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然之中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真实性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的“礼貌原则”——福尔斯《可怜的Koko》的文学语用学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卫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本文从文学语用学的视角,对福尔斯《可怜的Koko》中的窃贼和作家所奉行的礼貌原则进行分析。作家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他的礼貌原则是为了在对峙状态下保全面子,免受窃贼的暴力伤害,而窃贼的礼貌原则超越了面子威胁... 本文从文学语用学的视角,对福尔斯《可怜的Koko》中的窃贼和作家所奉行的礼貌原则进行分析。作家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他的礼貌原则是为了在对峙状态下保全面子,免受窃贼的暴力伤害,而窃贼的礼貌原则超越了面子威胁行为的局限,演变为控制他人行动并粉饰暴力的工具。此外,作家(也是叙述者)在其自省式的第一人称叙述中也应用了窃贼式的礼貌原则,对小说中白人的、非身体的暴力进行了粉饰,取得了一种礼貌地控制读者的特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文学语用学 礼貌 面子威胁行为 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维多利亚时代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入绝境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萨拉为了保持特性、实现自我而采取的生存策略和抗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维多利亚时代 绝境 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红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65-65,共1页
德国的齐·克拉考尔中和法国的安德烈·巴赞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两种改编理论,提出"一种保全原著基本内容和重点的改编",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海洛得·品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取得了巨... 德国的齐·克拉考尔中和法国的安德烈·巴赞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两种改编理论,提出"一种保全原著基本内容和重点的改编",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海洛得·品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着从影片的对比结构、巧妙衔接、隐喻蒙太奇、经典构图等方面分析它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海洛得·品特 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欢化视野中的《尾数》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建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从狂欢化视角来看,《尾数》中铺天盖地的情欲描写,绝非为了满足消费社会大众的窥淫癖。当这些"低俗"话语积累到足够的数量,它们势必会扭转文本的意义指向,把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复原、降格到"人体本位",从而对日益符... 从狂欢化视角来看,《尾数》中铺天盖地的情欲描写,绝非为了满足消费社会大众的窥淫癖。当这些"低俗"话语积累到足够的数量,它们势必会扭转文本的意义指向,把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复原、降格到"人体本位",从而对日益符号化、抽象化、教条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实现地形学还原,同时,为踌躇不前的传统小说,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通道。所以,与福尔斯其他广受好评的作品相比,《尾数》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尾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尾数》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两种文化”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新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5-26,共2页
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于1969年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的一部力作,作者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和具有实验性质的后现代叙事技法于一炉,建构了一个具有存在主义主题的关于自由和选择的故事。而于1... 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于1969年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的一部力作,作者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和具有实验性质的后现代叙事技法于一炉,建构了一个具有存在主义主题的关于自由和选择的故事。而于1981年根据原作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运用了“戏中戏”的叙述模式,既创造性地建构了过去和现代两个平行展开的故事线索,又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作关于自由和选择的主题的精髓,创造了一个视觉艺术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小说 电影 自由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被引量:2
8
作者 聂宝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 《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受"元小说"因素的影响,在改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小说出版10年以后,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才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屏。下面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将其在改编过程中使用的叙事转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约翰·福尔斯 转换形式 萨拉 维多利亚时代 哈罗德 品特 戏中戏 法国中尉的女人 叙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反叛的新先锋理念——《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元小说”再审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和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9,共8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采用“元小说”技巧的后现代实验小说,更是一部以“元小说”为主导元素的“先锋理念小说”。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元小说”这一引人瞩目的后现代实验技巧或创作方法,也在于福尔斯通过“元小说”方式所表达的具有...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采用“元小说”技巧的后现代实验小说,更是一部以“元小说”为主导元素的“先锋理念小说”。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元小说”这一引人瞩目的后现代实验技巧或创作方法,也在于福尔斯通过“元小说”方式所表达的具有反叛性的新先锋理念。这部小说既是对已经成为正统和主流的现代小说观念的艺术反叛,也是对二战后以“新小说派”为代表的激进先锋艺术潮流或理论思潮的审美拒斥。福尔斯借助叙述者-元小说评论者之口,表达了异于传统或不同于文坛主流认知的多重先锋主义小说思想,他的先锋人物观与先锋作者观、读者观相辅相成、交错融合,他对小说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和结局的构想,清晰地反映出其先锋小说理念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化或艺术内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先锋理念小说 元小说 先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论信息
1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2-97,共6页
西方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张中载在《外国文学》92年第1期“后现代主义及约翰·福尔斯”一文中,对当代西方文化中的新潮“后现代主义”作了阐释,文章说:从6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小说”等名词开始广为流传。后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张中载在《外国文学》92年第1期“后现代主义及约翰·福尔斯”一文中,对当代西方文化中的新潮“后现代主义”作了阐释,文章说:从6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小说”等名词开始广为流传。后现代主义是个很笼统的名词,它涵蓄的范围很广,既可指本世纪60年代在欧美出现的一种实验主义写作方法,也可概括二战后西方文化的总概念。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只是一个有先有后的时间概念。从美学上讲,现代主义追求雄浑崇高之美,认为完美的形式才能给读者带来乐趣。后现代主义她认为完美的文学形式是不可能达到的。以前的现代主义和新批评以结构主义的美学规范研究文学,“就文论文”,让文学作品同历史、文化背景绝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外国文学 约翰·福尔斯 后现代小说 当代西方文化 实验主义 写作方法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尉的女人》
11
作者 非天 《电影评介》 2002年第12期41-41,共1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由卡洛尔·赖兹执导,改编于约翰·福尔斯同名小说。诚然,作为一部非原创的改编的电影,其情节的迷离动人多应归功于小说本身的魅力,但不同于其他改编的电影,赖兹用现代意识解...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由卡洛尔·赖兹执导,改编于约翰·福尔斯同名小说。诚然,作为一部非原创的改编的电影,其情节的迷离动人多应归功于小说本身的魅力,但不同于其他改编的电影,赖兹用现代意识解构了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于是产生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片中片”。原著小说的故事是一条线,而这个故事的背后,关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故事则是另一条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维多利亚时代 莎拉 英国电影 现代意识 小说 一条线 时空交错 男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