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宝凤 伏利兵 +5 位作者 张楠 姚兴凤 徐佳童 管晓星 王建文 何乐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学改变,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4例AFH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4例AFH患儿中,男童11例,女童3例;年龄11个...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学改变,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4例AFH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4例AFH患儿中,男童11例,女童3例;年龄11个月~12岁11个月,平均5.9岁。肿瘤位于四肢3例,躯干5例,头颈部5例,颅内1例。镜下肿瘤细胞核呈空泡状,合体样、漩涡状排列,可见纤维性假包膜及淋巴细胞鞘。9例可见假血管腔隙,2例可见钙化,2例核分裂活跃(活跃处11个/10 HPF)。3例镜下见硬化、黏液样间质。免疫表型:desmin(10/14)、EMA(12/14)、CD99(12/14)、SMA(9/12)、ALK(7/8)阳性,Ki67平均增殖指数16%。分子检测EWSR1基因断裂7例、EWSR1-ATF1融合2例、EWSR1-CREB1融合2例。14例患儿平均随访46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AFH是一种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儿童患者预后良好,很少复发或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EWSR1、FUS基因检测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血管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欣 李文录 +4 位作者 孙保存 刘素香 张莉 董立新 马腾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所见4例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并总结国内外39例病例文献资料。结果:消瘦、肿块是肾MFH的常见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检查有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所见4例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并总结国内外39例病例文献资料。结果:消瘦、肿块是肾MFH的常见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肾MFH病理诊断率,肾MFH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肾MFH是极罕见的高度恶性肾原发肿瘤,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对预后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 预后 罕见类型 MF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肺转移瘤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金爽 杨景魁 +2 位作者 郑广钧 阎卫亮 柴树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对转移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07.4±43.1)Gy,D100(99.7±10.6)Gy,D90(127.5±16.1)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有效率80.0%。截至2012年6月,10例患者中2例生存,8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6±3.5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术中6例患者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6例患者出现肺内针道出血,不伴咳血,无进行性血胸,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结论:放射性粒子对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肺转移 CT引导下 125I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汝维 宋金纲 +1 位作者 马育林 陈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例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国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等类白血病样表现及肿块为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常见... 目的:探讨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例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国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等类白血病样表现及肿块为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常见症状。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效果差。结论: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极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炎症型 临床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耿艳华 王昌兴 +1 位作者 陈培辉 苏泳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MFH)病理形态 ,进一步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发生、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并结合有关电镜文献资料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BMFH由骨原始间充质细... 目的 观察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MFH)病理形态 ,进一步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发生、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并结合有关电镜文献资料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BMFH由骨原始间充质细胞发生并具有组织细胞、原纤维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及中间型细胞 (过渡细胞 )超微结构特点和多项分化潜能。结论 BMFH从形态学上须与骨纤维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及特殊类型骨肉瘤相鉴别 ,从组织学发生上彼此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病理分析 过渡细胞 细针穿刺 特殊类型 间充质细胞 恶性骨巨细胞 结论 参考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蒋雷 陈晓峰 +5 位作者 易祥华 郑卉 姜格宁 张鹏 刘业六 丁嘉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3-315,共3页
背景与目的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肺MF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原发性MFH.结果 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6.2岁±14.0岁(20~72岁).主要症状:咳嗽、咯血... 背景与目的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肺MF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原发性MFH.结果 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6.2岁±14.0岁(20~72岁).主要症状:咳嗽、咯血、发热、胸痛、气急.肿瘤直径8.3 cm±8.0 cm,最大35 cm,最小0.3 cm.以手术治疗为主,全肺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术8例、剖胸探查术2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24.1%、16.7%.姑息性手术患者预后差.结论 肺原发性MFH恶性度高,预后差,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实体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琼 李芬 +3 位作者 何林 涂媛 石海鹏 章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0-751,共2页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余,加重20天入院,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无明显缓解。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纵隔内数枚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少量积液。既往吸烟多年。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余,加重20天入院,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无明显缓解。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纵隔内数枚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少量积液。既往吸烟多年。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为肺软组织肿瘤。临床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遂行左肺下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纤维组织细胞瘤 实体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文坚 郝大鹏 +2 位作者 刘世恩 杨学东 李绍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茂义 刘建波 +2 位作者 赵炳辉 李丽新 邢美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0-542,共3页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周茂义①刘建波②赵炳辉①李丽新①邢美芬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ocy-toma;MFH),又称为恶性纤维黄色肉瘤、软组织巨细胞肉瘤、恶性黄色肉芽...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周茂义①刘建波②赵炳辉①李丽新①邢美芬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ocy-toma;MFH),又称为恶性纤维黄色肉瘤、软组织巨细胞肉瘤、恶性黄色肉芽肿或纤维组织细胞肉瘤。1964年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 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征象分析及诊断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曾俊杰 田志雄 +2 位作者 张在鹏 朱凌 胡慧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FH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瘤体位于四肢,类圆形,边界模糊;其中2例...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FH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瘤体位于四肢,类圆形,边界模糊;其中2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混杂信号;其中2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原位复发。1例瘤体位于腰背部,边界模糊,邻近骨质可见破坏征象;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稍高混杂信号。3例瘤体位于腹膜后,其中1例最大径约12cm,分叶状,CT增强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少见部位:左颞叶、上颌窦、肺部、肝脏、肾脏各1例,其中肝脏MFH术后复发并多处转移。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MRI表现多样,位于四肢和腹膜后MFH影像表现具有一定鉴别特点,少见部位MFH影像鉴别复杂,最终靠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彤彤 胡维维 +1 位作者 杨清绪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例,上肢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0.8~3.5 cm,切面灰白色、灰红棕色,5例见小囊腔,囊内含血性,呈血肿样或血管瘤样。镜下见细胞样细胞和肌样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核椭圆,空泡状,分化好;假血管瘤样腔隙,囊腔内充满红细胞,但囊壁缺乏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外围被致密纤维组织包绕,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阳性,5例desmin、CD99和CD68阳性,2例EMA阳性,而CK、S-100蛋白、CD34、Myogenin、HMB-45、CD21、CD23和CD35均阴性。4例随访6个月~4年,仅1例复发,未发生转移,患者均健在。结论AnFH为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理诊断时若形态缺乏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如动脉瘤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它类似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治16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建如 陈华江 +4 位作者 滕红林 魏海峰 荆鑫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1996~2001年收治16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颈椎者1例,行前路肿瘤切除钢板固定;位于胸椎者6例,采用... 目的:探讨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1996~2001年收治16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确诊后采取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颈椎者1例,行前路肿瘤切除钢板固定;位于胸椎者6例,采用经胸入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加Z-plate内固定;位于腰椎者3例,采用后路、侧方入路或胸腹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Kaneda等内固定方法;位于骶椎者4例,采用TSRH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2例患者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进行化疗.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影像学表现等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年.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2 306ml,所有患者平均疼痛下降2.19级,7例有肿瘤复发(43.75%).未发现椎体塌陷和内固定失败.随访中全组均存活.结论:在胸腹腔等部位生长的肿瘤容易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术中出血较多.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在肿瘤切除后,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椎体重建和内固定.术前术后应联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特点 手术方式 内固定 联合化疗 脊柱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琦 余英豪 曲利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AFH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周围可见不完整纤维性... 目的探讨肺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AFH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周围可见不完整纤维性假包膜,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不等量浸润,在肿瘤周围形成淋巴组织套;肿瘤内见散在无内皮衬附的假血管腔结构;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席纹状排列,核梭形至卵圆形,有一定异型性,罕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CD68、CD99、Calponin和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5%。病理诊断:右肺上叶肿物AFH。结论发生于肺部的AFH较罕见,易误诊,需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癌和异位脑膜瘤鉴别,AFH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血管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2 位作者 李广民 周小丽 梁英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纤维组织细胞瘤 文献复习 组织 临床特点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军 蔡清萍 +3 位作者 王为民 张军初 陈学云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MFH)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0年外科手术治疗的RMFH 22例,其中腹部肿块10例、腹痛6例、腰痛4例、血尿2例,B超、CT扫描及针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达72.7%(16/22)、90.9%(20/22)及100...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MFH)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0年外科手术治疗的RMFH 22例,其中腹部肿块10例、腹痛6例、腰痛4例、血尿2例,B超、CT扫描及针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达72.7%(16/22)、90.9%(20/22)及100%(4/4).本组22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广泛局部切除10例,局部切除12例(包括边缘切除6例,部分切除6例).结果:RMFH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扫描及针刺活检.本组随访率86.4%(19/22),广泛局部切除病例(联合器官切除6例、1例失访)的1、3年复发率分别为44.4%(4/9)、66.7%(6/9),局部切除12例(包括边缘切除6例、部分切除6例、2例失访)均在1年内复发,后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广泛局部切除治疗降低了RMFH术后复发率,提高了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腹膜后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0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崇标 辛亮 +1 位作者 崔焱 齐大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本文研究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用Kap... 背景与目的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本文研究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化疗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原发MFH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发热和胸闷。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5.0%,2年生存率为25.0%,死亡原因多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肺原发MFH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恶性纤维细胞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尚不确切,肿瘤大小及位置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勤 张新华 +2 位作者 周航波 马恒辉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莉 谢群 +1 位作者 陶仪声 承泽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节外周围绕短梭形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结节则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不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CD68、α-ACT和溶菌酶,梭形细胞表达Vim和SMA。结论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LN-R与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学 刘贵秋 +3 位作者 郝克强 郝玢 李正民 高峥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MFH组织标本来自1999年4月至...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MFH组织标本来自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4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与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LN-R和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N-R与Cath-D在MFH中的表达与MFH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光学显微镜下LN-R阳性反应物着色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Cath-D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LN-R和Cath-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75.4%;LN-R和Cath-D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明显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表明随着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也有升高的趋势;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两蛋白均不表达;LN-R和Cath-D的表达与MFH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所有病例经过半年至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LN-R与Cath-D在术后生存期小于5年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期大于5年的患者,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5);LN-R和Cath-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N-R和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力和恶性进展、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受体 组织蛋白酶D 免疫组化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晓飞 张雪林 +4 位作者 刘珍银 邱士军 郭翠萍 邓燕佳 彭俊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5-84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