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制备ZIF-8/纤维素微球及其控制释放5-氟尿嘧啶的研究
1
作者 郭远哲 毛思颖 罗晓刚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在纤维素微球(CM)上设计了沸石型咪唑骨架材料8/纤维素复合微球(ZIF-8@CM)作为5-氟尿嘧啶(5-FU)的载体并对5-FU进行控制释放。以CM、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原位法制备了ZIF-8@CM。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将5-FU... 在纤维素微球(CM)上设计了沸石型咪唑骨架材料8/纤维素复合微球(ZIF-8@CM)作为5-氟尿嘧啶(5-FU)的载体并对5-FU进行控制释放。以CM、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原位法制备了ZIF-8@CM。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将5-FU加载到ZIF-8@CM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术、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ZIF-8@CM,并在ZIF-8@CM上成功加载了5-FU。ZIF-8@CM对5-FU的负载量可达74.10 mg·g^(-1),远高于CM(2.84 mg·g^(-1))。此外,ZIF-8@CM-5-FU可在pH=5.0的磷酸缓冲溶液(PBS)环境下持续释放5-FU 600 min,释放量达到63.4%,但在pH=7.4的PBS环境下仅释放37.6%。5-FU的释放遵循一级动力学和Fickian扩散机制。在细胞实验中已证实ZIF-8@C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极低的细胞毒性,是5-FU安全释放的合适载体。本研究为设计一种5-FU的新型载体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球 ZIF-8 5-氟尿嘧啶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的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葛昊 黄海龙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1-1558,共8页
以纤维素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得磁性纤维素微球,在纤维素微球表面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以纤维素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得磁性纤维素微球,在纤维素微球表面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以罗丹明B(Rh B)为模板分子,通过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实验研究了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对Rh 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对罗丹明B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饱和吸附量达到0.542 mg/mg,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左右.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大大降低了对吸附环境的依赖,并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球 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罗丹明B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微球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则奋 黄科林 +4 位作者 王犇 吴睿 陶靖 彭小玉 廖丹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840-3841,3848,共3页
[目的]采用黏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分子质量,为研究纤维素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黏度法以镉乙二胺溶液为溶剂,通过乌式粘度计,25℃下测定溶液的特性粘数η来计算纤维素分子量;GPC法以8... [目的]采用黏度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分子质量,为研究纤维素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黏度法以镉乙二胺溶液为溶剂,通过乌式粘度计,25℃下测定溶液的特性粘数η来计算纤维素分子量;GPC法以8%的LiCl-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为溶剂,0.5%的LiCl/DMAc为流动相,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同时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黏度法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粘均分子量Mη分别为224 532和16 686;GPC测定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284 196和22 345。[结论]GPC的测定结果较接近真实值,能够真实地反映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球分子量分布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球 黏度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乙基纤维素微球在小鼠肺组织的靶向分布
4
作者 雷连成 欧阳素贞 陈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以有机相分散、溶媒扩散二步法制备了RFP乙基纤维素微球,粒径范围2.5~12.5 m,其中粒径2.5~5 m约占63%。采用微生物效价测定法研究了RFP乙基纤维素微球静脉给药后RFP在小鼠肺组织的分布,且与游离RFP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了比较。... 以有机相分散、溶媒扩散二步法制备了RFP乙基纤维素微球,粒径范围2.5~12.5 m,其中粒径2.5~5 m约占63%。采用微生物效价测定法研究了RFP乙基纤维素微球静脉给药后RFP在小鼠肺组织的分布,且与游离RFP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0 mg/Kg游离的或乙基纤维素微球RFP,测定0.5 h、1 h、3 h、7 h、12 h、24 h、48 h、72 h、120 h、168 h共10个时间点肺组织中药物浓度, 游离RFP给药组在1 h达最高峰(6.13 g/g ),随后平缓下降,24 h略有回升,48 h已降至3.09 g/g ,120 h游离RFP给药组已不能检出RFP。RFP微球给药组在0.5 h即接近高峰,7 h、48 h分别有两个最低点,至72 h出现最高峰8.875 g/g,168 h RFP浓度仍高达5.44 g/g。RFP微球给药组各个时间点在肺脏的RFP浓度均高于游离RFP给药组,平均约为2倍以上。由于在12 h出现一个小高峰,72 h出现一个大高峰,使肺脏的药物浓度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直到168 h RFP的浓度仍相当于游离给药组的最高浓度。RFP微球明显提高了肺脏中的药物分布,并显著延缓了药物代谢,说明RFP微球具有长效、靶向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P乙基纤维素微球 小鼠 肺组织 靶向分布 生物效价测定法 利福平 抗结核药物 长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共固定漆酶-介体体系及对吲哚的降解 被引量:2
5
作者 谷耀华 薛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46-1852,共7页
利用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混合体系固定化介体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介体分子被封装于具有三维网络通道结构的纤维素微球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微球... 利用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混合体系固定化介体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介体分子被封装于具有三维网络通道结构的纤维素微球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利用多巴胺自聚合作用将漆酶固定在封装介体的纤维素微球上,实现了漆酶与介体的共固定.由于固定化ABTS的介导作用,制备的球状共固定漆酶-ABTS催化剂,对吲哚的降解率达到99%以上,并呈现出相比于游离漆酶更高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球状共固定漆酶-ABTS催化剂可重复用于吲哚的生物降解,连续循环使用9次,吲哚的降解率保持在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定化 漆酶-介体 纤维素微球 离子液体 吲哚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李建 周冠成 +3 位作者 朱文远 吴伟兵 景宜 戴红旗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Fe_3O_4纳米颗粒和染料4-甲胺基-9-烯丙基-1,8-萘酰亚胺与乙基纤维素溶液共混,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一步法制得兼具温敏性、磁性和荧光性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结果表明,制备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平均粒径在亚... 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Fe_3O_4纳米颗粒和染料4-甲胺基-9-烯丙基-1,8-萘酰亚胺与乙基纤维素溶液共混,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一步法制得兼具温敏性、磁性和荧光性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结果表明,制备的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平均粒径在亚微米级,Fe_3O_4纳米颗粒的添加提高了复合微球的骨架强度和改善了微球形貌。当温度超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低临界溶解温度时,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的平均粒径减小,表现出温敏性;基于微球的温敏响应,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表现出与染料溶液相反的温致荧光增强性能。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结果表明,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喷雾 温敏性 磁性 荧光 乙基纤维素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磁性微球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冠成 谷军 +3 位作者 吴伟兵 徐朝阳 龚木荣 戴红旗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Fe3O4纳米颗粒与纤维素碱脲溶液的混合液为原料,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了再生纤维素磁性微球(M-RCMS)。探讨了Fe3O4负载量对M-RCMS物理结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 以Fe3O4纳米颗粒与纤维素碱脲溶液的混合液为原料,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了再生纤维素磁性微球(M-RCMS)。探讨了Fe3O4负载量对M-RCMS物理结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镜(T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Fe3O4负载量的增加,高压静电喷雾过程中M-RCMS的成球性、均一性、保水能力和孔隙结构变差,比表面积增大,但Fe3O4晶体结构和粒径未发生变化,M-RCMS热稳定性良好并具备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脲体系 高压静电喷雾 再生纤维素磁性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微流控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兴兴 李琴 +1 位作者 岳甜甜 刘宇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186,共7页
为深入分析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研究现状,促进其在各领域应用,综述了以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为原料,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结合快速冷冻法、原位界面络合法等技术,制备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微球和微胶囊、纤维长丝、薄膜、微管... 为深入分析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材料的研究现状,促进其在各领域应用,综述了以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为原料,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结合快速冷冻法、原位界面络合法等技术,制备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微球和微胶囊、纤维长丝、薄膜、微管、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材料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克服材料缺陷,提升微通道构建能力,探索技术结合方案的应对策略;展望了微流控技术在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材料方面的发展前景,为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材料在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材料 纳米纤维素纤维 流控技术 受控挤出 层流效应 纤维素微球 纤维素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功能材料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开峰 乔亮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6,共8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易降解、可再生、无毒性且廉价易得等优点,可以代替石化资源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功能材料。从纤维素资源利用出发,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4种主要形态纤维素材料的...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易降解、可再生、无毒性且廉价易得等优点,可以代替石化资源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功能材料。从纤维素资源利用出发,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4种主要形态纤维素材料的功能及其应用。内容包括:纤维素多孔微球合成和孔结构调控,及其在吸附分离和药物释放领域的研究进展;纤维素水凝胶和气凝胶及其在医用、诊断、电极、分离材料领域的最新开发与应用进展;其他纤维素基功能材料,如高透光度和高韧性的纤维素膜、高韧性和可编织性的纤维素纤维材料,以及在纺织、光电及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并讨论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纤维素基功能材料下一步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纤维素微球 凝胶材料 吸附分离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碳微球的制备及对偶氮染料选择性吸附和高灵敏度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派 李响 +1 位作者 冉廷敏 史玉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8-474,共7页
以纤维素碳微球为内核,以活性艳红K-2BP染料为模板分子,采用蒸馏-沉淀法合成了K-2BP表面印迹碳微球(K-2BP-MIPs)。染料动力学吸附研究表明K-2BP-MIPs对模板分子K-2BP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81 mg·g^(-1)。以Al_(x)Fe_(y)-MOF为导电糊... 以纤维素碳微球为内核,以活性艳红K-2BP染料为模板分子,采用蒸馏-沉淀法合成了K-2BP表面印迹碳微球(K-2BP-MIPs)。染料动力学吸附研究表明K-2BP-MIPs对模板分子K-2BP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81 mg·g^(-1)。以Al_(x)Fe_(y)-MOF为导电糊剂,制备了K-2BP-MIPs和Al_(x)Fe_(y)-MOF共修饰的铁糊电极(FPE)用来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检测K-2BP时,孵育后和洗脱后的电流响应差值与K-2BP浓度在1.0×10^(-11)~5.0×10^(-7)mol·L^(-1)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S/N=3)是3.3×10^(-12)mol·L^(-1)。此外,传感器检测K-2BP时的电流响应差值分别是检测甲基红、活性黑五和亚甲基蓝的2.8、2.8和2.4倍,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印迹聚合物无论是在吸附还是检测方面,都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检测印染废水的排放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艳红 纤维素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