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特性仿真研究
1
作者 王荣桥 乔格 +4 位作者 左平 毛建兴 陈高翔 张晓杰 胡殿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共7页
针对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性能研究多基于一维理论模型,无法描述密封件内部的气体渗流状态,难以支撑密封件的详细设计。开展新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泄漏和变形行为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建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多孔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求解模... 针对陶瓷纤维编织密封泄漏性能研究多基于一维理论模型,无法描述密封件内部的气体渗流状态,难以支撑密封件的详细设计。开展新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泄漏和变形行为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建立陶瓷纤维编织密封的多孔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求解模型,在渗透压差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了压缩量和填充密度等因素对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不同截面形状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结果表明:泄漏量随填充密度和压缩量的增大呈线性减小,在10 kPa渗透压差下,填充密度从0.15 g/cm^(3)提高到0.20 g/cm^(3),泄漏量降低18.39%,压缩量从1 mm变为2 mm,泄漏量降低29%。接近方形截面的密封结构比圆形截面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更好,在0.25 MPa渗透压差下,R=1 mm的近似方形编织截面密封件的泄漏量比R=5 mm的圆形编织截面密封件的泄漏量低44%。研究结果可为陶瓷纤维编织密封在变几何涡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密封 泄漏特性 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密封性能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尹世平 彭驰 艾珊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性能,研究纤维编织网层数、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及使用短切纤维改性精细混凝土作为TRC基体等因素对TRC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 为进一步探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性能,研究纤维编织网层数、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及使用短切纤维改性精细混凝土作为TRC基体等因素对TRC加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RC加固素混凝土方柱的破坏形态和延性得到改善,承载力提高幅度达17.32%;对于TRC加固RC柱,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短切纤维改性精细混凝土对TRC约束效果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纤维编织网层数的增加,TRC约束效果明显提高,TRC加固RC柱的延性得到改善,承载力提高幅度最高可达14.74%。最后对TRC加固RC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进行推导,并给出计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TRC加固混凝土柱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轴心受压 纤维编织网层数 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 短切纤维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涂层制备工艺对三维碳纤维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9-854,共6页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_2涂层。实验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丙酮、硝酸处理后,再采用粘度为0.01~0.012(Pa·s)、分子生长模式为线性的溶胶浸渍,当涂层厚度为...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_2涂层。实验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丙酮、硝酸处理后,再采用粘度为0.01~0.012(Pa·s)、分子生长模式为线性的溶胶浸渍,当涂层厚度为0.5μm左右时,浸渍试样抗氧化性能好,完全氧化失重温度为900℃,较之原始编织体提高300℃。涂层过厚或过薄,编织体抗氧化性能下降,这是由于涂层在纤维表面分布不均匀或与纤维表面结合性较差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浸渍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 SiO2涂层 分子生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62
4
作者 艾珊霞 尹世平 徐世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40,共14页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纤维编织网与精细混凝土的结合。系统介绍纤维编织网与精细混凝土的界面性能、TRC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TRC用于结构加固修复的特点和TRC加固板、梁、柱等构件的...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纤维编织网与精细混凝土的结合。系统介绍纤维编织网与精细混凝土的界面性能、TRC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TRC用于结构加固修复的特点和TRC加固板、梁、柱等构件的力学性能、纤维编织网联合钢筋增强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及TRC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该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界面黏结 力学性能 加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编织网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徐世烺 李庆华 李贺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76,共8页
短纤维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通常称为ECC材料)可以将传统水泥基材料在抗拉荷载下单一裂纹的宏观开裂模式转化为多条细密裂缝的微观开裂模式,其极限拉伸应变可达2%甚至达6%,具有典型的应变硬... 短纤维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通常称为ECC材料)可以将传统水泥基材料在抗拉荷载下单一裂纹的宏观开裂模式转化为多条细密裂缝的微观开裂模式,其极限拉伸应变可达2%甚至达6%,具有典型的应变硬化特性、显著的韧性特征和优良的耐久性能。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TRC)同样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这种复合材料结构中,直接将纤维粗纱沿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主向连续布置,纤维对基体的增强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采用纤维编织网与PVA短纤维相结合研究开发新型混凝土结构防裂新技术,结合PVA短纤维增强ECC和纤维编织网两种材料的优点,可以获得更为优良的抗裂和控制裂缝的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纤维编织网表面处理方法、水胶比、PVA纤维掺量对此种复合材料裂缝控制能力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与TRC的弯曲性能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 PVA—ECC 四点弯曲 裂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尹世平 徐世烺 王菲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薄板试件的拉拔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处理和经向纤维束对纤维编织网和细粒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无论纤维编织网是粘砂还是不粘砂,随着... 通过薄板试件的拉拔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处理和经向纤维束对纤维编织网和细粒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无论纤维编织网是粘砂还是不粘砂,随着碳纤维束初始埋长的增加,平均界面黏结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当碳纤维束初始埋长大于35mm时,可保证碳纤维束与细粒混凝土有足够的黏结而不被拔出.对于粘细砂处理的绑扎搭接试件,碳纤维搭接长度不小于60mm可满足纤维束间应力传递的要求;在同样的搭接长度下,绑扎搭接纤维束的增强效果要优于黏结搭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 黏结 搭接长度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纤维编织网与砂浆粘结性能的实用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庆华 徐世烺 李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90,共6页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结构(简称TRC)的力学性能与纤维编织网和基体之间的粘结状况密切相关.采用环氧树脂浸渍纤维编织网并在其表面粘砂的方法来提高粘结强度,控制砂浆基体的开裂.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和拉拔试验考察了不同粘砂粒径对TR...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结构(简称TRC)的力学性能与纤维编织网和基体之间的粘结状况密切相关.采用环氧树脂浸渍纤维编织网并在其表面粘砂的方法来提高粘结强度,控制砂浆基体的开裂.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和拉拔试验考察了不同粘砂粒径对TRC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环氧树脂浸渍纤维编织网并在其表面粘砂的方法能够提高纤维编织网与基体之间的摩擦力,甚至产生咬合效应.因此可明显提高TRC的弯曲开裂荷载,增加裂缝数量,改善纤维编织网与砂浆之间的粘结性能.其中粘砂粒径为0.15~0.30mm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 粘砂 粘结性能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徐世烺 尹世平 蔡新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4,共12页
从改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加固层中纤维束和精细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及新老混凝土的界面特性入手,研究TRC增强钢筋混凝土(RC)梁的弯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黏砂处理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约束能力,从而充分发挥TRC增强... 从改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加固层中纤维束和精细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及新老混凝土的界面特性入手,研究TRC增强钢筋混凝土(RC)梁的弯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黏砂处理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约束能力,从而充分发挥TRC增强层的限裂和增强作用;新老混凝土的界面植入U型抗剪销钉可以提高增强后RC梁的整体受力性能,而涂抹界面剂对其几乎没有影响。此外,精细混凝土中掺加聚丙烯纤维有助于提高构件的起裂荷载;在RC梁配筋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TRC层中的配网率可以有效地延缓结构主裂缝的发展,减小裂缝的宽度和间距,明显地提高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最后,基于RC结构的抗弯设计理论,模拟TRC增强RC梁的荷载与跨中位移曲线,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加固 受弯性能 界面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涂层/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331,共9页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反应的 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涂层均匀、完整地涂覆于编织体内外各纤维表 面;材料等温氧化反应的机理为第一阶段反应控制,第二阶段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材料的非 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氧化机理为随机成核,氧化动力学参数为:lgA=9.615min-1; Ea=201.7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 非等温热重分析 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性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C形结构隔膜成型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永军 杨凯 +3 位作者 陈森林 赵国强 魏俊鹏 杨选宏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5,共7页
详细介绍了热固性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C形结构的热隔膜成型工艺。测量了CYCOM970/PWC-T300预浸料在60~120℃不同温度下的滑动摩擦系数。采用烘箱固化和热压罐固化两种方式,进行了热隔膜预成型体的固化试验。通过对试件进行三维激光扫描,... 详细介绍了热固性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C形结构的热隔膜成型工艺。测量了CYCOM970/PWC-T300预浸料在60~120℃不同温度下的滑动摩擦系数。采用烘箱固化和热压罐固化两种方式,进行了热隔膜预成型体的固化试验。通过对试件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得到了C形结构隔膜成型体的厚度、回弹大小分布规律以及滑移角的大小。通过对截面进行扫描,得到了成型试件的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复合材料 C形结构 热隔膜成型 孔隙率 滑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世平 李耀 +1 位作者 杨扬 叶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4-913,930,共11页
为了研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的抗震性能,对9根TRC加固RC方柱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加固层数、搭接长度、配箍率、轴压比对柱子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层数内,随着加固层数的增加,柱的开裂和... 为了研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的抗震性能,对9根TRC加固RC方柱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加固层数、搭接长度、配箍率、轴压比对柱子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层数内,随着加固层数的增加,柱的开裂和屈服荷载无明显变化,而峰值荷载、位移延性系数、耗能能力呈上升趋势;在满足锚固要求下,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配箍率增加或轴压比减小,柱的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有所提高,刚度退化速率降低.总之,TRC能有效约束RC柱核心区混凝土,降低试件塑性铰区的破坏高度,改善RC柱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 抗震性能 加固层数 搭接长度 配箍率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鹏飞 商雅静 +1 位作者 周伟 赵文政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研究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损伤与破坏行为,结合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互补实验技术,对复合材料在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监测,动态获取 AE 特征信号和对应的散斑图像,并根据DIC 算法得到复合材料在加载过... 为研究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损伤与破坏行为,结合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互补实验技术,对复合材料在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监测,动态获取 AE 特征信号和对应的散斑图像,并根据DIC 算法得到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全场变形和应变。结果表明:AE 信号在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中近似呈指数衰减,与谐振式 AE 传感器相比,宽频带式 AE 传感器表现出更好的测量性能;复合材料弯曲加载前期,无明显损伤出现,AE 信号较少,对应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变化平稳;复合材料弯曲破坏对应较高持续时间、幅度和相对能量的AE 信号。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过程的 AE 响应行为及对应位移场、应变场的变化反映复合材料的变形与损伤破坏过程,为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无损评价、健康监测与失效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复合材料 四点弯曲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编织网和高性能细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世烺 李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1-215,共5页
分析了纤维编织网和混凝土之间应力传递的机理,通过拉拔试验探讨了纤维束埋长、表面处理情况、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以及预应力水平对纤维编织网和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埋长增大,纤维束的最大拉拔力不断增大,由脱... 分析了纤维编织网和混凝土之间应力传递的机理,通过拉拔试验探讨了纤维束埋长、表面处理情况、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以及预应力水平对纤维编织网和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埋长增大,纤维束的最大拉拔力不断增大,由脱粘破坏向拉断破坏转变;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其工作性能、用环氧树脂浸渍纤维编织网以及对其施加预应力均能提高纤维束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 粘结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隧道衬砌数值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德军 黄宏伟 薛亚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为了克服隧道衬砌内表面常用补强方法的不足,探索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隧道衬砌的适用性。开展界面黏结试验,分析TRC加固隧道衬砌的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TRC加固隧道衬砌的合理数值模... 为了克服隧道衬砌内表面常用补强方法的不足,探索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加固隧道衬砌的适用性。开展界面黏结试验,分析TRC加固隧道衬砌的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TRC加固隧道衬砌的合理数值模型并开展加固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TRC加固隧道衬砌的最大界面应力出现在加固层端部,并沿着加固层迅速降低;TRC适合加固处于大偏心受压的衬砌截面,偏心距越大,增强效果越明显;采用提高纤维编织网用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加固效果,但是增强趋势呈现出减弱趋势;隧道衬砌前期受力对加固效果存在负面影响,前期受力越大,加固效果越弱;采用TRC抑制衬砌张拉裂缝扩展的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界面性能 数值分析 加固参数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自密实混凝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世烺 李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1-483,共3页
配置了一种适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自密实混凝土,对其进行了自密实能力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完全可以用来作为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基体.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纤维编织 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伯昕 赵建宇 王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2-447,共6页
根据ASTMC1018—97规范对纤维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不同混凝土基体和纤维束Tex含量为影响因素的荷载-挠度曲线.试验表明纤维网的加入以及Tex含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但此时弯... 根据ASTMC1018—97规范对纤维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不同混凝土基体和纤维束Tex含量为影响因素的荷载-挠度曲线.试验表明纤维网的加入以及Tex含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但此时弯曲韧性指数I5,I10和I20随着开裂荷载的提升逐渐减小.同时建立了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这种复合材料受弯时开裂荷载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理论值、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模型可以用来评价TRSSC梁受弯时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应力混凝土 纤维编织 弯曲韧性 开裂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纤维编织网保护层混凝土抗剥离能力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尹世平 徐世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浸渍后的纤维束与混凝土之间沿纤维束径向的黏结性能,通过对薄板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对纤维束表面进行黏砂处理、在混凝土中掺加短切聚丙烯纤维及在纤维编织网上挂U型钩等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措施都有助...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浸渍后的纤维束与混凝土之间沿纤维束径向的黏结性能,通过对薄板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对纤维束表面进行黏砂处理、在混凝土中掺加短切聚丙烯纤维及在纤维编织网上挂U型钩等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纤维束与混凝土之间沿纤维束径向的黏结力,从而提高保护层混凝土的抗剥离能力,最终提高构件的承载性能;黏细砂网的增强效果优于黏粗砂网;聚丙烯纤维掺量略低于1.0kg/m3的效果较好;加入U型钩的试件承载能力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 混凝土保护层 抗剥离能力 四点弯曲 U型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世平 徐世烺 王楠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共8页
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设计理论,忽略非受力纤维的影响,采用由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薄板单轴拉伸试验确定的纤维束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环氧树脂浸渍过的纤维编织网增强细粒混凝土的抗弯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混凝土... 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设计理论,忽略非受力纤维的影响,采用由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薄板单轴拉伸试验确定的纤维束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环氧树脂浸渍过的纤维编织网增强细粒混凝土的抗弯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混凝土抗压应力-应变上升段采用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议的模型即可获得理想的计算结果;不同的布设层数对构件开裂前的刚度影响不明显,开裂后刚度随着布设层数的增多而变大;适当改变细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荷载压应变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无论布设几层网,开裂前,计算值和试验值几乎一致.开裂后,对于二层网和三层网增强的小梁,其计算值和试验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该计算模型可用于环氧树脂浸渍过的纤维编织网增强细粒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抗弯性能 计算理论 多层 环氧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尹世平 李耀 +1 位作者 刘鸣 杨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9-616,626,共9页
为研究掺入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对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共制作了7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1根为对比柱,4根方形柱,1根圆柱,1根矩形柱.除对比柱外,其余6根钢筋混凝土柱均采用TRC加固.通过对7根试... 为研究掺入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对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共制作了7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1根为对比柱,4根方形柱,1根圆柱,1根矩形柱.除对比柱外,其余6根钢筋混凝土柱均采用TRC加固.通过对7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PVA纤维掺量和截面形式下各试件的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TRC能够有效约束RC柱核心混凝土,掺入一定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后,TRC的限裂效果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加固柱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时,加固柱的延性得到改善,刚度退化速率减慢,耗能能力增强,但随着体积掺量继续增大,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降低,刚度退化速率增大;TRC加固圆柱的承载能力较低,但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均优于其他两种截面形式的TRC加固柱.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较为合理,且TRC加固后圆柱的抗震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柱 聚乙烯醇纤维 截面形式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拉拔计算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世烺 李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共7页
利用纤维编织网(以下简称纤维网)不腐蚀性增强混凝土,能够制造出薄壁轻质的建筑构件。这种新型材料能在建筑结构系统和建筑物的外表面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组合简单的预制纤维网混凝土构件可以构成拱、壳和穹顶等许多复杂的结构... 利用纤维编织网(以下简称纤维网)不腐蚀性增强混凝土,能够制造出薄壁轻质的建筑构件。这种新型材料能在建筑结构系统和建筑物的外表面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组合简单的预制纤维网混凝土构件可以构成拱、壳和穹顶等许多复杂的结构。如果混凝土在外表面浇注的足够好,那么就能制造非常薄的精美的三明治结构的内外墙板、桌面和顶棚等。此外,纤维网混凝土能防止医疗器械的磁化,因此特别适合医院这样的建筑。然而纤维网能否和混凝土良好的协同工作,取决于他们的粘结性能。因水泥不能完全浸入粗纱内部,位于基体中的纤维束的截面不易确定,因此纤维网和混凝土的粘结机理比钢筋混凝土复杂得多。摸清纤维网混凝土的粘结机理是对其进行结构计算的基础。针对纤维束从水泥基体中拔出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给出了一种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出分析 粘结性能 纤维编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