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驱动大巴山前陆烃类流体排泄: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证据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荣西 董树文 +1 位作者 丁磊 施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6-526,共11页
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被认为是超高压下油气流体形成和排泄的标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一些断裂和下古生界黑色泥岩和泥灰岩烃源岩微裂隙中分布有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成分分析表明其为低镁方解石。纤维状方解石脉δ13CVPDB和δ1... 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被认为是超高压下油气流体形成和排泄的标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一些断裂和下古生界黑色泥岩和泥灰岩烃源岩微裂隙中分布有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成分分析表明其为低镁方解石。纤维状方解石脉δ13CVPDB和δ18OVPDB比围岩碳酸盐岩的明显变轻,前者δ13CVPDB和δ18OVPDB变化范围分别为-1.9%~-4.8‰和-8.4%~-12.8‰,后者分别为-1.7%~+3.1‰和-8.7%~-4.5‰,且δ13C与δ18O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反映出纤维状方解石脉具有成岩有机流体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流体特征。纤维状方解石脉含有共生的固体沥青包裹体、含甲烷液相包裹体和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等多相态包裹体,其中沥青包裹体为油气运移的残余沥青。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40℃和196℃之间(峰值为179℃),盐度较高(平均为9.7wt%NaCl)。分别应用盐水包裹体和甲烷包裹体等溶线P—T相图确定出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形成的流体压力为150~200 MPa,属于异常超高压流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大巴山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不具有泥岩因压实成岩作用而形成的超高压流体特征。结合沉积和构造演化历史分析认为,印支碰撞造山运动和燕山前陆构造作用导致大巴山褶皱隆起并伴随天然气藏破坏和改造,挤压环境下的超高压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流体排泄,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含烃包裹体纤维状方解石脉就是超高压构造应力驱动天然气排泄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状方解石脉 包裹体 超高压流体 流体排泄 大巴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方解石脉与构造流体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等。以...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等。以大巴山前陆构造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为例,综述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研究方法、思路、内容及其构造意义,强调了构造脉体在古应力场恢复和构造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 纤维状方解石脉 流体地球化学 古构造应力恢复 大巴山前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现今应力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存飞 董春梅 +7 位作者 王倩 孙钰 封猛 刘振阳 杨国杰 于大川 郭瑷铭 袁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成因,并分析孔隙流体压力对方解石脉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垂向有效应力为59 MPa,水平有效应力为16 MPa,处于三向挤压的空间应力状态中;任意剖面上的有效应力模型和剪切破裂判别式决定了方解石脉体表现为共轭剪切破裂,破裂线呈折线状或曲线状,理论破裂角为45°或28°,与薄片实际测量结果一致但也受薄片磨制方向影响;孔隙流体压力导致正应力减小而剪应力不变,影响页岩岩石骨架或方解石脉体的破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状方解石脉 残余应力 应力模型 破裂线 孔隙流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石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纤维状脉体成因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伟林 冯明友 +3 位作者 刘小洪 陈波 郑江 刘田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渝东石柱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发育特殊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揭示其流体来源及形成机理,结合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FCV)以顺层或近平行层面充填于黑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微裂缝中,... 渝东石柱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发育特殊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揭示其流体来源及形成机理,结合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FCV)以顺层或近平行层面充填于黑色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微裂缝中,脉体宽0.1~4.0 cm、横向延伸一般为0.5~8.0 m。纤维状方解石晶体以柱状、纤维状垂直裂缝壁生长为主,多与石英共生产出。晶体表面洁净,局部见方解石压力影、机械双晶及晶体间锯齿状晶界。阴极发光下纤维状方解石呈暗红色-橘红色;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 C PDB略偏负、δ18 O PDB负异常明显(δ13 C PDB、δ18 O PDB平均值分别为-1.549‰及-12.654‰),指示其形成过程中受温度升高影响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59.5℃。结合区域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石柱地区龙马溪组FCV形成流体具造山带同构造期超高压有机流体性质特征,为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同构造作用驱动深部流体叠加生烃超高压释放导致水力压裂所致,裂缝的开启导致孔隙流体的过饱和及纤维状方解石的快速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地区 志留系 龙马溪组 纤维状方解石脉 页岩 同构造期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在方解石脉体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月明 董春梅 马存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7-188,共2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显微结构、构造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和分析系统相结合,可以对固体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该技术在目前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材料学、金相领域中广泛应用。...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显微结构、构造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和分析系统相结合,可以对固体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该技术在目前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材料学、金相领域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对于透明矿物的分析,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岩石显微构造分析也因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晶体取向 纤维状方解石脉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深部裂缝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德军 陈洪德 吴德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山体内存在大量深部裂缝,它们不仅发育于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的左岸,而且发育在卸荷带以内数十米至上百米处,远远超出常规意义的边坡岩体卸荷带分布范围。通过深入分析发育在深部裂缝内部纤维状方...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山体内存在大量深部裂缝,它们不仅发育于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的左岸,而且发育在卸荷带以内数十米至上百米处,远远超出常规意义的边坡岩体卸荷带分布范围。通过深入分析发育在深部裂缝内部纤维状方解石脉所反映的动力学、运动学意义,断层充填物的年代学特征,并结合区内河谷阶地演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深部裂缝不是地震的产物,也不是边坡卸荷的结果,而是构造运动长时间脉动拉张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深部裂缝 纤维状方解石脉 河谷阶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