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玮琪 郑跃君 漆志民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探索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纤维在35%盐酸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不溶纤维的d值,建立35%盐酸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混纺产品的试验方法,通过验证试验,比较了配比与分析结果之间的极差。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索盐酸法在多组分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对各种纤维在35%盐酸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不溶纤维的d值,建立35%盐酸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混纺产品的试验方法,通过验证试验,比较了配比与分析结果之间的极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测试结果符合GB/T2910.1定量化学分析精密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盐酸法 多组分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定量检测系统中烧杯组件液体晃动动态特性与响应
2
作者 周明星 孟婥 +1 位作者 孙以泽 孙旭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2-138,共7页
为减少人工操作的危险性,并增加纤维定量检测系统中烧杯组件运行过程的稳定性,根据实验实际需求设计运行工况,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个烧杯中液体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晃动动力学特性模拟。模拟结果显示,3种工况下液体都没有飞溅... 为减少人工操作的危险性,并增加纤维定量检测系统中烧杯组件运行过程的稳定性,根据实验实际需求设计运行工况,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个烧杯中液体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晃动动力学特性模拟。模拟结果显示,3种工况下液体都没有飞溅出烧杯,且烧杯底部受到液体晃动产生正弦形式的压强作用。再根据烧杯中液体晃动结果,运用ANSYS对组件中托板钢丝网进行静力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烧杯内液体晃动频率并没有达到钢丝网固有频率,烧杯组件运行过程中动态特性影响较小,能够保证运行的平稳,说明烧杯组件结构参数设计合理,运行工况符合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晃动动力学模拟 谐响应分析 烧杯组件 混纺纤维定量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定量工艺优化
3
作者 李琰 韩健健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提高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定量准确性和检测效率,研究采用剥色与超声技术相结合,对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进行溶解定量。通过分析定量关键因素超声温度和时间、剥色温度、时间等对溶解定量结果的影响,探索深色印染棉与莫... 为提高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定量准确性和检测效率,研究采用剥色与超声技术相结合,对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进行溶解定量。通过分析定量关键因素超声温度和时间、剥色温度、时间等对溶解定量结果的影响,探索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最佳定量工艺,并与现行标准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选用浓度为5 g/L的保险粉溶液,在60℃下剥色30 min后,在超声频率为40 kHz、溶解温度为40℃、溶解时间60 min时,获得深色印染棉与莫代尔混纺纤维最佳定量结果。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准确度高,定量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印染 纤维 莫代尔纤维 剥色 纤维定量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apex S 测试技术在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I.Rieke 李长龙 《国际纺织导报》 1998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分析Moraprx测试仪在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把用Morapex系统测试出的结果与用ISO标准1833-12.77中常规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确定一下采用Morapex系统可比常规方法节省多少时间.试验过程包括通过硫酸工...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分析Moraprx测试仪在纤维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把用Morapex系统测试出的结果与用ISO标准1833-12.77中常规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确定一下采用Morapex系统可比常规方法节省多少时间.试验过程包括通过硫酸工艺测定纱条、纱线、机织物及针织物中聚酯纤维和棉的混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纤维定量 ISO标准 混纺比 聚酯纤维 针织物 测试结果 化学试剂 机织物 测试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定量分析研究
5
作者 王玥 刘娟 +1 位作者 王佳云 孙婷婷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165-168,共4页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定量方法存在耗时耗力、所用试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的情况。本文通过现行多种方法之间的比对,立足试验数据,确认采用80%甲酸和20%盐酸的组合法,可以更加高效且安全地得到准确、稳定的... 棉、聚酰胺纤维和氨纶混纺面料,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定量方法存在耗时耗力、所用试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的情况。本文通过现行多种方法之间的比对,立足试验数据,确认采用80%甲酸和20%盐酸的组合法,可以更加高效且安全地得到准确、稳定的定量结果,为此类混纺面料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拆分法 纤维定量分析 三组分 盐酸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溶解仪在纤维含量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的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郭亚珍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了分析纤维溶解仪在纤维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的可行性,按照现行方法标准,分别采用新溶解仪法与人工法进行了对比试验,依据试验结果,从准确性、溶解效率、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分析了新溶解仪法的可行性。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 为了分析纤维溶解仪在纤维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的可行性,按照现行方法标准,分别采用新溶解仪法与人工法进行了对比试验,依据试验结果,从准确性、溶解效率、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分析了新溶解仪法的可行性。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数值介于0~0.5之间的占82%,差异数值全部≤1,满足标准允差要求。该试验表明,当样品数量为10组时,采用新纤维溶解仪法定量化学分析纤维含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定量化学分析 新溶解仪法 人工法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丽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8,共3页
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 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60%硫酸法对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60%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含量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硫氰酸钾 60%硫酸 牛奶蛋白纤维 黏胶纤维 混纺织物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自动定量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性脑改变
8
作者 刘若一 陆梦馨 +5 位作者 徐玲玲 张慕昭 许天骄 武琳璐 谭中建 邹忆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结构MRI扫描,应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FQ)得出大脑主要18条纤维束的平均FA值及100个节段的FA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侧(右侧)皮质脊髓束、健侧丘脑放射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平均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健侧皮质脊髓束、患侧丘脑放射束、健侧丘脑放射束、患侧扣带束扣带回、健侧扣带束扣带回、患侧下额枕束、健侧下额枕束、健侧钩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部分节段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具有双侧性、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双侧性 运动通路 纤维束自动定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木混浆纸样中的纤维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敏 喻力 刘丽莎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8-60,共3页
光学显微镜是纤维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传统方法。本文比较多个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光学显微镜对草木混浆的纤维分析准确性,并提出了利用自动纤维分析仪辅助光学显微镜进行纤维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纤维定量分析 草木混浆 光学显微镜 自动纤维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氯化锌法莫代尔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物的试验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洋 张冲 +2 位作者 胥义丰 单德佳 高雷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19-23,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棉与莫代尔的甲酸氯化锌法的试验参数规律,利用SPSS软件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了棉与莫代尔纤维混合物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莫代尔的溶解规律。完成了正交试验计划,分析了正交试验结果,试验确... 为进一步探讨棉与莫代尔的甲酸氯化锌法的试验参数规律,利用SPSS软件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了棉与莫代尔纤维混合物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莫代尔的溶解规律。完成了正交试验计划,分析了正交试验结果,试验确认了理论最优值。分析了试验因素对结果影响的交互性,进一步制定试验计划,搜索最优条件组合。讨论了棉与莫代尔纤维混合物的试验参数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代尔纤维 纤维定量 甲酸/氯化锌法 正交设计 最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分析技术对纺织纤维热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少明 《天津纺织科技》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纺织纤维的相关热学性能进行测量,得出了各种纺织纤维的TGA和DSC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拥有其特定的热失重曲线,对于热失重曲线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在升温过程中...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纺织纤维的相关热学性能进行测量,得出了各种纺织纤维的TGA和DSC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拥有其特定的热失重曲线,对于热失重曲线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降解台阶,由此区别两种纤维。可根据DTG曲线上的峰面积与纤维百分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DSC曲线各个纤维熔融所需热量与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对纺织纤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纺织纤维热学性能的差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纺织纤维 热学性能 热失重曲线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毛与氨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学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法只适用于浅色样品定量分析;次氯酸钠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法只适用于浅色样品定量分析;次氯酸钠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定量分析绵羊毛与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 绵羊毛 氨纶 混纺织物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氨织物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丽君 李润泽 崔红梅 《天津纺织科技》 2022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中尝试采用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20%盐酸法3种方法对不同棉氨织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拆分法效率较低;二甲基甲酰胺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20%盐酸法对棉与氨纶织物样品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20%盐酸法定量分析... 文中尝试采用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20%盐酸法3种方法对不同棉氨织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拆分法效率较低;二甲基甲酰胺法所得结果不稳定;采用20%盐酸法对棉与氨纶织物样品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绝对误差较小,表明采用20%盐酸法定量分析棉氨织物要优于二甲基甲酰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20%盐酸 氨纶 纤维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14
作者 袁永翀 赵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对刀豆蛋白诱导鼠肝损干预前后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SSS计分)变化和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学HE染色结果变化,探讨番茄红素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预... 目的观察对刀豆蛋白诱导鼠肝损干预前后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SSS计分)变化和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学HE染色结果变化,探讨番茄红素对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预防组8只及治疗组40只,治疗组按治疗时间(1—5周)分为5组,每组8只。刀豆蛋白A(ConA)经腹腔注射8周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预防组在建模的同时、治疗组在建模成功后予番茄红素20mg灌胃给药,每天1次,观察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变化水平,同时观察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学HE染色结果,并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结果预防组及治疗组肝病理学染色结果好转明显。结论番茄红素能有效对抗实验小鼠肝纤维化,抑制了肝纤维化的发展速度,并可能逆转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纤维化半定量计分 小鼠肝脏病理学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涤棉样品中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15
作者 刘丽 秦满杏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1,共4页
为探究预处理对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级水沸煮、皂片和氢氧化钠沸煮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两种不同涤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硫酸法进行纤维定量检测。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纤维含量检测结果,优选预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 为探究预处理对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级水沸煮、皂片和氢氧化钠沸煮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两种不同涤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硫酸法进行纤维定量检测。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纤维含量检测结果,优选预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重复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在显微镜下能明显观察到非纤维物质的样品,未预处理的纤维定量检测结果允差可能超出标准允差范围,建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对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将明显提升纤维定量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成分 纤维定量分析 预处理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分析试验参数研究
16
作者 张冲 陈蓉蓉 +1 位作者 王德珠 夏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1,共4页
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天丝G100纤维的溶解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认试验参数理论最优值,并分析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交互性。进... 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探讨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试验中,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对天丝G100纤维的溶解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认试验参数理论最优值,并分析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交互性。进一步制定试验计划寻找最优条件组合,讨论天丝G100与棉混合物定量分析试验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溶解温度、溶解时间、溶解液甲酸浓度3个因素对天丝G100纤维溶解的影响互不独立,溶解温度、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丝G100纤维溶解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丝G100 莱赛尔纤维 纤维定量分析 甲酸-氯化锌法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定方法优化
17
作者 赵磊磊 林娜 +1 位作者 乔春侠 张泾龙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优化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含量试验方法,根据GB/T 2910.11,先对纯棉织物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调整试验时间、试验用硫酸比例和试验温度;选出最优方案,根据GB/T 2910.11并按该方案测定聚酯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再根据d值测定不同比例... 为优化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含量试验方法,根据GB/T 2910.11,先对纯棉织物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调整试验时间、试验用硫酸比例和试验温度;选出最优方案,根据GB/T 2910.11并按该方案测定聚酯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再根据d值测定不同比例棉和聚酯混纺织物纤维成分。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溶解时间为30 min、75%硫酸、浴比为1∶50作为最优方案,并与现行标准方法的测试结果作验证试验。该试验表明,新方法省时高效,更符合当今低碳环保理念,可测定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织物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纤维纤维 纤维定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腈纶混纺织物在远红外烘箱中的干燥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明星 孟婥 孙以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提高混纺织物在定量化学分析自动检测系统中的烘干效率,需要对烘干过程进行试验和理论模型分析。设计了毛/腈纶混纺织物3因素3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分别讨论了样品干基质量、烘干距离和烘干温度等3个因素对烘干过程纤维含水率的影响... 为提高混纺织物在定量化学分析自动检测系统中的烘干效率,需要对烘干过程进行试验和理论模型分析。设计了毛/腈纶混纺织物3因素3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分别讨论了样品干基质量、烘干距离和烘干温度等3个因素对烘干过程纤维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毛/腈纶混纺织物烘干速率都有显著影响,且干燥曲线存在明显的升速过程、快速烘干和降速过程。再采用单项扩散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Page模型对纤维烘干过程曲线进行拟合。结果发现,Page模型的R^2均值达到0.995 2,表明拟合程度最好。通过试验和模型分析发现,最长烘干时间不超过2 h,明显少于传统方法规定的4 h烘干时间。混纺织物烘干存在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提高纤维烘干效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干燥特性 远红外烘箱 Page模型 烘干效率 混纺纤维定量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绒和绵羊毛混合物荧光PCR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典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88,共3页
根据GB/T 36433—2018《纺织品山羊绒和绵羊毛的混合物DNA定量分析荧光PCR法》标准,通过试验计算得出羊绒和羊毛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5.26%和98.60%,并以此对方法中用到的引物、探针和扩增条件等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探... 根据GB/T 36433—2018《纺织品山羊绒和绵羊毛的混合物DNA定量分析荧光PCR法》标准,通过试验计算得出羊绒和羊毛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5.26%和98.60%,并以此对方法中用到的引物、探针和扩增条件等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探究常规不过柱法、常规过柱法和试剂盒法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羊绒和羊毛混合物样品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不过柱法有局限性,仅适用于颜色较浅的样品;而常规过柱法和试剂盒法在测试颜色较深的样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结果比较一致;这3种方法可以满足试验者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试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纤维定量分析 荧光PCR法 固相萃取 扩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干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玲玲 李匡时 +5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吴康 任毅 邹忆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