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箍筋约束钢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轴压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成龙 周友飞 +4 位作者 王育珑 刘宇泽 陈胜 陈志康 李彪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研究箍筋约束钢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SFRGC)轴心受压性能,通过14根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箍筋间距和箍筋强度对其破坏形态、荷载-应变曲线、轴压承载力、箍筋应变及延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箍筋约束钢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SFRGC)轴心受压性能,通过14根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箍筋间距和箍筋强度对其破坏形态、荷载-应变曲线、轴压承载力、箍筋应变及延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裂缝桥接作用以及箍筋的约束作用显著提高了试件整体性,呈延性破坏特征,荷载-应变曲线下降段趋于平缓;提高钢纤维体积掺量、箍筋强度和减小箍筋间距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及变形性能,其中箍筋间距、箍筋强度对试件承载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钢纤维体积掺量则对试件变形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基于试验数据,引入有效约束指标,提出了适用于箍筋约束SFRGC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式,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 箍筋约束 轴压试验 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韧性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靖塞 许金余 +3 位作者 罗鑫 李为民 白二雷 高志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308,共6页
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开展了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geopolymeric concrete,CFRGC)的冲击压缩试验,基于峰值韧度和比能量吸收2种评价指标研究了CFRGC的冲击韧性,并进... 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开展了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geopolymeric concrete,CFRGC)的冲击压缩试验,基于峰值韧度和比能量吸收2种评价指标研究了CFRGC的冲击韧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机理探究.结果表明:从峰值韧度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3%时能发挥出明显的冲击增韧优势;从比能量吸收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的增韧特性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2%和0.3%时相对较优异;2种表征冲击韧性的方法所反映的发展趋势存在一致性,一是冲击韧性指标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二是碳纤维对于地聚物混凝土而言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在评价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冲击韧性时,采用比能量吸收指标更加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 韧性评价指标 峰值韧度 比能量吸收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高温后抗折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浪 王清远 董江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90-294,共5页
以粉煤灰为原材料,并在其中掺入了玄武岩纤维短切丝,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测试了其抗压和抗折强度,并研究了高温(400℃,600℃和800℃)作用对其抗折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了观察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以粉煤灰为原材料,并在其中掺入了玄武岩纤维短切丝,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测试了其抗压和抗折强度,并研究了高温(400℃,600℃和800℃)作用对其抗折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了观察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切丝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约25%,抗折强度提高超过10%;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显著降低,纤维的增强效果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减弱,在600℃后几乎失去增强效果。显微分析显示,纤维丝的存在能有效限制混凝土砂浆中裂缝的开展;高温后,混凝土内部的骨料强度降低,在加载时多被压碎,因而混凝土的强度具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抵消了纤维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 混凝土 玄武岩纤维 高温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指标换算
4
作者 董硕 郑立森 +2 位作者 史奉伟 王来 刘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 以再生粗骨料替换率(0%~100%)和钢纤维体积掺量(0%~1.5%)为主要变量,设计制作了240个钢纤维地聚物再生混凝土(SFGRC)试件,并进行各项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替换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均会降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时,采用再生粗骨料100%替换天然骨料的SFGRC,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5%、9%、25%、15%和15%,峰值应变增加24%。除了弹性模量外,钢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试件破坏呈延性模式;当再生粗骨料替换率为100%时,掺入1.5%钢纤维的SFGRC后,其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分别增加15%、9%、10%、65%、39%。根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提出了SFGRC基本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换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纤维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强度指标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钢纤维改性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彦森 徐钟 +3 位作者 刘兵兵 孙晓静 杨瑞禧 余昊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分析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钢纤维或纳米SiO 2掺入均能显著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两者混合使用改性效果则更好。在抗压强度方面,纳米SiO 2改性煤矸石混凝土优于钢纤维;在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方面,钢纤维改性效果更好。纳米SiO 2和钢纤维的复合使用改性效果更好,是由于纳米SiO 2不仅提高了地聚物凝胶的微密度,而且增强了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丰富了纳米SiO 2和钢纤维改性地聚物复合材料性能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纤维 纳米SiO 2 微观形貌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方法研究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劈裂破坏的损伤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涛 任会兰 +2 位作者 宁建国 宋水舟 檀日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劈裂破坏的细观损伤机制,对在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健康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通道声发射系统,采集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试件(钢纤维含量分别为15和45 kg/m 3)劈裂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k-me... 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劈裂破坏的细观损伤机制,对在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健康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通道声发射系统,采集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试件(钢纤维含量分别为15和45 kg/m 3)劈裂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对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损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抑制了混凝土中裂纹扩展,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峰后韧性;声发射计数和能量参数变化特征反映了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宏观变形、破坏的细观损伤演化过程。最后,识别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中砂浆基体开裂和钢纤维拉拔的两种损伤机制。与砂浆基体开裂相比,钢纤维拉拔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具有计数高、幅值高、能量强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SFRC) 声发射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公晋芳 任永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掺入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抗氯离子侵蚀性及抗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EM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释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 为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掺入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抗氯离子侵蚀性及抗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EM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释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当纤维掺量为0%~0.6%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物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当掺量超过0.6%时,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开始下降.通过SEM分析也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提高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密实性,从而显著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最终推荐掺量0.6%长度为12 mm的聚丙烯纤维为最佳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纤维 地聚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冻性能 抗氯离子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约束磷石膏基地聚物的力学性能
8
作者 王永瑞 陈兵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8-464,共7页
以磷石膏和矿渣为主要内填料,制备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磷石膏基地聚物.通过21组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FRP层数、碱激发剂掺量、磷石膏掺量、粉煤灰掺量及粉煤灰钙含量对试件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层... 以磷石膏和矿渣为主要内填料,制备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磷石膏基地聚物.通过21组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FRP层数、碱激发剂掺量、磷石膏掺量、粉煤灰掺量及粉煤灰钙含量对试件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层FRP约束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约为未约束试件的6、9倍;掺入少量低钙粉煤灰可以大幅提高未约束试件的强度,掺入少量高钙粉煤灰可以提高约束试件的强度;外加约束抑制了地聚物的泛碱问题,避免了强度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地聚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力学特性
9
作者 许金余 苏灏扬 +1 位作者 白二雷 刘志群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100 mm 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BFRGC)的瞬时高温动态力学特性.采用厚度为1.0 mm,直径为30,35,40,45,50 mm的铝片作为整形器对入射波进行整形,保证了试验过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100 mm 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BFRGC)的瞬时高温动态力学特性.采用厚度为1.0 mm,直径为30,35,40,45,50 mm的铝片作为整形器对入射波进行整形,保证了试验过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玄武岩纤维地聚物混凝土(BFRGC)的动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能量吸收特性随应变率的提高近似线性增长;200℃时BFRGC的动态抗压强度相对于常温时大幅度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BFRGC的峰值应变显著提高,且均大幅度高于常温时的峰值应变值;200~600℃时BFRGC的吸能特性明显优于常温状态,而800℃时能量吸收特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地聚混凝土 高温 应变率 动态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然纤维增强地聚物材料:综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世玉 赵人达 +3 位作者 曾宪帅 贾文涛 靳贺松 李福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07-7113,共7页
自然纤维是一种来源广泛、低价环保的可再生资源,用自然纤维替代合成纤维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另外,地聚物是一种新兴的无机硅铝酸盐胶凝材料,被认为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理想替代品,同样备受瞩目。地聚物混凝土具有... 自然纤维是一种来源广泛、低价环保的可再生资源,用自然纤维替代合成纤维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另外,地聚物是一种新兴的无机硅铝酸盐胶凝材料,被认为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理想替代品,同样备受瞩目。地聚物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防火、耐高温、绿色环保及有效固定重金属等优点,但是其脆性大、抗裂性差。在地聚物混凝土中掺入自然纤维具有轻质、保温隔热及延缓混凝土开裂等特性,而且对生态友好,可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确定自然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结构的增强效果和机理,本文评述了近期国内外有关自然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首先总结了自然纤维的来源、处理方式及基本力学性质;其次详述了自然纤维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地聚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最后讨论了自然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耐热性,并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纤维 纤维 碱激发 地聚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PVA混杂纤维增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晋源 姜屹 +3 位作者 王利民 丁风宇 郭亮 段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0-1437,1443,共9页
为改善地聚物的高脆性和抗折强度低的固有缺陷,采用剑麻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PVA)对偏高岭土(MK)基地聚物进行强化,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对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配比,通过抗压与抗折强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压汞仪分析... 为改善地聚物的高脆性和抗折强度低的固有缺陷,采用剑麻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PVA)对偏高岭土(MK)基地聚物进行强化,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对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配比,通过抗压与抗折强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压汞仪分析(MIP)、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综合分析经硫酸盐溶液侵蚀后纤维增强地聚物的力学强度、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以评价其耐久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可大幅提升地聚物力学性能,配比为98.75wt%的MK、0.5wt%的PVA和0.75wt%的剑麻纤维制备得到的纤维增强地聚物的抗压、抗折强度最高且最稳定;纤维的掺杂可提高地聚物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在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和养护条件下地聚物的晶相组成出现差异,产生硫酸钠盐晶体;相比于低浓度硫酸盐侵蚀条件,经高浓度硫酸盐侵蚀的地聚物产生更多的裂纹和孔隙,抗压强度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 偏高岭土 混杂纤维增强 硫酸盐侵蚀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韧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华 郭梦雪 +1 位作者 于基宁 杨世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改善地聚物延性较差的缺点,采用镀铜微细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制备了不同纤维类型、布置形式与体积掺量的纤维增韧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层面解释了不同布置形式的纤维增韧... 为改善地聚物延性较差的缺点,采用镀铜微细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制备了不同纤维类型、布置形式与体积掺量的纤维增韧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层面解释了不同布置形式的纤维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分别以拔出与断裂的形式有效地阻止地聚物混凝土裂缝的发展;对于整体式单掺钢纤维与整体式混掺纤维地聚物混凝土试样,其劈裂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层布式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试样可达到与整体式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相当的力学性能且前者的纤维用量仅为后者的40%左右;与整体式纤维增韧机理不同,层布式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试样中双层钢纤维相当于“双层弹性板”,除了聚丙烯纤维以及钢纤维的“桥接”作用,还可与基体周围的钢纤维互相交叉形成网状结构,钢纤维网状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纤维的相对位移,显著提升了试样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纤维增韧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整体式纤维 层布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地聚物混凝土断裂性能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世玉 赵人达 +1 位作者 郭秋雨 曾宪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性质的纤维对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GPC)断裂性能的影响,通过切口梁的3点弯曲试验,探讨不同体积率的玄武岩纤维(BF)、聚乙烯基聚丙烯纤维(SPPF)及端勾钢纤维(SF)对GPC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BF增强GPC(BFGPC)、SPPF增强... 为研究不同性质的纤维对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GPC)断裂性能的影响,通过切口梁的3点弯曲试验,探讨不同体积率的玄武岩纤维(BF)、聚乙烯基聚丙烯纤维(SPPF)及端勾钢纤维(SF)对GPC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BF增强GPC(BFGPC)、SPPF增强GPC(SPPFGPC)和SF增强GPC(SFGPC)较GPC(对照组)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显著提高,最大抗压强度分别在体积率为0.2%、0.8%和1.0%获得,劈裂抗拉强度对应的最佳体积率分别为0.2%、0.4%和1.0%。2) BFGPC的各断裂性能指标均随BF体积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体积率为0.2%时,BFGPC的起裂韧度K_(ⅠC)^(ini)、失稳韧度K_(ⅠC)^(un)、等效裂缝长度ae和断裂能GF的增益比最大;BFGPC是以BF拉断为主要特征的脆性破坏。3)在低掺量范围内,SPPFGPC的各断裂性能指标随纤维体积率增加而增大;在高掺量范围内,SPPFGPC的各断裂性能指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SPPF的体积率为1.5%时有最大增益比;SPPFGPC以SPPF脱黏和拔出的形式失效。4)随着SF体积率的增加,SFGPC的各断裂力学参数和断裂能逐渐增大,SFGPC具有显著的延性破坏特征;建议采用的体积率为0.5%~1.5%。5)在GPC体系中,SF的增强、增韧效果最好,BF的增强效果胜于SPPF,但SPPF的增韧效果可能优于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地聚混凝土 力学性能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聚物混凝土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申晨 万小梅 +2 位作者 张素磊 赵铁军 鹿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7,共5页
应变硬化超高韧性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又称工程地聚物复合材料(EGC)或工程地聚物混凝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EGC以其优异的裂缝控制能力和超高的韧性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了EGC材料设计方法和基本力学... 应变硬化超高韧性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又称工程地聚物复合材料(EGC)或工程地聚物混凝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EGC以其优异的裂缝控制能力和超高的韧性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了EGC材料设计方法和基本力学性能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EGC材料设计方面,主要对基体、复合材料和环境因素三方面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尤其是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准应变硬化模型;在力学性能方面,主要概述了EGC材料的抗折、抗压和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应变行为和裂缝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为EGC的进一步发展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工程地聚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缠绕混凝土墩柱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东 赵颖华 李岚波 《国外桥梁》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利用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介绍了利用FRP材料对混凝土墩柱进行抗震加固的机理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地震中轴向压力与单向及双向地震往复荷载耦合作用下FRP加固混凝土墩柱的力学响应 ,并与非加... 利用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介绍了利用FRP材料对混凝土墩柱进行抗震加固的机理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地震中轴向压力与单向及双向地震往复荷载耦合作用下FRP加固混凝土墩柱的力学响应 ,并与非加固墩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此种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抗震加固 有限元分析 FRP 纤维增强 混凝土墩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澳大利亚的最近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俊力 任杰 Jonathan Phuong Tran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8-1813,1888,共7页
3D打印,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是通过逐层累积叠加制造三维物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过去几年中,这种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建筑业的关注。与传统混凝土浇筑技术相比,3D打印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自由建筑制造,同时减小对人工劳动力... 3D打印,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是通过逐层累积叠加制造三维物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过去几年中,这种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建筑业的关注。与传统混凝土浇筑技术相比,3D打印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自由建筑制造,同时减小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关于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对澳大利亚在3D打印混凝土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两所高校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两所学校分别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大学)和斯威本科技大学。本文首先介绍了两所高校的打印设备及其特点,随后讨论了具体研究领域和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章。RMIT大学主要侧重于研究纤维增强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影响,而斯威本科技大学则着重研究3D打印地聚物混凝土的性能。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3D打印混凝土研究团队和研究进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增材制造 混凝土打印机 纤维增强 地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ZM的FRP约束空心组合柱的承载性能预测
17
作者 刘炀 谢桂华 +2 位作者 朱宇杰 严鹏 陶子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基于内聚区模型(CZM),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性能数值分析方法和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要设计参数对组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ZM适用于FR... 基于内聚区模型(CZM),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性能数值分析方法和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要设计参数对组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ZM适用于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FRP粘结界面性能的研究;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FRP的层数和钢管厚度,能够使结构承载性能提高,但同时可能增大FRP粘结层的横向变形,从而导致FRP脱粘风险增大;同等条件下,相对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更有利于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FRP约束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内边界几何形状对结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内边界的光滑程度能优化结构的内应力分布,从而提高其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钢管混凝土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区模型 承载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