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志 杨卫新 +1 位作者 张秀花 蒋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于...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周开始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静注,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和术后4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对照组术后2周和术后4周血浆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D-D均显著高于术后1周,红细胞比容、PT、APTT、TT、Fib显著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维持稳定,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和术后4周PT、APTT较术后1周显著升高,术后4周TT较术后1周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和术后4周血浆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D-D均显著低于,红细胞比容、PT、APTT、TT、Fib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会引起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维持血液流变学稳定,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静 王鹏磊 +2 位作者 韩敏 李佰玲 李俊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10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48只眼)和观察组(36例,54只眼),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红...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10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48只眼)和观察组(36例,54只眼),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和黄斑中心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眼底改善、黄斑中心厚度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视力,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药材及注射液中羟基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颖 张戈 +2 位作者 郭美丽 章伟 仲向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88,共2页
关键词 黄色素 含量测定 羟基 红花药材 注射液 一年生草本植物 血小板聚集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 心脑血管疾病 缺氧耐受力 ADP诱导 活血通经 现代医学 扩张血管 活性成分 冠脉扩张 冠脉流量 不同地域 适应性 规模化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培栋 房利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08-310,共3页
目的:比较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的区别,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观察小白鼠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变化,比较2组药品对小白鼠免... 目的:比较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的区别,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观察小白鼠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变化,比较2组药品对小白鼠免疫能力的影响;观察小白鼠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变化值,比较2组药品对小白鼠血压的影响;观察小白鼠的入睡例数、入睡比例以及入睡时间,比较2组药品对小白鼠中枢镇静作用的影响。结果:红花注射液组显著升高小白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较对照组小白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的免疫效果不明显;红花注射液组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均显著降低小白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红花注射液注射液显著促进小白鼠睡眠,入睡比例和入睡时间均较对照组小白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组镇静效果不明显。结论:红花注射液组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较强的降血压作用、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仅有较强的降血压作用,降压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注射红花黄色素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施笑晖 唐映红 +2 位作者 陈建真 石森林 何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87-2391,共5页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单体状态与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浓度,运用PKSolver 2.0软件拟合药时曲线,对...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单体状态与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浓度,运用PKSolver 2.0软件拟合药时曲线,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与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α、β、t1/2α、t1/2β、C0、V、CL、AUC0-150、AUC0-inf分别为(0.306 9±0.136 4)和(0.091 8±0.079 3)/min,(0.016 4±0.003 1)和(0.010 5±0.003 0)/min,(2.738 6±1.163 4)和(22.020 0±19.970 3)min,(43.819 9±8.607 7)和(74.941 1±32.794 3)min,(21.309 8±2.957 3)和(26.579 9±3.763 5)μg/m L,(0.098 1±0.013 5)和(0.078 6±0.010 7)L/kg,(0.003 4±0.000 5)和(0.001 2±0.000 2)(L/kg)/min,(567.774 4±66.149 7)和(1 391.658 0±159.754 7)(min·μg)/m L,(625.723 0±96.292 6)和(1 734.929 2±222.467)(min·μg)/m L。结论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比较,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AUC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程莉晶 李姝 +1 位作者 杨钧哲 刘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60例)均给...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60例)则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患者并发症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及Barthel评分、HSV、LSV、PSV、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LDL-C、HDL-C、TC、TG等血脂水平均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及Barthel评分、HSV、LSV、PSV、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LDL-C、HDL-C、TC、TG等血脂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67%,低于对照组1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3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7%)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血脂状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率,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依达拉奉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红花注射液中3种活性成分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静 赵剑锋 +1 位作者 马双成 戴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26-2429,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红花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3种活性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红花注射液0.45μm微孔滤膜滤液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红花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3种活性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红花注射液0.45μm微孔滤膜滤液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分别在0.101~2.02μg(r=0.999 6),0.216~4.32μg(r=0.999 7),0.510~10.2μg(r=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102.3%、100.3%,RSD分别为2.1%、2.1%、1.5%。结论本法准确、简单、重复性好,能更好地控制红花注射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紫丁香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8Z)-癸烯-4 6-二炔-1-O-β-D-葡萄糖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寒热药性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珊珊 郝艳玲 +4 位作者 袁凤刚 贾先红 毛承飞 周钦荣 朱红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川芎嗪组、血塞通组、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持续14 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寒凝血瘀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善(P<0.05,P<0.01),肾上腺素(ADR)、促甲状腺素(TSH)升高(P<0.01);而在瘀热互结证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寒凝血瘀证及瘀热互结证中,均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但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ADR、TSH下降(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P<0.05)。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可见改善(P<0.05),两证中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药性偏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性偏寒,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药性相对较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红花黄色素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活血化瘀 寒凝血瘀证 瘀热互结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中2种成分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璐佳 万海同 +2 位作者 陈俊奎 诸佳珍 何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方法 Longa法建立改良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乙酰谷酰胺组(30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4 mg/kg)、...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方法 Longa法建立改良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乙酰谷酰胺组(30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4 mg/kg)、谷红注射液组(10 mL/kg),通过微透析技术在海马区采样,联合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有量。结果脑缺血期间,4种氨基酸含有量明显升高;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Asp、Glu含有量和Glu/GABA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谷红注射液组Glu/GABA比值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维持脑缺血大鼠海马区兴奋-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具有一定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乙酰谷酰胺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