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炉气纯氧非催化部分氧化法制甲醇装置运行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首家采用纯氧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焦炉气制备甲醇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经过分析,查找原因,一一破解,目前装置运行正常,产品达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焦炉气 纯氧非催化部分氧化法 甲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辅臣 李伟锋 +3 位作者 代正华 陈雪莉 刘海峰 于遵宏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多通道喷嘴为射流源,在φ1m×6m的大型冷模装置中测定了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气化炉内的流体流动过程、冷态浓度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分析了气化炉内各流动区域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工业操作数据为基础对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 以多通道喷嘴为射流源,在φ1m×6m的大型冷模装置中测定了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气化炉内的流体流动过程、冷态浓度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分析了气化炉内各流动区域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工业操作数据为基础对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探讨了工艺条件对转化反应结果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射流区主要为燃烧反应,在管流区主要为转化反应;合成气的产最随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的变化会出现最大值,随天然气组成的不同,对大型气炉适宜的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为0.66~0.68,对小型气炉适宜的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为0.68~0.70。当氧气与天然气体积比达到0.67之后,蒸汽的加入对合成气产量和气化炉出口气体中CH4的含量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催化部分氧化 合成气 分析 模拟 气化炉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勇 杨会龙 +2 位作者 李智勇 李青 刘润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59,170,共5页
随着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得合成气继而生产高品质液态烃工艺的日益成熟,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设计了一种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采用自制预混燃烧器,对非预混和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采用CHEM... 随着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得合成气继而生产高品质液态烃工艺的日益成熟,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设计了一种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采用自制预混燃烧器,对非预混和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采用CHEMKIN4.0中的预混燃烧模型,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预混优于非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温度低,无积炭,进一步验证了适合甲醇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是V(O2)/V(CH4)为0.50,温度为900℃,压力约为100 kPa,出口气体中V(H2)/V(CO)约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部分氧化 预混 合成气 CHEMKIN4.0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端面传热过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曹立 高瑞 +2 位作者 代正华 梁钦锋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针对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端面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烧嘴流道组织对转化炉内燃烧情况和烧嘴端面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通道烧嘴将CO_(2)通道添加在O_(2)与CH_(4)通道之间时,增加了高温区与烧嘴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少了... 针对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端面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烧嘴流道组织对转化炉内燃烧情况和烧嘴端面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通道烧嘴将CO_(2)通道添加在O_(2)与CH_(4)通道之间时,增加了高温区与烧嘴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外侧端面受到的传热量;双通道烧嘴利用CO_(2)稀释O_(2)的方式降低反应强度,减少了辐射传热量,从而降低了烧嘴外侧端面温度,改善了外侧端面热应力分布。采用双通道形式的烧嘴在端面温度及热应力分布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烃催化部分氧化 烧嘴 端面温度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反应机理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新文 陈彩霞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应用甲烷-乙烷-丙烷混合气氧化试验数据和Chemkin II程序,评估了3种动力学机理模型(GRI-3.0模型,Konnov-0.5模型和Petersen-C5模型)对高压中温条件下甲烷着火延迟时间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用GRI-3.0模型预测的着火延迟时间与试验结果一... 应用甲烷-乙烷-丙烷混合气氧化试验数据和Chemkin II程序,评估了3种动力学机理模型(GRI-3.0模型,Konnov-0.5模型和Petersen-C5模型)对高压中温条件下甲烷着火延迟时间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用GRI-3.0模型预测的着火延迟时间与试验结果一致性最好,适合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部分氧化 化学反应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稀释剂条件下甲烷非催化部分氧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梦如 仇鹏 +2 位作者 许建良 代正华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7-464,共8页
以工业装置中O_(2)与CH4体积比为0.69的操作条件为基础,使用ANSYS Fluent16.1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程(RANS)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以及涡耗散概念(EDC)模型耦合GRI3.0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来模拟转化炉内湍流燃烧与化学反... 以工业装置中O_(2)与CH4体积比为0.69的操作条件为基础,使用ANSYS Fluent16.1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程(RANS)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以及涡耗散概念(EDC)模型耦合GRI3.0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来模拟转化炉内湍流燃烧与化学反应过程。考察了3种稀释剂(N_(2)、H_(2)O、CO_(2))对转化炉内温度、自由基(·OH、·CH_(2)O)分布以及炉膛火焰反应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_(2)和H_(2)O稀释对转化炉内温度、自由基及反应区分布的影响差别很小,CO_(2)稀释的影响最显著。在CO_(2)稀释下,炉膛内的最高火焰温度降低了约50 K;·OH和·CH_(2)O自由基峰值分别降低了约33.0%和24.5%。此外,CO_(2)稀释的3种不同效应对转化炉内温度和自由基分布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稀释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部分氧化 稀释剂 CO_(2)稀释 火焰温度 化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废热锅炉挠性管板材料分析
7
作者 高宁宁 田露 《锅炉制造》 2023年第4期57-59,共3页
非催化部分氧化(POX)转化工段废热锅炉管板结构由主管板、挠性管板、喇叭口固定环和冷却室等结构组成,以往项目的挠性管板材质一般为SB-409 N08810板材,但由于介质的腐蚀性及操作等问题常有泄露发生。本文通过对镍基合金SB-443 N06625、... 非催化部分氧化(POX)转化工段废热锅炉管板结构由主管板、挠性管板、喇叭口固定环和冷却室等结构组成,以往项目的挠性管板材质一般为SB-409 N08810板材,但由于介质的腐蚀性及操作等问题常有泄露发生。本文通过对镍基合金SB-443 N06625、SB-409 N08810和铬钼钢12Cr2Mo1R板材作为挠性管板材料进行分析,结合优化其他结构材料及制造等方面,认为12Cr2Mo1R板材更适合作为非催化部分氧化(POX)转化工段废热锅炉挠性管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锅炉 催化部分氧化(POX)转化 挠性管板 选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法研究Pd-Ⅴ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8
作者 吴志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3期392-394,共3页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法考查了氧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某些成分的变化,讨论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 氧化还原能力 程序升温 氧化还原性能 红外光谱 氧化还原过程 部分氧化 稳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载Co-Mo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加氢脱硫活性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韩艳敏 张舜光 +1 位作者 王欣 侯凯湖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Mo超细复合氧化物,进而制得了非负载型Co-Mo催化剂;采用XRD、IR、BET、SEM等考察了n(Al):n(Co+Mo)、n(Mo):n(Co+Mo)和CA(柠檬酸)/(Co+Mo)的摩尔比对对应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Mo超细复合氧化物,进而制得了非负载型Co-Mo催化剂;采用XRD、IR、BET、SEM等考察了n(Al):n(Co+Mo)、n(Mo):n(Co+Mo)和CA(柠檬酸)/(Co+Mo)的摩尔比对对应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非负载催化剂以β-CoMoO_4物相为主,其晶粒度约为25~35 nm,仅含有L酸;n(Al):n(Co+Mo)、n(Mo):n(Co+Mo)和n(CA):n(Co+Mo)对催化剂的结构、酸类型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比表面积和表面形貌则影响较大。当n(Al):n(Co+Mo)、n(Mo):n(Co+Mo)和n(CA):n(Co+Mo)分别为0.3,0.72和0.89时,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细小均匀,比表面积较大,其加氢脱硫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负载催化 FCC汽油 溶胶-凝胶 复合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气氧化制合成气装置通过考核
10
《低温与特气》 CAS 2019年第3期16-16,共1页
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装置在该公司通过了72h连续运行考核。该装置单炉规模为75000Nm^3/h焦炉气,这也是迄今单炉运行规模最大的焦炉气转化装置。此次装置现场考核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考... 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装置在该公司通过了72h连续运行考核。该装置单炉规模为75000Nm^3/h焦炉气,这也是迄今单炉运行规模最大的焦炉气转化装置。此次装置现场考核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考核专家组由中国天辰工程公司原副院长孙正泰高工任组长,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文生、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赵方平高级工程师担任考核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部分氧化 运行考核 转化装置 焦炉气 合成气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和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知道多少: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六大基础知识
11
作者 韩育民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15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及应用1.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十大反常"。(1)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是+2、+4价,而硅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4价且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2)硅单质的还原性比碳单质强,而碳单质在高温下却能从SiO_2中...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及应用1.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十大反常"。(1)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是+2、+4价,而硅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4价且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2)硅单质的还原性比碳单质强,而碳单质在高温下却能从SiO_2中还原出硅单质。(3)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硅与强碱溶液反应时却产生氢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溶液 碳族元素 氧化性酸 氧化 还原产物 硅元素 排空气 饱和食盐水 反应时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制合成气新技术
12
《城市公用事业》 2012年第5期50-50,共1页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张丽峰在2011年第7期的《技术纵横》上发表了题为《天然气制合成气新技术》的文章,分析了蒸汽转化法、甲烷催化部分氧化法、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法三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制作过程,并分析了三种技术的特点。
关键词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 新技术 合成气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催化部分氧化 蒸汽转化 制作过程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aMem公司开发天然气制乙炔新工艺
13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4年第5期62-62,共1页
CeraMem公司正在开发在适中条件下使天然气选择性转化成乙炔的多步转化工艺。据该公司介绍,现有的乙炔生产方法(例如天然气裂解、部分氧化、电石水解法)能耗高并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而处在实验室阶段的新工艺则避免了上述缺点。此工... CeraMem公司正在开发在适中条件下使天然气选择性转化成乙炔的多步转化工艺。据该公司介绍,现有的乙炔生产方法(例如天然气裂解、部分氧化、电石水解法)能耗高并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而处在实验室阶段的新工艺则避免了上述缺点。此工艺的关键是采用了一种专有的可修饰、可再生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乙炔 开发 再生催化 转化工艺 公司介绍 生产方 部分氧化 性转化 副产物 水解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4
作者 高明生 康彩英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07年第9S期61-62,共2页
德国化学家哈伯于1909年提出了工业氨合成方法,即"循环法",这是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
关键词 合成氨生产 直接合成 氨合成催化 德国化学家 循环 低温甲醇洗 合成气 脱硫方 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肥料工业
15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04年第9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化肥工业 肥料工业 有限责任公司 水溶液全循环 低温甲醇洗 DDS脱硫技术 废碱液 中氮肥 催化部分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