据分散性,为实验负载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纳秒分幅相机
负载初始状态
负载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通道门选通纳秒分幅相机
被引量:
14
1
作者
单宝忠
郭宝平
牛憨笨
机构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学研究所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3-1968,共6页
基金
深圳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o200508)
文摘
采用光学分幅技术和多通道门选通法研制了纳秒分幅相机。首次应用八棱锥将图像分为8幅,每幅图像有相等的光学能量并包含与原图像相同的光学信息,每个通道使用独立的带门选通的像增强器和CCD相机,自行开发的近贴门选通像增强器用于增强弱光图像。相机系统可一次获得8幅图像,分幅速率达到1×108frame/s,最短曝光时间和时间间隔为3ns和10ns并分别可调,可记录持续时间为百纳秒到几十微秒的发光现象,动态空间分辨率达到15lp/mm。该相机已成功应用于电脉冲、等离子发光等现象的试验并获得了有意义的数据,可满足高速摄影机等设备具有高分幅速率,短曝光时间和适当间隔以及在曝光时间内固定时刻记录超快现象过程的要求。
关键词
纳秒分幅相机
8通道
分
幅
双近贴门选通像增强器
八棱锥
分
光
Keywords
nano-second framing camera
8-channel framing
nearly-pasted image intensitier with gateselection
octagonal pyramid splitting
分类号
TB853.17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阵内爆实验条件重复性控制
2
作者
陈进川
杨建伦
徐荣昆
许泽平
章法强
夏广新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97-170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35030)
文摘
在丝阵负载Z箍缩实验中实施了电流加载前真空下负载初始状态的监测,并分别采用新旧结构的电极进行了对比性实验研究,利用十分幅纳秒分幅相机成功获取了不同内爆阶段的实验图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电极结构和负载初始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装配方式的负载电极结构具有安装时间短、同轴性容易控制、负载现场安装就位精度高等优点;新研制电极和实施真空下负载状态的检测,有效减少了实验数据分散性,为实验负载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Z箍缩
纳秒分幅相机
负载初始状态
负载电极
Keywords
Z-pinch
nanosecond-frame camera
initial state of pinch loa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O43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通道门选通纳秒分幅相机
单宝忠
郭宝平
牛憨笨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丝阵内爆实验条件重复性控制
陈进川
杨建伦
徐荣昆
许泽平
章法强
夏广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