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缠绕结构的一种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顺祥 郝志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34,共4页
将纽曼级数展开的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应用于具有随机因素的纤维缠绕结构的应力求解;然后利用蒙特卡罗直接比较法和蔡希尔(Tsai-Hill)失效判据给出该结构的可靠性算式。最后建立了此类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迭代式,并给出一算例。
关键词 纤维缠绕结构 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损伤分析及剩余压缩强度评估
2
作者 王中钢 徐晨晨 +5 位作者 陈卓 于洋洋 李克雷 何佳捷 邓俊杰 袁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09-3019,共11页
为探究局部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缠绕圆管结构冲击损伤与剩余压缩强度关联性,采用空气炮试验系统对复合材料圆管结构开展0~79.7 m/s冲击速度下的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确定圆管结构冲击响应和剩余压缩强度。运用有限元方法... 为探究局部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缠绕圆管结构冲击损伤与剩余压缩强度关联性,采用空气炮试验系统对复合材料圆管结构开展0~79.7 m/s冲击速度下的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确定圆管结构冲击响应和剩余压缩强度。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材料缠绕构型圆管的局部冲击及冲击后压缩进行参数化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局部损伤和压缩失效行为的关系,揭示不同冲击速度和缠绕形式对圆管动态变形和冲击后剩余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圆管结构最大变形量及内部纤维损伤面积与冲击速度呈正相关,冲击引发的大变形和压剪作用产生的圆管内部损伤削弱了压缩强度,并改变了结构压缩破坏模式;在15.0 m/s冲击速度下,缠绕方式为[89/±20]_(2)的圆管的冲击损伤最小;在47.4 m/s冲击速度下,缠绕方式为[89/±55]_(2)的圆管更有利于抵抗冲击变形;当圆管环向缠绕层占比减小时,其抗冲击和压缩性能均有所提升,但无环向缠绕层时圆管因膨胀失稳抗压缩能力大幅减弱,受速度为47.4 m/s的小球冲击后,相较于缠绕方式为[89/±38]_(2)的圆管,缠绕方式为[±38]_(3)的圆管的剩余压缩强度降低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结构 冲击损伤 冲击后压缩 剩余强度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侯保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0-3832,共13页
通过复合材料的经典层合板理论与坐标变换,简化材料模型,避免了复杂的复合材料铺层建模。为了解决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免疫克隆布谷鸟多目标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Improved Immune Clonal Cuckoo... 通过复合材料的经典层合板理论与坐标变换,简化材料模型,避免了复杂的复合材料铺层建模。为了解决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免疫克隆布谷鸟多目标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Improved Immune Clonal Cuckoo Algorithm,MOIICCA)。通过对ZDT1~ZDT3测试函数的100组仿真计算,验证了MOIICCA的准确性,并利用反世代距离(Inverted Generational Distance,IGD)评价指标来度量MOIICCA的性能。通过引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以646组电磁炮有限元计算结果为训练集,训练出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DNN代理模型来代替有限元仿真,提高了多目标优化的计算效率。最后利用MOIICCA对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符合多目标优化要求的Pareto解集。IGD结果表明:MOIICCA相比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且在高维问题求解时更具优势,测试的时间结果也表明MOIICCA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求解得到质量更优的Pareto解集。前10组Pareto解的结果表明,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碳纤维层1主要以提高环向强度为主、碳纤维层2主要以平衡环向强度与轴向刚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炮 复合材料 多目标优化 纤维缠绕约束结构 克隆选择算法 布谷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识别在车用储氢容器模态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燕 郑津洋 +2 位作者 Dryver R.Huston 秦权 王海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9-484,590,共6页
针对车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复合纤维缠绕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开展了体积为0.074m3车用纤维缠绕储氢容器的模态试验研究。根据完好容器、反复充装引起的桶身轻微损伤和疲劳破裂两种疲劳损伤状态容器的模态分析,探讨了基于模态参... 针对车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复合纤维缠绕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开展了体积为0.074m3车用纤维缠绕储氢容器的模态试验研究。根据完好容器、反复充装引起的桶身轻微损伤和疲劳破裂两种疲劳损伤状态容器的模态分析,探讨了基于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无论是轻微损伤还是疲劳破裂状态,局部的疲劳裂纹对损伤前后的频响函数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敏感,无法基于频率响应函数判定损伤是否发生并确定损伤位置,但基于损伤前后振型比较可以实现损伤判定并预测损伤位置。该研究为确定车用储氢结构的在线损伤识别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结构 储氢容器 在线损伤识别 模态试验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