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红色糖多孢菌株中表达及对红霉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益民 王洪军 +5 位作者 孙艳 吴琼 冯立 张志强 杨青 杨国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9-601,614,共4页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果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出现在第二时段(约38h),原始菌株达到了0.4g/L,而重组菌株只有0.25g/L;第三时段原始菌株出现了游离葡萄糖浓度高峰而重组菌株未出现。在两个菌株中生物物质浓度[以总蛋白质(g/L)表示]存在不同,重组菌株比原始菌株约低27%。红霉素效价,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分别为3.98和5.15g/L,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结论重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 血红蛋白基因 红色糖多孢菌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红霉素抗性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丽萍 沈琼 +2 位作者 叶江 吴海珍 张惠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将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染色体 DNA用 Pst I酶切后与载体p UWL2 0 1连接 ,转化变铅青链霉菌 ( S.lividans) TK2 3的原生质体。采用双重抗性筛选得到了 9个转化子。分别抽提其中的质粒并再次转化原生质体 ,在... 将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染色体 DNA用 Pst I酶切后与载体p UWL2 0 1连接 ,转化变铅青链霉菌 ( S.lividans) TK2 3的原生质体。采用双重抗性筛选得到了 9个转化子。分别抽提其中的质粒并再次转化原生质体 ,在含红霉素的平板上各筛选约 2 0 0个转化子 ,其中有 3个在抗性板上生长良好 ,分别命名为 p LP42、p LP1 b和 p LP44。对其中的 p LP42酶切分析表明 ,其含有约 3.0 kb的红色糖多孢菌 (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染色体 DNA片段 ,它的载体部分发生了缺失。以 p UC1 8为载体 ,将 p LP42的 1 .7kb- Kpn I片断克隆、测序、经与 Genebank的erm E基因顺序比较 ,证实已克隆了 Saccharopoly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枪法 原生质体转化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抗性基因 双重抗性筛选 基因克隆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变温发酵生产红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小锋 许平辉 +3 位作者 周桂香 原增艳 王玉玺 吴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29~34℃)对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合成红霉素(erythromycin)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霉素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 考察了不同温度(29~34℃)对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合成红霉素(erythromycin)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霉素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在33℃,发酵中期32℃,后期降温至29℃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此变温培养进行发酵,红霉素的化学效价和生物效价比恒温32℃培养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 变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代谢物组学研究硫酸铵添加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峰 原玉洁 +1 位作者 黄明志 储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1-98,共8页
为了考察添加硫酸铵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硫酸铵添加对菌体量、红霉素效价、比葡萄糖消耗速率、比红霉素合成速率等表观生理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3)C辅助的定量代谢物组学初步探索其调控机理,对比了硫酸... 为了考察添加硫酸铵对高产红色糖多孢菌生理代谢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硫酸铵添加对菌体量、红霉素效价、比葡萄糖消耗速率、比红霉素合成速率等表观生理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3)C辅助的定量代谢物组学初步探索其调控机理,对比了硫酸铵添加后胞内有机酸、氨基酸等代谢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红霉素发酵后期的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铵后,比红霉素合成速率和比葡萄糖消耗速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0%、47.2%,表明菌体代谢活性得到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效价从830μg/mL提高至1126μg/mL,红霉素A组分的比例从802.9μg/mL提高到956.1μg/mL,红霉素C的转化率在96 h达到99.2%。定量代谢物组学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后胞内有机酸水平差异明显,其中α-酮戊二酸浓度的降低(4.15μmol/g DCW到1.05μmol/g DCW)有利于菌体生长维持。胞内菌体合成前体类和红霉素合成前体类氨基酸均有所提高,其中脯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60.4%、90.0%、204.2%、106.7%。利用定量代谢物组学研究红霉素发酵过程中氮源对胞内中心碳代谢影响大大加深了对红霉素工业生产菌代谢特性的认识,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红色糖多孢菌 硫酸铵 定量代谢物组学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红色糖多孢菌在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代谢比较
5
作者 黄刚 周英 叶邦策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8期59-62,共4页
转录组芯片和凝胶阻滞(EMSA)等实验发现,在红霉素高产菌株中,与氮源代谢相关的基因(如glnR、gl-nB)、铵盐与寡肽转运蛋白基因等在高产菌株中被强烈抑制,可推测在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中,氮源代谢存在很大差异,并与红霉素合成存在紧密的联... 转录组芯片和凝胶阻滞(EMSA)等实验发现,在红霉素高产菌株中,与氮源代谢相关的基因(如glnR、gl-nB)、铵盐与寡肽转运蛋白基因等在高产菌株中被强烈抑制,可推测在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中,氮源代谢存在很大差异,并与红霉素合成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测定4种单一氮源培养条件下的野生模式菌(M菌)和高产菌(A菌)体内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来比较其代谢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菌株内及不同菌株间,与氮源代谢直接相关的α-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及与碳源代谢相关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在不同的培养基内呈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氮源 Α-酮戊二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糖多孢菌GlnR转录调控因子在氮代谢中的功能研究
6
作者 李豪 叶邦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24-25,共2页
红色糖多孢菌是一种工业上规模化生产红霉素的放线菌。针对氮代谢中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GlnR展开相关功能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通过大肠杆菌克隆表达系统体外表达得到了GlnR蛋白,并用ESMA试验分析验证GlnR对amt-glnB和glnA1具有调控作... 红色糖多孢菌是一种工业上规模化生产红霉素的放线菌。针对氮代谢中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GlnR展开相关功能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通过大肠杆菌克隆表达系统体外表达得到了GlnR蛋白,并用ESMA试验分析验证GlnR对amt-glnB和glnA1具有调控作用。这为探索红色糖多孢菌氮代谢调控机制和红霉素合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GlnR 氮代谢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多孢菌属菌株的体内转座诱变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白露露 贺卫军 +3 位作者 龙青山 王业民 邓子新 陶美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实现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采用刺糖多孢菌的强启动子促进Tn5转座酶基因tnp(5)的表达,优化链霉菌高效转座质粒pHL734,构建了转座质粒pJTn1、pJTn2、pJTn3、pJTn4、pJTn5、pJTn6。结果显示:pJTn1~pJTn6系列转座质粒均可在红色糖多孢... 为实现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采用刺糖多孢菌的强启动子促进Tn5转座酶基因tnp(5)的表达,优化链霉菌高效转座质粒pHL734,构建了转座质粒pJTn1、pJTn2、pJTn3、pJTn4、pJTn5、pJTn6。结果显示:pJTn1~pJTn6系列转座质粒均可在红色糖多孢菌中高效转座;pJTn1和pJTn5可在刺糖多孢菌中进行转座,获得31个刺糖多孢菌转座突变株;其中30个菌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标准的Tn5转座,8个突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降低。表明pJTn系列转座质粒可作为糖多孢菌的体内转座诱变工具,为抗生素的产量调控研究和高产育种靶标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 高产 糖多 多杀 红色糖多孢菌 Tn5转座质粒 体内转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萍 郭伟群 +1 位作者 张娟琨 张晓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实验以刺糖多孢菌CB11(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B11)与红霉素高产菌株红色糖多孢菌E2(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E2)为亲本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对两亲本原生质体的不同灭活条件的考察,确定了S.spinosa CB11的热灭活条件为6... 实验以刺糖多孢菌CB11(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B11)与红霉素高产菌株红色糖多孢菌E2(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E2)为亲本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对两亲本原生质体的不同灭活条件的考察,确定了S.spinosa CB11的热灭活条件为60℃水浴45 min,S.erythraea E2的紫外灭活条件为20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1 min。实验还优化了S.spinosa CB11与S.erythraea E2原生质体进行种间的最佳融合条件:室温下采用50%PEG 1 000融合3~5 min。融合子经多杀菌素的摇瓶发酵发现,融合子正突变率达到57.1%,其中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融合子S.spinosa X9的多杀菌素产量可达290μg/mL,比亲本S.spinosa CB11(产量为153μg/mL)提高了89.5%。所有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种间融合技术在刺糖多孢菌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多杀 糖多 红色糖多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在红霉素工程菌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丁彦琴 伍涵宇 +1 位作者 牛春 张萍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第12期5-8,共4页
通过向红霉素种子液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探讨2种磷源对红霉素培养发酵过程中的pH、菌体浓度及效价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分配比。结果表明,与原始工艺相比,向红霉素发酵液中增添适量的磷酸氢... 通过向红霉素种子液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探讨2种磷源对红霉素培养发酵过程中的pH、菌体浓度及效价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分配比。结果表明,与原始工艺相比,向红霉素发酵液中增添适量的磷酸氢二钾作为无机磷源能增加红霉素的产量,使发酵摇瓶中红霉素效价提高了20%,达到7560 U/mL;采用正交法对发酵液培养基中的淀粉、糊精、磷酸氢二钾和黄豆饼粉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效价升高至7910 U/mL,较未优化提高4.6%,较未加入磷酸氢二钾发酵液提高了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 发酵培养基 磷酸氢二钾 磷酸二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霉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9
10
作者 应惟娲 郝玉有 +2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2-276,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IV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IV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为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大响应区间,最后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化结果,硫酸镁0.106%(w/v),甜菜碱0.0185%(w/v),硫酸铜0.106mmol/L,氯化钴0.0003%(w/v)。优化后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响应面法 优化 发酵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油在红霉素发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沈兆兵 陈国豪 陈长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7-660,共4页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 红色糖多孢菌D在15L发酵罐的基础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补加豆油,当基础培养基中豆油量加倍时,效价提高43.1%;发酵过程补加豆油罐的红霉素效价、生产强度和Yp/s比不补豆油的分别提高了69.7%、69.6%和63.8%。通过实验测定发现,发酵过程补加豆油后,异柠檬酸脱氢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比活以及α-酮戊二酸的量均高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而琥珀酸的量低于不补加豆油时的值。推测豆油经过红色糖多孢菌代谢后进入红霉素合成的一条可能途径:豆油经过代谢后进入TCA循环,并强化了TCA循环的通量,产生了大量α-酮戊二酸,再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在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丙二酰CoA作为红霉素合成的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红色糖多孢菌 红霉素发酵 Α-酮戊二酸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勇 霍丹群 +1 位作者 李杨 任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63-18765,共3页
[目的]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发酵培养基的黄豆饼粉、淀粉、糊精和葡萄糖4个组分进行优化,再对硫酸铵、碳酸钙、玉米浆和磷酸二氢钾4个组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 [目的]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发酵培养基的黄豆饼粉、淀粉、糊精和葡萄糖4个组分进行优化,再对硫酸铵、碳酸钙、玉米浆和磷酸二氢钾4个组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89%、淀粉3.025%、糊精2.04%、葡萄糖1.97%、碳酸钙0.7%、硫酸铵0.1%、玉米浆1.2%、磷酸二氢钾0.04%,优化后发酵产物中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22.55%。[结论]得到了红霉素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使红霉素的发酵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糖多孢菌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优化红霉素A发酵的合成培养基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建国 洪铭 储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设计并优化出一种适用于红霉素发酵的合成培养基。方法利用单因素缺失实验设计来减少培养基组分,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优化组分浓度。上述实验都是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的。结果最初选取了38种与生长和次级代谢相关的物... 目的设计并优化出一种适用于红霉素发酵的合成培养基。方法利用单因素缺失实验设计来减少培养基组分,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优化组分浓度。上述实验都是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的。结果最初选取了38种与生长和次级代谢相关的物质;然后通过2次单因素缺失实验将培养基组分减少到了19种;最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19种组分的浓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确定各物质的浓度。5L罐发酵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优化后合成培养基生成的红霉素A产量是采用现有文献报道合成培养基得到红霉素A产量的13.6倍。结论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该方法适合于优化培养基的组分。采用本论文中得到合成培养基可以对红色糖多孢菌的胞内代谢特征和红霉素A合成的关键代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这些代谢特点和影响代谢的关键因素,本文可以更加理性地对红霉素A的发酵过程进行调控,进而提高工业红霉素A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 单因素缺失实验 红霉素A 红色糖多孢菌 合成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