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琪 祝磊 +3 位作者 张婷 王静雯 钟慈平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66,共6页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烯、乙酸芳樟酯等香味物质含量;采用极坐标对不同因素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综合强度分析。结果:4℃和25℃时麻味物质含量高且差异较小,4℃时香味物质含量最高;遮光条件下麻味和香味物质含量保存最佳;隔氧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麻味和香味物质损失较慢;结合强度分析图得出红花椒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氧气、温度和光照,其中氧气对其影响最显著。结论:对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为氧气>温度>光照,隔氧、遮光、4℃是最佳条件。该研究为花椒调味品加工、运输和储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影响因素 麻味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的苦味物质分析
2
作者 王璐 李爱君 +2 位作者 段萍 彭小伟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8-303,共6页
花椒麻感强烈、香气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各地菜肴和食品加工中,但同时存在苦味问题。红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为明确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苦味品质差异,以20种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花椒果皮苦味物质... 花椒麻感强烈、香气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各地菜肴和食品加工中,但同时存在苦味问题。红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为明确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苦味品质差异,以20种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花椒果皮苦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苦味物质在20个地区红花椒果皮中均有分布,含量存在差异。大部分地区槲皮素和熊果苷是主要的苦味物质,含量分别为0.127~1.200 mg/g、0.451~1.918 mg/g。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聚为五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筛选出异槲皮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是不同类别红花椒果皮的关键差异苦味物质。该研究可为红花椒果皮质量控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不同地区 苦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和青花椒主要品质特征指标值的评价 被引量:58
3
作者 余晓琴 郑显义 +1 位作者 阚建全 郭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5-48,共4页
以收集的123份不同产地红花椒和青花椒为试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差分析技术,分析测定红花椒和青花椒的颜色、挥发油、麻味物质3个品质特征指标值,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评价不同种类和不同产地花椒之间的品质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 以收集的123份不同产地红花椒和青花椒为试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差分析技术,分析测定红花椒和青花椒的颜色、挥发油、麻味物质3个品质特征指标值,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评价不同种类和不同产地花椒之间的品质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花椒和青花椒的挥发油与麻味物质含量变异系数均较小(均小于5%),这两个品质特征相对比较稳定;青花椒品质优于红花椒,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均值约为红花椒的2.4倍,分别为5.278ml/100g和2.211ml/100g,而麻味物质含量均值约为红花椒的1.6倍,分别为14.797mg/g和9.390mg/g;红花椒、青花椒的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两个特征指标与其颜色四个指标(ΔL、ΔA、ΔB、ΔE)之间无极显著相关性;红花椒挥发油和麻味物质两个指标之间无极显著相关,而青花椒的这两个指标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产地红花椒麻味物质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青花椒挥发油和麻味物质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花椒 挥发油 麻味物质 特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青花椒和红花椒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罗凯 朱琳 +1 位作者 阚建全 黄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03-10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32批花椒样品中挥发油的组成并比较了青、红花椒之间以及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2批花椒样品中,青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9.62~13.61g/100g,红花椒挥发油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32批花椒样品中挥发油的组成并比较了青、红花椒之间以及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2批花椒样品中,青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9.62~13.61g/100g,红花椒挥发油含量范围为6.79~12.20g/100g,两者之间在含量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青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88.39%,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34.71%,醇类52.13%,酮类1.76%;在红花椒挥发油的GC-MS图谱中,共有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平均为75.90%,其中萜烯类平均峰面积为52.59%,醇类34.50%,酯类12.91%,青花椒和红花椒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实验结果为花椒的品质鉴定提了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产地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光静 阚建全 +2 位作者 李建 石开武 张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以正癸烷为内标,对8个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差异较大,样品间挥发油组分不同,相同组分间其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以正癸烷为内标,对8个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差异较大,样品间挥发油组分不同,相同组分间其含量差异也较大;8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挥发油含量范围为1.64~5.89mL/100 g;共鉴定出64种化学组分,包括39种烃类、11种醇类、8种酯类、3种醛类和3种酮类,其共有组分数21个,共有组分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非共有组分的含量都比较低,非共有组分中含量占总含量百分比大于1%的较少;样品间主要成分也有所差异,共有组分中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和桉树醇.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间的差异决定了样品间香气和品质的差异,可将不同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产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挥发油 产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麻味物质构成特征的红花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建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文倩 史波林 +5 位作者 欧克勤 陈修红 汪厚银 罗强祖 赵镭 卢大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针对红花椒的麻味物质构成特征建立红花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水系统,检测波长为268 nm,建立指纹图谱并对谱图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 目的针对红花椒的麻味物质构成特征建立红花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水系统,检测波长为268 nm,建立指纹图谱并对谱图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对共有指纹峰进行分析定性。结果建立了红花椒HPLC特征指纹图谱,确定13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较小,均小于5%,相似度良好,HPLC-MS定性结果显示可知共有峰大部分为麻味物质。结论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且指纹图谱反映了红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构成特征,为红花椒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麻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和青花椒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晓琴 张丽平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采用HPLC法建立了花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迪马铂金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V(乙腈)∶V(水)=50∶5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μL,检测时间:40 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采用HPLC法建立了花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迪马铂金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V(乙腈)∶V(水)=50∶5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μL,检测时间:40 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研究版)提取HPLC图谱共有模式,计算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结果显示,红花椒特征指纹图谱中有11个共有峰,15批红花椒样品中,除一份样本外,其他14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7,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内在品质相似;青花椒特征指纹图谱中有10个共有峰,18批青花椒样品相似度都很低,相似度为0.52~0.67,表明不同产地青花椒内在品质差异性很大。红花椒相比青花椒在保留时间约30 min处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色谱峰,并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对该特征差异色谱峰进行鉴定,推断该物质为不饱和五烯酰胺,即羟基-γ-山椒素或2'-羟基-N-异丁基-2,4,8,10,12-十四烷五烯酰胺及其同分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4产区红花椒挥发性物质鉴定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林 胡金祥 +5 位作者 乔明锋 何莲 鲁道云 吴华昌 邓静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为探究南方4产区红花椒主要挥发性物质,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南方4产区红花椒。实验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物质,湖南、四川、云南和贵州分别鉴定出50,54,55,53种,分别占相对含量的85.983%、92.042%、93.653%、90.533%。鉴... 为探究南方4产区红花椒主要挥发性物质,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南方4产区红花椒。实验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物质,湖南、四川、云南和贵州分别鉴定出50,54,55,53种,分别占相对含量的85.983%、92.042%、93.653%、90.533%。鉴定出共有组分34种,共有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在59%~82%之间;共有物质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柠檬烯、乙酸松油酯。鉴定出非共有组分32种,非共有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在10%~32%之间。非共有组分中,湖南样品中胡椒酮(11.821%)、月桂烯(5.188%),四川样品中β-水芹烯(4.047%),云南样品中桉树醇(8.286%),贵州样品中乙酸芳樟酯(19.984%)、桉树醇(4.991%),是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非共有物质的存在是南方4产区红花椒气味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南方4产区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和青花椒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石雪萍 张卫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5,112,共5页
研究对两种常见的花椒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花椒和青花椒中提取精油,红花椒和青花椒的产油率分别为6.8%和10%。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别对两树种的针叶精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从红花椒精油中分离出78... 研究对两种常见的花椒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花椒和青花椒中提取精油,红花椒和青花椒的产油率分别为6.8%和10%。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别对两树种的针叶精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从红花椒精油中分离出7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匹配度在80以上的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31%;青花椒精油中分离出60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匹配度在80以上的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两种花椒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相同成分含量上也有较大差别。两种精油中,红花椒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柠檬烯22.75%;芳樟醇,21.70%;3,7-二甲基-,3,7-辛三烯(罗勒烯)14.27%。青花椒中的主要成份及含量为:芳樟醇63.33%;D-柠檬烯5.75%;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萜烯醇)3.82%。其中青花椒芳樟醇的含量是红花椒中芳樟醇含量的3倍左右。两种精油中,主要的成分为烯类和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精油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仁凤 陈光静 +1 位作者 屈立武 阚建全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对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籽含油量差异较大,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但相同组分间其含量有一定差异;6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油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对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籽含油量差异较大,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但相同组分间其含量有一定差异;6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油含量范围为15.25~23.45g/100g;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组分,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同产地的花椒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差异较大,可将红花椒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其产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籽油 脂肪酸 甲酯化 产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果实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欣欣 何强 +4 位作者 赵志峰 祝瑞雪 何学云 谷学权 闫志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共5页
以成熟汉源红花椒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基(DPPH),以及还原能力法对红花椒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以成熟汉源红花椒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基(DPPH),以及还原能力法对红花椒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汉源红花椒果实中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29.47±0.27)mg没食子酸/g 和(59.55±0.9)mg 芦丁/g,其甲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ABTS 的 EC50分别为(13.84±0.24)μg/mL 和(7.42±0.84)μg/mL。同时在10~50μg/mL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果实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椒与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孙丙寅 康克功 李利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对青花椒和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199.0g/kg、65.2g/kg、56.0g/kg、113.2g/kg、7.01g/kg、2.25g/kg、190.3m g/kg,红花... 对青花椒和红花椒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199.0g/kg、65.2g/kg、56.0g/kg、113.2g/kg、7.01g/kg、2.25g/kg、190.3m g/kg,红花椒中的醇溶抽提物、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挥发油、蛋白质及矿质元素钙、磷、铁等含量分别为252.7g/kg、99.9g/kg、20.0g/kg、86.9g/kg、6.54g/kg、2.21 g/kg、165.6m g/kg。青花椒中除醇溶抽提物和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含量低于红花椒外,其它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红花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红花椒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静 陈志宏 +1 位作者 张汆 张玉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2-66,71,共6页
分别采用无水乙醇、50%乙醇和蒸馏水作为溶剂,从青、红花椒果皮中提取6种提取物,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脂质过氧化抑制力和NO_2^-清除率,分析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青、红花椒提取物均具有很强... 分别采用无水乙醇、50%乙醇和蒸馏水作为溶剂,从青、红花椒果皮中提取6种提取物,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脂质过氧化抑制力和NO_2^-清除率,分析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青、红花椒提取物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现不同程度量效关系。6种提取物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和NO_2^-清除能力均高于VC,其中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最强的是青花椒无水乙醇提取物GE-100和水提取物GE-W,GE-100对NO_2^-的清除效果最好,红花椒无水乙醇提取物(RE-100)DPPH·清除率高于VC,其他提取物总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均比VC弱。结果表明:青、红花椒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种花椒提取物具有非常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尤其是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NO_2^-方面,因此,可以作为天然防腐保鲜剂用在含脂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提取物 体外抗氧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思思 钟葵 +4 位作者 史波林 汪厚银 张璐璐 刘龙云 赵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从挥发性成分的物质构成、模式识别及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4大主要产区1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大产区红花椒样品可分为三类,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为一... 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从挥发性成分的物质构成、模式识别及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4大主要产区1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大产区红花椒样品可分为三类,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为一类,以陕西、青海、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为一类,以河北、山西、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华东地区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分析结果表明γ-萜品烯、大根香叶烯、α-松油烯、α-依兰油烯、反式-2-蒈烯-4-醇、β-合金欢烯是区分不同产地花椒样品的重要贡献性物质。其中,西南地区红花椒中大根香叶烯、α-依兰油烯、反式-2-蒈烯-4-醇、β-合金欢烯含量相对较高,西北地区红花椒中γ-萜品烯、α-松油烯含量相对较高,华北、华东地区红花椒中6种物质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挥发性成分 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结合GC-MS法分析比较四川汉源青、红花椒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25
15
作者 蒲凤琳 孙伟峰 +1 位作者 车振明 刘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四川汉源青、红花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运用GC-MS对两种不同的花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青花椒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04%;红花椒4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76%。其中芳樟醇均为两... 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四川汉源青、红花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运用GC-MS对两种不同的花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青花椒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04%;红花椒4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76%。其中芳樟醇均为两种花椒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但青花椒芳樟醇含量是红花椒的2倍。汉源红花椒酯类化合物比青花椒含量高,这可能是青、红花椒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法 汉源青花椒 汉源红花椒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气味活度值分析红花椒油的关键香气物质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露 赵镭 +3 位作者 史波林 汪厚银 钟葵 闫师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5-30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市售12种红花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市售12种红花椒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不同红花椒油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对红花椒油关键香气物质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2种市售红花椒油中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烯烃类25种、醛类19种、醇类14种、酯类12种、酸类2种、酮类6种、其他类7种。OAV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出花椒油中12种关键香气物质,分别为正辛醛、罗勒烯、芳樟醇、月桂烯、柠檬烯、(Z)-芳樟醇氧化物、桧烯、β-蒎烯、2-壬烯醛、己醛、戊醛和乙酸异丁酯。根据关键香气物质将12种红花椒油分为三类,每类具有不同的关键香气特性。相关研究为市售不同红花椒油特征香气特性表征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质谱 气味活度值 关键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提取方法对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雪迪 许朵霞 +2 位作者 王蓓 王少甲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评价提取物品质。对三种提取方法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总数进行统计,发现油浸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物质65种、100种和82种。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3909.90μg/mL、水蒸气蒸馏法次之为1152.61μg/mL、油浸法最低为249.38μg/mL,对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得分与香气物质总含量在各单因素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油浸法在料液比1∶5、浸提时间5 h、浸提温度140℃时,水蒸气蒸馏法在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 h时,超临界CO2萃取法在乙醇添加量7%、乙醇添加比例85%时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及香气物质综合得分最高。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样品关键香气物质不同,油浸法样品中月桂烯对香气贡献最大,水蒸汽蒸馏法样品中芳樟醇与桉树醇对香气贡献最大,超临界CO2萃取法样品中芳樟醇对香气贡献最大。综上所述,提取方法的差异会导致挥发性物质,特别是关键香气物质种类与含量的显著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油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气质联用(GC-MS) 主成分分析(PCA)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精油对致口臭菌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易金枝 程志敏 +6 位作者 陈彦荣 王建辉 李昌珠 肖志红 刘冬敏 方芳 李思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2,I0004-I0006,共10页
该研究通过水蒸汽蒸馏法从甘肃(ZB_(1))、云南(ZB_(2))、山西(ZB_(3))和陕西(ZB_(4))4个产地的红花椒中提取精油,利用全二维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红花椒精油(Zanthoxylum bungeanum essential oils,ZBEOs)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采用微量肉汤稀... 该研究通过水蒸汽蒸馏法从甘肃(ZB_(1))、云南(ZB_(2))、山西(ZB_(3))和陕西(ZB_(4))4个产地的红花椒中提取精油,利用全二维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红花椒精油(Zanthoxylum bungeanum essential oils,ZBEOs)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ZBEOs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筛选出抑制效果最佳的ZB xE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其对受试菌菌体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ZBEOs中均富含芳樟醇(4.68%~22.75%)、β-月桂烯(5.31%~17.02%)和柠檬烯(5.76%~9.78%)。ZBEOs对受试菌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从云南红花椒中提取的精油(ZB_(2)EO)对2种受试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可破坏受试菌的形态结构,对菌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经ZB 2EO处理后,受试菌生物膜结构变得松散,生物量减少。综上,ZBEOs对致口臭菌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活性,为ZBEOs在口臭防治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精油 致口臭菌 抗菌 抗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红花椒提取物对腊肠质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志宏 陈静 +1 位作者 张汆 张玉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4,共7页
文章将4种青、红花椒提取物按照不同浓度分别添加在即食风味腊肠中,通过研究在贮存期内产品理化指标变化分析其对腊肠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0~60天贮存期内,添加一定量花椒提取物可以起到稳定腊肠产品L*值和a*值的作用。添加花椒... 文章将4种青、红花椒提取物按照不同浓度分别添加在即食风味腊肠中,通过研究在贮存期内产品理化指标变化分析其对腊肠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0~60天贮存期内,添加一定量花椒提取物可以起到稳定腊肠产品L*值和a*值的作用。添加花椒提取物的产品pH值下降幅度较小,RE-50组质量较稳定。各组样品TBARS值和POV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RE-50组和GE-100组TBARS值低于GE-50组和RE-100组,较好地抑制了醛类物质的生成。青花椒提取物抑制POV值上升的能力更强,且RE-50组和GE-50组POV值明显低于RE-100组和GE-100组,抑制脂类自身氧化能力更高。但各提取物不同添加量对腊肠产品酸价升高抑制效果不理想。研究表明:青、红花椒提取物对风味腊肠的贮存保藏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防腐保鲜剂应用于脂类含量丰富的肉类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红花椒 提取物 腊肠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栽培措施对红花椒树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金容 曾攀 +5 位作者 吴银明 龚霞 陈政 李佩洪 唐伟 宋远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11-13,共3页
本文研究几种生产措施对花椒树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明中耕、除草、施肥次数、修剪对红花椒树势及产量的影响,为高效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汉源贡椒和茂县六月椒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中耕、除草、施肥次数、修剪为自变量的单因... 本文研究几种生产措施对花椒树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明中耕、除草、施肥次数、修剪对红花椒树势及产量的影响,为高效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汉源贡椒和茂县六月椒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中耕、除草、施肥次数、修剪为自变量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椒园中耕2次可促进椒树营养生长,提高鲜椒产量。②除草方式中覆草更利于减少椒园病虫害,增加鲜椒产量,其次为农药除草,不除草处理效果最差。③椒树基肥以外追肥2次的效果优于不追肥和追肥1次。④适当修剪有利于提高椒树树势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栽培 椒园树势及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