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级配模型指导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优化
1
作者 游昕 郭文瑛 +5 位作者 杨医博 范德赛 黄培州 王振宇 王诚 郭锴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6,80,共5页
为了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流动度、密实度),用一种基于RRSB方程的数学表达式,比对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粉体(矿渣、粉煤灰、微珠、硅灰等)与水泥混掺试验结果而建立的新的级配模型,优选出水泥混合胶凝材料体系中工作性能优良的... 为了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流动度、密实度),用一种基于RRSB方程的数学表达式,比对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粉体(矿渣、粉煤灰、微珠、硅灰等)与水泥混掺试验结果而建立的新的级配模型,优选出水泥混合胶凝材料体系中工作性能优良的粉体组合和配合比,以期为工程实践中的胶凝材料的运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SB方程 级配模型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拌和楼二次筛分生产合成级配矩阵模型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8,共11页
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具有变异性,其动态规律分析有赖于基于过程机理的计算模型。拌和楼内集料经历冷料合成-风选分离-二次筛分-热料合成4个阶段,其中两次分离结果的算法是建立生产级配模型的关键。用通过率向量描述集料级配,利用生产试... 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具有变异性,其动态规律分析有赖于基于过程机理的计算模型。拌和楼内集料经历冷料合成-风选分离-二次筛分-热料合成4个阶段,其中两次分离结果的算法是建立生产级配模型的关键。用通过率向量描述集料级配,利用生产试验研究粉尘级配与除尘量变化规律,并以此计算热提料级配;通过二次筛分假设建立各规格热料级配算法,并用热筛统计数据分析参数取值,最后进行模型验证和应用。研究表明:试验工况下浇注式混合料的除尘量占上料总质量的7.6%~13.5%,粉尘级配与除尘量无关;上层筛网筛分效率低于下层筛网,混合料粒径越大则筛分效率越低;热料粒径越小则粉尘附着量越大;按模型计算的生产级配与2种现有方法差异不大;适用于不同生产参数的级配变化规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级配模型 合成 沥青混合料 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土石坝坝料颗粒级配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枭雄 金伟 +3 位作者 赵鹏远 钟志鸿 李海波 胡宇翔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土石坝坝料级配直接影响砾质土压实性、渗透性、压缩性及应力应变关系,是保证坝体稳定安全的重要标准。目前坝料级配的测量主要采用筛分法,但该方法施工效率低下、误差较大,具有很大的局限。为了实现坝料级配参数的智能检测,【... 【目的】土石坝坝料级配直接影响砾质土压实性、渗透性、压缩性及应力应变关系,是保证坝体稳定安全的重要标准。目前坝料级配的测量主要采用筛分法,但该方法施工效率低下、误差较大,具有很大的局限。为了实现坝料级配参数的智能检测,【方法】利用DIP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理论,建立了一套坝料颗粒级配识别系统。以两河口水电站坝料为依托,采取了规范化的取样标准,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坝料样本数字图片,采用了对比度增强和小波变换为一体的手段为坝料的快速准确分割提供了技术支撑,然后采用阈值分割算法进行坝料图像分割,获得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坝料级配曲线,并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修正后的坝料级配特征曲线。【结果】将使用该方法得到的级配曲线与实测的级配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较高的吻合度,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级配曲线可以准确检测坝料的各项指标。【结论】建立的坝料颗粒级配识别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颗粒的级配曲线,克服了筛分法实用性较低的问题,实现了土石坝复杂坝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料检测 数字图像处理 修正模型 BP神经网络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水泥基材料有害孔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冯奇 刘光明 巴恒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68-1172,共5页
水泥基材料的硬化浆体中含有大量的孔隙 ,其中的有害孔隙直接影响到耐久性 .依据所建立的微粒级配模型 ,采用粉煤灰、硅灰等球形颗粒掺合料及纳米纤维红粉 (NR)掺合料 ,设计球形颗粒紧密堆积体系与纳米纤维增强紧密堆积体系 ,讨论 2种... 水泥基材料的硬化浆体中含有大量的孔隙 ,其中的有害孔隙直接影响到耐久性 .依据所建立的微粒级配模型 ,采用粉煤灰、硅灰等球形颗粒掺合料及纳米纤维红粉 (NR)掺合料 ,设计球形颗粒紧密堆积体系与纳米纤维增强紧密堆积体系 ,讨论 2种混合体系内部的总孔隙率与有害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活性NR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 ,NR粉能够增加体系密实度 ,水泥混合体系硬化后期的总孔隙率与有害孔隙率之间服从对数关系 ,通过微粒级配模型可预知体系有害孔隙率及颗粒级配的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微粒级配模型 堆积密实度 有害孔隙率 纳米纤维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级配理论的油井水泥体系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荣超 王瑞和 +1 位作者 王成文 步玉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目前油井水泥混合料配比设计困难、缺乏合理颗粒级配模型的现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颗粒群分形连续级配模型。利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了级配原材料的粒径分布状况,并将分形级配模型与Andreasen方程进行对比,得到实现最紧密堆积... 针对目前油井水泥混合料配比设计困难、缺乏合理颗粒级配模型的现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颗粒群分形连续级配模型。利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了级配原材料的粒径分布状况,并将分形级配模型与Andreasen方程进行对比,得到实现最紧密堆积的分形维数范围。结合塔里木现场要求取分形维数为2.561,优化设计出浆体密度为1.40 g/cm3的三元体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水泥石抗压强度(24 h)大于18.4 MPa,养护压力对强度影响很小,水泥浆失水量和游离液含量较低,稠化和流变性能满足要求,体系稳定性好,验证了体系粒径分布的合理性和分形级配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分形级配模型 固井 低密度水泥 试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移质模型沙级配的模拟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明义 孙娟 +2 位作者 戚印鑫 崔晓红 李江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动床模型试验 ,模型沙的选择是模型设计的关键。模型沙的选择是指综合考虑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已知条件、模型几何比尺 ,以满足模型与原型的水沙运动相似为目的 ,选定、设计模型沙的材料、比重和粒径级配。作者主要阐...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动床模型试验 ,模型沙的选择是模型设计的关键。模型沙的选择是指综合考虑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已知条件、模型几何比尺 ,以满足模型与原型的水沙运动相似为目的 ,选定、设计模型沙的材料、比重和粒径级配。作者主要阐述悬移质模型沙级配的模拟方法 ,并提出利用沙玉清公式计算、设计模型沙级配的另一种方法 ,以尽可能严格满足模型相似条件、克服老方法的不足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模型 颗粒 模拟方法 平均沉降相似法 沙玉清公式 材料 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改性复合防火聚苯板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月飞 杨鹏辉 杨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2-836,共5页
构建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二级级配模型,得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的最佳粒径比约为5∶2,体积比约为100∶7.根据级配模型配制骨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防火聚苯板,显微结构显示其骨料堆积紧密、有序.分析了硅酸盐胶... 构建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二级级配模型,得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的最佳粒径比约为5∶2,体积比约为100∶7.根据级配模型配制骨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防火聚苯板,显微结构显示其骨料堆积紧密、有序.分析了硅酸盐胶凝材料、SiO_(2)气凝胶及憎水剂对复合防火聚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防火聚苯板的阻燃性能及拉拔强度随着硅酸盐胶凝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导热系数和拉拔强度随着SiO_(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软化系数随着SiO_(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水率随着憎水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防火聚苯板 聚苯乙烯泡沫颗粒 SiO_(2)气凝胶 燃烧总热值 级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堆积理论在设计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谦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根据紧密堆积理论和原材料的粒径理论分布值,应用Dinger-Funk方程设计出不同分布模数下的粉末混凝土配合比,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应用紧密堆积理论设计活性粉末混凝土是可行的。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颗粒级配模型 分布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 g/cm^(3)超低密度水泥浆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韶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针对鄂北工区低压、易漏失地层的固井难题,中原固井公司通过研发轻质水泥,优选高强空心玻璃微珠减轻材料,与超细微硅进行级配,建立三级级配模型,确立了超低密度设计构架。选用AMPS类降失水剂、低密度增强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优... 针对鄂北工区低压、易漏失地层的固井难题,中原固井公司通过研发轻质水泥,优选高强空心玻璃微珠减轻材料,与超细微硅进行级配,建立三级级配模型,确立了超低密度设计构架。选用AMPS类降失水剂、低密度增强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优化浆体性能,研究出一套高强度超低密度水泥浆配方,该水泥浆适用温度为60~120℃,密度为1.15 g/cm^(3),失水量为40~42 mL,游离液量不大于1.0%,稳定性密度差为0,300 min内稠化时间可调,呈直角稠化;常压40℃下72 h水泥石抗压强度为12.1 MPa,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开展混拌工艺研究,建立了分级混拌工艺,混拌大样与小样水泥浆性能符合率达到了98%,保证了水泥浆性能的稳定。通过在鄂北大牛地区块D12-P42、D17-2及DK13-FP1井等3口井的应用,固井过程中没有发生漏失,固井质量合格率为100%,实现了井筒的完整性,为低压易漏地层固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密度水泥浆 漏失 轻质水泥 空心玻璃微珠 级配模型 混拌 固井质量 鄂北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龙 李彦坡 +2 位作者 王志坚 高飞 刘启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1-26,共6页
依托于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开展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砂砾料现场和室内的相对密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确定筑坝全级配料对应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值,为下一步碾压参数的确定提供基础参数,从而确保大坝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现场试验使... 依托于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开展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砂砾料现场和室内的相对密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确定筑坝全级配料对应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值,为下一步碾压参数的确定提供基础参数,从而确保大坝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现场试验使用原级配料,最大粒径600 mm,室内试验使用等量替代法制备的模型级配料,最大粒径300 mm。最小干密度采用松填法,最大干密度现场采用振动碾压法,室内采用表面振动法。通过对不同原型级配料和模型级配料的最大干密度以及最小干密度的对比分析,来揭示粗砾含量、替代量与现场和室内试验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的特性关系。研究表明,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最大、最小干密度与粗砾含量的规律是相同的,即密度值随粗砾含量增大先增大,随后减小;对于最大干密度,现场试验总比室内试验要大,两者间的差值随模型级配料的替代量增大而增大,主要是由等量替代后缩尺效应引起的;对于最小干密度,现场试验不全都比室内试验大,没有很明显的规律,主要受人工装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密度 干密度 模型 替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