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中《西厢记》曲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谭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7-44,共8页
《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都收录了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乐谱,杨荫浏先生曾谈到这两种乐谱音调完全相异,本文通过几首曲牌的对比,发现它们的音调并非完全相异,它们间也有相似、相近之处,二谱之间的脉缘关系不能简单否定。
关键词 太古传宗 纳书楹曲谱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堂及其《纳书楹曲谱》
2
作者 于广杰 王晓曦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关键词 叶堂 纳书楹曲谱 叶派唱口 叶堂年谱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书楹曲谱》及“叶派唱口”之音乐文化传承价值研究
3
作者 雷东霞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6-18,共3页
《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刊印的昆曲巨著。当今对该曲谱及唱口的研究,大多囿于文学或历史层面的描述,而在具体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方面鲜有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拟从该曲谱及唱口的音乐层面着手研究,以求为今后进一步对《纳书... 《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刊印的昆曲巨著。当今对该曲谱及唱口的研究,大多囿于文学或历史层面的描述,而在具体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方面鲜有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拟从该曲谱及唱口的音乐层面着手研究,以求为今后进一步对《纳书楹曲谱》的音乐形态及文化传承层面的研究奠定探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书楹曲谱 叶堂 叶派唱口 音乐文化 传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王光祈论“声韵音乐”——读《论中国古典歌剧》札记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小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2期18-22,共5页
(一) 王光祈留学德国期间于193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戏曲音乐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该文原用德文写作,原题《Diechinesische Klassiche Oper》,作者自译为《中国古代之歌剧》,而现今刊载于《音乐学丛刊》第二辑(19... (一) 王光祈留学德国期间于193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戏曲音乐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该文原用德文写作,原题《Diechinesische Klassiche Oper》,作者自译为《中国古代之歌剧》,而现今刊载于《音乐学丛刊》第二辑(1982)上的中译文,按原题译作《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更为确切的。(以下简称该文为《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古典歌剧 昆曲艺术 作曲者 中译文 古典戏曲 纳书楹曲谱 《琵琶记》 杨荫浏 博士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曲牌格律原理(下)
5
作者 俞妙兰 《上海戏剧》 2016年第7期54-55,共2页
为能更好地直观理解五格与五律,以名曲越调小桃红为案例,将前文所述“格”与“律”逐条应用解析。为篇幅简约、阐述明了,其中的“声律”、“音律”、“板律”、“曲律”分析仅以第1句段为例。
关键词 小桃红 曲律 赠板 豁腔 红梨记 散唱 阳平声 玉簪记 直观理解 纳书楹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大戏——浅谈《夜奔》
6
作者 王阿州 《剧影月报》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在戏曲舞台上有句俗话,叫做"文武昆乱不挡",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一个好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文能武,能唱昆曲也能唱京剧。但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两大全国性剧种京剧与昆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剧中,不少剧目都是... 在戏曲舞台上有句俗话,叫做"文武昆乱不挡",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一个好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文能武,能唱昆曲也能唱京剧。但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两大全国性剧种京剧与昆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剧中,不少剧目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昆曲,而这些剧目在京剧舞台上的演绎,也反哺于昆曲。在武戏行当中,尤其如此。作为武生的基工戏之一的《夜奔》正是这样一出由昆曲流传至京剧的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奔 戏曲舞台 钱雄 林冲 宝剑记 海沸山摇 侯永奎 潘允端家班 德国法兰克福 纳书楹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