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方朝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852-853,共2页
目的 进一步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丹蛭降糖胶囊对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学指标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观察测定。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不仅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 目的 进一步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丹蛭降糖胶囊对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学指标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观察测定。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不仅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等,还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 提示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改善机体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丹蛭降糖胶囊 纤维蛋白原水平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潘芳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影响,评价其重要性,进而推进临床上对突发性聋的治疗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08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平均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 目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影响,评价其重要性,进而推进临床上对突发性聋的治疗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08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平均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 g/L,54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 g/L,54耳),各54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巴曲酶溶栓滴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患者的纯音听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疗程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或黏膜处是否有出血点。结果在各疗程结束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组的患者,通过溶栓治疗,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24.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患者,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降纤溶栓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高效,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的突发性聋患者,应尽量采用其他疗法,以免耽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水平 突发性聋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铜兰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及意义
3
作者 董振芳 刘冰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铜兰蛋白 2型糖尿病 纤维蛋白原水平 2-DM 炎症 C-反应蛋白 研究资料 参与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人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令斌 程刚 +2 位作者 杨本付 潘志峰 霍景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9,共2页
为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选择 10 5例血浆 Fg升高者 (高 Fg组 )按 1∶ 1配比设置对照 ,随访比较高 Fg(高 Fg组 )和低 Fg(低 Fg组 )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冠心病 ( CHD)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 为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选择 10 5例血浆 Fg升高者 (高 Fg组 )按 1∶ 1配比设置对照 ,随访比较高 Fg(高 Fg组 )和低 Fg(低 Fg组 )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冠心病 ( CHD)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一级亲属血浆 Fg水平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 ;高 Fg组一级亲属 Fg水平 [( 6 .1± 0 .8g/ L) ]高于低 Fb组一级亲属 [( 4 .4±0 .5 g/ L) ];血浆 Fg浓度高者 CHD发病率 ( 2 4 % )明显高于低 Fg者 ( 10 % )。提示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 Fg水平呈正相关 ;而高密度脂蛋白与 Fg呈负相关 ;遗传因素对 Fg有一定影响 ;Fg浓度升高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亲属 CHD 人体血浆 临床意义 高脂肪饮食 纤维蛋白原水平 体重指数 体力活动 负相关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Lp(a)、CR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文锋 黄韶荣 罗维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 [Lp(a)]、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 [Lp(a)]、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再将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三个亚组,对比三个亚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组患者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高于中型组、轻型组(P <0.05),轻型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最低。结论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Lp(a) CRP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水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及护理要点 被引量:3
6
作者 易朝晖 黄志军 +1 位作者 柏承文 涂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从而针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设观察组(A)和对照组(B)。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情况。结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从而针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设观察组(A)和对照组(B)。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情况。结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预后就越差,越早使用降纤酶治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病人症状改善越快。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使用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护士需配合做好健康宣教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护理工作 定量变化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纤维蛋白原水平 随机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温曙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按照不同部位划分为肱骨组(n=50)、尺桡骨组(n=50)、股骨组(n=50)、胫腓骨组(n=50)、足...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按照不同部位划分为肱骨组(n=50)、尺桡骨组(n=50)、股骨组(n=50)、胫腓骨组(n=50)、足骨组(n=50)、脊柱组(n=50)、多发伤组(n=50);按照不同程度划分为轻度创伤组(n=195)、中度创伤组(n=60)、重度创伤组(n=95);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结果,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D-D水平[(3.77±2.91)ng/L]、FIB水平[(3.20±0.9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D水平、FIB水平均有明显差异,D-D水平及FIB水平从高至低分别为多发伤组、脊柱组、股骨组、胫腓骨组、足骨组、肱骨组、尺桡骨组(P<0.01);不同程度创伤骨折患者的D-D水平、FIB水平均有明显差异,D-D水平及FIB水平从高至低分别为重度创伤组、中度创伤组、轻度创伤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而且与患者骨折部位有密切关系,随着患者骨折创伤程度加重,其各项水平指标逐渐升高,故此,对于疾病早期病情判断,运用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部位 创伤骨折 D-二聚体水平 纤维蛋白原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明 张英华 +3 位作者 孙景云 贾堂宏 鞠亮 黄寿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DVT的影响。方法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63例,分别采用了微创TLIF(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开放TLIF组)术式,检测其术前24 h内、术后24 ...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DVT的影响。方法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63例,分别采用了微创TLIF(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开放TLIF组)术式,检测其术前24 h内、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平均随访了12个月,于术后第2周、第12个月分析随访结果,并采用ODI评分、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微创TLIF组术后第2周、第12个月时腰背痛VAS明显低于开放TLIF组(P均<0.05);术后第2周、第12个月两组之间ODI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5,上述指标术前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病患者效果优于传统开放TLIF,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微创经椎间孔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凝血酶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血浆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