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4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1
作者 车建美 郑雪芳 +3 位作者 王阶平 陈燕萍 陈冰星 刘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7,共14页
【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 【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温度及pH、耐盐性等,研究其生长特性;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产纤维素酶基因。【结果】根据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d,从菌种库中筛选获得比值最大的菌株为FJAT-25102,其48 h时纤维素酶活性为221.81 U/mL,此外,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JAT-25102鉴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菌株FJAT-25102在培养2 h后进入生长起始期,在培养26 h时,OD600值达到最大。该菌株在20-50℃、pH 5-11及NaCl浓度为0%-5%时均能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和耐盐碱性。菌株FJAT-25102的基因组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约为2570649 bp,GC含量为72.98%。基因组包含2378个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菌株FJAT-25102中所有可能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基因和推定编码的酶包括可能的α-葡萄糖苷酶GH13、内切葡聚糖酶GH74和乙酰木聚糖酯酶CE1、CE7和CE3,其中在FJAT-25102的糖苷水解酶家族中GH13、GH74调控的酶在其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菌株FJAT-25102处理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所筛选的藤黄微球菌FJAT-250102可为青贮饲料的发酵提供微生物菌株资源,其全基因组的测定及纤维素酶基因的探究可为后续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藤黄微球菌 生长特性 全基因组 纤维素降解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食料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生产性能、器官发育、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任春燕 郝志云 +6 位作者 邴睿 霍应栋 赵海碧 尹鹏飞 唐德富 蔺淑琴 王继卿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31,共12页
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生产性能、器官发育、肌肉脂肪酸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体重相近的24只15日龄湖羊公羔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各12只,分别饲喂未添加纤维素酶和添加0.1%纤维素酶的开... 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生产性能、器官发育、肌肉脂肪酸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体重相近的24只15日龄湖羊公羔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各12只,分别饲喂未添加纤维素酶和添加0.1%纤维素酶的开食料。0至15日龄羔羊随母哺乳,15日龄分开后单栏喂养,并使用代乳粉和开食料喂养,60日龄断奶,断奶后继续自由采食开食料至120日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断奶前处理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之相反,断奶后,处理组这3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60日龄的处理组羔羊屠宰率、肺脏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120日龄的对照组羔羊胴体重、屠宰率及心脏指数均显著超过处理组(P<0.05)。3)60日龄,对照组背最长肌丁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均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十五烷酸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120日龄,对照组二十一烷酸显著高于处理组,木腊酸则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随日龄的增加,对照组己酸、辛酸、十一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花生酸、榆树酸及木腊酸显著降低(P<0.05);处理组十五烷酸、榆树酸、木腊酸显著降低(P<0.05),而棕榈酸显著升高(P<0.05)。4)60日龄,对照组背最长肌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十七碳烯酸、油酸、γ-亚麻酸及二十碳五烯酸(EPA)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120日龄,豆蔻油酸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从60到120日龄,对照组十七碳烯酸、二十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显著降低,豆蔻油酸显著升高;处理组单不饱和脂肪酸、豆蔻油酸、棕榈油酸、油酸显著升高(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六烯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显著降低(P<0.05)。5)60日龄,除去对丙二醛浓度无影响外,对断奶后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的改善。120日龄时,处理组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喂添加0.1%纤维素酶开食料能够提高断奶前羔羊生产性能及屠宰率,对断奶后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羔羊 生产性能 器官发育 脂肪酸 血清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褐煤黄腐植酸和纤维素酶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王晓霞 牛浩然 +6 位作者 孙吉盛 王亚雄 王梦涵 付蕊 马庆 张建玲 王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90-2199,共10页
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系统性的研究了黄腐植酸(FA)与纤维素酶(CEL)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EL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CEL浓度的增加,FA的... 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系统性的研究了黄腐植酸(FA)与纤维素酶(CEL)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EL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CEL浓度的增加,FA的荧光强度呈现出规律性的猝灭现象。此外,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表明FA对CEL荧光存在显著的静态猝灭效应。热力学分析表明,FA与CEL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主导,且该反应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性。Fö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表明,FA与CEL之间可能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一步验证了静态猝灭机制,并表明FA的结构密度和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显示,FA与CEL的结合位点位于色氨酸残基附近的疏水腔内,导致CEL二级结构的疏水性降低,肽链更加舒展,进一步证实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FA对CEL二级结构的影响。分子对接研究表明,FA与CEL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范德华力和氢键主导,二者通过这些作用力实现稳定结合,该结论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符。红外光谱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植酸 纤维素酶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兰茂牛肝菌蛋白酶解效果及风味的影响评价
4
作者 杨宁 周锫 +4 位作者 张沙沙 曹晶晶 罗晓莉 张微思 孙达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9-245,共7页
为探究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风味蛋白酶酶解兰茂牛肝菌的影响,该研究以兰茂牛肝菌为研究对象,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预处理工艺。以肽含量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进一步评价纤维素酶辅助风味蛋白... 为探究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风味蛋白酶酶解兰茂牛肝菌的影响,该研究以兰茂牛肝菌为研究对象,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预处理工艺。以肽含量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进一步评价纤维素酶辅助风味蛋白酶酶解的效果。最后采用智能感官评价技术(电子鼻、电子舌)对酶解物进行风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预处理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3%、初始pH 4.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还原糖释放量为(5.002±0.02)μg/mL。与直接酶解相比,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再进行风味蛋白酶酶解,肽含量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提高。智能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预处理的酶解产物香气轮廓发生变化,香气、滋味差异明显。综上所述,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再进行风味蛋白酶酶解可以有效促进兰茂牛肝菌风味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牛肝菌 纤维素酶 风味蛋白酶 风味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杨木磨浆能耗及浆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耿博 梁龙 +3 位作者 韩善明 吴珽 沈葵忠 房桂干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在传统盘磨机械浆(RMP)的基础上,通过前期对杨木进行化学预浸渍处理、加入纤维素酶进行生物-化学预处理、生物-化学预处理前增加盘磨机械预处理来探究纤维素酶的影响,对比了RMP、化学机械浆(CMP)、生物化学浆(BMP)和机械生物化学浆(M-B... 在传统盘磨机械浆(RMP)的基础上,通过前期对杨木进行化学预浸渍处理、加入纤维素酶进行生物-化学预处理、生物-化学预处理前增加盘磨机械预处理来探究纤维素酶的影响,对比了RMP、化学机械浆(CMP)、生物化学浆(BMP)和机械生物化学浆(M-BMP)的磨浆能耗、纤维形态以及机械强度和光学性能。实验证实:纤维素酶的加入可以润胀纤维并对其进行可控水解,磨浆能耗从2550 kW·h/t降低至2106 kW·h/t,节约磨浆能耗13%以上;生物-化学预处理最高可将纤维宽度从21.70μm提高至23.20μm,将浆料中细小纤维比例从18.89%增加到24.51%;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分析证明酶处理可以降解无定形区纤维素,使得纤维物料的相对结晶度上升;浆料耐破指数从0.34 kPa·m^(2)/g提升至0.46 kPa·m^(2)/g,抗张指数从9.22 N·m/g提升至12.66 N·m/g,较BMP分别提升35.29%和37.31%。此外,通过白度与不透明度的分析,证实了纤维素酶对高得率浆光学性能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磨浆能耗 纤维形态 耐破指数 抗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梅 李雪 +3 位作者 冯玉莲 江星彤 唐琦勇 张志东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及酶活检测从吐鲁番地区土样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筛选菌株,并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12-3-6,该菌发酵液中滤纸酶(... 该研究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及酶活检测从吐鲁番地区土样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筛选菌株,并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12-3-6,该菌发酵液中滤纸酶(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分别可达7.30 U/m L和39.56 U/m L。菌株12-3-6被鉴定为埃及曲霉(Aspergillus egyptiacus)。酶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2-3-6发酵产FPA和CMCase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最适反应pH值均为5.0,在温度30~60℃或pH 5.0~6.0下保温1 h后仍表现出较高的相对酶活,Cu2+能显著提高酶活力,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菌株12-3-6所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酶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真菌 筛选 鉴定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处理对深度预水解硫酸盐竹溶解浆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林小河 郭雪芳 +2 位作者 陈礼辉 胡会超 李建国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本研究以竹材为原料制备溶解浆,探究了深度预水解和纤维素酶处理对竹溶解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预水解时间可以降低竹溶解浆中半纤维素含量,同时提高Fock反应性能,但过长的预水解时间会轻微降低竹溶解浆α-纤维素含量;采用纤维素... 本研究以竹材为原料制备溶解浆,探究了深度预水解和纤维素酶处理对竹溶解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预水解时间可以降低竹溶解浆中半纤维素含量,同时提高Fock反应性能,但过长的预水解时间会轻微降低竹溶解浆α-纤维素含量;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断裂纤维素分子链,“刻蚀”溶解浆纤维,改善纤维形态和微纳结构,溶解浆的聚合度和α-纤维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Fock反应性能大幅度提升增加;与135 min预水解、蒸煮漂白制备溶解浆相比,竹材经过185 min深度预水解、蒸煮漂白制备溶解浆再经0.25 mg/g纤维素酶处理,可以提高竹溶解浆综合性能指标,其聚合度从905降低到442(降低了51.2%),α-纤维素含量从97%降低到92%(降低了5个百分点),Fock反应性能从24%提高到75%(提升了5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溶解浆 深度预水解 纤维素酶 Fock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对青燕2号牧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贾向前 刘昕 +5 位作者 周亚楠 谷颖超 别欣亚 袁金泉 冯宇哲 崔占鸿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2,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在新品种燕麦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纤维素酶对其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选择青燕2号燕麦牧草,设置6组,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Y组不添加复合纤维素酶,Y5K、Y10K、Y15K、Y20K、Y25K组分别添加复合纤维素酶5000、10000、15000... 试验旨在探究在新品种燕麦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纤维素酶对其体外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选择青燕2号燕麦牧草,设置6组,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Y组不添加复合纤维素酶,Y5K、Y10K、Y15K、Y20K、Y25K组分别添加复合纤维素酶5000、10000、15000、20000、25000 U/kg。测定6、12、24、48、72 h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及72 h理论产气量,72 h发酵后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48 h和72 h时,Y25K组累计产气量及理论产气量均最大;各试验组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C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Y25K丙酸含量与Y组无显著差异(P>0.05),Y5K、Y10K、Y15K、Y20K组显著低于Y组(P<0.05),Y25K组显著高于Y5K、Y10K、Y15K、Y20K组(P<0.05)。在青燕2号燕麦牧草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理论产气量、NH3-N和MCP浓度,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复合纤维素酶推荐添加水平为250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牦牛 复合纤维素酶 添加水平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和发酵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陈星宇 张彦 +2 位作者 龚大春 喻晨 余华顺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6,共9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部分析因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响应面实验对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溶氧联控补料工艺进行50 L发酵罐放大实验,研究了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动力学。结果表明,乳糖、硫酸亚铁、吐温-8... 通过单因素实验、部分析因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响应面实验对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溶氧联控补料工艺进行50 L发酵罐放大实验,研究了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动力学。结果表明,乳糖、硫酸亚铁、吐温-80是影响里氏木霉E619发酵的主要因素,在乳糖为10.049 g·L^(-1)、硫酸亚铁为0.412 g·L^(-1)、吐温-80为0.569 g·L^(-1)、初始pH值为4.5、发酵温度为28℃、溶氧25%的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酶活达到78.2 U·mL^(-1),较原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4.3%;里氏木霉E619产纤维素酶的产物合成与菌体生长关系为部分耦联型,Luedeking的基质消耗动力学方程不适用于里氏木霉E619溶氧联控补料工艺发酵产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里氏木霉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优化 发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10
作者 张婷 罗静雯 +4 位作者 赖雪萍 冯东萍 黄春兰 韦志福 程忠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的生物炼制需要利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然而由于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极大限制了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大规模应用.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本研究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初...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的生物炼制需要利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然而由于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极大限制了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大规模应用.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本研究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从广西柳州的甘蔗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LT-4,并对该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液体发酵产酶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T-4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以微晶纤维素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其最佳液体发酵产酶条件为:以质量比4∶1的麦麸:甘蔗渣为碳源,4 g/L的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液pH值为8.0,在39℃条件下培养36 h.经优化后的微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了(0.237±0.014)U/mL,是优化前的2.3倍.本研究对于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化转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芽孢杆菌 液体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状菌中转录因子TeClr1调控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
11
作者 崔明娟 孙以新 胡小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8,共12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TeClr1,采用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技术,分别构建OE-Teclr1和RNAiTeclr1菌株探索转录因子TeClr1功能,以提高内生篮状菌(Talaromyces endophyticus)NEAU-6纤维素酶产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菌株相比,OE-Teclr1...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TeClr1,采用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技术,分别构建OE-Teclr1和RNAiTeclr1菌株探索转录因子TeClr1功能,以提高内生篮状菌(Talaromyces endophyticus)NEAU-6纤维素酶产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菌株相比,OE-Teclr1菌株生长更快、产生的水解圈更大,RNAi-Teclr1菌株生长更慢、产生的水解圈更小;随着培养时间增加,OE-Teclr1菌株中Teclr1基因表达量始终高于WT菌株,而RNAi-Teclr1菌株中Teclr1持续下调表达。在合成纤维素酶方面,相较于WT菌株,OE-Teclr1菌株产滤纸酶(FPase)的能力提高53%,且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BG)和木聚糖酶(Xylanase)的能力也分别提高38%和27%,内切葡聚糖苷酶(EGCMCase)和对硝基-纤维二糖苷酶(p NPCase)的产纤维素酶能力也均提高13%以上。RNAi-Teclr1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发酵期内均相对较弱,且产纤维素酶能力一直低于OE-Teclr1和WT菌株。综上所述,转录因子TeClr1可能在菌株产纤维素酶中、后期发挥对纤维素酶基因的激活作用,即通过控制Teclr1基因表达影响纤维素酶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篮状菌 纤维素酶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纤维素酶CelL7的异源表达、酶学表征及生物膜清除作用
12
作者 翁晓敏 胡诗琦 +2 位作者 蔡佳琪 洪健渠 严芬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2,共9页
从海洋细菌Zobellia sp.B2中克隆新型纤维素酶CelL7基因,同时添加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家族3(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 family 3,CBM3)基因构建融合基因CelL7-CBM3,并实现其编码的融合蛋白CelL7-CBM3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异源表达,利... 从海洋细菌Zobellia sp.B2中克隆新型纤维素酶CelL7基因,同时添加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家族3(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 family 3,CBM3)基因构建融合基因CelL7-CBM3,并实现其编码的融合蛋白CelL7-CBM3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异源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CelL7基因序列全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残基,理论蛋白分子质量为40.39 kDa。CelL7和CelL7-CBM3的比酶活力分别为2 249.81 U/mg和2 915.75 U/mg。CelL7与CelL7-CBM3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5.5,Mn^(2+)和Fe^(2+)能激活CelL7,Cu^(2+)抑制CelL7的活力,CelL7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二糖和木聚糖。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时,CelL7-CBM3的米氏常数(K_(m))为11.70 mg/mL,较CelL7的K_(m)(13.23 mg/mL)有所降低,表明添加结合结构域后的融合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亲和力增强;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175.44 mg/(mL·min),催化常数(K_(cat))为2.78 s^(-1),K_(cat)/K_(m)为0.24 mL/(mg·s),与CelL7相比变化不大。生物膜清除实验表明,10.0~60.0μg/mL的CelL7和30.0~60.0μg/mL CelL7-CBM3能够有效分散生物膜,减少生物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异源表达 结构域融合 生物膜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eACE1在Talaromyces sp.纤维素酶合成中的功能
13
作者 李春英 崔明娟 +1 位作者 董士嘉 胡小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6,共11页
近年来,篮状菌展现出有效分解木质纤维素并高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在Talaromyces endophyticus NEAU-6中鉴定了转录抑制因子TeACE1,荧光定量试验表明:沉默菌株中eg5B和eg12A表达显著上调,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 近年来,篮状菌展现出有效分解木质纤维素并高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在Talaromyces endophyticus NEAU-6中鉴定了转录抑制因子TeACE1,荧光定量试验表明:沉默菌株中eg5B和eg12A表达显著上调,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0.81、18.45和2.34 U·mL^(-1),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11.00%、11.50%和12.50%,说明TeACE1可抑制纤维素酶基因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和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TeACE1_(DBD)可与纤维素酶基因启动子中的共有序列5'AGGCA3'和5'GGCTAA3'结合,抑制转录,影响纤维素酶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抑制因子 丝状真菌 Talaromyces sp.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刻蚀法辅助制备超疏水材料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峰 刘伟鹏 +3 位作者 禹筱元 肖勇 王伟贤 曾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以棉织物为主要材料,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低表面能物质,采用纤维素酶刻蚀法和浸涂法制备出了超疏水棉织物。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接触角154.4°)、耐洗涤性和抗污性,以该材料作为分离膜的油水分离装置... 以棉织物为主要材料,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低表面能物质,采用纤维素酶刻蚀法和浸涂法制备出了超疏水棉织物。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接触角154.4°)、耐洗涤性和抗污性,以该材料作为分离膜的油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多种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对四氯化碳-水、正十六烷-水混合液重复工作循环25次后的分离效率仍能达到95%以上。该实验方法对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纤维素酶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棉织物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工艺探究
15
作者 王风青 范楷 +5 位作者 郑佳 陈燕梅 肖春霞 陈琦 郭义东 李仲玄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0-105,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优化产酶工艺和酶解条件。通过微生物筛选技术,分离得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X-1(Bacillus Subtilis X-1),并优化菌株的产酶条件和酶解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菌株的产酶条件为葡萄糖3%、尿素0.1%、微量元素... 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优化产酶工艺和酶解条件。通过微生物筛选技术,分离得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X-1(Bacillus Subtilis X-1),并优化菌株的产酶条件和酶解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菌株的产酶条件为葡萄糖3%、尿素0.1%、微量元素营养液10 mL/L、接种量6%、发酵时间15 h,此条件下内切酶活力为3.96 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3.77 U/mL,外切酶活力为4.00 U/mL。优化后的酶解条件为:β-葡萄糖苷酶与外切酶的最适温度为45℃,内切酶的最适温度为60℃,酶解pH值为6~8,酶解时间为2.0~2.5 h,此时纤维素酶活力最强。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1具备高产纤维素酶的特性,试验优化工艺提升了菌株的产酶活力与降解效率,结果可为高纤维素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产酶条件 酶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协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刘秋晨 李笑 +5 位作者 李闯 闫康路 马超鑫 单春乔 施寿荣 刘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益生菌协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1个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不添加菌酶)、B组(添加0.25 g纤维素酶)、C1组(多黏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2组(贝莱斯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3组(高地芽孢杆菌+...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益生菌协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11个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不添加菌酶)、B组(添加0.25 g纤维素酶)、C1组(多黏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2组(贝莱斯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3组(高地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4组(树形微杆菌+纤维素酶)、C5组(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6组(地衣芽孢杆菌+纤维素酶)、C7组(酵母菌+纤维素酶)、C8组(发酵乳杆菌+纤维素酶)、C9组(瘤胃乳杆菌+纤维素酶),每组各3个重复。C1~C9组总活菌添加量均为3.5×10^(8) CFU/mL,纤维素酶的添加量是0.25 g/kg。玉米秸秆发酵时间共计40 d,分别在20 d和40 d测定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1~C9组玉米秸秆发酵40 d的感官评分均有所提高,发酵20 d和40 d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显著降低(P<0.05),发酵20 d和40 d时乙酸(AA)和乳酸(LA)含量显著升高(P<0.05);C2、C5、C7、C8和C9组秸秆发酵20 d的感官评分有所提高。C7组玉米秸秆发酵40 d粗蛋白(CP)含量显著升高(P<0.05);C1、C2和C8组秸秆发酵20 d和40 d时丙酸(PA)含量显著升高(P<0.05),C5和C9组秸秆发酵40 d时丙酸(PA)含量显著升高(P<0.05);C2、C5、C7和C8组秸秆发酵20 d和40 d时丁酸(BA)含量显著降低(P<0.05),C9组秸秆发酵20 d时丁酸(B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用不同益生菌协同纤维素酶发酵青贮玉米秸秆均能提高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酵母菌或发酵乳杆菌的发酵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纤维素酶 玉米秸秆青贮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共固定化研究
17
作者 张轶 钟颖颖 +1 位作者 王婉婷 张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6-130,共5页
为提升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协同酶解作用,提高植物性饲料的处理效率和营养利用率,试验分别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AB-8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对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进行共固定化研究。通过比较各载体共固定2种酶的活力,确定4%的壳... 为提升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协同酶解作用,提高植物性饲料的处理效率和营养利用率,试验分别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AB-8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对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进行共固定化研究。通过比较各载体共固定2种酶的活力,确定4%的壳聚糖溶液制备的微球为最适载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方法,考察了配制酶液的缓冲液pH、共固定时间、共固定温度及酶添加量对共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获得最优共固定条件为:将1.0 g 4%壳聚糖微球加入到8 mL pH为5.0缓冲液配制的混合酶液(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体积比为3∶1)中,在45℃水浴中固定3 h;制备的共固定化果胶酶与纤维素酶,重复使用4次后2种酶的相对酶活力均维持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 果胶酶 纤维素酶 酶活力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8
作者 吴诗丽 谢莹莹 +5 位作者 段雪凝 叶曼诗 徐玮琪 黄桂东 钟先锋 任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09-217,共9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种及酶资源,以传统发酵食品(白酒糟和酱醪)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平板筛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酶活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种及酶资源,以传统发酵食品(白酒糟和酱醪)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平板筛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酶活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究菌株在不同胁迫条件下产酶情况,以及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3株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109.37±6.89~125.97±4.37 U/mL。不同胁迫条件下菌株产酶性能表明: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菌株酶活力呈下降趋势,当盐含量大于9%,酶活力仍能保留在20 U/mL,且随着盐含量的进一步提高,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在0%~8%的乙醇含量范围内,菌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株菌的酶活均大于80 U/mL,其中,菌株B12在乙醇含量为6%时酶活力最高,菌株JL39、JL55在乙醇含量4%时酶活力最高。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5.5~6.5;金属离子Cu^(2+)、Ca^(2+)、Mg^(2+)对3株菌的酶活力都有促进作用,其中Cu^(2+)的促进作用最强,而Fe2+、Mn2+、Fe^(3+)和Ni^(+)对酶活力的作用各有所异。本研究为产纤维素酶菌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菌种资源,为抗逆性纤维素酶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宝贵的酶资源,为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分子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纤维素酶对棉织物的低强损整理
19
作者 罗诗淇 卢雨正 傅佳佳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8,共7页
纤维素酶在棉织物生物抛光整理中可水解表面绒毛以改善手感,但会因过度渗透破坏纤维内部结构,导致织物强力下降。为减少强力损失,引入低共熔溶剂(DES)作为纤维素酶的激活与稳定剂,通过提升酶水解效率抑制过度损伤。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 纤维素酶在棉织物生物抛光整理中可水解表面绒毛以改善手感,但会因过度渗透破坏纤维内部结构,导致织物强力下降。为减少强力损失,引入低共熔溶剂(DES)作为纤维素酶的激活与稳定剂,通过提升酶水解效率抑制过度损伤。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20%的ChCl-PEG_(200)的DES体系可显著改善整理效果,处理60 min时,织物强力损失率降低约20%,同时增强了抛光柔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整理 纤维素酶 低共熔溶剂 强力损失 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曹静 曹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00头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每头体重(500±5.5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混合精料+玉... 文章旨在探究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00头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每头体重(500±5.5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混合精料+玉米秸秆青贮,精粗比为45:55),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混合精料+0.5%、1%和2%纤维素酶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预试验14 d,正式试验90 d。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添加0.5%、1%、2%纤维素酶后,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肉牛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添加0.5%、1%、2%纤维素酶后,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肉牛对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2%的纤维素酶后,肉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且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2%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青贮 纤维素酶 肉牛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