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数化认知诊断模型:心理计量特征、比较及其转换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旭亮 涂冬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104,共17页
与项目反应理论(IRT)相比,认知诊断(CD)因能提供更为细致、丰富的诊断信息而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推崇,并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理论的核心;而认知诊断模型(CDMs)则是实现诊断功能的核心技术环节,认知诊断模型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认知诊断的准确... 与项目反应理论(IRT)相比,认知诊断(CD)因能提供更为细致、丰富的诊断信息而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推崇,并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理论的核心;而认知诊断模型(CDMs)则是实现诊断功能的核心技术环节,认知诊断模型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认知诊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本文以模型分类、模型计量学特征、模型假设、模型适用范围以及模型间的数学转换关系为视角,对国际上十几种常用参数化认知诊断模型进行归纳、综述及评价,为实际应用者在认知诊断模型比较与选用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评估 认知诊断模型 链接型与分离型 约束化模型 一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约束的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卢晶 胡钢 秦新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8-1106,共9页
运动模糊图像的盲复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为了能够准确地估计出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MBK),进而得到高质量的复原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的多约束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方法。首先,为了能够准确地提取出图... 运动模糊图像的盲复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为了能够准确地估计出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MBK),进而得到高质量的复原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的多约束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方法。首先,为了能够准确地提取出图像中的大尺度边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选择的稀疏图像平滑方法;然后,在MBK的估计阶段,根据运动模糊核的内在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约束的正则化模型,同时结合提取的大尺度图像边缘,实现了对MBK的准确估计;最后,采用了半二次性的变量分裂策略对在模糊核估计阶段所提出的多约束正则化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能够在准确估计MBK的同时得到高质量的复原图像。分别在人造的模糊图像和真实的模糊图像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较近几年的一些代表性的较为成功的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方法相比,在主观的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图像 盲复原 大尺度图像边缘 运动模糊核 约束正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唐述 万盛道 +3 位作者 杨书丽 谢显中 夏明 张旭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76-3891,共16页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出准确的运动模糊核,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首先,为了准确地提取有利的图像边缘,移除有害的图像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尺度信息的图像平滑模型,实现有利图像边缘的准确快速提取;然后,从运动模糊核的内在特性出发,将空间域的L0范数和梯度域的L2范数结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正则化约束模型,很好地保证了运动模糊核的稀疏平滑特性,并结合之前提取出的有利的图像边缘,共同实现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最后,采用一种半二次性分裂的交互式最优化策略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在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视觉效果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估计出更准确的MBK和复原出更高质量的去模糊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 运动模糊核 有利的图像边缘 空间尺度信息 多正则约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for heterogeneous multi-UAV us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被引量:31
4
作者 WANG Jian-feng JIA Gao-wei +1 位作者 LIN Jun-can HOU Zhong-x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32-448,共17页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UAVs in complicated task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cheapness and consistence,the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multi-UAVs with proper coo...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UAVs in complicated task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cheapness and consistence,the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multi-UAVs with proper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is superior to over the single UAV.Accordingly,several constraints should be satisfied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operation,such as special time-window,variant equipment,specified execution sequence.Hence,a proper task allocation in UAVs is the crucial point for the final success.The task allocation problem of the heterogeneous UAVs can be formulated a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coupled with the UAV dynamics.To this end,a multi-layer encoding strategy and a constraint scheduling method are designed to handle the critical logical and physical constraints.In addition,four optimization objectives:completion time,target reward,UAV damage,and total range,a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various allocation plans.Subsequently,to efficiently solv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an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MOQPSO)algorithm is proposed.During this algorithm,a modified solution evaluation method is designed to guide algorithmic evolution;both the converg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and boundary solutions which may produce some special allocation plans are preserved.Moreover,adaptive parameter control and mixed update mechanism are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algorithm.Finally,bo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lgorithm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HETEROGENEOUS CONSTRAIN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solution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