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纯度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帅辉 王伟杰 +4 位作者 余正 任和 李帅鹏 杨艳坤 白仲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获得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与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antithrombin,TAT)单克隆抗体及建立相应复合物的检测方法,需要制备高纯度的PIC与TAT复合物。以脂血血浆为研究材料,进行血浆前处... 为获得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与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antithrombin,TAT)单克隆抗体及建立相应复合物的检测方法,需要制备高纯度的PIC与TAT复合物。以脂血血浆为研究材料,进行血浆前处理,通过尿激酶激活血浆,经Lysine-sepharose亲和层柱,最后获得高纯度的PIC;处理过的血浆经过氯化钡吸附、饱和硫酸铵沉淀后,获得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与凝血酶原(prothrombin,Pro-T);采用Ecarin蛇毒激活Pro-T获得T,将T与AT分别通过Heparin-sepharose亲和柱以提高其纯度,使其在体外混合反应得到TAT混合物,再经Heparin-sepharose亲和柱除去未反应的T与AT,最终获得高纯度TAT。通过SDS-PAGE、紫外分光光度法与HISCL自动分析仪对产物进行鉴定与定量。结果表明:PIC最佳激活条件为2 mg尿激酶/100 mL血浆,37℃激活30 min,最终获得2.5 mg PIC,经SDS-PAGE鉴定纯度在90%以上;Pro-T的激活条件为0.5 mL蛇毒/100 mL血浆,37℃激活20 min,从100 mL血浆中获得2.1 mg T与6.2 mg AT;T与AT体外最佳反应质量比例为0.7∶1,经SDS-PAGE鉴定TAT的纯度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抗凝血 -α2-纤溶酶抑制剂 亲和层析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IC、TM、t-PAIC四种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蒋冬雪 翟志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minogen an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scular coagulation,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33例有出血倾向或血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2017年版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分为显性DIC组、前DIC组和非DIC组,采用新的自动化技术检测实验室指标,包括TAT、TM、PIC、t-PAIC,比较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其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显性DIC患者中,TAT、TM、P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t-PAIC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前DIC患者中,TAT、TM、PIC、t-PAIC水平显著高于非DIC患者;ROC曲线显示,TAT、TM、PIC及t-PAIC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7,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可达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33.结论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可提高DIC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抗凝血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组织型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万林 张薇 +4 位作者 张天龙 田国祥 孟庆义 张艳苓 孙艳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趋化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PAI-1)、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口...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趋化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PAI-1)、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口服+常规治疗(芪参组,n=50)与常规治疗(对照组,n=50),比较两组PCI术前1 d、PCI术后24 h、PCI术后第4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的差异。结果:共有100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1 d、PCI术后24 h,芪参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芪参组PCI术后4周的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和内皮素-1有明显回落(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间与PCI术前1 d比较,PCI术后24 h及PCI术后4周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内皮素-1浓度均较术前1 d有明显改变(PCI术后24 h为增加,PCI术后4周为回落,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趋化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急性冠脉综合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敏C反应蛋白 1型激活物抑制 内皮素一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