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俊雅 廖竹君 +6 位作者 黄君 岳丽青 赖娟 张京慧 张桂香 莫莹屏 曾育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开发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 舒适度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nabedian模型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小芳 姚丽 +3 位作者 蔡鹏 廖健敏 彭敏 王银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468-3478,共11页
目的: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模型为理论基础,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目的: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模型为理论基础,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15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使用JMP 13.1和Tableau对数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出现频率前10位的结构指标为注册护士护理时数、护理总时数、注册护士护理时数比例、不良事件、护患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加班时长、执业护士数、工作年限、注册护士占比;出现频率前10位的结局指标为死亡率、跌倒发生率、抢救失败率、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肺炎、住院时长、用药错误、护士满意度、病人医疗成本。结论:护理质量在病人结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质量结构指标的定义需进一步标准化,我国学者需对死亡率及抢救失败率等直接反映病人结局的指标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abedian模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病人安全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唐林霞 周春清 +2 位作者 林伊慧 裘云霞 马小琴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住院期间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住院期间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18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0~0.945;模型重复报告前5位的预测因子为年龄、ECMO前乳酸水平、可电击心律、CPR到ECMO治疗的时间、ECMO前的pH值;乳酸水平的测量时间尚存在争议;纳入17项研究均为高偏倚风险,主要原因是数据来源不合适、变量事件数<20、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14项研究总体适应性较好。结论针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住院期间继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尚不完善。在后续的研究与模型开发中,应尽可能避免偏倚,同时重点关注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问题的构建模型/工具 被引量:21
4
作者 左红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0期18-22,共5页
PICO模型是循证护理中构建问题的经典模型,目前相应地开发出基于PICO模型的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为量性研究和混合型研究提供一个检索基础。但随着质性研究的兴起及在循证护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质性研究中构建临床问题的工具经历了... PICO模型是循证护理中构建问题的经典模型,目前相应地开发出基于PICO模型的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为量性研究和混合型研究提供一个检索基础。但随着质性研究的兴起及在循证护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质性研究中构建临床问题的工具经历了几次演变。目前唯有SPIDER工具,是在经典PICO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调整,较适用于护理质性研究问题的构建,并为质性研究和混合型研究问题的检索提供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PICO模型 搜索引擎 质性研究 SPIDER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杰 席崇程 +2 位作者 孔云 钟克龙 安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BSCO数据库中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BSCO数据库中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9个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其中,16个模型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2个模型采用了随机森林的方法,1个模型采用了LASSO回归的方法。建模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0.940。4个模型进行了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中2个模型报告了P值且P≥0.05。11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5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4个模型同时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16项研究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问题集中在分析领域。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整体性能良好,但模型质量有待提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优化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改进统计分析方法,并注重模型的外部验证,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风险预测 模型 质量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羽 朱琳 +2 位作者 柳露 荣蓉 卢秀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6,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可靠、具有可操作性的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循证文献分析与小组讨论初步构建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采用... 目的:构建科学、可靠、具有可操作性的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循证文献分析与小组讨论初步构建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专家进行函询,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6.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9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0.23(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指标具有专科特色,且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对量化临床术中低体温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低体温 质量指标 护理质量 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循证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嘉伟 柳琳 +4 位作者 刘瑞 高永娥 李春玉 曹孟娇 沈玮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分析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2月17日收录的关于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章。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使... 目的:系统评价、分析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2月17日收录的关于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章。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0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开发研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2~0.955;10项研究整体偏倚风险较高,适用性较好,性能不一,各有优缺点。结论:脑卒中患者30天非计划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预测性能有待提高。同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住院时间长、留置管道及存在多种慢性合并症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再入院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