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作为贵州岩溶区红色风化壳主要物质来源的证据 被引量:38
1
作者 孙承兴 王世杰 +2 位作者 周德全 刘秀明 季宏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42,共8页
贵州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是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根据部分红色风化壳剖面野外特征、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土壤物理学等的研究结果 ,对其物源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各剖面 ,尤其邻近剖面显著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差异排除了远程... 贵州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是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根据部分红色风化壳剖面野外特征、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土壤物理学等的研究结果 ,对其物源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各剖面 ,尤其邻近剖面显著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差异排除了远程风成沉积物、火山灰、上覆或者高处碎屑岩层作为统一且重要物源的可能。极低的石英含量表明贵州常见的长石石英砂岩不是其主要物源 ,具有中稀土 (MREE)富集的特征也排除了粘土岩、页岩作为主要物源的可能。风化壳剖面间的差异性均可从基岩酸不溶物的差异性得到很好解释 ,表明它们是下伏碳酸盐岩风化、酸不溶物 (准 )原地堆积的结果。部分剖面甚至显示了典型风化壳剖面的一些特征 ,具有正常风化序列的剖面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红色风化壳 物质来源 贵州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域搬运——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志刚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秀明 罗维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由于差异溶蚀作用,由碳酸盐岩强烈风化形成的红色风化壳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剖面构型:风化壳发育深厚、下伏基岩面强烈起伏波动、溶沟和石牙相间展布。以黔中岩溶台地之上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平坝剖面为例,通过宏观地质、地球化学、粒度... 由于差异溶蚀作用,由碳酸盐岩强烈风化形成的红色风化壳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剖面构型:风化壳发育深厚、下伏基岩面强烈起伏波动、溶沟和石牙相间展布。以黔中岩溶台地之上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平坝剖面为例,通过宏观地质、地球化学、粒度分析以及矿物学等方法,并以邻近的两个石灰土剖面(罗吏剖面和龙洞堡剖面)作对比,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微地域搬运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尤其是厚层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溶沟部位的风化壳,从风化前锋向上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为原位残积风化的产物(残积层);在此深度以上的部分,为地势较高的相邻石牙部位不同风化程度的残积物的搬运堆积(堆积层),也是导致风化指标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的直接原因。后者一般组成剖面的主体。风化壳的年代地层学表现为,在残积层,从风化前锋向上,风化年龄由新到老;在堆积层,从下到上,风化年龄由老到新。风化前锋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作用场所,在这一狭窄的界面上,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淋失,残余酸不溶物开始了明显分解。而风化壳的后期演化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达到重力平衡的剖面(即风化壳表面平缓、不发生微地域搬运的剖面),在由表及里的风化作用下,从地表向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逐渐改造为常态风化壳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域搬运 红色风化壳 碳酸盐岩 风化前锋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志刚 王世杰 +3 位作者 罗维均 刘秀明 王清良 史文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各方法对粒度数据有明显影响。对于富含三水铝石的样品,用盐... 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各方法对粒度数据有明显影响。对于富含三水铝石的样品,用盐酸溶液煮沸处理后,可以使游离铝氧化物的胶结作用解体,从而使颗粒充分分散,即方法B效果较好;而对于蒙脱石含量较高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盐酸溶液处理后会破坏蒙脱石晶格及硅胶体的出溶,从而会对矿物产生胶结作用,用方法A较为适宜;其他粘土矿物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当利用粘粒含量作为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及红壤类型划分的指标时,不同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对成果的正确解释,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必需的。在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研究方面,以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作为指标时,前处理方法的不同不影响对物源指示的判读,但利用粘粒含量及粉砂/粘粒比等参数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粒度分析 前处理方法 中国西南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缺失原岩残余结构红色风化壳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成因指示——以贵州平坝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志刚 王世杰 +1 位作者 孙承兴 刘秀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示踪指标 ,是揭示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物质来源的关键。粒度参数在古环境研究中被大家广泛采用 ,但是在风化壳物源示踪方面还是新的尝试 ,尤其在我国。本文选择贵州中部平坝县 3个下伏基岩为白云岩的缺失原岩结构的红色...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示踪指标 ,是揭示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物质来源的关键。粒度参数在古环境研究中被大家广泛采用 ,但是在风化壳物源示踪方面还是新的尝试 ,尤其在我国。本文选择贵州中部平坝县 3个下伏基岩为白云岩的缺失原岩结构的红色风化壳剖面 ,通过基岩酸不溶物和剖面的粒度分析 ,表明红色风化壳物质对下伏基岩有很好的继承性。粒度参数随剖面深度呈规律变化 ,指示了标准残积风化壳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岩溶区 红色风化壳 粒度特征 物源示踪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气候演变的响应——以辽南石槽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东岚 沈俊杰 李永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7-313,共7页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剖面的常量元素和地球化学指标,揭示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剖面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对古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中Ca元素重度亏损,其他常量元素均出现了...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剖面的常量元素和地球化学指标,揭示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剖面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对古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中Ca元素重度亏损,其他常量元素均出现了相对富集;石槽剖面风化强度总体上低于南方红色风化壳,属于中等风化阶段;多个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石槽剖面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很强-风化减弱-风化加强-风化较弱4个阶段的变化,指示辽南地区在石槽剖面发育期内古气候环境经历了湿热-暖湿-回暖-相对暖湿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槽剖面 红色风化壳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世杰 刘秀明 张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40,共8页
贵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缺乏沉积记录其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还不很明晰,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可能蕴涵着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本文对贵州多个原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产出的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进行了裂变径... 贵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缺乏沉积记录其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还不很明晰,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可能蕴涵着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本文对贵州多个原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产出的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进行了裂变径迹方法测年。结果显示,石英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从1Ma到25Ma,且远远地小于其三叠纪和寒武纪的母岩年龄;结合贵州25Ma到1Ma的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裂变径迹年龄值可以排除石英来源于母岩碎屑、成岩过程的次生形成以及火山活动产生的热水沉淀或交代形成的可能性,而只能推断为该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于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产生的富硅流体中沉淀形成;各剖面石英的年龄值与新生代的青藏高原夷平期、华南红土期、贵州构造稳定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风化-气候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次生石英裂变径迹测年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红色风化壳 次生石英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戴河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熊志方 龚一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X射线衍射法(XRD)分别测试了秦皇岛北戴河燕山大学北侧红色风化壳(简称燕大风化壳)主量元素和粘粒粘土矿物。结果表明:除Ca外,Si、Al、Fe、Na、K的含量在风化壳... 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X射线衍射法(XRD)分别测试了秦皇岛北戴河燕山大学北侧红色风化壳(简称燕大风化壳)主量元素和粘粒粘土矿物。结果表明:除Ca外,Si、Al、Fe、Na、K的含量在风化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Si、Na、K波动轨迹基本一致,Al、Fe则与其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SiO2与Al2O3、TFe、Fe2O3,Al2O4与TFe、Fe2O3,Na2O与CaO具有较好相关性;粘土矿物组合为1.4nm过渡矿物(25%~45%)+伊利石(10%~20%)+伊蒙混层矿物(20%~35%)+高岭石(15%~30%),矿物演化系列是长石、黑云母→(蛭石→1.4nm过渡矿物)→(伊利石)→高岭石。与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石为主的富铝化南方红色风化壳相比,燕大风化壳Si淋失度,Fe、Al富集度,矿物演化程度都较低,属硅铝化风化壳。燕大风化壳是上新世暖温带到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的风化产物,与现代秦皇岛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不同,这反映第四纪以来该区气候干旱因子增多。CIA、S/A等指示的风化强度异常表明,燕大风化壳形成后至少遭受过两次构造抬升,为剥蚀型风化壳,反映该区新构造运动间歇式上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主量元素 粘土矿物 地球化学 气候 环境 北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立军 李景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7,T002,共14页
氧化铁矿物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和重要结构单元。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 氧化铁矿物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和重要结构单元。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氧化铁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成分随成土环境和风化强度在剖面中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这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红色风化壳成因与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矿物 红色风化壳 碳酸盐岩 风化强度 成土作用 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中西部红色风化壳中铂族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英超 杨竹森 +1 位作者 田世洪 于玉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近年来,铂族元素以其广泛的地质活动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铂族元素的研究也从其在硫化物熔体、硅酸盐熔体和热液流体中的富集成矿行为逐渐延展到其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迁移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云南省中西部潞西菲红、... 近年来,铂族元素以其广泛的地质活动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铂族元素的研究也从其在硫化物熔体、硅酸盐熔体和热液流体中的富集成矿行为逐渐延展到其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迁移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云南省中西部潞西菲红、元谋朱布和弥渡金宝山3个具有铂族元素矿化的超基性岩体形成的红色风化壳研究发现,三地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远不及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红土风化壳,但是其红土化程度存在依次降低的次序。分别对三地风化壳铂族元素分析表明,随着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增高,铂族元素富集程度也在增高,并且不同铂族元素在同一风化壳的不同位置也具有不同富集程度,表明伴随着红土化过程,铂族元素在地表风化壳中发生了迁移富集和分异作用。研究发现,低价铁离子对铂族元素络合物的还原作用和高价铁氧化物对铂族元素的吸附作用都对铂族元素的重新分配并富集具有重要意义;6个铂族元素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导致了其在风化壳中的分异,其中,Rh在红土化过程中的行为和铂族元素整体行为体现出高度一致性,因此Rh可以作为表生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的标型元素;Au和铂族元素在红色风化壳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根据粘土型Au矿床的存在,推测也有红色粘土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超基性岩 红色风化壳 地球化学行为 分布特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北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东岚 田娜娜 李永化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6-711,共6页
选取中国北方岩溶区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浓度为30%的H_2O_2去除样品中的有机质,然后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其中方法 A未用盐酸溶液处理,方法 B、C、D均用盐酸溶液分解可能存在的残余碳酸盐和次生游离氧化物,以消... 选取中国北方岩溶区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浓度为30%的H_2O_2去除样品中的有机质,然后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其中方法 A未用盐酸溶液处理,方法 B、C、D均用盐酸溶液分解可能存在的残余碳酸盐和次生游离氧化物,以消除其对机械颗粒可能存在的胶结作用,此外方法 C的HCl在煮沸的条件下反应,方法 B的HCl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方法D则更改了超声波振荡的时间。本文样品采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LS13320型激光衍射粒度测试仪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方法对中国北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结果有影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使样品的粒度值最大产生5%左右的变化;从实验的稳定性上考虑,4种方法的平行试验标准偏差最大达到6.78%。在现有的认识条件下,粒度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本文认为方法 C的测量效果要好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粒度分析 前处理方法 北方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的红土与红色风化壳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显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中国南方的红土与红色风化壳朱显谟(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中国北起北纬45”南迄北纬20”间常见有红色风化壳的残留,其甲尤以北纬30”以南更为广泛;第四纪红土的... 中国南方的红土与红色风化壳朱显谟(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中国北起北纬45”南迄北纬20”间常见有红色风化壳的残留,其甲尤以北纬30”以南更为广泛;第四纪红土的出露则主要见于北纬30”以南,常与第三纪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红色风化壳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机理及元素演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连凯 季宏兵 +5 位作者 刘秀明 魏晓 罗刚 王世杰 NGUYEN Dại Trung NGUYEN Quoc Dinh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1-660,共10页
开展热带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丰富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理论的认识。在越南北部选取典型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分析热带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中主量元素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Ti/Zr... 开展热带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丰富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理论的认识。在越南北部选取典型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分析热带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中主量元素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Ti/Zr的元素比值分析,Hf-Zr、Nb-Ta及Sm-Nd的元素对协变分析,还是上地壳元素平均值(UCC)标准化分析,两个剖面的上覆风化壳均显示原地残积的特征,即两个剖面是碳酸盐岩的原位风化产物。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CaO、MgO淋失明显,Al_2O_3和Fe_2O_3发生富集,显示两个剖面均经历较强的风化过程,但是白云岩和灰岩剖面有一定的分异特征。越南北部白云岩风化剖面从基岩到上部土层显示出稳定的Ti-Fe元素共富集特征,而灰岩剖面中Fe的增长速率明显超过Ti。白云岩上覆风化壳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其脱硅作用弱于灰岩风化剖面,而富集铝的作用强于灰岩。迁移系数的演化规律说明两个剖面中长石成分(钾长石、钠长石等)或次生矿物(伊利石等)在风化成土过程中逐渐分解,同时Al、Fe、Si等稳定元素的在风化剖面中不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红色风化壳 主量元素 演化特征 地质调查工程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地区晚第三纪红色风化壳及更新世高海面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伟 李永化 +2 位作者 魏东岚 沈俊杰 李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1-1396,共6页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与城山头剖面的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自剖面底部到顶部无规律性变化,显示了主要化学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与城山头剖面的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自剖面底部到顶部无规律性变化,显示了主要化学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为一致,符合风化壳沉积类型特征;剖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结合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及SiO2/Al2O3及SiO2/R2O3系数,可以认为这套红色风化壳应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风化作用的产物。通过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的对比及风化壳厚度的计算,可以认为该套风化壳的形成时代应在上新世或更早。依据风化壳在滨海地区的残存高度可以推断,自第三纪晚期以来辽南地区最高海平面高度未超过今天的海平面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红色风化壳 更新世 高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城山头滨海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14
作者 吕安成 魏东岚 秦浦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210-212,218,共4页
在辽南的城山头地区发现了一套滨海红色风化壳,对其化学元素特征的研究得到了辽南滨海地区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可为辽南地区高海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城山头红色风化壳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山... 在辽南的城山头地区发现了一套滨海红色风化壳,对其化学元素特征的研究得到了辽南滨海地区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可为辽南地区高海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城山头红色风化壳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山头红色风化壳化学元素分布符合典型红色风化壳的基本规律,其化学组成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剖面Si、Al、Fe含量变化趋势与同处辽南地区的石槽剖面存在一定差异;②城山头滨海红色风化壳样品中Na_(2)O含量超过1%,这与滨海环境和海浪作用有着巨大关系;③化学蚀变指数变化趋势指示剖面顶部到底部红色风化壳的风化程度从弱变强,发育的成熟度在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地球化学元素 滨海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区域对比
15
作者 金书晨 李永化 +1 位作者 魏东岚 李新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6-1015,共10页
通过分析辽南七顶山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发育特征并与湘桂黔滇青藏陕甘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进行比较,为了解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不同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的空间差异提供初步依据。化学元素实验表明,... 通过分析辽南七顶山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发育特征并与湘桂黔滇青藏陕甘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进行比较,为了解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不同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的空间差异提供初步依据。化学元素实验表明,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主量元素平均值分布呈现如下趋势:SiO2>Al2O3>Fe2O3>K2O>CaO>MgO>Na2O,化学蚀变指数(CIA)介于83.19~86.89,盐基淋溶率(ba)介于0.26~0.35,铝饱和指数A/NK介于6.10~7.47,A/CNK介于3.93~4.99,S/A介于5.24~6.47,S/R介于4.53~5.50。结果表明: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呈正风化序列,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的产物,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三者之和超过86%,处于还原环境,属于脱硅脱铁富铝阶段,发育于近似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处于高等化学风化水平。辽南在116.13~90.48 Ma B.P.至17.70~9.44 Ma B.P.时具备红色风化壳发育的气候条件,结合残存红色风化壳和石芽的情况,可以认为其开始发育于中新世中期或更早。辽南红色风化壳第四纪以前为二阶段发育过程,即夷平—成壳、切割—红化期,第四纪至今仅有切割—红化期。湘桂黔滇青藏陕甘辽红色风化壳元素组合特征高度一致,各区域红色风化壳风化强度、风化方向接近,除辽南呈现较弱的脱硅脱铁富铝趋势外,其他区域均表现为脱硅富铝铁化趋势,这暗示了黄土覆盖下的红色风化壳处于还原环境。纬度因素和经度因素对红色风化壳脱硅富铝铁化进程影响程度接近,相较于经度因素,纬度因素对红色风化壳碱金属及碱金属盐基淋溶作用影响程度更大,总体而言,在母岩影响较小的前提下,纬度控制下的气候因素是决定红色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化学风化 区域对比 辽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夷平面发育特征初步探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书晨 李永化 +2 位作者 魏东岚 李新瑞 刘大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5-726,共12页
夷平面是一种与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相关联的大尺度地貌景观,将夷平面与风化壳作为整体来研究是现代夷平面研究的主流。为了探讨辽东半岛夷平面的性质、形成环境等发育特征,对该地区的红色风化壳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粒度测试。辽东半岛红... 夷平面是一种与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相关联的大尺度地貌景观,将夷平面与风化壳作为整体来研究是现代夷平面研究的主流。为了探讨辽东半岛夷平面的性质、形成环境等发育特征,对该地区的红色风化壳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粒度测试。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主要出露于半岛东西两侧,厚度多在4 m左右,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值为82.70,ba值((Na2O+K2O+CaO+MgO)/Al2O3)平均为0.39,S/A值(SiO2/Al2O3)平均为4.86,黏粒含量平均为8.31%。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的产物,推测其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与南方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相比具有盐基淋溶率低、富铝化程度低和黏化作用弱的发育特征。结合区域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红色风化壳的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岩溶作用在古侵蚀基准面之上的整个岩体内进行,地貌起伏逐渐增大;(2)地貌起伏达到最大,覆盖型岩溶、灰色风化壳开始发育;(3)岩溶双层夷平面基本形成;(4)灰色风化壳的发育近乎停止,原本位于古侵蚀基准面之下的灰色风化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全部抬升于现代侵蚀基准面之上形成红色风化壳。因此,研究区的夷平面为古夷平面,发育阶段为红土化阶段。该研究成果可为辽东半岛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风化壳 夷平面 发育特征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