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核磁法构建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评价方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程健博
丁健
+5 位作者
常虹
李婷婷
张红蕾
王芮
池天奇
张根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9-323,349,共6页
为分析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低频核磁共振(L-NMR)指标与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核磁指标建立理化、感官品质的评价方法,该研究采集烘干过程0~240 min,共计9个时间段12项指标。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低场核磁共振T2...
为分析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低频核磁共振(L-NMR)指标与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核磁指标建立理化、感官品质的评价方法,该研究采集烘干过程0~240 min,共计9个时间段12项指标。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低场核磁共振T21峰面积作为自变量,以理化、感官指标作为因变量,Aw、a*值、b*值、L*值、硬度、咀嚼性、感官总体可受性的预测方程显著性p值小于0.01,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5、0.785、0.829、0.770、0.917、0.931、0.810,具有较高统计学意义。利用L-NMR技术可对纯菌种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各项理化、感官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菌发酵
牛肉干
低场核磁共振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
33
2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1 位作者
何丁喜
王建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7,36,共5页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得到品质稳定、口味上乘、开胃爽口的优质泡菜产品。并且 ,经不同温度条件下纯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的多批次模拟对比试验表明 :以全年不间断生产为前提 ,采用纯接种恒温控制发酵的发酵速度至少要比自然发酵平均提高 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
菌
接种
发酵
技术
腌渍蔬菜
应用研究
最佳
发酵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茶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谭培科
陈志周
+2 位作者
逯笑萌
牟建楼
刘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59-8367,共9页
目的优化纯菌混合发酵制备‘红茶菌’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对优化后的‘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功能特性进行考查。方法以糖茶水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以及茶叶添加量对‘红茶菌’发酵饮料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分的...
目的优化纯菌混合发酵制备‘红茶菌’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对优化后的‘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功能特性进行考查。方法以糖茶水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以及茶叶添加量对‘红茶菌’发酵饮料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工艺。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对‘红茶菌’发酵至第6 d,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抗氧化能力,96孔板法进行抑菌能力分析,采用DNS法进行抑制α-淀粉酶能力分析。结果最佳工艺为接种量为8.0%、葡萄糖添加量14.5%、茶叶添加量1.2%。优化后‘红茶菌’发酵液pH下降至3.2左右,总酸浓度为1.632 g/L,总酚最高可至332.7 mg/mL。优化后发酵液DPPH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1.32%和82.92%,金黄色葡萄糖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8、16和16 mg/mL,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达87.53%。结论优化工艺可明显提高‘红茶菌’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也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菌
’
纯
菌
混合
发酵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抑
菌
作用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仿生学技术不同发酵方式酸浆水品质评价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姚
孔祥聪
+3 位作者
琚兴波
侯强川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5-131,共7页
为比较研究纯种发酵与加引子发酵酸浆水品质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和以老卤水为引子发酵两种方式制作酸浆水,并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和色度仪等仿生学设备对其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鲜...
为比较研究纯种发酵与加引子发酵酸浆水品质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和以老卤水为引子发酵两种方式制作酸浆水,并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和色度仪等仿生学设备对其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鲜味明显高于加引子发酵,而酸味和涩味呈现相反的趋势;挥发性风味方面,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中芳香类物质的强度显著高于加引子发酵(P<0.05);经色度仪检测发现,乳酸菌纯种发酵酸浆水明亮度及绿度较引子发酵酸浆水高,二者色差显著(P<0.05)。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酸浆水品质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指标为鲜味、芳香类以及烷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综上,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水
纯菌发酵
引子
电子舌
电子鼻
色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5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1 位作者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混
菌
发酵
纯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1 位作者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19年第6期9-12,共4页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混
菌
发酵
纯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核磁法构建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评价方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程健博
丁健
常虹
李婷婷
张红蕾
王芮
池天奇
张根生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9-323,349,共6页
基金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JSCX2015-393HSD)
黑龙江省重大项目(GA15B302)
文摘
为分析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低频核磁共振(L-NMR)指标与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测定的核磁指标建立理化、感官品质的评价方法,该研究采集烘干过程0~240 min,共计9个时间段12项指标。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低场核磁共振T21峰面积作为自变量,以理化、感官指标作为因变量,Aw、a*值、b*值、L*值、硬度、咀嚼性、感官总体可受性的预测方程显著性p值小于0.01,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5、0.785、0.829、0.770、0.917、0.931、0.810,具有较高统计学意义。利用L-NMR技术可对纯菌种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各项理化、感官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及预测。
关键词
纯菌发酵
牛肉干
低场核磁共振
评价方法
Keywords
fermented beef jerky
L- NMR
evaluation system
分类号
TS251.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
33
2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何丁喜
王建宁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所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7,36,共5页
文摘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得到品质稳定、口味上乘、开胃爽口的优质泡菜产品。并且 ,经不同温度条件下纯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的多批次模拟对比试验表明 :以全年不间断生产为前提 ,采用纯接种恒温控制发酵的发酵速度至少要比自然发酵平均提高 3 2
关键词
纯
菌
接种
发酵
技术
腌渍蔬菜
应用研究
最佳
发酵
模式
Keywords
pickle
pure bacteria inoculation
determination of ferment mode
application
分类号
TS255.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茶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谭培科
陈志周
逯笑萌
牟建楼
刘冰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59-8367,共9页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D2019104)
河北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KCJSX2020039)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加工学科群经费资助项目(2021-03)。
文摘
目的优化纯菌混合发酵制备‘红茶菌’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对优化后的‘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功能特性进行考查。方法以糖茶水为基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以及茶叶添加量对‘红茶菌’发酵饮料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工艺。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对‘红茶菌’发酵至第6 d,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抗氧化能力,96孔板法进行抑菌能力分析,采用DNS法进行抑制α-淀粉酶能力分析。结果最佳工艺为接种量为8.0%、葡萄糖添加量14.5%、茶叶添加量1.2%。优化后‘红茶菌’发酵液pH下降至3.2左右,总酸浓度为1.632 g/L,总酚最高可至332.7 mg/mL。优化后发酵液DPPH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1.32%和82.92%,金黄色葡萄糖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8、16和16 mg/mL,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达87.53%。结论优化工艺可明显提高‘红茶菌’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也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
‘红茶
菌
’
纯
菌
混合
发酵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抑
菌
作用
Α-淀粉酶
Keywords
’Kombucha’
mixed fermentation of pure bacteri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tioxida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α-amylase
分类号
TS27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仿生学技术不同发酵方式酸浆水品质评价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姚
孔祥聪
琚兴波
侯强川
郭壮
王玉荣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璩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5-131,共7页
基金
襄阳市基础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2021ABS002937)
湖北文理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基金“科技创新团队”(2020kypytd009)。
文摘
为比较研究纯种发酵与加引子发酵酸浆水品质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和以老卤水为引子发酵两种方式制作酸浆水,并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和色度仪等仿生学设备对其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鲜味明显高于加引子发酵,而酸味和涩味呈现相反的趋势;挥发性风味方面,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中芳香类物质的强度显著高于加引子发酵(P<0.05);经色度仪检测发现,乳酸菌纯种发酵酸浆水明亮度及绿度较引子发酵酸浆水高,二者色差显著(P<0.05)。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酸浆水品质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指标为鲜味、芳香类以及烷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综上,乳酸菌纯种发酵的酸浆水品质更优。
关键词
酸浆水
纯菌发酵
引子
电子舌
电子鼻
色度仪
Keywords
Suanjiangshui
pure bacteria fermentation
starters
electronic tongue
electronic nose
colorimeter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5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孔博
汪江波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出处
《酿酒》
CAS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文摘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混
菌
发酵
纯菌发酵
Keywords
Distiller's grains utilization
simple treatment
mixed fermentation
pure bacterial fermentation
分类号
TS262.3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TS261.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凤娇
蔡林洋
孔博
汪江波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出处
《酿酒》
CAS
2019年第6期9-12,共4页
文摘
我国是一个蒸馏酒酿造大国,白酒每年的产量巨大,伴随而来的副产物酒糟产量也巨大。酒糟里面成分复杂,大量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留在酒糟中,酒糟还保留比较致密的纤维结构难以分解,使其利用变得困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酒糟里面的成分,就能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是否使用微生物的角度介绍几种现有的对酒糟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酒糟这一资源提供思路,同时展望一下接下来酒糟综合利用比较有可行性的利用模式。
关键词
酒糟利用
简单处理
混
菌
发酵
纯菌发酵
Keywords
Distiller’s grains utilization
simple treatment
mixed fermentation
pure bacterial fermentation
分类号
TS262.3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TS261.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核磁法构建纯菌发酵牛肉干烘干过程评价方法
程健博
丁健
常虹
李婷婷
张红蕾
王芮
池天奇
张根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
沈国华
卢英
何丁喜
王建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茶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谭培科
陈志周
逯笑萌
牟建楼
刘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仿生学技术不同发酵方式酸浆水品质评价
李姚
孔祥聪
琚兴波
侯强川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蔡凤娇
蔡林洋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白酒糟的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蔡凤娇
蔡林洋
孔博
汪江波
《酿酒》
CAS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