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RC梁的受弯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敏 邓明科 +2 位作者 智奥龙 宋诗飞 陈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93-1703,共11页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受弯承载力,采用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对RC梁进行受弯加固,设计2个对比试件和8个TRHDC加固试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纵筋配筋率、织物层数和持载水平对R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RHDC...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受弯承载力,采用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对RC梁进行受弯加固,设计2个对比试件和8个TRHDC加固试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纵筋配筋率、织物层数和持载水平对R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RHDC加固梁均发生纵筋屈服、织物被拉断、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的弯曲破坏;纵筋配筋率为0.93%的TRHDC加固梁在纵筋与混凝土界面出现脱黏裂缝.与RC梁相比,TRHDC加固使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显著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61倍、65.9%和39.2%,裂缝发展被有效限制,但RC梁的位移延性系数降低2.6%~74.5%.增加织物层数将使加固梁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的提高幅度非线性增加,该变化与纵筋配筋率有关;当持载水平由对比梁屈服荷载的50%升至80%时,加固梁的屈服荷载减小8.6%,峰值荷载及相应挠度分别增大3.2%和13.9%.提出TRHDC加固层滞后应变和TRHDC加固梁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物增强延性混凝土(trhdc) 钢筋混凝土(RC)梁 受弯加固 二次受力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董志芳 邓明科 张聪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5,共13页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HDC)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7组对比试件、21组碳纤维织物和21组玻璃纤维织物增强HDC单轴拉伸试件,研究短PVA纤维掺量、纤维织物配网率和基体类型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可有效改善织...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HDC)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7组对比试件、21组碳纤维织物和21组玻璃纤维织物增强HDC单轴拉伸试件,研究短PVA纤维掺量、纤维织物配网率和基体类型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可有效改善织物-基体的界面特性和试件的破坏形态,提高纤维织物的利用率;随PVA纤维掺量和织物配网率的增加,试件逐渐展现出多缝开裂特征,纤维织物增强HDC的单轴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与PVA纤维掺量相关的短纤维指数以考虑PVA纤维掺量和织物-短纤维的耦合作用,可用于计算纤维织物增强HDC的抗拉强度,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物 延性混凝土(HDC) PVA纤维 纤维指数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延性混凝土 可抗10级地震
3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0年第10期1-1,共1页
10月9日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邓明科教授团队研发的"可弯曲混凝土"亮相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栏目。邓明科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研发出可"弯曲"的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的... 10月9日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邓明科教授团队研发的"可弯曲混凝土"亮相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栏目。邓明科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研发出可"弯曲"的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的特点,能抵抗10级地震。材料中加入高强韧性的专用纤维,拉伸变形可达到普通混凝土的200倍以上,用它加固的砖墙,抗冲击和抗倒塌能力可以提高10倍以上,适用于危房加固等场景。此外,该种材料施工方便,只需在墙体表面抹上一层10~20mm的高延性混凝土,就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混凝土 墙体表面 抗倒塌能力 危房加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财经频道 土木工程学院 加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水泥基复合材料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安卿 朱兆悦 +2 位作者 王奕飞 鞠永康 龚子衡 《江苏建材》 2023年第5期24-26,共3页
传统混凝土因人力需求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载高等弊端,有悖于当下的“绿色”理念。而新型3D打印技术具有高效性,环境友好性,能很好的适用当下的建造工程。但3D打印技术也存在的一些弊端,其对水泥基的泵送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等要... 传统混凝土因人力需求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载高等弊端,有悖于当下的“绿色”理念。而新型3D打印技术具有高效性,环境友好性,能很好的适用当下的建造工程。但3D打印技术也存在的一些弊端,其对水泥基的泵送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等要求很高,迫使我们须进一步研究3D打印材料。文章简要分析了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强调固废材料的回收利用,展望了机器学习应用于混凝土强度预测方面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材料 纤维 3D打印 纤维增强延性混凝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