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特质、成因及可能风险 被引量:9
1
作者 上官酒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4,共6页
级差政治信任是中国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结构最典型的特质,体现在人群分布、地域布局等方面,具有坚韧性和稳定性。级差政治信任形成的根源主要包括传统政治文化浸润中民众的清官情节、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形象塑造差异、权能结构配置中的... 级差政治信任是中国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结构最典型的特质,体现在人群分布、地域布局等方面,具有坚韧性和稳定性。级差政治信任形成的根源主要包括传统政治文化浸润中民众的清官情节、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形象塑造差异、权能结构配置中的政治接触差异和政治传播中的资源占有差异。如果政治信任级差"鸿沟"过大,会滋生相应的社会政治风险,导致政治信任整体恶化,影响社会秩序,增加治理成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政治信任 压力型体制 政治传播 政治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的结构特质 被引量:3
2
作者 上官酒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6,共8页
就中国变动社会中的政治信任状况简单进行或高或低的数量判断、或好或坏的价值判断,都可能会失之偏颇,甚至会产生不良政治与社会后果,因此需要从不同维度分析其结构特质。这主要包括:历史变迁的进步性,结构序列的可调控性,表达方式的多... 就中国变动社会中的政治信任状况简单进行或高或低的数量判断、或好或坏的价值判断,都可能会失之偏颇,甚至会产生不良政治与社会后果,因此需要从不同维度分析其结构特质。这主要包括:历史变迁的进步性,结构序列的可调控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纵向结构分布的级差性,供需关系的非平衡性等。这样形成的理论认识或政策认知,对执政党和政府推动政治信任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结构序列 级差信任 供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中美两国为何反向而行?——基于“承诺—兑现”的信任生成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晓军 刘太刚 吴峥嵘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共7页
中美两国都存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美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隔阂——亲近基层厌恶高层,而中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美——亲近高层仇视基层。中美两国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上反向而行,既有国家结构形式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 中美两国都存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美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隔阂——亲近基层厌恶高层,而中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美——亲近高层仇视基层。中美两国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上反向而行,既有国家结构形式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法治化程度、新闻自由等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政治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富足程度等国情方面的原因。只有从其成因入手,才能够让这种中国式的距离悖论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悖论 政治信任级差 差序政府信任 承诺—兑现 信任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风险 被引量:18
4
作者 上官酒瑞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任何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或高或低的简单判断,都会失之偏颇而难于形成符合事实的结论,甚至会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根据政治信任理论和民众的政治不信任表达,可以形成政治信任现状的基本判断:政治信任在类型学上属于转型形态;政治信... 任何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或高或低的简单判断,都会失之偏颇而难于形成符合事实的结论,甚至会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根据政治信任理论和民众的政治不信任表达,可以形成政治信任现状的基本判断:政治信任在类型学上属于转型形态;政治信任水平呈现为高低共存的非均衡格局;政治信任流失呈强化趋势,不信任压力增强;政治不信任表达形式日益多样化;政治不信任总体具有可协调性,处于可控范围。同时,政治信任缺损还隐含着不少风险,可能导致政治信任的整体性坍塌,造成公共政策的阻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级差政治信任 政治不信任 政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