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杜晓峰 刘强虎 孙中恒 曾智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覆作用共同作用区)和超覆区为框架,残余地貌重建、差异沉降校正、超剥区恢复、剥蚀区恢复和沉积古地貌恢复流程的“三区五步”恢复方法。古水系重建方面提出了基于ArcGIS系统的古水系定量恢复和拾取方法。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级次划分的代表方法是“三线三级”法,关键是拾取分水岭、分水线和脊线,进而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古源-汇系统。基于重建的古源-汇系统物源区流域单元与沉积区沉积体的面积、形态组合、配置关系,建立了“哑铃型”“球拍型”“奖杯型”和“标枪型”4种古源-汇系统耦合模式。研究成果对古源-汇系统定量化研究和勘探目标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次划分 耦合模式 古源-汇系统 定量重建 古地貌恢复 古水系重建 陆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东伟 龚承林 +2 位作者 胡林 何小胡 罗泉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 深水水道是一类重要的深水油气储集体,因其沉积过程复杂、沉积相带多变,亟待建立一种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的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方法。基于不同深水水道的发育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评价深水水道沉积内幕级次的方法。当待评价深水水道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三界面-六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3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和沉积相带分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6个沉积相带(底部滞留、轴部充填、轴部侧翼沉积、滑塌碎屑流沉积、天然堤和水道泥)。当拟评价深水水道不发育、可见水道复合体系底界面时,可采用“两界面-两相带”沉积内幕解析方法,即依据2类地质界面(水道沉积体系底界面和天然堤顶、底界面)将这类深水水道划分为2个沉积相带(水道充填和天然堤)。其中,“六相带”中的底部滞留和轴部充填以及“两相带”中的水道充填可形成优质油气储集体,其富砂性可依据它们的顶凸程度来辨别(当发育可见的顶凸地震反射外形时相对富砂,反之则相对富泥)。利用“三界面-六相带”法和“两界面-两相带”法对琼东南盆地某深水水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它们可以较好地对深水水道沉积内幕进行级次划分与精细刻画,表明该方法在其他地区也具备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沉积相带 精细刻画 级次划分 沉积内幕 油气储集体 深水水道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扇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翔宇 侯加根 +3 位作者 李春晓 刘钰铭 刘烨 季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9,共7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多个断陷盆地中,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内部的构型表征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孔店组枣Ⅴ油组为例,结合岩心、测井数据和动态资料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多个断陷盆地中,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其内部的构型表征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孔店组枣Ⅴ油组为例,结合岩心、测井数据和动态资料进行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构型定量表征研究。官195断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要素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级次划分方案,确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间夹层的识别标志。以单砂层为研究单位,利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扇三角洲野外露头实测原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定量化表征的预测公式,计算河口坝内部夹层倾角,预测内部增生体的发育规模。单一成因砂体控制的剩余油分布于坝缘部位和河道顶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需根据坝主体的韵律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构型 级次划分 定量表征 官195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成因约束的辫状河三角洲泥质夹层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许磊 范洪军 +2 位作者 范廷恩 高云峰 王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40,共10页
由于缺少岩芯、动态资料不完善,海上稀井网油田精细表征储层和泥质夹层分布规律难度较大。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将珠江口盆地X油田珠江组海相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并借鉴陆上相同沉积环境的露头研... 由于缺少岩芯、动态资料不完善,海上稀井网油田精细表征储层和泥质夹层分布规律难度较大。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将珠江口盆地X油田珠江组海相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并借鉴陆上相同沉积环境的露头研究成果,分析泥质夹层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泥质夹层有小规模海泛成因、堤岸成因及前积成因等3种类型。为满足生产需求,可将夹层划分为3个级次。在级次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地震属性资料作为约束沉积相展布研究的基础,通过剖-平联动,确定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手段,表征和预测了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泥质夹层 成因分类 级次划分 分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