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荧光标记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飞 生欣 顾福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2,F0002,共4页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的纤毛器微管骨架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尾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小膜后微管、小膜托架微管及小膜托架间的倒"V"形微管连接;...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的纤毛器微管骨架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尾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小膜后微管、小膜托架微管及小膜托架间的倒"V"形微管连接;波动膜基部形成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但不同位置的棘毛基部微管发达程度不一样;背触毛基部以纤毛基体为中心向前、后皮层发出前纵微管和后纵微管,形成背皮层微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纤毛 鬃棘尾虫 纤毛器基部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基部微管的荧光标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兰侠 余齐耀 +2 位作者 俞丽丽 栾菊敏 顾福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578,F0002,共4页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Urostyla grandis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小膜托架及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和波动膜...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大尾柱虫Urostyla grandis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小膜托架及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和波动膜基体托架,额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及横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中腹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基部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是该纤毛虫皮层纤毛器基部的主要附属微管。据结果推测,尽管腹毛目纤毛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具有相同的结构成分,但其结构的组成、分化特征、定位和定向、发达程度等均有差异。所得结果为进一步说明纤毛虫细胞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及其微管建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纤毛 大尾柱虫 纤毛器基部微管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毛虫施氏腹柱虫细胞纤毛器微管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翟羽佳 范鑫鹏 +2 位作者 杨林颖 倪兵 顾福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应用荧光紫杉醇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显示,土壤纤毛虫施氏腹柱虫(Gastrostyla steinii)细胞纤毛器微管胞器中,口围带和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及口后微管束;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左、右缘棘... 应用荧光紫杉醇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显示,土壤纤毛虫施氏腹柱虫(Gastrostyla steinii)细胞纤毛器微管胞器中,口围带和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及口后微管束;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基部微管芽。与目前了解的纤毛虫同类微管结构相比较,施氏腹柱虫显示出其适应于土壤环境而与水生纤毛虫有所区别的一些基本特征,其棘毛基部微管的组成及定位具有该种土壤纤毛虫细胞的特异性。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全部保留,老的或先存的微管结构对新结构的发生和形成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且老结构在新结构分化和成熟期间也经历着行使相应的生理功能及逐渐退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纤毛 施氏腹柱虫 荧光紫杉醇荧光标记 激光共聚焦显 纤毛器基部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微管的荧光标记及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娜 周慧琳 +2 位作者 范鑫鹏 倪兵 顾福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由FLUTAX直接荧光标记的土壤腹毛类纤毛虫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由小膜托架、小膜基部的微管束和托架间的连接微管构成,波动膜基部含微管骨架网,口围带后端与波...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由FLUTAX直接荧光标记的土壤腹毛类纤毛虫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由小膜托架、小膜基部的微管束和托架间的连接微管构成,波动膜基部含微管骨架网,口围带后端与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额、腹、横棘毛基部由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构成,其横棘毛基部的前纵微管束显著发达,后纵微管束也明显可见;左缘棘毛基部含发达的前纵微管束和后纵微管束,但横微管束不明显;右缘棘毛基部含发达或较发达的横微管束和前纵微管束,但未见后纵微管束。分析表明,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分化特征具有种的特殊性,其中左、右缘棘毛基部微管的组成及发达程度不同在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道。结合已有资料推测,游仆虫类、尾柱虫类和尖毛虫类纤毛虫中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和建构特征的不同与类群间系统演化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管膜虫 纤毛微管 纤毛器基部微管 直接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