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断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共116例,根据术后斑块病理组织学...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断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共116例,根据术后斑块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9例。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FAR及其他检验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OR=1.448,95%CI:1.216~1.723,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OR=1.642,95%CI:1.075~2.507,P=0.022)和血尿酸(OR=1.007,95%CI:1.001~1.012,P=0.03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72~0.862,P=0.000),0.709(95%CI:0.608~0.810,P=0.000),0.631(95%CI:0.526~0.736,P=0.017)。FAR的ROC曲线下面积虽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尿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09,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6.0%。结论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断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共116例,根据术后斑块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9例。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FAR及其他检验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OR=1.448,95%CI:1.216~1.723,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OR=1.642,95%CI:1.075~2.507,P=0.022)和血尿酸(OR=1.007,95%CI:1.001~1.012,P=0.03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72~0.862,P=0.000),0.709(95%CI:0.608~0.810,P=0.000),0.631(95%CI:0.526~0.736,P=0.017)。FAR的ROC曲线下面积虽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尿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09,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6.0%。结论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