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止血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Iedtrials,RCT)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抗纤维蛋白溶解药(antifibrinolytic agents,AA)包括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和氨基己酸(epsilon aminocaproic acid,EACA);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药物为Placebo。提取各研究中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术中输血事件、术后输血事件、手术时间与不良事件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71例患者。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改良Jadad量表评价,9篇文献的研究质量评分为5分,6篇为4分,3篇为3分。纳入18篇研究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10项研究报道了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95;95%CI:(-1.28,-0.62),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91;95%CI:(-1.24,-0.58),P<0.00001];TXA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47,-0.73),P=0.67]。共13项研究报道了术中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47;95%CI:(-0.66,-0.29),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1.01;95%CI:(-1.56,-0.47),P<0.0003];TXA组高于EACA组[SMD=0.47;95%CI:(0.13,0.81),P=0.007]。共8项研究报道了术后引流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74;95%CI:(-1.13,-0.34),P=0.0002];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80;95%CI:(-1.44,-0.16),P=0.01];TXA组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6;95%CI:(-1.02,1.14),P=0.92]。共7项研究报道了总输血量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0.67,-0.34),P<0.00001]。共4项研究报道了术中输血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68,1.21),P=0.52]。共6项研究报道了术后输血事件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31,0.62),P<0.00001]。共8项研究报道了手术时间情况,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21,0.14),P=0.69]。共3项研究报道了术后不良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24,4.81),P=0.93]。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够降低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及术后输血事件,但未能降低术中输血事件、手术时间及改善术后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药 脊柱手术 止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腾飞 朱利利 +3 位作者 付胜奇 胡胜洁 宋良 张思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1例,试验组患者于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分别在发病后第3、第6、第12天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随访至90d,观察2组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外出血、死亡、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分比例及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随访90d,试验组中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4%vs 15.9%,P=0.037);试验组与对照组轻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3.0%vs 3.2%、12.5%vs 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1.5%vs 3.2%、5.4%vs 9.8%)、颅外出血(9.0%vs 14.5%、12.2%vs 15.9%)、mRS评分[1(0,2)分vs 1(1,2)分、3(1,4)分vs 3(2,4)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重度脑卒中患者颅外出血(20.8%vs 22.2%)、症状性颅内出血(20.8%vs 7.4%)、死亡(8.3%vs 3.7%)、mRS评分[4(3,4)分vs 3(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继发肺部感染,1例脑干出血;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脑干出血)。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中度脑卒中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纤维蛋白溶解药 出血 利伐沙班 风险评估与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儿童急性门静脉血栓2例
3
作者 张金山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急性门静脉血栓往往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液瘀滞而引发肠道血运障碍,如不及时诊治将危及生命,病死率达20%~50%。本文报道2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儿采用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获成功,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溶解药 肝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敌 王伊龙 +3 位作者 马锐华 包华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69例,最后共有6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分析中。其中未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者163例(26.9%)。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438例,其中剂量25-40mg/d的患者152例(34.7%)。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因素方面,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OR=1.009,95%CI:1.002-1.017、医疗保险OR=1.822,95%CI:1.123-2.956、高血压OR=1.533。95%CI:1.030-2.282是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均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其用药剂量应遵循临床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纤维蛋白溶解药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立梅 陈旭 董智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5,共3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治疗的依从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2例,出院6个月完成随访者515例,调查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患者抗栓...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栓治疗的依从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2例,出院6个月完成随访者515例,调查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患者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抗栓药物使用的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服用阿司匹林者519例,服用氯吡格雷者11例,服用华法林者29例;出院6个月时服用阿司匹林者共436例,服用氯吡格雷者3例,服用华法林者2例。TIA、生活能力低下、服用非阿司匹林抗栓药物及未接受脑卒中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使用抗栓药物的依从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抗栓药物的应用比例较高,但随访至6个月时依从性下降,专科医师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抗栓药物的依从性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阿司匹林 华法林 纤维蛋白溶解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栓子监测对抗血栓药物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祁风 徐恩 +2 位作者 陆雪芬 陈秀梅 谢海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发病1周内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微栓子监测软件,取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作监测血管,监测时间为40mi...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发病1周内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微栓子监测软件,取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作监测血管,监测时间为40min。对微栓子监测阳性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梗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速碧林)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力抗栓)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7、10天进行微栓子监测,观察药物治疗对微栓子的影响。结果:微栓子监测14例(18.7%)阳性;抗凝组(7例)和抗血小板聚集组(7例)治疗后第3、5、7、10天,ME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5天,抗凝组MES的下降率高于抗血小板聚集组(P<0.05)。结论: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抑制MES的产生,而抗凝药物降低微栓子的作用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快;MES监测可作为评价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一项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药 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7
作者 李停 宋建东 +1 位作者 李志钢 李长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3年11月)、PubMed(1966年—2013年11月)、EMBase(1966年—2013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2013年11月)、PubMed(1966年—2013年11月)、EMBase(1966年—2013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2013年11月)中关于抗纤溶药物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均截止到2013年11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包含66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纤溶药物能够减少失血量〔均数差=-288.8,95%CI(-467.49,-110.19),P=0.002〕,降低输血率〔OR=0.57,95%CI(0.37,0.87),P=0.009〕和输血量〔均数差=-242.76,95%CI(-422.57,-62.95),P=0.008〕,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溶药物可有效减少脊柱手术失血,降低输血率及输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药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出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术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鹏 文洪波 +5 位作者 黄健康 邹荣成 丁洁 汪捷 舒永伟 丁朋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术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术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2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和不良事件情况,随访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预后。结果2组成功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68.60%vs 50.00%,P<0.05)。治疗后7 d、14 d,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研究组良好预后比例高于对照组(80.23%vs 63.95%,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效果较好,血管再通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栓子清除术 纤维蛋白溶解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Solitaire FR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与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 被引量:24
9
作者 毛积分 马春梅 +2 位作者 吴继全 郭改惠 罗社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旨在提高CAAH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CAAH患者49例(CAAH组),HICH患者53例(HICH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对2...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旨在提高CAAH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CAAH患者49例(CAAH组),HICH患者53例(HICH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ICH组比较,CAAH组年龄、脑卒中家族史、抗凝或溶栓治疗史、发病前痴呆、癫(疒间)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活动或情绪激动中发病、偏瘫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01)。与HICH组比较,CAAH组大脑浅表部位出血、出血量>60 ml、多发性出血率明显增高,丘脑基底节出血、出血量<30 ml、再次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AAH患者以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发病前痴呆、脑卒中家族史及使用抗凝或溶栓药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危险。CAAH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高血压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痴呆 纤维蛋白溶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雁博 刁敬超 +5 位作者 支伟 王庆 傅阳 姜云发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37-2541,共5页
背景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有部分STEMI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未能实现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目的分析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背景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有部分STEMI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未能实现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目的分析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静脉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131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IRA的再通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失败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参数以及住院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131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组99例,溶栓失败组32例,溶栓失败率为24.4%。与溶栓再通组患者相比,溶栓失败组患者年轻、体质指数和体表面积大、溶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高(P<0.05)。溶栓失败组血栓抽吸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溶栓后肌酸激酶(CK)峰值、溶栓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高于溶栓再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溶栓再通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表面积及溶栓后APTT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具有年轻、体表面积大、溶栓后APTT短、心肌梗死面积大和心功能差等特点。年轻、体表面积大及溶栓后APTT短可能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药 治疗失败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抗血栓以外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先锋 卢学春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氯吡格雷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预防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氯毗格雷与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不町逆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介导的... 氯吡格雷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预防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氯毗格雷与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不町逆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膜糖蛋门Ⅱb/Ⅲa的激活,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抗血栓作用以外,氯吡格雷可能还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保护和抗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我们拟对氯吡格雷在抗血栓以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药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4
12
作者 叶明 吴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血运重建手段通过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可以减轻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及坏死。然而,心肌缺血后恢复血液...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血运重建手段通过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可以减轻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及坏死。然而,心肌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本身也可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和保持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通畅的抗血栓药物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纤维蛋白溶解药 线粒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栓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娟 李满库 +5 位作者 姜艳 范蕾 李奕红 高伟琴 孔繁和 牟春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2-534,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栓治疗的疗效及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3月在我院就诊CAF患者180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2周,检测血栓素B2(TXB2)、尿11-脱氢TXB2(11-DH... 目的 探讨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栓治疗的疗效及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3月在我院就诊CAF患者180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2周,检测血栓素B2(TXB2)、尿11-脱氢TXB2(11-DH-TXB2)、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PAgM),根据PAgM从中筛选出AR患者48例.AR患者分别加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测定血TXB2、尿11-DH-TXB2及PAgM.结果 CAF患者AR发生率为26.67%;非AR患者与AR患者比较,血TXB2、尿11-DH TXB2显著下降(P<0.01);AR加服氯吡格雷患者PAgM显著降低(P<0.01),并无出血倾向(P>0.05).结论 血TXB2、尿11-DH-TXB2及PAgM可能为AR的预测因素;AR患者加服氯吡格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纤维蛋白溶解药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病种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俩燕 马琳 +2 位作者 王淑荣 王埮 蔡美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8月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质控后组),另选2008年9月~2010年8月尚未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质控前组),对2组48h...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8月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质控后组),另选2008年9月~2010年8月尚未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质控前组),对2组48h内抗栓治疗、调脂治疗、康复实施、住院总费用、药费占比、住院日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7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质控后组调脂治疗比例较质控前组明显升高(90.8%vs 52.2%,P〈0.01),住院总费用[(16659.90±9775.62)元vs(19957.17±8712.93)元]、药费占比[(48.94±10.46)%vs(52.45±9.85%)]、住院日[(14.49±7.76)d vs(17.16±8.23)d]较质控前组明显降低(P〈0.05)。2组抗栓治疗、康复实施比例和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住院费和药费占比,缩短住院日,提高医师对急性脑梗死调脂治疗的重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降血脂 纤维蛋白溶解药 质量控制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内间断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宝民 王君 +1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选择性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的方法及其可靠性.方法对11例持续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视物不清和失语患者,在除外颅内外动脉狭窄后,采用经椎动脉或颈动脉内间断加压的方法将纤溶药物直接注入脑低血流灌注...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选择性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的方法及其可靠性.方法对11例持续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视物不清和失语患者,在除外颅内外动脉狭窄后,采用经椎动脉或颈动脉内间断加压的方法将纤溶药物直接注入脑低血流灌注区.结果术后1周内,神经缺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和术后的脑灌注核磁影像对比,缺血区脑血流影像得到显著增强.随访5个月~3年病情无复发.结论局部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可以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血氧供应,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注 局部 磁共振成像 纤维蛋白溶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微微 李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及恢复期具有可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现从PNS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方面,对其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 三七 纤维蛋白溶解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细胞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六一 范丽 +3 位作者 方明 江勤 岑德意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研究溶栓酶 (TE)对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 家兔血栓模型采用动 -静脉旁路法并测定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TE(3 75、7 5 0MIU/kg)对家兔动 -静脉旁路所形成血栓有明显溶栓作用 ,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 ,并可明... 目的 研究溶栓酶 (TE)对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 家兔血栓模型采用动 -静脉旁路法并测定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TE(3 75、7 5 0MIU/kg)对家兔动 -静脉旁路所形成血栓有明显溶栓作用 ,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 ,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结论 TE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酶 溶栓作用 实验研究 纤维蛋白溶解药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祖淑玉 高咏梅 朱广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有效单体764-3(764-3)对心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株(ECV304)。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含有人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不同上游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目的 探讨丹参有效单体764-3(764-3)对心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株(ECV304)。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含有人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不同上游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764-3处理内皮细胞,测定细胞裂解物荧光素酶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观测单个内皮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水平的改变。结果 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存在下,AngⅡ可使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764-3抑制这种增加。AngⅡ可引起人内皮细胞[Ca2+]i缓慢升高,加入764-3可迅速大幅度降低[Ca2+]i,使接近基线水平。结论764-3可抑制AngⅡ诱导的人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增强,这种作用依赖于该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药 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脐静脉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柯元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心肌梗塞 诊断 心肌再灌注 纤维蛋白溶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对正常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俊彩 董超 +2 位作者 史延茂 张聪莎 田智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观察纳豆激酶(NK)冻干粉(NK-1)肌肉注射和固体发酶纳豆粉(NK-2)给药方式的NK抗凝血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素对照1组、肝...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观察纳豆激酶(NK)冻干粉(NK-1)肌肉注射和固体发酶纳豆粉(NK-2)给药方式的NK抗凝血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素对照1组、肝素对照2组、阿司匹林对照组、NK-1注射低剂量组、NK-1注射中剂量组、、NK-1注射高剂量组[注射剂量依次为1.6万~25.9万U/(kg·d)],NK-2口服低剂量组、NK-2口服中剂量组、NK-2口服高剂量组[口服剂量依次为0.5万~7.5万U/(kg·d)],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浆APTT、TT和PT指标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K-1注射高剂量组、NK-2口服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PT明显延长(P<0.05,P<0.01);肝素对照1、2组、NK-1注射低、中、高剂量组、NK-2口服高、中剂量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APTT明显延长(P<0.05,P<0.01);肝素对照2组、NK-1注射高剂量组TT明显延长(P<0.01)。结论 NK-1在1.6万~25.9万U/(kg·d)剂量范围内注射给药,与NK-2在0.5万~7.5万U/(kg·d)剂量范围内口服给药,对正常大鼠均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且抗凝血作用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芽孢杆菌 枯草 纤维蛋白溶解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