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酪氨酸酶活性肽及其活性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雅 郭明珠 +3 位作者 刘书源 桑亚新 张海恩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5-124,共10页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湿、保湿性能差异,探究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利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2.9 g/100 mL、酶解时间7.8 h、酶添加量7862 U/g。在此条件下,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35.14±0.03)%。酶解产物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0~5 kDa。抗酪氨酸酶活性较高组分为CP-1(<3 kDa),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51、2.03 mg/mL和7.29 mg/mL。经体外模拟消化后CP-1仍具有较高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此外,CP-1具有较高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代替甘油。本研究可为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肽的精深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鱼皮 胶原蛋白 抗酪氨酸酶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光辐照度对红鳍东方鲀视网膜、视蛋白基因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张志博 吴燕玲 +6 位作者 张怡宁 蔡皓玮 赵欣宇 张小龙 孙研 刘鹰 马贺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为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在室内养殖中的适宜光照条件,将其分别置于5种绿光辐照度(G1∶300 mW/m^(2)、G2∶500 mW/m^(2)、G3∶750 mW/m^(2)、G4∶1000 mW/m^(2)和G5∶1500 mW/m^(2))及白光(W)和黑暗(D)环境下,进行为期60 d... 为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在室内养殖中的适宜光照条件,将其分别置于5种绿光辐照度(G1∶300 mW/m^(2)、G2∶500 mW/m^(2)、G3∶750 mW/m^(2)、G4∶1000 mW/m^(2)和G5∶1500 mW/m^(2))及白光(W)和黑暗(D)环境下,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观察其视网膜结构,并测定视网膜厚度、视蛋白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绿光辐照度未对幼鱼的视网膜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视网膜厚度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不同趋势,其中G3组幼鱼的感光层占比(PRos/is/TT)最高(P<0.05),外网层占比(OPL/TT)显著高于除G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G2和G3组幼鱼的外核层占比(ONL/TT)显著高于G1和G4组(P<0.05)。视蛋白基因表达方面,W组和D组的视杆视蛋白(Rod opsin)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G3组的短波蓝色敏感视蛋白(SWS2)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视蛋白3(Opsin3)在W组和G5组的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对于抗氧化酶活性,绿光处理组的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辐照度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室内养殖环境中建议选用表面白色的养殖载体,并采用绿光光照条件养殖红鳍东方鲀幼鱼,控制辐照度在500~750 mW/m^(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辐照度 视网膜 视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王舒慧 赵睿虎 +2 位作者 曹新宇 李欣阳 姜志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49-453,共5页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h,对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丁香油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高麻醉浓度下更显著。经丁香油麻醉及复苏24 h后,大部分的幼鱼血液生化指标与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未麻醉前不同。该试验得出了适宜红鳍东方鲀幼鱼运输和操作的丁香油浓度范围,为丁香油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及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孟祥科 孙阳 +4 位作者 屈菲 姜志强 毛明光 李艳秋 吴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豆粕 植酸酶 生长 消化酶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亚 王华 +3 位作者 王伟 刘恒明 张涛 姜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O和RN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RO和RN与体质量(W)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O/N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红鳍东方鲀幼鱼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温度变化对其代谢的影响较小,且红鳍东方鲀幼鱼摄取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苏鹏 潘金露 +4 位作者 韩雨哲 刘海映 霍圃宇 孙航 姜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壳寡糖 血清生化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 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岳亮 王新安 +6 位作者 马爱军 孙志宾 倪世俊 赵艳飞 侯仕营 翟介明 孟雪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生物多元统计 雌雄判别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3 位作者 庄志猛 陆丽君 李伟业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5,共6页
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 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体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玉美 王蕾 +3 位作者 谭照君 赵海涛 李恒德 孙效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利用21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河北省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良种场引进的日本群体和选育的秦皇岛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日本与秦皇岛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3697和2.8593,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6516和0.6073,多态... 本文利用21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河北省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良种场引进的日本群体和选育的秦皇岛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日本与秦皇岛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3697和2.8593,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6516和0.6073,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6009和0.5509。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潜力。同时,本文通过对21个微卫星座位与日本群体的体长、体重和体高三个经济性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得到6个与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f161、f273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f170、f501与体长显著相关(P<0.05),而f53、f331与体高显著相关(P<0.05)。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与4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微卫星 遗传结构 经济性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建洲 申雪艳 +2 位作者 杨官品 宫庆礼 顾谦群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96,共7页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纯(WP)两个地理...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纯(WP)两个地理种群和一个养殖红鳍东方鲀(CR)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共获得10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5~25之间,9个位点在三群体观测杂合度的范围从0.8167到1.0000,三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排列顺序为WR(O.8661)>WP(0.8272)>CR(0.7832);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其中WR和WP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6),WR和CR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923);3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很小,其中,WR和WP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0.0177),WR和CR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0290),与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纯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纯应为同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假睛东方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性化及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贺 李佳奇 +5 位作者 马海艳 李雅娟 姜志强 李霞 徐雯 江振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探索无需紫外线照射、无需投喂性激素、操作简单的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雄性化的新方法,分别在孵化后15、45、75d将鱼苗进行15℃和17℃低温处理65d,以正常培育温度21℃为对照组,设置平行试验组,并对其性比及性别分化... 为探索无需紫外线照射、无需投喂性激素、操作简单的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雄性化的新方法,分别在孵化后15、45、75d将鱼苗进行15℃和17℃低温处理65d,以正常培育温度21℃为对照组,设置平行试验组,并对其性比及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在15℃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可达(74.70±2.79)%;在17℃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为(59.60±3.49)%;在21℃条件下,对照组雄性率为(51.57±0.06)%;温度与雄性率呈负相关(R=-0.827),与雌性率呈正相关(R=0.823)。(2)在21℃条件下,对照组孵化后48d时出现卵巢腔,标志着卵巢分化的开始,68d时生殖腺柄部出现裂缝状的输精管原基,标志着精巢开始分化;在17℃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63d时观察到明显的卵巢腔,83d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性腺;而在15℃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73d时出现明显卵巢腔,93d时出现精小叶,标志组织学上的分化。研究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性腺中细胞分裂速度呈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升温有助于性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低温诱导 雄性化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陆丽君 马爱军 +5 位作者 王新安 岳亮 孟雪松 翟介明 谭林涛 侯仕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3,共7页
对中国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选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国内来自不同养殖区的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文登群体(WD)、莱州群体(LZ)、日本群体1(J1)、日本群体2(J2)、唐海群体(THQ),进行... 对中国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选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国内来自不同养殖区的5个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文登群体(WD)、莱州群体(LZ)、日本群体1(J1)、日本群体2(J2)、唐海群体(THQ),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不等;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7、0.26、0.18、0.25、0.20;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5、0.57、0.69、0.71、0.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排列顺序为J2(0.65)>J1(0.63)>THQ(0.55)>LZ(0.51)>WD(0.48)。分析结果表明,1)WD和LZ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33 6;LZ与J1群体间遗传距离大,为0.624 2;2)WD群体遗传多样性为中度多态(0.25<PIC<0.5),LZ、J1、J2以及THQ群体遗传多样性均为高度多态(PIC≥0.5)。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主要养殖区域红鳍东方鲀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指导红鳍东方鲀亲本选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永新 刘奕 +1 位作者 周勤 张红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制定红鳍东方鲀家系配组方案提供可行性指导,利用微卫星标记辅助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家系的建立,选择34个微卫星标记对红鳍东方鲀两个群体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A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 为制定红鳍东方鲀家系配组方案提供可行性指导,利用微卫星标记辅助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家系的建立,选择34个微卫星标记对红鳍东方鲀两个群体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A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6.647 0和0.711 5,B群体的相应值分别为4.647 1和0.646 1,且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0 7,基因流(Nm)为4.679 6,表明红鳍东方鲀群体间存在低程度的遗传分化和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所占比例为78.49%,而群体之间仅占21.51%;根据群体间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系统树,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1~0.82,依据遗传距离的远近将全部个体分成多个分支,不同分支内含有数个个体;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试验群体具备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不同个体之间拥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以根据个体之间遗传距离制定育种计划,建立家系进行选育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微卫星标记信息构建红鳍东方鲀家系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群体 微卫星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永新 周勤 +2 位作者 张红涛 姜长波 张福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4,共6页
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共测量了790尾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135日龄和200日龄的体质量和体长。将135日龄生长性状作为协变量构建3个动物模型,模型(1)包含加性遗传效应、母... 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共测量了790尾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135日龄和200日龄的体质量和体长。将135日龄生长性状作为协变量构建3个动物模型,模型(1)包含加性遗传效应、母本遗传效应和全同胞效应;模型(2)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母本遗传效应;模型(3)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全同胞效应。利用DMU软件,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选择最优模型估计红鳍东方鲀200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母本遗传效应对200日龄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确定模型(3)为最优模型。200日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6和0.14,全同胞效应比率分别为0.12和0.13。研究表明,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具备一定的选择潜力,应用家系选育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全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最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红鳍东方鲀早期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永新 周勤 +2 位作者 张红涛 姜长波 张福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研究了全同胞家系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早期幼苗在4个不同温度(15℃、17℃、19℃和正常养殖温度21~25℃)条件下,水温对其生长性状和雌雄性别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温度越低,鱼苗生长速度越慢。对照组(正常养殖温... 研究了全同胞家系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早期幼苗在4个不同温度(15℃、17℃、19℃和正常养殖温度21~25℃)条件下,水温对其生长性状和雌雄性别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温度越低,鱼苗生长速度越慢。对照组(正常养殖温度21~25℃)的幼苗生长最快,其次依次为19℃、17℃和15℃。30~90日龄,不同温度处理组绝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具有相似变化趋势。70日龄前,正常养殖温度组的绝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最高;80~90日龄,19℃组最高。统计180日龄各温度组雄性和雌性个体比例,利用组织学切片法辨别雄雌。15℃组雄性和雌性比例为86.67%和13.33%,17℃组为70.00%和30.00%,19℃组为56.67%和43.33%,正常养殖温度组为53.33%和46.67%。低温能够有效提高红鳍东方鲀家系雄性个体比例,15℃组为最佳诱导温度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红鳍东方鲀 生长 性别分化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气味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捷春 王锡昌 刘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35-339,共5页
以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环境下河豚鱼肉为原料,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新鲜鱼肉及经过蒸煮加热后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在相同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条件和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条件下,分别... 以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环境下河豚鱼肉为原料,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新鲜鱼肉及经过蒸煮加热后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在相同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条件和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条件下,分别检出暗纹东方鲀背肉加热前后28、25种及红鳍东方鲀背肉加热前后49、50种挥发性成分。醛类占暗纹东方鲀背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最高,烃类占红鳍东方鲀背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最高。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同种河豚鱼肉加热前后气味差异较相同条件下两种河豚鱼肉气味差异更大。结合感官评定可知,暗纹东方鲀泥土味较重,金属味和青草味是加热前后两种鱼肉变化较大的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 红鳍东方鲀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仪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贺 张蕊 +6 位作者 徐其征 麻天宇 江振华 庄子昕 高俊 姜志强 李雅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为探索无需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试验选用L_9(3~4)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温度设为0、2、4℃,处理持续时间设为30、45、60 min,处理起始时间设为2、5、8 min... 为探索无需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试验选用L_9(3~4)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温度设为0、2、4℃,处理持续时间设为30、45、60 min,处理起始时间设为2、5、8 min,共9个试验组,并对其后代采用单个胚胎染色体计数法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冷休克诱导得到的单倍体率最高为第7试验组和第9试验组,分别为受精后8 min在4℃下处理30 min和受精后5 min在4℃下处理60 min,单倍体率分别为86.7%和80.0%;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的3因素最优组合为处理温度4℃、处理持续时间60 min、处理起始时间8 min;影响冷休克诱导单倍体的3因素主次顺序为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持续时间;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携带的遗传基因全部为父本的遗传基因。研究表明,仅用冷休克方法可以成功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雄核发育单倍体率高达86.7%,为进一步研究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二倍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冷休克 雄核发育 单倍体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gsd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红伟 田雨顺 +4 位作者 姜丽楠 王连顺 刘洋 刘奇 刘圣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红鳍东方纯Takifugu rubripes的性别决定因子(gonadal soma derivedfactor,GSDF),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了红鳍东方纯舻妒基因(Trgsdf)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陆号:KR914667)。结果表明:Trgsdfc... 为研究红鳍东方纯Takifugu rubripes的性别决定因子(gonadal soma derivedfactor,GSDF),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了红鳍东方纯舻妒基因(Trgsdf)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陆号:KR914667)。结果表明:TrgsdfcDNA序列全长为1734bp,其中5’端非编码区144bp,开放阅读框648bp,3’端非编码区942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长度为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相同长度的跨膜区,1个N-糖基化位点NST,1个TGF-β家族成员特有的保守结构域;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纯GSDF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为26%~5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鱼类GSDF单独聚为一支,与TGF-β超家族内的其他成员分开,红鳍东方纯与青鳐Oryzias latipes GSDF的亲缘关系最近,先聚为一支,后与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聚在一起,与矛尾鱼Latimeria menadoensi5的GSDF亲缘关系最远:应用RT-PCR技术检测TrgsdfmRNA在雌性和雄性红鳍东方纯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TrgsdfmRNA在卵巢和精巢中高表达,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微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成鱼卵巢和精巢中Trgsdf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TrgsdfmRNA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P〈0.05),约为卵巢表达量的6倍。研究表明,鲈妒基因可能在红鳍东方纯的性腺尤其是精巢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性别决定因子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长富 郝薇薇 +4 位作者 仇雪梅 孔德荣 孟雪松 包玉龙 王秀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6,共7页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实时定量PCR 抗苗勒氏管激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晓明 刘海映 +3 位作者 张国胜 陈雷 邢彬彬 许传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在水温为(21.0±0.5)℃、盐度为32的条件下,研究了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体质量为2.73 g±0.66 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之内,随试验时间(t)的延长,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的半致... 在水温为(21.0±0.5)℃、盐度为32的条件下,研究了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体质量为2.73 g±0.66 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之内,随试验时间(t)的延长,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的半致死浓度(LC50)逐渐降低,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LC50=9452.2t-0.9529(R2=0.8794);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LC50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二者呈线性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LC50=-0.0303t+11.244(R2=0.891);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96 h LC50分别为146.41、8.45 mg/L,表明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生物毒性大于消油剂,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的生物毒性为一般毒性,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为高毒性;红鳍东方鲀中毒症状表现为在水面缓慢游动,有时失去平衡,身体侧翻,最后沉卧于水底死亡;死亡的红鳍东方鲀表现为鳃丝充血肿胀,鳃和体表的黏液分泌增加,体表腐烂发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消油剂 半致死浓度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