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煤岩气成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雨庭 周国晓 +2 位作者 黄道军 王彦卿 焦鹏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5-161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8^(#)煤层埋深大于3000 m,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与中、浅层区别较大,研究其煤岩气成藏特征对深层煤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解剖了纳林河地区深层煤岩气成藏地质要素,研究了煤岩煤质、储层特征、温-压场、含气...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8^(#)煤层埋深大于3000 m,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与中、浅层区别较大,研究其煤岩气成藏特征对深层煤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解剖了纳林河地区深层煤岩气成藏地质要素,研究了煤岩煤质、储层特征、温-压场、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对排采时间较长的M1H井进行了排采特征分析和产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埋深小于1500 m的低压、低孔、低渗和含气量以欠饱和状态吸附气为主的浅层煤层气,埋深大于3000 m的纳林河地区8^(#)煤层煤岩气特征有显著差异:①纳林河地区本溪组8^(#)煤层厚度大,以半亮煤为主,处于中-高煤阶。②受压实作用与煤化作用影响,中-高煤阶煤岩储层孔隙以孔径小于2 nm的微孔为主,微孔占比高达79.8%,微米级内生微裂隙发育,在深部原位应力场条件下微裂隙处于开启状态,基质渗透率可高达3.949×10^(-3)μm^(2)。③鄂尔多斯盆地3000 m深度以深的地层温度和压力分别高达97℃和32 MPa,压力对煤岩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已经趋于稳定,煤岩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温度的负效应。煤岩吸附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游离气含量占比约30%。④研究区深层煤岩储层处于承压水区,煤层本身富水性弱,现产出的地层水为顶、底板残留的原始沉积水。⑤M1H井排采曲线特征与煤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跟踪结果一致,证实3000 m深度以深的煤岩气稳产效果好,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采 成藏地质特征 煤岩气 纳林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林河地区本溪组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 被引量:2
2
作者 乔博 刘海锋 +2 位作者 贺刚 赵雅庆 沈雅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较为成熟,以中浅层煤层气为主,盆地其他地区煤层气资源尚未予以评价。本文立足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纳林河地区,综合岩心、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阐述8#煤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分析煤层气富集条件,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较为成熟,以中浅层煤层气为主,盆地其他地区煤层气资源尚未予以评价。本文立足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纳林河地区,综合岩心、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阐述8#煤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分析煤层气富集条件,评价其开发潜力。研究区8#煤层埋深3100~3400 m,煤层厚度3~10 m,R_(o)在1.6~2.2之间,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煤岩类型主要为亮煤和半亮煤,含气量平均值为18.70 m^(3)/t,游离气占29.93%。煤层中割理发育,平均孔隙度3.83%,平均渗透率3.95×10^(-3)μm^(2)。优质的煤层品质、平缓简单的构造特征、以泥岩为主的顶底板封闭以及高地层水矿化度和滞留环境,共同造就了“深埋藏、缓构造、强生烃、泥岩顶底板+弱水动力封堵”的深部煤层气自生自储富集模式。通过与大宁-吉县和佳县区块对比,纳林河地区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且纳林1H井较好的生产情况预示了本地区深部煤层气开发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部煤层气 纳林河地区 富集条件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林河二号煤矿涌水水源判别的PCA-Logistic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纪卓辰 丁湘 +2 位作者 侯恩科 蒲治国 谢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5,112,共10页
纳林河二号煤矿作为纳林河矿区的第一对大型矿井,生产初期由于其自身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掘的强扰动,导致涌水事件时有发生,给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快速有效地找到涌水水源是防治矿井水害的关键。通过对纳林河二号煤矿主要含... 纳林河二号煤矿作为纳林河矿区的第一对大型矿井,生产初期由于其自身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掘的强扰动,导致涌水事件时有发生,给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快速有效地找到涌水水源是防治矿井水害的关键。通过对纳林河二号煤矿主要含水层及采空区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并绘制Piper三线图,揭示矿区各含水层地下水及采空区水的水化学特征,统计Ca^2+、Mg^2+、Na^++K^+、HCO3^-、Cl^-、SO4^2-、pH和矿化度8个指标作为水源判别的原始数据,经主成分分析法(PCA)处理得到4个主成分F1、F2、F3和F4;将4个主成分的值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判别指标,建立纳林河矿区涌水水源判别模型;以36组标准水样作为训练样本,发现模型回代准确率为97.22%,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对4组待判水样进行判别,结果与实际分析相符。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相结合的涌水水源判别模型能够有效消除样本原始数据间的冗余信息,使涌水水源判别结果更加快速准确,可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主成分分析法 Logistic回归方法 水源判别 纳林河二号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林河深埋矿区水文地球化学垂向综合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洋 杨建 梁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12872-12878,共7页
为了区分蒙陕深埋矿区各含水层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无机组分、环境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开展了水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矿化度(total dissolved solid,TDS)<500 mg/L,为HCO_(3)-Ca·Mg型水;白垩系与... 为了区分蒙陕深埋矿区各含水层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无机组分、环境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开展了水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矿化度(total dissolved solid,TDS)<500 mg/L,为HCO_(3)-Ca·Mg型水;白垩系与第四系构成一个统一的含水综合体,水中无机水质特征与第四系水接近;深部含水层受到安定组相对隔水层影响,矿化度TDS>3500 mg/L,属于SO_(4)-Na型水,表明洛河组与直罗组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雨水、地表水和第四系水属于现代地下水,白垩系水介于现代地下水和古水之间;深部侏罗系地下水中δD、δ^(18)O值均较低,为封闭条件较好的滞流地下水。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UV254]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主要出现了Ⅰ区和Ⅲ区的荧光峰;白垩系志丹群→侏罗系直罗组,Ⅴ区荧光峰强度有增大趋势,表明深部侏罗系直罗组含水层存在其他来源的腐殖质类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煤田区 多层含水层 水文地球化学 综合特征 纳林河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板水预疏放的首采工作面涌水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永涛 杨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了建立符合蒙陕接壤区煤炭开采防治水技术体系,以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工作面为例,开展了覆岩破坏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计、顶板水预疏放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钻探取心、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手段,实测得到... 为了建立符合蒙陕接壤区煤炭开采防治水技术体系,以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工作面为例,开展了覆岩破坏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计、顶板水预疏放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钻探取心、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手段,实测得到首采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为103.23m,裂高(导水裂缝带高度)采厚比为18.8,导水裂缝带可沟通3段含水层,其中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钻孔涌水量92.0~136.0m^3/h、水压4.0~5.6MPa,呈“水量大、水压高、分布不均”的特点,是威胁工作面回采安全的最主要含水层。回采过程中顶板水主要由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构成,采用“动静储量结合法”计算得到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分别为2.596×10^6m^3和417.6m^3/h。对顶板水开展分段预疏放条件下,整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涌水量与推采步距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顶板周期性滞后垮落,导水裂缝带也周期性发育至高点(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采空区涌水量又呈台阶式增长。最终总预疏放水量4.235×10^6m^3,采空区总涌水量5.313×10^6m^3,首采工作面总排水量为622.8m^3/h,与预计排水量596.9m^3/h相差4.2%。涌水量准确预测和顶板水提前预疏放,是实现首采工作面防治水安全的关键,可以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区提供防治水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规律 首采工作面 预疏放 导水裂缝带 纳林河二号矿 蒙陕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烟雾预防果树花期霜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石曾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30-31,26,共3页
伊盟土地辽阔,山峦起伏,气候立体差较大,造成许多优异小区气候,越冬安全系数高,适宜种植优质大苹果和梨。但由于我盟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全年均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极度大陆性气候显著。冬春季在蒙古冷气团的控制下,冷空气侵袭频繁,往往... 伊盟土地辽阔,山峦起伏,气候立体差较大,造成许多优异小区气候,越冬安全系数高,适宜种植优质大苹果和梨。但由于我盟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全年均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极度大陆性气候显著。冬春季在蒙古冷气团的控制下,冷空气侵袭频繁,往往造成寒潮或大风降温天气。春季大风常伴随北方的冷空气来临,是造成降温,晚霜冻害的主要原因。春季气温变化剧烈,正值果树萌芽、开花、座果期,对果树极为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气温变化 座果 大风降温 山峦起伏 降温预报 防护区 物候期 纳林河 保花保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戈壁造林初探
7
作者 张靖毅 《内蒙古林业》 1989年第2期22-23,共2页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端,戈壁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8.46%。这里,年均降雨量只有42毫米,而蒸发量在3700毫米左右,为降雨量的88倍。在这荒漠戈壁地区造林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是不易成功的.从1982年开始,我...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端,戈壁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8.46%。这里,年均降雨量只有42毫米,而蒸发量在3700毫米左右,为降雨量的88倍。在这荒漠戈壁地区造林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是不易成功的.从1982年开始,我们在纳林河沿岸能够灌水的戈壁滩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先后上了沙枣、榆树、红柳、胡杨、花棒、柠条6个树种。1986年调查,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红柳,依次是沙枣、胡杨、榆树、花棒,柠条最差(详见表)。因此,在纳林河戈壁滩应以胡杨、沙枣,红柳为主营造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成活率 防风固沙林 额济纳 纳林河 土地面积 合格苗 小老树 整地时间 造林密度 机械开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