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茶颗粒制备工艺及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浩雅 张强 +8 位作者 杜超 刘鑫 肖永银 徐世涛 黄彪 史小波 乐志琦 唐梓议 李相鹏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6期1-6,12,共7页
为提升红茶颗粒滤棒“色、香、味”品质,突出卷烟产品味感和风格特征,开展了沸腾造粒工艺、湿法造粒-挤出造粒工艺研究,对比分析2种工艺造粒的感官品质、电镜图、料液吸收性,明确沸腾造粒工艺更适合红茶颗粒;通过开展低温烘烤与自然密... 为提升红茶颗粒滤棒“色、香、味”品质,突出卷烟产品味感和风格特征,开展了沸腾造粒工艺、湿法造粒-挤出造粒工艺研究,对比分析2种工艺造粒的感官品质、电镜图、料液吸收性,明确沸腾造粒工艺更适合红茶颗粒;通过开展低温烘烤与自然密封放置工艺分析,中试生产二元复合滤棒,二元复合滤棒口味及风格特征对比分析,通过上机适应性验证。结果表明,沸腾造粒工艺更适合红茶颗粒造粒,原料粒径筛选细度为80~120目,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黏合剂,筛选出低温烘烤工艺为温度30℃,时间9 h,添加红茶颗粒的滤棒风格特征比对照清香、烘焙香、甜香、奶香增加较明显。结合醋纤棒自主研发出细支二元颗粒复合滤棒,实现降本增效,替代外购滤棒,实现颗粒载香功能,提升了红茶颗粒滤棒“色、香、味”品质,为开发二元、三元颗粒复合滤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颗粒 沸腾造粒 湿法造粒 二元颗粒复合滤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形工艺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2 位作者 邹瑶 敬廷桃 赵先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 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茶黄素含量和茶红素含量分别比曲毫造形工艺高0.77%-4.57%、2.67%-5.33%、1.85%-4.70%、2.78%-6.16%、1.62%-1.89%和1.29%-2.04%,其茶褐素含量比曲毫造形工艺低0.41%-1.02%。感官审评表明,包揉造形为主的红茶外形颗粒紧结,滋味浓醇,甜香高长,汤色红明,优于以曲毫造形为主的产品。因此,综合评价颗粒形红茶的较优造形工艺组合为包揉→包揉→曲毫或包揉→包揉→包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形工艺 颗粒红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