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纤维废弃物生产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鲁杰 石淑兰 +2 位作者 杨汝男 牛梅红 金辉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纤维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采用纤维素酶对纤维废料进行酶解,并用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结果表明,0.3 mol/L稀磷酸对纤维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60h,取糖化液进行米根霉发酵,可得到较佳转化率;在... 为了使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纤维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采用纤维素酶对纤维废料进行酶解,并用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结果表明,0.3 mol/L稀磷酸对纤维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60h,取糖化液进行米根霉发酵,可得到较佳转化率;在固定摇床转速为120 r/min、种龄12 h的条件下,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0 mL瓶)50 mL,接种量8%;经稀磷酸预处理纤维废料分别糖化发酵时,糖对L-乳酸转化率高于未经稀磷酸预处理的,而在同时糖化发酵过程中,经稀磷酸预处理纤维废料发酵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L-乳酸 米根霉 纤维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林纤维废弃物生产酒精的社会经济效益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燕春 《江西林业科技》 1998年第6期18-20,共3页
利用廉价的可再生农林植物纤维原料代替粮食生产酒精是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这一项目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 利用廉价的可再生农林植物纤维原料代替粮食生产酒精是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这一项目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纤维废弃物 酒精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废弃物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陶静 刘苏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纤维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降解糖化发酵生产酒精.结果表明:甘蔗渣经1.0%稀硫酸121℃保温2 h预处理后,采用40 U/g纤维素酶,50℃,pH=5.0,酶解120 min,得糖率为36.8%.由正交试验分析可知,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 以纤维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降解糖化发酵生产酒精.结果表明:甘蔗渣经1.0%稀硫酸121℃保温2 h预处理后,采用40 U/g纤维素酶,50℃,pH=5.0,酶解120 min,得糖率为36.8%.由正交试验分析可知,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为28℃,酵母接种量1.00%,在此条件下,酒精产率为15.31 g/g;4个因素对酒精产率的影响,其重要性顺序依次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纤维素酶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废弃物 酒精发酵 纤维素酶 甘蔗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乔娇娇 刘洋 +3 位作者 黄小益 张晶晶 淳杰 张婷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5-271,共7页
纤维素气凝胶由于独特的微观结构、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在水处理方面极具应用潜力。发展绿色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将废弃物作为纤维素提取的可持续来源,进一步降低纤维素... 纤维素气凝胶由于独特的微观结构、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在水处理方面极具应用潜力。发展绿色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将废弃物作为纤维素提取的可持续来源,进一步降低纤维素气凝胶制备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因废弃物大量累积和不合理利用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总结了从废弃物原料中提取纤维素及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对各类方法步骤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综述了各类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纤维 气凝胶 水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木质纤维素废弃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聂发辉 刘荣荣 +1 位作者 周永希 刘占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木质纤维素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毒性的重金属离子。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低成本的农产品及食用农产品产生的木质纤维素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各种廉价的的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及化学改性和制备方法... 木质纤维素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毒性的重金属离子。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低成本的农产品及食用农产品产生的木质纤维素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各种廉价的的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及化学改性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温度、吸附剂粒径、吸附剂剂量、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等吸附影响因素对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的影响。介绍了蔗渣、秸秆、稻壳、锯末、橙皮、橘子皮、花生壳等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现状,同时对加强吸附剂的改性及吸附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价生物吸附剂 木质纤维废弃物 重金属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废弃物稀酸水解残渣制氢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志 颜涌捷 +1 位作者 任铮伟 黄秒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48-1252,共5页
对纤维素废弃物水解残渣催化气化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化温度、催化温度、催化剂颗粒粒径和S/B (单位时间内进入气化器中水蒸汽质量与生物质质量之比)4个主要参数对气体组成和氢气产率的影响并和以木屑为原料催化气化制氢进行了比较... 对纤维素废弃物水解残渣催化气化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化温度、催化温度、催化剂颗粒粒径和S/B (单位时间内进入气化器中水蒸汽质量与生物质质量之比)4个主要参数对气体组成和氢气产率的影响并和以木屑为原料催化气化制氢进行了比较。在试验范围内提高气化温度、催化温度和S/B的值以及减小催化剂颗粒粒径对提高氢产率有利,其中气化温度和S/B对提高氢产率影响较大。气化温度在800~850℃内较为理想,催化剂颗粒的适宜粒径为2~3mm,S/B取1.5~2.0较佳;和木屑制氢相比,使用水解残渣制取的气体中CO和CO_2的体积百分比小,H_2/CO的值大,氢气含量高,有利于后续处理,且氢产率大,对制氢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纤维废弃物 水解残渣 催化气化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催化液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梦亮 王华 +1 位作者 常如波 刘滇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 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最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红外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等基团的振动加强,以及存在麦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的衍生物,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类废弃物的晶格结构,从而打破了生物利用的禁锢,使其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液化产物进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其真蛋白含量可达到30.74%;其酒精含量可达到19.0%(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废弃物 热化学催化液化 红外光谱(IR)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慧 武小芬 +2 位作者 陈亮 邓明 王克勤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0-53,57,共5页
对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现状、利用现状(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等)进行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秸秆数量巨大,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对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现状、利用现状(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等)进行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秸秆数量巨大,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推广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等促进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 综合利用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忆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5-7,11,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用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分析了影响重金属离子吸附过程的多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 重金属离子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水解农田纤维素废弃物生产还原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迟庆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88-90,共3页
以不同农田纤维素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生产还原糖。考察了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pH值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水解农田废弃物生产还原糖的影响,确立了各自的最适反应条件。
关键词 纤维废弃物 纤维素酶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类废弃物定向生物转化乳酸、乙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越 赵立欣 +5 位作者 姚宗路 于佳动 李再兴 申瑞霞 安柯萌 黄亚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1-2701,共11页
依托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秸秆和牛粪等木质纤维类废弃物,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乳酸和乙酸是厌氧发酵的重要中间产物,是生产沼气、中链脂肪酸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前体物质,但定向生物转化协同生产效率不高、对木质纤维类废弃物... 依托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秸秆和牛粪等木质纤维类废弃物,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乳酸和乙酸是厌氧发酵的重要中间产物,是生产沼气、中链脂肪酸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前体物质,但定向生物转化协同生产效率不高、对木质纤维类废弃物协同产乳酸、乙酸机制等问题有待深入探索。本文基于对产酸代谢途径机理的分析,梳理了同步发酵和分步发酵协同产乳酸、乙酸特性,归纳了影响生物转化产酸效率的关键因素,发现在较高含固率15%~20%、接种20%~40%的活性物质和适宜的过程参数[pH为5.0左右、中温和有机负荷5~10kgVS/(m^(3)·d)]下,木质纤维类废弃物具有良好的协同产酸效果。进一步探明物化和生物强化耦合手段对木质纤维素降解和目标产物的促进效应,为开发生物转化乳酸、乙酸协同生产关键技术以及促进秸秆等木质纤维类废弃物高值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乙酸 厌氧发酵 协同产酸 中链脂肪酸 木质纤维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废弃物在环境中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俊 段建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
首先对木质纤维素废弃物主要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说明,进而综述了其在环境中作为稳定剂、吸附剂、滤料以及生物载体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木质纤维废弃物 资源化 稳定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废物热化学催化液化中气态产物的分析及生物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华 王梦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29-233,共5页
纤维类废弃物在热化学液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11],该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 纤维类废弃物在热化学液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低沸点的气态混合物[11],该气态混合物经GC-MS检测,结果显示为一类有机酸的混合物和苯酚-硫酸形成的化合物。气态混合物作为一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添加剂,用来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经细胞浓度(OD660nm值)和气态混合物的残留成分测定,表明添加了气态混合物的光合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的,而且培养基中的气态混合物经培养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气态混合物能够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单细胞蛋白(SCP)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废弃物 GC-MS 单细胞蛋白(SCP) 光合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ior Au-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minothiourea-modified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14
作者 WANG Fu-chun ZHAO Jun-mei +1 位作者 WANG Wan-kun LIU Hui-zh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92-3003,共12页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obtains various applications due to low-cost and eco-benign characteristics.A genera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to be modified with dialdehyde functional groups as inte...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obtains various applications due to low-cost and eco-benign characteristics.A genera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to be modified with dialdehyde functional groups as intermediates through periodate partial oxidation.Finally,aminothiourea-modified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can be prepared through Schiff reaction.Waste corn stalk,cotton and paper as typical precursors,were used to prepare cellulosic biomass,abbreviated as AT-S,AT-C and AT-P,respectively,and their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Au(III)from the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were investigated.The pseudo-second kinetics equation as well as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depict the adsorption process,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u(III)are21.4,19.0and3.28mol/kg for AT-S,AT-C and AT-P at298K,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u(III)on aminothiourea modified corn stalk(AT-S)is almost357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w corn stalk.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AT-S has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s Au(III).AT-S also displays a superior separation selectivity towards Au(III)in the presence of Cu(II),Ni(II),Co(II),Pt(VI),Pd(II)and Rh(III).Furthermore,th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XRD,TG,SEM,TEM and FTIR confirms that AuCl4– has been reduced to elemental Au nanoparticles and deposit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biomass.It shows a prospect for waste corn stalk to be used to adsorb Au(III)from liquid phase and the possible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by a general adsorption process without any reduc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reduction-deposition waste cellulosic biomass aminothiourea gold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