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吸附红霉素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鲁秀国 揭珊 付宇凌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以农用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负载Fe_(3)O_(4)磁性颗粒制备出磁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INBC,并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红霉素。采用SEM、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INBC的形貌结构等特征,并探讨INBC投加量、初始p H、初始浓... 以农用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负载Fe_(3)O_(4)磁性颗粒制备出磁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INBC,并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红霉素。采用SEM、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INBC的形貌结构等特征,并探讨INBC投加量、初始p H、初始浓度、温度等单因素变量对水中红霉素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霉素初始浓度为20 mg/L,INBC的投加量为0.3 g/L,初始p H控制在7,以200 r/min的转速在35℃下恒温震荡吸附240 min时,可以获得最佳去除率98.04%及吸附容量65.3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核桃壳 生物炭 红霉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剂parthenolide联合柔红霉素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
2
作者 胡国敏 赵杨 +3 位作者 符雪如 吴钰莹 卢洁 张红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每组5只。PN组小鼠每2 d腹腔注射0.2μg PN,共7次;DNR组小鼠分别于第1、2、3、8、9、10天腹腔注射0.6 mg DNR;PN+DNR组给药方案同各单药组;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体积PBS。第16天处死小鼠,分离瘤体,称取质量,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的瘤体积变化值分别为(1365.13±426.79)、(695.68±129.29)、(117.68±58.36)、(-44.55±78.74)mm~3,PN和DNR均可抑制瘤体积(P<0.05),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P=0.034);PN、DNR组、PN+DNR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5%、71.9%、86.8%。4组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0±1.58)%、(13.20±3.36)%、(34.32±3.40)%和(36.62±3.56)%,PN和DNR均可诱导瘤细胞凋亡,二者有协同作用(P=0.038)。结论:PN有抗髓系白血病效应,PN和DNR联合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核因子κB PARTHENOLIDE 红霉素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游雪甫 娄人慧 +3 位作者 张伟新 王跃明 闫桂华 陈慧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2-487,共6页
目的 评价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进行了比... 目的 评价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 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对 5 79株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相近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 2~ 8倍 ,优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稍弱于阿奇霉素。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对金葡菌显示抑菌作用 ,对化脓链球菌在 2~ 4倍 MIC浓度时显示杀菌作用 ;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随着 p H的增加而增强 ,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国产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国产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抗菌活性与进口相近 ,优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环11 12-碳酸酯 红霉素 红霉素 克拉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托红霉素片和颗粒质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宇 姚兰 +1 位作者 刘杨 傅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对国内上市的依托红霉素片和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市场中的依托红霉素片、颗粒进行检验,统计分析依托红霉素片、颗粒的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根据专题调研和标准检验结果,结合文献分析... 目的对国内上市的依托红霉素片和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市场中的依托红霉素片、颗粒进行检验,统计分析依托红霉素片、颗粒的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根据专题调研和标准检验结果,结合文献分析,针对依托红霉素标准中组分及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测定等的不足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本次抽检涉及的4个生产企业的23批依托红霉素片和16个生产企业的154批依托红霉素颗粒按法定标准检验,有176批次符合规定,合格率为99.4%。探索性研究采用新建的组分和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对依托红霉素原料和制剂的组分和有关物质进行了考察;按新增和修订的溶出度检查法,对20家企业的样品的溶出曲线进行了考察;含量测定时,应根据产品的处方工艺情况选择水解条件,才能保证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论依托红霉素片和颗粒质量状况较好,现行质量标准中项目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红霉素 依托红霉素颗粒 质量分析 抽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于小鼠体内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游雪甫 张伟新 +3 位作者 娄人慧 王跃明 闫桂华 陈慧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 评价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感染模型 ,观察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口服对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 ,并与罗红霉素、红霉素进行比较。结果 红霉素环 11,1... 目的 评价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感染模型 ,观察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口服对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 ,并与罗红霉素、红霉素进行比较。结果 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口服对金葡菌 15、金葡菌 91- 2 9、化脓链球菌 94 - 3、化脓链球菌 5 5 6、肺炎链球菌 9- 9、肺炎链球菌 9- 5感染小鼠的 ED50 值分别为 38.84、37.0 8、 8.6 2、9.15、12 .76、31.4 2 mg/ kg,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 2~ 8倍 ,与罗红霉素相近。结论 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对金葡菌、化脓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均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抗菌活性明显优于红霉素 ,与罗红霉素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环11 12-碳酸酯 红霉素 红霉素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中降解产物HPLC测定方法建立及降解产物产生原因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红霞 张凤妹 王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4-839,共6页
目的建立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中降解产物去红霉糖罗红霉素的rteLcN定方法,并探讨了降解产物去红霉糖罗红霉素产生的原因。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A为磷酸盐缓冲液(pH4.3).乙腈(74:26),流动相B为水一乙腈(30:7... 目的建立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中降解产物去红霉糖罗红霉素的rteLcN定方法,并探讨了降解产物去红霉糖罗红霉素产生的原因。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A为磷酸盐缓冲液(pH4.3).乙腈(74:26),流动相B为水一乙腈(30:70),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降解产物峰能与其他成分峰有效分离,在2.0~20.0g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n=9)和103.9%(H=9),重复性RSD为4.9%(n=6),定量限为1.0gg/mL和检测限为0.2gg/mL。结论结果表明,产品的处方显酸性是产生降解产物的原因。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为下版中国药典罗红霉素颗粒和干混悬剂标准中增订降解产物去红霉糖罗红霉素检查和产品处方改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颗粒 红霉素干混悬剂 降解产物 去红霉糖罗红霉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菁 王振杰 李占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异性小干扰RNA(si-TRIM59)转染至K562细胞,并用DNR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初治时骨髓组织相比,化疗耐药时患者骨髓组织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i-TRIM59组和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si-TRIM59组和DNR组比较,si-TRIM59+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TRIM59表达可增强K562细胞对DNR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5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霉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蔬菜萌发的胁迫效应及土壤环境风险表征
8
作者 石礼虎 田书磊 +5 位作者 吴宗儒 周睫雅 吴骞 王嵯 周秀艳 吴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2-2031,共10页
为健全红霉素的陆生生物毒性数据并对红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表征,本研究选用生菜、油菜、油麦菜和白菜为供试蔬菜进行红霉素不同浓度下的水培试验和盆栽实验,探究了红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和机制,通过ECOTOX数据库搜集... 为健全红霉素的陆生生物毒性数据并对红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表征,本研究选用生菜、油菜、油麦菜和白菜为供试蔬菜进行红霉素不同浓度下的水培试验和盆栽实验,探究了红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和机制,通过ECOTOX数据库搜集相关数据,得出红霉素在淡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并根据盆栽实验结果对红霉素进入土壤后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红霉素胁迫下,供试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根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红霉素胁迫抑制了蔬菜种子的相对吸水量,促进了膜渗透性和幼苗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供试4种蔬菜对红霉素的敏感程度为油菜>生菜>油麦菜>白菜,半抑制浓度依次为29.387、64.075、69.255 mg·L^(-1)和127.681 mg·L^(-1),红霉素在淡水和土壤中的PNEC分别为0.2μg·L^(-1)和0.11 mg·kg^(-1),当盆栽土壤中的红霉素含量超过250 mg·kg^(-1)时土壤环境风险较高。研究表明,根长可作为红霉素的毒性敏感指标,油菜可作为红霉素毒性指示作物,红霉素影响蔬菜种子萌发的主要机制为渗透胁迫,红霉素菌渣肥料化产物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最高红霉素含量应控制在250 mg·kg^(-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蔬菜 胁迫效应 影响机制 风险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罗红霉素制剂质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牟建平 肖静 +3 位作者 朱玲 贺晓文 曾小梅 滕宝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4,共8页
目的对国内市场中的罗红霉素制剂(片剂、分散片、胶囊剂、颗粒剂及干混悬剂)进行全面地质量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法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罗红霉素制剂进行标准检验,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现状,分析国内罗红霉... 目的对国内市场中的罗红霉素制剂(片剂、分散片、胶囊剂、颗粒剂及干混悬剂)进行全面地质量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法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罗红霉素制剂进行标准检验,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现状,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制剂质量的总体水平。针对不同现行标准的差异,结合文献调研,开展探索性研究,分别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EP10.8以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标准所收载的方法对诸制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抽样涉及的79家罗红霉素制剂生产企业337批次样品,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生产企业79家,其中抽到罗红霉素片61批次、分散片83批次、胶囊149批次、颗粒剂32批次和干混悬剂12批次,按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0%。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相比较,制剂的溶出度较上次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结论罗红霉素制剂现行质量标准可行,质量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制剂 质量分析 有关物质 渗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玲 牛莎莎 +2 位作者 牛春 石彦鹏 张萍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选育出红霉素(Erythromycin)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并建立其高效发酵条件,以产红霉素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SE-2207菌株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诱变的方... 为选育出红霉素(Erythromycin)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并建立其高效发酵条件,以产红霉素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SE-2207菌株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诱变的方法开展优良菌种选育,比较了三种方法的诱变效果,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且对红霉素碱耐受性强的菌株SEM-7,其红霉素发酵效价达到8368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5%。而且,SEM-7菌株细胞酰基辅酶A合成酶活力显著高于原始菌株。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正丙醇、豆油的浓度进行优化筛选,使SEM-7菌株500L中试发酵效价达到9155mg/L。研究结果对提升红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高产菌株 诱变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霉素降解菌Penicillium sp.ERY-1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菁华 张玉平 陈雪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6,共10页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高效低廉的微生物菌剂解决渔业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可应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红霉素降解菌剂,采用梯度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养殖污染底泥样品中分离筛选红...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高效低廉的微生物菌剂解决渔业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可应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红霉素降解菌剂,采用梯度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养殖污染底泥样品中分离筛选红霉素降解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s)序列分析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降解温度和pH;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电喷雾电离质谱仪鉴定降解产物,并据此推测降解途径,通过斑马鱼攻毒试验初步评估菌株的生物安全性;优化菌株固态发酵参数,制备红霉素降解菌剂,并初探降解菌剂对红霉素污染的养殖废水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获得一株红霉素降解菌株ERY-1并鉴定其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sp.);菌株ERY-1在温度20-35℃、pH 5-7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降解率,在该条件下,菌株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红霉素的降解率在97%以上;鉴定了5种降解中间产物,并据此推测菌株ERY-1通过脱水、脱红霉支糖和开环逐渐使红霉素失去抗菌活性;斑马鱼攻毒试验初步表明菌株ERY-1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稻壳:麦麸:玉米粉质量比(m꞉m꞉m)为1꞉1꞉1作为固态培养基配方,初始料水比为1g:1L,接种量为0.75%,在温度为25℃,发酵13d后获得产孢量约9.14×10^(9)cfu·g^(-1)的降解菌剂。将制备的降解菌剂投撒到有红霉素残留的养殖废水中,3d后水中的红霉素未达到方法的检出质量浓度(0.2ng·L^(-1))。结果表明,菌株ERY-1可有效的解决渔业养殖废水中的红霉素残留,由其制备的降解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代谢产物 固态发酵 菌剂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肟主杂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东 邓志华 +3 位作者 梁建华 金小红 白景瑞 姚国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4-246,250,共4页
深入研究了红霉素的肟化反应 .分离和鉴定了在合成红霉素肟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杂质 ,通过 IR,UV,MS,1 H NMR和 1 3C NMR确证它和红霉素在酸性水解时生成的红霉素 A 8,9-脱水 - 6,9-半缩酮为同一化合物 .这一结果说明 ,在酸的存在下 ... 深入研究了红霉素的肟化反应 .分离和鉴定了在合成红霉素肟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杂质 ,通过 IR,UV,MS,1 H NMR和 1 3C NMR确证它和红霉素在酸性水解时生成的红霉素 A 8,9-脱水 - 6,9-半缩酮为同一化合物 .这一结果说明 ,在酸的存在下 ,红霉素的肟化反应总是伴随有它的酸性降解反应 .因此 ,在合成红霉素肟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杂质 分离 鉴定 红霉素A6 9-半缩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冯萍 秦永平 +7 位作者 俞汝佳 梁茂植 周志强 邹远高 朱淑缓 黄英 钟利 余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9,213,共4页
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试验方法以 12例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 ,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 (对照药品 )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服药后 48h内的血清罗红霉素浓度。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散片... 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试验方法以 12例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 ,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 (对照药品 )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服药后 48h内的血清罗红霉素浓度。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1.6 7± 0 .6 0和2 .31± 0 .48h,峰值血药浓度 Cmax为 11.0 9± 1.6 8和 9.35± 1.31mg/L ,T1 / 2β分别为 19.5 9± 8.11和 17.70± 4.2 2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16 9.90± 6 6 .41和 142 .77± 40 .0 9mg.h/L ,经双单侧 t检验两者的 Tmax、T1 / 2β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 Cmax高于普通片 (P<0 .0 5 ) ,AUC略高于普通片 ,但无明显差异 (P=0 .2 386 )。罗红霉素分散片对罗红霉素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18.89% ,以上说明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略优于普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分散片 红霉素 相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E肟贝克曼重排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史颖 姚国伟 +2 位作者 马敏 欧育湘 邓志华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异构体结构的分析和重排反应和还原反应实验的证实,提出了红霉素E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产物中异构体转化机理,并对红霉素6,9-亚胺醚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分别为: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1h、n(p-TsCl)∶n(EMAE-O)=1.5... 通过异构体结构的分析和重排反应和还原反应实验的证实,提出了红霉素E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产物中异构体转化机理,并对红霉素6,9-亚胺醚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分别为: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1h、n(p-TsCl)∶n(EMAE-O)=1.5。红霉素6,9-亚胺醚产率达到93%,纯度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红霉素6 9-亚胺醚 贝克曼重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琥乙红霉素组分和有关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亚莉 王晨 +1 位作者 王明娟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0-573,共4页
目的考察国产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的组分和有关物质,为修订中国药典2005年版琥乙红霉素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药典30版收载的HPLC法测定6个厂家的红霉素原料、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共16批样品的组分和有关物质,并采用欧洲药典... 目的考察国产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的组分和有关物质,为修订中国药典2005年版琥乙红霉素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药典30版收载的HPLC法测定6个厂家的红霉素原料、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共16批样品的组分和有关物质,并采用欧洲药典5.0版收载的方法测定琥乙红霉素样品中游离红霉素的含量。结果国产红霉素以红霉素A为主组分,含有少量的红霉素B、红霉素C和红霉素E组分,有关物质主要为脱水红霉素A,其它有关物质含量较少。以红霉素为原料合成的琥乙红霉素中的主要有关物质为游离红霉素。结论建议将中国药典2005版琥乙红霉素有关物质的薄层色谱法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便于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乙红霉素 HPLC 组分和有关物质 游离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国强 许秋菊 +3 位作者 许启泰 黄文龙 张惠斌 黄胜堂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8-589,共2页
红霉素A硫氰酸盐与盐酸羟胺缩合成红霉素A-9-肟,在相转移催化下与甲氧乙氧氯甲醚成肟醚得罗红霉素。
关键词 抗生素 红霉素A 红霉素 相转移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脱氧-9a-氮杂-9a-同型红霉素的合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史颖 姚国伟 马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6-549,共4页
阿奇霉素的前体———9 脱氧 9a 氮杂 9a 同型红霉素(AZA)是通过红霉素6,9亚胺醚还原反应和9 脱氧 9a 氮杂 9a 同型红霉素硼酸酯的水解反应得到的。对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还原、水解两步反应合为"一锅煮"工艺,还原粗品不需分... 阿奇霉素的前体———9 脱氧 9a 氮杂 9a 同型红霉素(AZA)是通过红霉素6,9亚胺醚还原反应和9 脱氧 9a 氮杂 9a 同型红霉素硼酸酯的水解反应得到的。对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还原、水解两步反应合为"一锅煮"工艺,还原粗品不需分离、提纯,直接进行水解反应;工艺中采用含硼杂质固体分离技术,使用水溶性多元醇加速副产物的水解。改进后的工艺总产率达到89%,w(AZA)=9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脱氧-9a-氮杂-ga-同型红霉素 9-脱氧-9a-氮杂-9a-同型红霉素硼酸酯 阿奇霉素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羊肉中红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秀玲 张晓云 +5 位作者 白玉廷 于玥 王伊琴 毛伟 孙华 李培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3,共6页
建立测定羊肉中红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羊肉的监督检验和红霉素残留量监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除脂低温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选择MRM多反应监测等质谱条件进行样品... 建立测定羊肉中红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羊肉的监督检验和红霉素残留量监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除脂低温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选择MRM多反应监测等质谱条件进行样品检测,内标法定量。在5μg/kg^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10、50、200μg/kg 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为97.54%~102.70%,日内精密度<7%,日间精密度<9%,检测限(LOD)为5μg/kg,定量限(LOQ)为20μg/kg,符合检测要求。建立的羊肉中红霉素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分离完全,峰形良好,适合羊肉中红霉素的残留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红霉素 羊肉 残留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丹青 高丽梅 +3 位作者 张致平 于顺庭 齐晶 王光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8-249,253,共3页
以红霉素 A为原料 ,与环状碳酸酯一步反应得到了红霉素环 11,12 -碳酸酯 ,其体内外抗菌活性均强于母体抗生素 -红霉素。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存在 ,使之以
关键词 红霉素环11 12-碳酸酯 红霉素A 互变异构体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构型异构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涛 马敏 姚国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碱性条件下红霉素肟容易由E构型转化为Z构型从而达到平衡。但发现同样是在碱性条件下的贝克曼重排反应后,E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对于原料中E肟的质量分数而言提高了,而Z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应降低了,说明在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Z构型... 碱性条件下红霉素肟容易由E构型转化为Z构型从而达到平衡。但发现同样是在碱性条件下的贝克曼重排反应后,E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对于原料中E肟的质量分数而言提高了,而Z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应降低了,说明在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Z构型异构化为了E构型。该异构化现象的发现为控制阿奇霉素生产条件,从而降低产物中由红霉素Z肟重排得到的副产物的质量分数,提高最终产品阿奇霉素的产率提供了参考,对异构化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贝克曼重排 构型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