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常洲 高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27-131,共5页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接着应用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问题,最后应用分频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 近地表模型 模型约束折射校正 折射波剩余校正 分频剩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巴喀三维叠前地震成像处理解释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苏勤 李海亮 +6 位作者 吕彬 黄云峰 王西文 王宇超 闫玉魁 杨飚 林明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29-40,172,共12页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巴喀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多样,地下构造复杂,导致该区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地层高陡,断裂非常发育,地震偏移成像难度极大,从而使得该区地下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同时巴喀地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地球物...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巴喀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多样,地下构造复杂,导致该区原始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地层高陡,断裂非常发育,地震偏移成像难度极大,从而使得该区地下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同时巴喀地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储层预测识别方法,以上因素制约了巴喀地区油气勘探的进程。通过研究,形成了针对巴喀地区的地震成像、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其中的关键创新技术主要包括:起伏地表模型约束综合静校正技术、复杂地区"六分法"叠前噪声压制技术、浮动面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攻关与生产紧密结合,新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巴喀地区的断裂位置及地下构造形态,整体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利用新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构造样式,进一步认识了该区断裂特征及地层展布规律,新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在此基础上综合储层预测成果,优选了多个有利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静校正 “六分法”噪声压制 逆时偏移 有效储层预测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致密储集层模型地震正反演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大兴 张盟勃 +3 位作者 杨文敬 蔡克汉 高利东 朱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51,共9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表地震波场传播规律和致密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建立真实地表条件下储集层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开展了全弹性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研究。模拟地震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同步处理分...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表地震波场传播规律和致密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建立真实地表条件下储集层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开展了全弹性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研究。模拟地震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同步处理分析表明:起伏疏松地表是导致地震静校正问题和干扰波发育的主要原因,近道约束的层析静校正方法可以解决黄土塬地震静校正问题并提高其精度,叠前反演横波波阻抗识别砂体效果明显,泊松比可以被用于识别含油储集层。地震正反演模拟研究为致密储集层地震预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并在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致密油勘探开发中见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地表 致密储集层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近道约束层析校正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深层低幅度构造建模及成像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香 苏勤 +3 位作者 乐幸福 张军舵 刘威 袁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7,I0011,I0012,共11页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区影响低幅度构造成像的静校正问题;应用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在大炮检距处产生的动校过量问题,提高了浅部陡倾地层及深部低幅度构造的速度分析精度;将约束层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沿层层析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融合,充分利用钻井数据等多信息指导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利用网格层析优化速度模型并偏移,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深部低幅度构造 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层析校正 层控网格层析 构造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地区溶洞及采空区地震资料针对性处理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庆利 任俊兴 杨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地下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的难题,利用正演模拟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总结该类区域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弱信号提取与补偿、... 为解决地震勘探中地下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差的难题,利用正演模拟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总结该类区域地震资料的频率、能量和信噪比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弱信号提取与补偿、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和基于构造约束的网格层析速度建模。通过在南川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波组连续性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中溶洞及采空区位置地震资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及采空区 微测井约束层析校正 弱信号提取与补偿 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 构造约束网格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忠平 朱白文 李红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02,416,共8页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导致的一些问题是破解山地高陡构造区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针对地形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和结构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为提高灰岩出露区信噪比,提出了一套压制噪声的新思路;针...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导致的一些问题是破解山地高陡构造区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针对地形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和结构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为提高灰岩出露区信噪比,提出了一套压制噪声的新思路;针对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的强各向异性特点,采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优选道叠加与剩余静校正结合,有利于改善叠加成像效果;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是高品质的叠前道集,关键仍然是高精度的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与灰岩交替出露区 约束层析校正 优化道叠加 各向异性速度分析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宝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7,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黄土厚度差异较大,对于地震激发/接收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经过多年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提出并形成了针对巨厚弱弹性黄土介质的小药量多井组合分散激发关键技术,以及"阶梯式&qu...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黄土厚度差异较大,对于地震激发/接收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经过多年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提出并形成了针对巨厚弱弹性黄土介质的小药量多井组合分散激发关键技术,以及"阶梯式"表层岩性结构调查、基于地表结构精细调查的三维采集设计优化、模型约束等效层析结构"三步法"静校正等3项配套技术。通过近年来镇泾等区块数千平方公里三维地震勘探实践,证实了以上关键技术系列的有效性,极大地提高了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弱弹性介质 高效激发 多井组合 模型约束三步法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Q补偿技术在川中地区致密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桓 苏勤 +3 位作者 曾华会 孟会杰 张小美 雍运动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川中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呈透镜状展布且多期次叠置发育的特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恢复砂体振幅特征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川中地区特殊的地表地震条件和低降速带强吸收衰减效应,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技... 川中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呈透镜状展布且多期次叠置发育的特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恢复砂体振幅特征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川中地区特殊的地表地震条件和低降速带强吸收衰减效应,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建立近地表模型来求取低降速带旅行时,利用质心频移法在浅层反射波数据基础上建立近地表Q模型,实现近地表Q补偿。结果表明,近地表Q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改善地震同相轴横向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恢复河道砂体振幅特征。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识别砂体与地层和断裂的接触关系,能够为后续解释提供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Q补偿 高分辨率 微测井约束层析校正 致密砂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龙王庙组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晓斌 刘晓兵 +6 位作者 赵晓红 肖敏 李宏伟 向阳 周褀 曾旖 汪晴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斜坡上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标,但在地震剖面上龙王庙组顶界不易对比追踪,其储层识别困难,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技术攻关研究.为此,采用了...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斜坡上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标,但在地震剖面上龙王庙组顶界不易对比追踪,其储层识别困难,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技术攻关研究.为此,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约束层析静校正加剩余静校正技术来提高静校正精度;叠前保真去噪技术提高资料信噪比;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进行高频补偿,提高纵向分辨率;精细速度建模及叠前偏移技术提高横向分辨率及成像质量.最终获得的地震成果剖面主频为35~38 Hz,频宽8~70 Hz,分辨率及信噪比明显提高.对于龙王庙组储层厚度30 m以上的地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清楚,井、震匹配较好,龙王庙组滩体叠置接触关系清楚.但对于储层单层厚度小于20 m的地区,在已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地震剖面上仍难以识别龙王庙组储层,需要通过地震正反演或提高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的有效频宽来实现薄储层的地震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约束层析校正 叠前保真去噪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 叠前偏移 分辨率 井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