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空间·认同:长春电影制片厂红色经典电影创作研究(1955-1999年)
1
作者 朱旭辉 李峰 谭婉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19,共8页
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创立之日便开始创作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革命建设为主题的电影,自觉承担起塑造典型人物,肩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观众的审美... 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创立之日便开始创作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革命建设为主题的电影,自觉承担起塑造典型人物,肩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观众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变化,创作出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影片,并由此形成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从长春电影制片厂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梳理、空间转向、认同维度方面,探讨其在红色经典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旨在体现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史学上的重要地位、深远影响及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电影制片厂 红色经典电影 修辞话语 空间转向 认同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共同体”的建构与失落——“红色经典”小说文本与插图的互动考察
2
作者 赵树勤 彭婧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6,共9页
“红色经典”小说文本与插图在理论层面上一度结成意义与风格保持和鸣共振的“图文共同体”,形成了以“写实”为主导、图文相互缠绕并发生内部争夺的有机互动格局。这一“图文共同体”自1990年代以来不断遭遇图像时代的挑战,并在小说图... “红色经典”小说文本与插图在理论层面上一度结成意义与风格保持和鸣共振的“图文共同体”,形成了以“写实”为主导、图文相互缠绕并发生内部争夺的有机互动格局。这一“图文共同体”自1990年代以来不断遭遇图像时代的挑战,并在小说图文的经典化进程中被逐步建构为一个红色时代的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小说插图 “图文共同体” 图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题材、“后红色经典”与工农兵“写工农兵”——李云德1960年代小说创作论
3
作者 傅逸尘 傅汝新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引言工业题材、“后红色经典”与工农兵“写工农兵”,这几个概念对作家李云德而言无疑是关键词。这其中,尤其不能忽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李云德1929年出生,老家位于辽宁鞍山东部山区岫岩,由于父亲被日本兵抓去当劳... 引言工业题材、“后红色经典”与工农兵“写工农兵”,这几个概念对作家李云德而言无疑是关键词。这其中,尤其不能忽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李云德1929年出生,老家位于辽宁鞍山东部山区岫岩,由于父亲被日本兵抓去当劳工,他只读了几年书便辍学在家务农。1947年,18岁的李云德参军入伍,1948年参加解放鞍山的战役,后被选送到北京解放军测绘学校,毕业后在军委测绘局担任测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 工业题材 李云德 辽宁鞍山 东部山区 参军入伍 工农兵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创作选拔本”丛书与红色经典生产机制的初建
4
作者 周根红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新创作选拔本”丛书,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中国的文学创作实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出版方向的一次重要调整。“新创作选拔本”丛书延续了1948年“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新创作选拔本”丛书,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中国的文学创作实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出版方向的一次重要调整。“新创作选拔本”丛书延续了1948年“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辑思路,试图建构新中国的“人民的文艺”,强调文艺作品的“工农兵方向”。“新创作选拔本”丛书确立了合作化小说中“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主导叙事模式,突出了工业题材小说中“党的领导”的“决定性”力量,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成长叙事”模式的生成。可以说,“新创作选拔本”丛书在编辑思路、题材内容的选择和叙事模式的规范等方面,为此后“红色经典”的生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创作选拔本”丛书 红色经 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电影中的意象修辞(1949—1966)
5
作者 余克东 吴敬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9,共4页
1949—1966年期间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在中国电影谱系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封闭式的自我探索加之政策的不断介入,使得红色经典电影衍生出自成一体的视听语法,尤其是善于用意象修辞来传达情感与教育。红色经典电影通过山水意象、英雄人... 1949—1966年期间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在中国电影谱系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封闭式的自我探索加之政策的不断介入,使得红色经典电影衍生出自成一体的视听语法,尤其是善于用意象修辞来传达情感与教育。红色经典电影通过山水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和家园空间意象来进行修辞,立体式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宣传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意象修辞 “十七年”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铸魂育人的本质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2-54,共3页
生成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红色经典具有文化传承、教育教化等多重功能。用红色经典铸魂育人,需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讲述红色经典,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需以情动人、以理感人,厚植爱国情怀;需发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助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 生成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红色经典具有文化传承、教育教化等多重功能。用红色经典铸魂育人,需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讲述红色经典,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需以情动人、以理感人,厚植爱国情怀;需发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助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培育。将红色经典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积极探索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媒介育人等有效路径,构建传承红色经典演绎、传播与育人的多元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 育人功能 革命性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海外传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智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5,共14页
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文学艺术类型,“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红色经典”在20世纪50—70年代集中传播到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构起关于“红色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而国外知识界特别是... 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文学艺术类型,“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红色经典”在20世纪50—70年代集中传播到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构起关于“红色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而国外知识界特别是美国和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红色中国的认同与赞赏起到了消解彼时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负面宣传的作用,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热衷与“红色经典”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互文、互动及互鉴。新世纪以来,国外文学文化领域对我国“红色经典”改编的关注,同近年来国外经济政治领域渴望了解并热衷探讨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经验的内在需求,形成某种隐在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 翻译传播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政治与艺术审美:“红色经典电影”概念溯源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英雄赞歌》作为经典红歌,最早出现在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武兆堤,1964)中,并随着电影走红迅速传遍全国。影片中王芳对于英雄王成的赞唱,不仅引发了“四面青山”“晴天响雷”和“大海扬波”的“回响”,而且跨越历史和记忆,令... 《英雄赞歌》作为经典红歌,最早出现在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武兆堤,1964)中,并随着电影走红迅速传遍全国。影片中王芳对于英雄王成的赞唱,不仅引发了“四面青山”“晴天响雷”和“大海扬波”的“回响”,而且跨越历史和记忆,令不同代际的人们反复“回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儿女》 经典红歌 英雄赞歌 红色经典电影 政治与艺术 武兆堤 概念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文本跨媒介转化、传播与价值建构
9
作者 田晓膺 郑轶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0,共1页
“红色经典”是20世纪40—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传递的红色记忆构建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李茂民所著的《“红色经... “红色经典”是20世纪40—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传递的红色记忆构建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李茂民所著的《“红色经典”的跨文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通过跨文本的研究方法,对红色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及其实现进行了深入阐释,对红色经典在当下的跨媒介转化、传播和价值建构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建构 跨媒介 红色记忆 精神品格 红色经 经典文本 中国革命胜利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史诗”的文学之“革命历史再叙事”——建构“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与文学想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逸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5,共9页
“新时代文学”已经具有当代文学时期划分的意义与特征,体现在两个层面:现实层面是脱贫攻艰、乡村振兴题材作品呈井喷之势,历史层面则是“革命历史再叙事”思潮勃发。本文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 “新时代文学”已经具有当代文学时期划分的意义与特征,体现在两个层面:现实层面是脱贫攻艰、乡村振兴题材作品呈井喷之势,历史层面则是“革命历史再叙事”思潮勃发。本文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划时代思想,提出“‘人民史诗’的文学”概念,并对其一翼——“革命历史再叙事”思潮进行详细论述,进而展开建构“新红色经典”的文学想象。这种文学想象以“为人民”为思想旨归和美学范式,既回应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时代召唤,也为更好地叙写新时代“人民史诗”的文学之“革命历史再叙事”,提供了一种可资延伸讨论的观念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人民史诗” “革命历史再叙事” “新红色经典” 建构与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阅读教学要点与课程开发——以《红岩》教学为例
11
作者 袁文 王华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红色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学科价值,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承革命文化,促进人格发展,同时彰显学科特性,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文本和学情积极开展思辨活动,以合宜的问题、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依托母题和议题形成结构化理解。... 红色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学科价值,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承革命文化,促进人格发展,同时彰显学科特性,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文本和学情积极开展思辨活动,以合宜的问题、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依托母题和议题形成结构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注重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关联整合,走向构建和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作品 教学要点 价值导向 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响红色经典 担当责任使命——学校举办“5·23红色经典作品音乐会”
12
作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5月23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82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学校在解放路校区编钟音乐厅举办“5·23红色经典作品音乐会”,以实际行动践行讲话精神。党委书... 5月23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82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学校在解放路校区编钟音乐厅举办“5·23红色经典作品音乐会”,以实际行动践行讲话精神。党委书记李端阳,党委副书记、校长高雁,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勇、谭勇及全体党员干部、师生代表观看音乐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延安文艺座谈会 作品音乐会 红色经 副校长 党委常委 党委书记 讲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奇观到人民基建:红色经典电影里的都市风景
13
作者 李逸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楼房、密集的工厂等都市风光淡入淡出。这些风景影像并不是对战场环境的客观反映,而是在悠扬的歌声中被赋予主观的情感向度,以联想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对“祖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祖国》 长春电影制片厂 蒙太奇段落 都市风光 红色经典电影 淡入淡出 情感向度 客观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红色经典主题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14
作者 张正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红色经典是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资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 红色经典是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资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课文,旨在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情感 红色经 群文阅读教学 教育资源 中国革命历史 主题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叙事与政治美育:论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少儿形象及其当代回响
15
作者 万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中国文艺界,“红色经典”一词具有专属内涵,据孟繁华考证,“红色经典,是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作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些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以歌... 在中国文艺界,“红色经典”一词具有专属内涵,据孟繁华考证,“红色经典,是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作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些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内容”[1]。因此,红色经典不仅仅指革命文学这一单一体裁;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大量电影工作者不断以真实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或文学工作者创作的革命小说为蓝本,改编、再创作并拍摄出一大批兼顾政治宣传导向和文艺审美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学工作者 中国文艺界 红色经 革命英雄 成长叙事 文艺审美 人民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大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光容 田义贵 +1 位作者 胡文奇 李钟勤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当代大学生 影视剧 观看 高校学生 思想教育 影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再审视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志明 黄淑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9,共5页
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进行了再次梳理与审视,认为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的建构式改编加强了原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解构式改编是当下"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弓J起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重构式改编则... 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进行了再次梳理与审视,认为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的建构式改编加强了原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解构式改编是当下"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弓J起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重构式改编则充分深化了影视改编的创新意义。影视创作者应充分认识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特殊规律,合理地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红色经典"的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消费文化 影视改编 电视剧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忠远 侯业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2,共3页
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经典性艺术,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精神品格、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有着显著意义。本文试图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激... 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经典性艺术,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精神品格、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有着显著意义。本文试图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激励学生研读红色原典、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开展红色经典实践活动等红色经典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红色经 实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色经典”的经典气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焦垣生 胡友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文学艺术界关于“红色经典”经典地位的学术争鸣正在继续 ,本文试以经典一般所应具有的经典品性为参照系 ,着重论述“红色经典”的超越时空性、内涵普适性以及民族文化史诗性特征 ,进而说明“红色经典”的经典气质 ,也以此与陈思和教授... 文学艺术界关于“红色经典”经典地位的学术争鸣正在继续 ,本文试以经典一般所应具有的经典品性为参照系 ,着重论述“红色经典”的超越时空性、内涵普适性以及民族文化史诗性特征 ,进而说明“红色经典”的经典气质 ,也以此与陈思和教授等对“红色经典”持质疑态度的学者相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陈思和 史诗性 文学艺术 超越 学术争鸣 参照系 气质 质疑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影视中道德理想主义的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红 王义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9-10,共2页
道德理想主义是"红色经典"的精神核心,也是"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重要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当前道德理想主义滑坡、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减弱的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道德理想主义的建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红色... 道德理想主义是"红色经典"的精神核心,也是"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重要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当前道德理想主义滑坡、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减弱的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道德理想主义的建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红色经典"影视是红色革命历史与现代传媒对接的技术理性建构,是红色精神和道德理想主义当代传承的载体。探索"红色经典"影视剧中道德理想主义建构策略,在影像再现中传承、创新"红色经典"真善美的生命力量,使红色经典文化成为中国未来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 影视剧 道德理想主义 建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