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昆 《当代传播》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出版自由观 出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中)
2
作者 张昆 《当代传播》 2000年第6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自由观念 出版 约翰·弥尔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内地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3
作者 吴玲英 李未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尔顿三部曲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 中国内地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诠释——兼论《基督教教义》里的“圣灵”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玲英 吴小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于基督教正统教义"三位一体"中的"圣灵"(the Holy Spirit),弥尔顿代之以"精神"(the Spirit),并在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对"精神"这一宗教术语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弥尔顿通过大量的《圣经... 对于基督教正统教义"三位一体"中的"圣灵"(the Holy Spirit),弥尔顿代之以"精神"(the Spirit),并在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对"精神"这一宗教术语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弥尔顿通过大量的《圣经》引证,指出"精神"有九种所指,比"圣灵"更为广泛,既包括"圣灵"在内的、来自外在但进驻到信仰者内心的"神圣的精灵"(the divine spirits),也包含人将这些力量内化为弥尔顿所称的"人的精神"(the human spirit)或"内在精神"(the Spirit within)。因此,在弥尔顿的"反三位一体"宗教观中,"精神"比"圣灵"更为准确。掌握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弥尔顿的神学思想和理解弥尔顿史诗创作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基督教教义》 “精神” “圣灵” “内在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弥尔顿的政治十四行诗——兼论弥尔顿对英语十四行诗的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敬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动荡不安的17世纪英国社会激发了文人的创造力,从意大利引进的十四行诗在这个时期的英国诗人手里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约翰·弥尔顿。首先对弥尔顿所创作的英语十四行诗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中八首富含政治内容的诗作... 动荡不安的17世纪英国社会激发了文人的创造力,从意大利引进的十四行诗在这个时期的英国诗人手里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约翰·弥尔顿。首先对弥尔顿所创作的英语十四行诗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中八首富含政治内容的诗作进行分析并对诗人于英语十四行诗的贡献作出评价,最后以最具代表性的三首十四行诗为例对弥尔顿的创新与贡献进行论证。弥尔顿对英语十四行诗的创新与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的拓展,结构的创新和韵式的灵活处理。前者与时代氛围相关联,后两者则是诗人深厚古典语言文化功底的自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十四行诗 政治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弥尔顿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田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文主要从中国接受的角度,探讨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弥尔顿。弥尔顿作为诗人和革命家的侧面广为人知,而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侧面虽然重要,但不那么有名。国人对于教育家和思想家弥尔顿的关注,是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分不开的。弥尔顿对中... 本文主要从中国接受的角度,探讨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弥尔顿。弥尔顿作为诗人和革命家的侧面广为人知,而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侧面虽然重要,但不那么有名。国人对于教育家和思想家弥尔顿的关注,是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分不开的。弥尔顿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转型及共和、自由思想的启蒙,起了很大作用。弥尔顿研究不能局限于文学领域,而应该是跨学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教育家 思想家 中国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乐园》技术发明情节描写中的科技发展观“对话”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玲英 陈则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196,共9页
技术发明是《失乐园》中众多科技情节的范例,主要包括生火、金属冶炼和火药武器三种与火相关的发明。通过对技术发明的细节描写,弥尔顿与培根就有关科技发展的“大复兴”论进行了“对话”。培根“大复兴”论认为,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恢... 技术发明是《失乐园》中众多科技情节的范例,主要包括生火、金属冶炼和火药武器三种与火相关的发明。通过对技术发明的细节描写,弥尔顿与培根就有关科技发展的“大复兴”论进行了“对话”。培根“大复兴”论认为,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恢复到堕落以前对于自然的主宰状态,并实现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弥尔顿则将上述三项发明置于人类历史中,对“大复兴”论进行了反思,探讨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前进的复杂作用,强调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作为支撑和指引。科技与人文价值的结合,也成为史诗《失乐园》中设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技术发明 弗朗西斯·培根 “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