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
陈静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2
|
暴力的“礼貌原则”——福尔斯《可怜的Koko》的文学语用学解读 |
王卫新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3
|
从维多利亚时代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
陈静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4
|
《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
赵红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狂欢化视野中的《尾数》 |
于建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6
|
“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 |
刘亚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7
|
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小说到电影 |
苏新连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
聂宝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9
|
双重反叛的新先锋理念——《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元小说”再审视 |
张和龙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0
|
文论信息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1
|
《法国中尉的女人》 |
非天
|
《电影评介》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