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瘤微坏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步星耀 赵红卫 +4 位作者 章翔 于耀宇 陈航 张永福 张云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微坏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脑膜瘤组织中PAI-1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瘤微坏死发生率与PAI-1表达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 目的:探讨脑膜瘤微坏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脑膜瘤组织中PAI-1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瘤微坏死发生率与PAI-1表达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0.48和0.61,P<0.01);微坏死组脑膜瘤PAI-1表达阳性率85.2%(23/27),术后3年复发率40.7%,分别显著高于无微坏死组的9.5%(6/63)(P<0.01)和6.3%(P<0.01);微坏死组脑膜瘤5年生存率66.7%明显低于无微坏死组的95.2%(P<0.01)。结论:PAI-1可能是脑膜瘤发生微坏死的重要因子,脑膜瘤微坏死对判定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 预后 脑膜瘤微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促进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继红 吴雪梅 +4 位作者 李兴国 李宏昆 郑宏宇 赵学凌 王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0-894,共5页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DVT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创伤后2.5 h和25 h)解剖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将实验组分为B组(血栓形成前组,创伤后2.5 h)、C组(血栓形成组,创伤后25 h)和D组(血栓不形成组,创伤后25 h)。分离股静脉内皮组织,提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针对上述基因进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及实时PCR结果均发现创伤后2.5 h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均上调,且B组高于A组和D组(P<0.05);血栓形成时,两者亦显著上调,且C组高于A、B、D组(P<0.05),而A、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hway分析提示TGF-β1是Serpine1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诱导Serpine1的过度表达,抑制纤溶,促进血栓形成。结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创伤性DVT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转化生长因子-Β1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国宪 沈捷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病(HT)组和非高血压病(NGT)组。分析他们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2型DM者和非DM者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0和6.3,P<0.05);在DM组中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者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9和7.6,P<0.05和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和年龄有显著关系(P<0.001),与PAI-1基因多态性也有显著意义(P<0.01),与肥胖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因素;PAI-1基因突变可能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基因启动子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基因变异 DM HT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慧 高传玉 +4 位作者 李海剑 李玉东 杨守忠 毛绍芬 陶雅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和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G1组)、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组(G2组)及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氯沙坦治疗组(G3组)。G2、G3组持续给予胆固醇喂养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G3组内膜剥脱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氯沙坦10 mg/kg。3组均于6周后取兔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PARγ和PAI-1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PPARγ和PAI-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喂养6周后,3组之间内膜厚度(IT)、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IT/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IA/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8.700、69.100、133.200和97.500,P均<0.001)。3组之间PPARγ和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3.800、26.500、9.200和17.400,P均<0.05)。结论:氯沙坦可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改善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从而影响PAI-1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生殖周期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
5
作者 曾益军 季煜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生殖腺上皮中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表达情况。方法 出生后第 9天至 6 0天小鼠72只 ,雌雄各半 ,按出生后第 9、1 5、2 0、2 5、32、4 0、4 5、50、6 0天分为 9组 ,每组 8只小鼠 ,雌雄各半 ,取小鼠的卵巢和... 目的 研究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生殖腺上皮中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表达情况。方法 出生后第 9天至 6 0天小鼠72只 ,雌雄各半 ,按出生后第 9、1 5、2 0、2 5、32、4 0、4 5、50、6 0天分为 9组 ,每组 8只小鼠 ,雌雄各半 ,取小鼠的卵巢和睾丸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卵巢和睾丸石蜡切片上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出生后第 9~ 30天的小鼠卵巢和睾丸中没有检测出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 ,而在第 30~ 6 0天的小鼠卵巢中检测出uPA、uPAR表达 ,在第 30~ 6 0天的小鼠睾丸中检测出tPA的表达 ,并且表达量较强。结论 小鼠生殖周期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的表达与大鼠生殖腺中的规律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因子 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生殖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层相关妊娠疾病胎盘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表达
6
作者 庞战军 周君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表达差异与葡萄胎、先兆子痫等滋养层细胞相关妊娠疾病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比较葡萄胎组织、早孕绒毛、先兆子痫足月胎盘和正常...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表达差异与葡萄胎、先兆子痫等滋养层细胞相关妊娠疾病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比较葡萄胎组织、早孕绒毛、先兆子痫足月胎盘和正常(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足月胎盘组织中TIMP-1、TIMP-3和PAI-1等的表达差异。结果:早孕绒毛中TIMP-1和PAI-1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而葡萄胎组织中TIMP-3的表达明显强于早孕绒毛组织。正常足月胎盘绒毛组织中TIMP-3的表达也强于早孕绒毛。与正常足月胎盘绒毛组织相比,TIMP-3在先兆子痫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更强。此外,自然分娩足月胎盘绒毛组织与剖宫产足月胎盘绒毛组织相比,TIMP-1、TIMP-3和PAI-1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IMP和PAI-1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葡萄胎、先兆子痫等与滋养层密切相关的妊娠疾病的病理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疾病 先兆子痫 葡萄胎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抑制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申景欣 潘琼 薛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1(PAI-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宫腹腔镜检查及...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1(PAI-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PCOS患者共30例及正常卵巢活检标本20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A、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 PCOS组u-PA、t-PA在颗粒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及26.67%,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及20.00%,对照组u-PA、t-PA在颗粒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0%及75.00%,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及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PAI-1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56.67%,在间质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63.33%,对照组PAI-1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在间质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的异常表达与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1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伟 薛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栓治疗 生物学标记物 卒中后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凝血酶激活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志明 余叶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64-865,868,共3页
胰岛素抵抗 (IR)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纤溶异常是IR的重要病理组成部分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IR状态下 ,脂肪组织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AI 1)增多 ,同时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IR)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纤溶异常是IR的重要病理组成部分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IR状态下 ,脂肪组织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AI 1)增多 ,同时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一氧化氮 (NO)生成减少。使机体处于高凝血、低纤溶状态 ,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B细胞功能失代偿而血糖升高后 ,机体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生成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重 ,凝血、纤溶异常进一步发展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 ,深入研究IR状态下的凝血、纤溶异常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一氧化氮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舒注射液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王承龙 杨积武 林钟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欣舒注射液 (XSPS)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本雄性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 目的观察欣舒注射液 (XSPS)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本雄性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球囊导管剥脱其腹主动脉内皮。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7天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GMP 14 0 ,t PA、PAI 1的含量。结果XSPS可显著降低血浆GMP 14 0水平 ,使t PA升高、PAI 1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XSPS可明显抑制兔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的活化 ,促进纤溶活性 ,从而抑制动脉成形术后血栓的形成 ,可能达到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舒注射液 血管内膜剥脱术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 Ⅰ型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条件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TGF-β_1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海剑 刘章锁 +2 位作者 刘书真 程根阳 王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GZ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NG,含1000m...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GZ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NG,含1000mg/LD-葡萄糖)、高糖组(HG,含4500mg/LD-葡萄糖)、HG+RGZ(5μmol/L)组、HG+RGZ(10μmol/L)组和HG+RGZ(15μmol/L)组,作用24h后,提取细胞RNA,用RT-PCR检测各组TGF-β1和PAI-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G组细胞TGF-β1和PAI-1mRNA水平较NG组显著升高,RGZ可抑制这种高表达,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GZ可以改善高糖导致的肾脏成纤维细胞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糖 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uPA PAI-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洁清 凌丹 +2 位作者 李力 黎丹戎 张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166,共4页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卵巢恶性肿瘤(Ⅰ~Ⅱ期14例,III~IV期26例)、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1)uPA、PAI-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52.5%及67.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2)uPA、PAI-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与病理类型、腹水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3)uPA、PAI-1在III~IV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及肝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AI-1与残存灶大小呈正相关。4)uPA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49.0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29.3个月);PAI-1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52.2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31.8个月),(P均<0.01)。5)COX模型分析显示PAI-1蛋白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uPA、PAI-1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恶化有关,可作为估计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酶原激活因子 纤溶酶原抑制因子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国光 张翠 +1 位作者 陆晓华 李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核黄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生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核黄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生化方法检测24h尿蛋白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计算肾脏脏器系数(KW/BW);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别肾皮质TGF-β1、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PAI-1)蛋白质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核黄素治疗组大鼠尿蛋白量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及血清SOD、CAT活性升高(P<0.01),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核黄素治疗组肾皮质TGF-β1及PAI-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结论:核黄素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蓉 张农 +2 位作者 陈广平 刘琛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7-250,254,F004,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体建立大鼠Thy 1肾炎模型 ,并应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分别于 1、3、7、14、2 1、2 8d处死动物并提取其肾组织总RNA ,应用半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观察对照组 (N组 )、肾炎组 (G组 )和肝素组 (H组 )肾皮质PAI 1mRNA的表达。按常规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 ,应用RT PCR半定量法观察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PAI 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细胞计数显示 ,7至 2 1d ,G组肾小球细胞数较N组明显增生 (P <0 .0 1) ,H组肾小球细胞数较G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RT PCR结果显示 ,G组7至 2 1dPAI 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 (P <0 .0 5 ) ;H组 3至 2 8d时PAI 1的表达较G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2 )体外研究结果表明 ,当肝素浓度范围为 3~ 6 0 0 μg/mL时 ,系膜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 ,PAI 1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肝素可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抑制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大鼠 系膜细胞增殖 I型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HY-1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uPA、PAI-1、TGF-β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聪聪 王佳 +3 位作者 明雪 高燕洪 张应凤 陈怀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宫腔粘连(...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与宫腔粘连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40例行宫腔粘连术的IUA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实验组(其中轻度粘连17例,中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l0例),以45例非IUA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和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PAI-l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粘连程度的加重,实验组子宫内膜中u PA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而PAI-l及TGF-β1的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粘连组中的表达高于轻-中度粘连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PAI-l及TGF-β1的变化可能会促进IUA的发生、发展,且其改变的幅度与宫腔粘连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剂 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ET-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欧阳琳 彭佑铭 +2 位作者 伍国宝 许向青 何智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9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与11例对照组髂内动脉的血管壁病理改变与钙化程度,检测PAI-1,t-PA和ET-1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其中病例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组(11人)和40岁以下组(8人),对照组均为40岁以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血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结果: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髂内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钙化程度增加(P<0.05);在MHD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岁以上组比40岁以下组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值、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血管壁中膜厚度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P<0.01);PAI-1,t-PA,ET-1在MHD患者髂内动脉管壁中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上调(P<0.05);PAI-1和ET-1在40岁以上组较40岁以下组的表达上调(P<0.05),t-PA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或ET-1的表达与年龄或血压呈正相关;t-PA的表达与年龄、血压无相关性(P>0.05)。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液透析时间与血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钙化程度、PAI-1、t-PA以及ET-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40岁以下者更为严重;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2)PAI-1和ET-1的异常表达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t-PA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作用不明显。3)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判断。4)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可能不是加速动脉硬化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内皮素-1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PCOS糖代谢、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君利 陈子江 +5 位作者 赵跃然 王来城 赵力新 唐蓉 马增香 石玉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代谢、肥胖的关系。方法:PCR-RFLP法检测42例正常育龄妇女,101例PCO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A、B、C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非肥胖组]...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代谢、肥胖的关系。方法:PCR-RFLP法检测42例正常育龄妇女,101例PCO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A、B、C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非肥胖组]PAI-1基因启动子4G/5G位点插入或缺失多态性,比较组间多态基因型分布及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BMI、Homa-IR指标PCOS糖代谢C组>B组>A组、肥胖PCOS组>非肥胖PCOS组,ISI则相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PCOS组不同糖代谢组PAI-1基因4G/5G多态基因型分布无差异,但PCOS组、PCOS糖代谢异常C组与对照组、PCOS非肥胖组与肥胖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39、4.018、4.151;P均<0.05);4G型(4G/4G基因型)PCOS组、PCOS糖代谢异常C组与非肥胖PCOS组分布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与肥胖PCOS组;5G型(4G/5G+5G/5G基因型)分布相反。结论:①PCOS患者高PAI-1 4G/4G多态基因型,可能是其高PAI-1活性现象的重要遗传基础。②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可能与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非肥胖PCOS发病、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基因多态 糖代谢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基因多态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泰山 刘丽梅 +4 位作者 周文锐 李鸣 徐靖 陆惠娟 项坤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与上海地区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7例组成T2DM组,其进一步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n=80)和糖尿病肾病组(n=167),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组(n=12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与上海地区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7例组成T2DM组,其进一步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n=80)和糖尿病肾病组(n=167),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组(n=129)和显著蛋白尿肾病组(n=38);同时设立非糖尿病对照组(n=87)。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ASP法)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bp处的4G/5G多态,确定各组PAI-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对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并比较组间携带纯合子风险等位基因4G/4G的基因型频率差异。结果T2DM组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4G/4G基因型及4G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无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P<0.01,OR=2.4,95%C I=1.3~4.4),4G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增加(P<0.05,OR=1.6,95%C I=1.1~2.3)。结论PAI-1基因多态与中国人T2DM无肾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携带PAI-1基因的4G/4G纯合子基因型的糖尿病患者,其进展为糖尿病蛋白尿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4G/5G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erpine1、vWF、PF4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继红 赵学凌 +2 位作者 李宏昆 吴雪梅 王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第4因子(PF4)mRNA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15例和无血栓形成...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第4因子(PF4)mRNA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15例和无血栓形成组1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5例。采集患者血栓形成和不形成时相应状态的血液样本,提取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PCR和实时-PCR技术,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PCR和实时-PCR的检测结果一致,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血栓形成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表达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转化生长因子-β1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第4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过表达及沉默对绒癌细胞系JAR侵袭相关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晓华 庞战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 F10基因是本研究前期发现在葡萄胎中高表达的新基因,本文为明确F10过表达和沉默对绒癌细胞系JAR侵袭性的影响,探讨F10基因与部分侵袭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及RNA干扰技术,分别建立和筛选出F10基因稳定过表达及沉默... 目的 F10基因是本研究前期发现在葡萄胎中高表达的新基因,本文为明确F10过表达和沉默对绒癌细胞系JAR侵袭性的影响,探讨F10基因与部分侵袭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及RNA干扰技术,分别建立和筛选出F10基因稳定过表达及沉默的绒癌细胞系JAR。取SPF级裸鼠30只,随机均分为F10过表达组、未处理组、F10沉默组,每组10只,依次接种F10基因过表达的JAR细胞、未处理的JAR细胞和F10基因沉默的JAR细胞株,于接种5周后处死裸鼠收获皮下肿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比较不同组瘤体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侵袭相关蛋白酶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F10、MMP-2、8、11、16、19在F10过表达组、未处理组、F10沉默组中间的表达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PAI-1在F10过表达组中分别为0.118±0.029、0.174±0.005,在未处理组中分别为0.214±0.028、0.289±0.009,在F10沉默组中分别为0.430±0.017、0.517±0.074,3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10、MMP-2、8、11、16、19蛋白在F10沉默组、未处理组、F10过表达组依次递增(P<0.001),而TIMP-1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递减(P<0.001)。结论 F10通过上调MMP-2、8、11、16、19的表达,下调TIMP-1、PAI-1表达,参与调节绒癌细胞的增殖,从而可能参与调节绒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癌 F10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JA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